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宋末:我要做中兴之主 > 十九 人才

宋末:我要做中兴之主 十九 人才

作者:江湖无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4:07:38 来源:88小说

铛~

铜锣敲响,陆秀夫立刻大喝道:“时间到,诸生止笔,收卷!”

监考的军兵立刻上前,把所有试卷小心收起。

考生们交了试卷,各自如释重负,走出校场当即呼朋引伴。

因为多是温州本地人的缘故,倒也没有什么文武之间的隔阂,都聚在一起讨论试题。

“题目并不难,估计是陛下怜惜我等,因此放了水。”

“想要答好殊为不易,目下国事颓唐,陛下奋发,必不喜空空之谈,非得言之有物不可。”

讨论中,考生们往酒楼走去,等待傍晚时分的放榜。

按照制度,科举有解试、省试、殿试三级,不但耗时久,还得三连中才能成为进士。

并且僧人、道士、吏人、罪犯是没有科举资格的,即便加开的恩科这些人也没有资格,但是这次不限定身份,而且速度快很多。

校场中,陆秀夫再次清点了试卷数量无误,随即押解试卷去了州衙。

到了州衙,赵昰与一干文武已经在等候。

陆秀夫见礼之后,奉上试卷,说道:“陛下,此次参考者百三十二人,文科四十六,武科八十六,试卷尽皆在此。”

赵昰道:“往日武试人少,如今却反了,足见民间拳拳之心,此时能来参试者,皆忠义之辈,朕以为全部录用,诸公以为如何?”

刘黻点头道:“陛下所言甚是,国家正值用人之际,不可使义士寒心。”

“不可。”谢枋得反对道:“全部录用失去科举本意,公正有失,伤的是朝廷威仪,反而不美。”

赵与檡说道:“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时事易移,因势就变,臣以为陛下之议可行。”

谢枋得坚持道:“时局倾危,人心动荡,朝廷威仪更不能失,否则尽皆无视中枢,事不可为也!”

眼看双方就要陷入争论,赵昰打圆场道:“谢公所言甚是,然忠义之心不可冷,公何以教我?”

谢枋得说道:“臣以为各取一半,未中者陛下按才能赐官,如此两便。”

陆秀夫点头说道:“此乃老成谋国之策,请陛下纳之。”

赵昰是下意识地相信陆秀夫的决断,最主要是谢枋得说的有道理。

任何时候,朝廷的权威都是最重要的,若是所有人全部录取,恩科就是一场闹剧,这会破坏朝廷的权威性。

特别是赵昰才八岁,别人不免以为朝廷是草台班子,本来有心投效也不会投效。

这是赵昰轻忽的地方,就如他用文天祥为丞相一样,穿越者常犯的小错误。

赵昰说道:“便如谢公所言,取一半,余者赐给出身,只是授予何等官职,诸卿可有意见?”

刘黻说道:“武进士可为副指挥使,特别优秀者可为副都统、机宜文字,文进士可充实中枢、地方佐贰,特别优秀者可为知县。

赐出身者,武者可为副都头,文者可为校书郎、六曹之属。”

“诸卿以为如何?”赵昰问道。

陆秀夫说道:“善,虽非高位,却可发挥才能,免于揠苗助长。”

常规军制,百人为都,五都为营,设指挥使,将兵法所为军制,三千人至万人为一都统,设主副都统,机宜文字相当于一军参谋,负责记录军机命令、提供意见。

初来乍到,作为副职实习一番,有真才实学的自然能够脱颖而出,死于战乱的算是命歹,属于战乱时代的自然遴选。

商议妥当,赵昰道:“既如此,诸卿一起阅卷。”

文武进士题目都是针对当前局势提供建议,这是很简单的题目,但是在场的都是官场大佬,想要打动他们可不容易。

比如一份试卷建议朝廷不拘一格用人的,只论述人才的重要性却不说如何选拔人才陆秀夫给予的评价是空泛,而一份建议朝廷降低盐价和房税以收城市居民之心的,黄震的评价是可用。

大家不在乎观点,只看措施,措施可行才能行。

百多份试卷,交叉评点,半天便完成了,大家再次合计一番,排定了名次。

此时,考生们已经聚集在州衙之外。

陆秀夫带人到了告示牌前,喝道:“暂且退后,容官吏贴榜。”

大家退后,待文吏贴了榜单立刻一拥而上。

“我中了!”

“哈哈哈,第十名!”

中了进士的欢天喜地,大呼小叫,没中的免不得感觉沮丧。

这么简单的考试都中不了,以后也不用参加科举了。

待众人稍稍冷静下来,陆秀夫大喝道:“诸位,无论是否考中,陛下皆有赐宴,另外,落榜者可赐官!”

“果真如此?”有人追问道。

陆秀夫不悦,呵斥道:“陛下金口玉言,岂容质疑?”

“学生孟浪。”这人立刻认错。

陆秀夫离开,众人立刻围住朱晔和丁轶,纷纷送出恭贺后,又问起二人写的什么中了这文武状元。

朱晔道:“小弟谏言朝廷加强乡村治理,复置乡老、啬夫、游徼,其中乡老由乡民推举,不记名投票,职期三四年,轮换选举,免得权柄为豪强把持,而啬夫由经年老军充任,负责治安、巡查,同时操练乡兵,游徼由州府点选才干出色之小吏充任,政绩出色者可提拔为官。

三者配合,负责教化、税收、征兵、水利、上下沟通等事,又可相互监督,免得害民。”

“子美兄之策切合时弊,选为状元理所应当。”众人赞叹。

历朝历代都有乡官,本朝自不能免,规定以一等户轮充里正,二等户轮充户长,负责赋税徭役的催缴,有缺额则有里正户长补足。

然而很快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因为税收徭役艰难而无人充任,要么大户操持权柄把负担摊给下面,害处多与好处。

朱晔论策提供了相当好的解决方案,被选为状元理所应当。

没等大家问武状元丁秩,又有文吏出来叫道:“文武状元策论出色,陛下诏令,公布于众,臣民俱观之。”

待两份试卷贴上,众人又去看。

只见朱晔试卷上御笔批示:“乡里安则国安,此策甚妙,当为国本。”

“子美兄简在帝心,前途远大,恭喜。”众人又是恭维。

至于御字比较难看,大家也能理解,毕竟皇帝才八岁嘛。

随即大家又看丁秩的文章,其核心是给军队设置专门的政委,加强军队的思想教育,树立士卒的荣誉感,让他们知道为何而战。

赵昰的评价是:“亘古以来,强军莫不因名将而起,余者足衣足食则足战,未见庸者以贫贱为强者。此策犹有不足,然可见强军之途径,试行之,或可以穷困为强师。”

但大家的评价是别具一格。

固有认知里,军兵钱粮给足就能卖命,如果能够加上严格军纪,那就神仙难挡。

荣誉感?立功升迁不就行了?

为何而战?当兵吃粮,卖命杀敌不是天经地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