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伪装成隐士高人 > 第29章 佛道之争 夷夏之论

伪装成隐士高人 第29章 佛道之争 夷夏之论

作者:清蝉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1-01 02:34:56 来源:书海阁

老道士陶弘景把昙鸾大师从山门迎到菩提白塔下就坐。

这一路上,培风从身边的道童口中得知了昙鸾大师的真正底细。

昙鸾,佛宗大师,自号“魏玄简大主”,他的家离五台山很近,自幼受道教、佛教的熏陶。

年少时就到五台山朝圣,随后出家成为佛弟子,熟读儒、道、佛三家经典着作,受到南北朝帝王和朝野僧俗的一致尊崇,东魏皇帝尊称他“神鸾”,梁武帝萧衍称其为“肉身菩萨”。

“原来大和尚有这么大的来头,怪不得老道士这般重视。”

这一周的时间培风也不是毫无所获,他知晓了梁武帝萧衍现在笃信佛家,自称“三宝奴”,还立佛为国教,建立了大批寺庙,并亲自讲经说法,举行盛大斋会。几乎每天早晚都要去该寺礼佛诵经,去年更是毅然舍身入寺,由国家大臣出钱赎回继续做皇帝。

因此在满国崇佛的情况下,梁武帝明里暗地开始打压道家,因此国的道士过得并不自在,茅山也不例外。

陶弘景作为道教茅山派的“执牛耳者”,虽然明面上仍受到“山中宰相”的规格待遇,受恩命为皇帝炼丹铸剑,也与皇帝之间书信往来不断,但道教势衰、佛家成大势已是定局。

培风还听不少道童私下言语,陶弘景早年曾说“释教乖方”坚决排挤佛教,但十来年前却被迫以上清派宗师的身份,前往鄮县礼阿育王塔,自誓受戒。并在茅山立佛堂,而现在的菩提白塔也在茅山矗立好久了。

就是培风眼前所见的菩提白塔!

塔高九层,有佛殿、神龛和经堂组成,气势很壮观。

培风这些天溜达的时候早就有疑『惑』,老道士现在在茅山立佛道二堂,隔日朝礼。佛堂有像,道堂无像。

培风曾拿此事问过老道士,陶弘景对他说“所以然者。道本无形但是元气……”

培风听的是一头雾水,完是一脸懵『逼』,每当此时老道士都会摇头叹息,一幅“孺子不可教”看傻子模样,让他继续去做炼丹、铸铁的体力活。

他原先还真以为陶弘景是佛道双修,但现在看来应该是迫于外界压力做的“表面文章”,其中定有苦衷和隐情。

不过他跟随这些天并发现老道士有特别端倪,也许今天会有意外收获,才能方便继续攻略系统任务。

菩提白塔下,陶弘景与昙鸾席地而坐,培风和其他道童并排坐到后面,能看到对面昙鸾身后也有数十位僧人和沙弥端坐合十。

其实,单从两人面相看,几乎是同一个年龄段的,他刚从旁边道童那询问过昙鸾的年龄只有五十来岁,现在看来老道士真是保养有方。

陶弘景和昙鸾相互见礼后,并没有直接“开嘴炮”,竟然开始执子下起了围…围棋。

道童从佛塔中端来棋盘座子,陶弘景执黑子,昙鸾执白子,白子先行一步。

然后两人开始都没有说话,只顾落子。

站在陶弘景身后的培风闲着没事干,因为围棋对他这个现代学渣来说,那就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

“胜力菩萨有礼了,这菩提白塔建筑颇有神韵啊。”

果然,半炷香时间都还没到,昙鸾大师先开口了,不过一开口就有些来势汹汹,不似佛家慈悲作风。

因为陶弘景受戒时是“梦胜力菩萨受菩萨记”,昙鸾看似尊敬陶弘景以佛家法号相称,直接无视了陶弘景道家名号,而且当着道士的面夸赞茅山建设的佛塔,和当面打脸差不多,着实有些落了下成。

陶弘景笑而不语,气定神闲,一派真人作风。

不过连培风这看不懂棋局的人都能看出,现在棋盘上,昙鸾的白子看似步步紧『逼』,欲直捣黄龙,但黑子攻守兼备,不急不躁,优势渐长。

“道友好心『性』,其实今日前来并无恶意。因为我患有“气疾之症”,才外出来南地求医问『药』。先前在建康面见梁帝时,他说你是傲世遁隐人,多次遣使者想恭迎你入宫做官,但你却一直推辞不受。此次我去造访茅山,就是想求取道友的本草仙术。”昙鸾开始以道友称呼陶弘景,这才算有了一丝尊敬。

培风听明白了,原来昙鸾这大和尚是来茅山求医看病的,还搬出了梁武帝这个重量级人物。

不过,先原谅培风知识匮乏,他只知道明朝李时珍整理写出了《本草纲目》,难道陶弘景这老道士真有什么本草仙术不成吗?

“大师客气了,你本身就是医僧,还治不来自己的病症吗?”老道士也是狠人,直接拿话顶了回去。

“医者不自医,我欲学佛法,但又怕有生之年生命无常,寿命有限,所以才来此陶隐居求学本草仙术想多活些时月。不如这样,这里除却茅山道童外也并无外人,不如咱们在此就开一场‘佛道之争’,我赢了,道友赠我本草仙术,我输了,大和尚任你处置。”昙鸾提议道。

培风感觉大和尚十分有意思,说来说去还是要开嘴炮辩论佛道,只是借着求医的名头更名正言顺一些,赢了的话一举多得,输了也无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毕竟昙鸾此次南来打着梁武帝的旗帜,不看僧面看佛面,想来即使输了老道士也不会处置。

这是吃定了陶弘景的便宜啊!

“处置谈不上,我也曾佛前受戒,日常礼佛研习佛家经典,大师言重了。”

陶弘景捋了捋胡须,点头答应了,依旧笑容满面,颇有隐士高人的风骨!

“前些年月有妖人作夷夏论,说我佛化外蛮夷之地走出的宗教,又有《老子化胡经》广为流传,记述老子入天竺变化为佛陀、教化胡人之事,来正面说明佛教优于道教,分明是谣传,无稽之谈,道友如何认为?”昙鸾不甘示弱,一开口矛头直指夷夏论和老子化胡经,开始了论述佛道之争、夷夏之论。

“孔、老治世为本,释氏出世为宗,这是其一;其二,佛教禅修心不修身,修『性』不修命,纯阴无阳,确实过于偏颇。”

老道士回答时气息悠长,有理有据,对面昙鸾听完则是面无表情,不过并没有打断老道士的回答,还不算失礼。

“其三,我受戒后亦常读佛经,研习佛家经典。佛自东汉初来,仅有《四十二章经》,晋宋年间还只是谈义,佛经典籍大多剽窃老子、庄子的学问,以庄老助禅。比如用佛教的“空”借用了老子的“无”来诠释。而且佛经窃取诸子百家学说,其中以使用列子的言论最多,这才得以融入华夏正统,广泛传播开来,还有种种证据皆可证明,大师不能否认吧?”

老道士这一番反问说的昙鸾是哑口无言。

培风借助系统真听懂了,原来佛道流传还有这么多的隐秘,真让他这个学渣大开眼界。

他真想立即为老道士起立鼓掌,这三点论证有理有据,不得不让人信服,果然是隐士高人!

两人下棋仍在继续,但培风细心观察到,昙鸾大和尚执白棋的手有些发抖了,看来气势完被老道士压住了。

“我佛《首楞严》三昧真经曾言:‘不修正觉,别得生理……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就是说若只在心『性』方面修炼自己,没有大彻大悟哪能证得菩提。即使道友有仙术生命一直长存世间,活上一千岁一万岁又如何,那只是轮回妄想的流转而已,没有明心见『性』,依旧还是会堕落的,得不到大道!”

昙鸾有气无力地辩解了一下,开始转变话题,铿锵有力敌诉说自己对佛的独家见解。

“佛经道典不分贵贱,我认为修习佛法有“难行道”和“易行道”两种途径,有“自力”和“他力”二力学说,如果凭借佛的愿力他力,加上自己的努力自力,就既省力又极其容易进入西方极乐世界。借他力的易行道就是念佛!道友以为如何?”

培风开头听起来有些晕晕乎乎的,就像原先在课堂上学文言文“之乎者也”之类的深奥无比,不过有了隐士高人系统的万能翻译,他完听懂了昙鸾大和尚的言论。

大和尚明显是在宣传佛有无边的威力,强调只要信徒们一心信佛,行住坐卧皆可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这种法门着实简单,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怪不得佛门大兴,能赢得世人的欢迎。

培风并不知道,昙鸾作为后期佛教八大宗之一的净土宗先驱,他说的“易行道”言论会成为未来净土宗立宗明教的根本宗旨。

只要念佛,就能成佛,这也是后来培风回现实查询昙鸾和老道士生平才知晓的。

“道友,敢问,你的道又何在呢?”昙鸾反问,言语间颇有些大逆不道的感觉。

现在培风个人感觉昙鸾先前衰弱的气势又起来了,他的佛心无比坚固,正试图推销自己的佛论宗旨,竟敢反问陶弘景你的道又在何方!

果然在这历史时空,能和陶弘景这种隐士高人,开战“佛道之争”对峙的人物绝不容小觑。

喜欢伪装成隐士高人请大家收藏:(wuxia.one)伪装成隐士高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