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宋末:我要做中兴之主 > 二百三十一 目标高丽

宋末:我要做中兴之主 二百三十一 目标高丽

作者:江湖无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4:07:38 来源:88小说

初一,初十,二十,月底最后一天,是皇帝给亲卫营讲课的日子,众军早早准备好,就等皇帝降临。

而国子监朱清带着几个学生坐在后面,备好了纸墨,准备把皇帝讲的内容记下来,如果合适的话就发到报纸上。

不一刻,皇帝走了进来。

脸上带笑,显得很愉快。

刚刚放了一天假,就接到了江北海师送回来的战利品,能够不愉快吗?

“拜见陛下。”诸人行礼。

“免礼。”赵昰开始讲课。

“诸位都知道,江北海师全歼鞑虏渤海湾海师,并炮击直沽口,期间,遭遇鞑虏火炮反击,两船受创,十二人阵亡,六人受伤。”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皇帝为什么提起了战报里的东西。

每战过后,主将都要书写战报递交朝廷,一是为了汇报情况,二是为了供同僚学习,这已经是宋军明文规定了。

“就在傍晚,江北水师送来了缴获——元军火炮五门,朕已经令人运来,诸位可一起观看。”

“陛下万岁!”众人立刻高呼。

朱清停了笔,对左右说道:“事关机密,莫要记载,待会一起去看看。”

“多谢祭酒。”太学生立刻放下了笔。

大炮这东西,大家都有耳闻,然而军队保密严格,亲眼看过的没几个,都是好奇的紧。

不一刻,亲卫来报,火炮已经运来,赵昰便带着大家出去看。看书喇

外及六寸粗,炮口却只及三寸,约莫六尺六长,纯铁铸造,外表十分粗糙。

“相比国朝同威力的大炮,此炮重两倍又五成,也就是说,国朝铸炮两门,元虏只得一门。

且江北海师有试验,其射程仅及国朝七成,准度亦差了太多,若非海师轻敌而太过接近,不至于有损伤。”赵昰说道。

这只是大概的数据,其实细节也有说道,比如元虏的火炮缺少瞄准装置、火药配比非最佳比例、火药未颗粒化、未定装等等。

火药有运气配了出来,火炮只要个思路,以元庭庞大的人、物储备也不难,但看似不起眼却对战斗力颇有帮助的细微处,没有长久使用经验是搞不出来的。

“诸位。”赵昰摸着大炮说道:“威者,武也,议者,度也,简而言之,以武力护制度。

亘古以来,中华恒强,是以八方来朝,以中华衣冠为美,以中华语言为贵,以中华礼仪为师。

只是唐末诸镇割据称雄,北虏趁机做大,先有契丹,后有女真,如今有蒙古,因此国朝威仪日益衰退,致使藩属离心,各国不朝。”

众人面面相觑一阵,不由交头接耳。

“陛下要对藩属国用兵?”

“海外多财富,并无不可,只是元虏未灭,不宜分散力量。”

“我倒觉得可击高丽,既可断元虏一臂,又可呼应山东。”

“只怕不容易,王昛那厮可是死心塌地的紧。”

“打就是了,枪炮之下岂有逆贼?”

赵昰听在耳里,笑在心里。

不得不说,这帮少年兵已经有了全局目光,当然,也可能是揣测圣意。

待众人恢复安静,赵昰继续说道:“如今国朝屡战屡胜,却未曾宣威于外,朕意,发兵击高丽!”

打下高丽大有好处,削弱了元庭不说,还可以以其为北伐后勤分基地。

狭义上的北伐当然是往元大都打,占据高丽可以和山东形成两路夹击之势,而广义上可没有尽头,理论上一直到北极圈都应该是元境,以高丽为出发基地会节约许多时间。

如今高丽出人出粮帮助元军打倭国,以后岂不出人出粮帮助宋国伐元国?

最主要的是,别看元庭有了火炮,却不可能给高丽,甚至连天雷都不会给,攻打的难度不会太大。

“臣请出战!”众人立刻拜下。

“尔等受训日久,已经到了上阵之时,静候枢密院调令。”赵昰说道。

“谢陛下!”众人拜谢。

就在皇帝借着给亲卫营上课的机会吹风时,胡风走进了高丽皇宫。

泰封君主弓裔部下起事,拥立王建为王,立国高丽。

其时,中原藩镇割据,王建对中原王朝采取事大政策,天授六年使后梁,八年使后唐,然未称臣,十一年始以“权知高丽国诸军事”使后唐,十五年请封,翌年就被后唐册封为特进、检校太保、使持节、玄菟州都督、上柱国、充大义军使、高丽国王,同时去天授年号,奉后唐正朔,正式成为中原王朝的藩属国,清泰二年(935年)合并新罗,次年灭后百济,实现了半岛大一统。

其初与契丹交好,后因契丹势大而感觉危险,约后晋夹击契丹,无果。

宋国即立,高丽奉表称臣,然淳化四年,不敌契丹入侵而改臣契丹,虽说与宋国交往未绝,却由契丹册封,实质上已经不是宋国藩属。

完颜阿骨打建国时与高丽约为兄弟之国,并允许高丽占领保州,金灭辽后,高丽又不得不向金称臣以保国,绍兴十二年,高丽仁宗接受金熙宗册封,奉金正朔,正式确立金丽宗藩关系。

建炎二年,高宗遣使入高丽,要求假道入金,遭拒,邦交始绝而商旅未断。

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蒙军入侵高丽并强结兄弟之国,要求其朝贡,后蒙古使节被杀,蒙古人大举入侵,高丽由此称臣。

不同于以往民意上的臣服,元庭是派驻了官员的,尽管高丽人不断反抗,然而大势所趋,不可更改。

至元十一年(1274年),高丽太子王谌迎娶忽必烈之女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次月,高丽元宗薨,王谌受封继位,改名昛。

王昛回国时,完全是蒙古人打扮,高丽人虽然感叹失了体统,却也庆幸国家从此稳定了。

除此之外,王昛还降格官制与称呼、剃发易服、进贡处女、设置鹰坊等,积极配合元军东征,因为表现足够恭敬,而获得了收回西北(东宁府)及耽罗领土、撤销达鲁花赤等实利。

总之,王昛确实是忽必烈的好女婿,元国的好外子。

因此,胡风没有敢表明身份,而是以元国商人的身份觐见。

当初胡风大把散钱,很是结交了许多朋友,其中就有忽都鲁揭里迷失的属臣,借着这股弯曲的枕头风,得以以卖车为名来见王昛。

是的,皇帝的新车卖给了倭国人又被收回,如今运到了高丽,成了胡风接近王昛的敲门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