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宋末:我要做中兴之主 > 二百零七 川蜀

宋末:我要做中兴之主 二百零七 川蜀

作者:江湖无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4:07:38 来源:88小说

夜黑如墨,汉水偶尔翻出一点粼光,转瞬即逝。

解贴哥小心上了岸找到哨骑,快马奔回樊城。

听说解贴哥回转,樊城主将宋都带、副将解诚都迎了出来。

“元帅,招讨使。”解如楫行礼后说道:“末将打听的明白,襄阳易手,博罗欢元帅以身殉国。”

“且下去喝碗姜汤。”解诚打发孙子离开,问道:“元帅可有定夺?”

襄阳失守早有预计,只是不得确实消息不甘心罢了,解帖哥冒险泅渡汉水探听明白,宋都带彻底死心。

“襄阳集兵五万,大将十数,不过坚守两月,樊城只有两万兵,将不过你我,如何能守?”宋都带忧心忡忡地说道。

“末将以为,樊城已不可守,不如退往光化,为汉中防线争取些许时间。”解诚说道。

光化城下游是固封山,其山高势峻、群峰叠嶂,若在各峰顶设置军寨,即便宋军大炮也打不着。

“好,立刻就走!”宋都带没有多犹豫,立刻下令撤退。

拂晓时分,元军次第出城而去,待到日上三竿,樊城已无驻军。

宋军虽未包围樊城,却一直盯着这里的动静,立刻派军进驻。

此时,建康府里,早朝即将开始。

皇帝还没来,大家都在闲聊,聊着聊着就转到了迁都这件事上。

“陛下赖在江宁不走,李相是否劝解一二?”陈宜中说道。

“陈相自可进谏,我等必然鼎力支持。”李庭芝婉拒。

大家为什么从临安跑到建康府来?还不是因为皇帝不回临安了嘛。

皇帝没说,大家也不好问,但实际上这已经是默认的事情,所以各部都在陆续搬迁。

谁能犟得过皇帝呢?

郁闷间,陆秀夫进来,满脸都是笑容。

能让素来板正的陆秀夫如此表情,定然是前线大捷。

果然,陆秀夫说道:“诸公,襄阳已复,湖北大局已定。”

“好!”李庭芝抚掌大笑,道:“襄阳即下,可兵出两路,一路沿白水取南阳,一路逆汉水入汉中,”看书喇

“取汉中是为了取四川,取南阳不是白白分散兵力?”陈宜中对军事不怎么懂,立刻就问。

“南阳多田地,物产丰饶,取之断元虏一臂也!且其四面环山,易守难攻,王师复之,可以北上之姿分元虏之兵。

且元虏重兵云集四川汉中,不料国朝出兵南阳,出其不意,必定不难。”陆秀夫主动替李庭芝解释。

“只怕军兵疲弊,无力进取。”马廷鸾忧心忡忡。

“马户部可是忧心钱粮?”赵昰大步走了进来。

“拜见陛下……”

“免礼。”赵昰摆手,继续说道:“债券何时可发?”

“下月可发。”马廷鸾回道。

“缓不济急,然而诸军气势正盛,不可消磨。”赵昰把钱粮抛之脑后,道:“诏令刘师勇,发南阳,再令捧日、天武二军支援襄阳,取汉中。”

“臣奉诏。”除了马廷鸾,旁人都是急切。

恢复江山可不止皇帝得名得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因此名留青史的。

至于户部尚书……看他没有强烈反对就能猜到,大概还是能支应的。

建康府里商议动兵,夷陵城里,真金同样在讨论军事。

他是刚刚抵达夷陵,尚不知具体情况,因此帖木儿不花先做介绍。

“殿下,夷陵往上便是三峡,两岸崇山峻岭,王师已在各山顶构建军寨,配以回回炮,可居高临下控遏江面。

夷陵乃是三峡入口,本城驻军八千,下牢关驻军六千,两厢配合,宋军战船不能过。”贴木儿不花说道。

真金点点头,问道:“宋军可能从旁路入蜀?”

帖木儿不花指着地图说道:“汉水两岸同样依山建寨,宋军难以逆流而上。”

“钱粮可能支应?”真金问到了关键点。

“四川钱粮多由陕西支应,沿途损耗甚多……”帖木儿不花犹豫片刻,说道:“臣思量,是否放弃川蜀,集中兵力于汉中。”

真金陷入沉思。

若是以前,他肯定大呼一声国朝寸土不可轻弃,然而经历了两湖战事,已经不再天真。

川蜀各地驻兵八万,保证后勤的民夫至少要十万,而四川各地总人口不足百万,其中多藏于深山老林中不能动员。

如果只依靠四川提供人力,本地生产就别谈了。

连年战事不绝,四川生产荒废,各地无积蓄,只能从外界运粮。

从汉中入蜀皆山道,运粮一石至前线,途中消耗至少两石,以供养蜀地八万大军算,一个月需要三十万石,加上民夫,翻倍。

账不能细算,算的人心慌。

真金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只能感慨道:“向日王师入蜀,动辄屠城,今日方显弊端也!”

“殿下,川蜀形胜之地,不可弃。”土木各儿劝道:“蜀地居于云南之上,若宋军据之,云南不稳,吐蕃亦或生乱,且此处乃攻略江东之关键。”

“组织百姓建立军屯。”真金看向贾居贞,道:“此事非卿不可。”

“殿下放心,臣定然竭尽全力。”贾居贞应下。

他和阿里海牙抛兵弃卒,紧赶慢赶在宋军控制沅江前跑了出来,只是本打算移湘西百姓入蜀,没奈何宋军来了,此事只能不了了之。

得益于逃亡路上结下的情谊,阿里海牙觉得自己应该支持一下贾居贞的工作,便主动说道:“臣会说服各家释放奴隶,并禁止兵将滋扰百姓。”

“善!”真金抚掌笑道:“文武同心,军民协力,何愁四川不守?”

如果说两湖丢失的最大收获,大概就是蒙将体会到了民心的重要性,并愿意为此作出改变。

散会后,真金又与心腹商议一阵,向忽必烈上奏折,询问是否坚守四川。

地利固然重要,但是代价太大,必失人和,算起来不一定划算。

而把四川军民全部迁到汉中,可以节约民力物力军力,同时分散宋军军民物力。

事关重大,真金不能也不敢自专,只得请示忽必烈。

就算最终决定放弃,沿江防线还是要建造的,因为迁移百姓转移物资需要时间,必须把宋军挡在湖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