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荪,这位李二爷要做什么?”
张弼士虽说是南洋大商,资产人脉大多在南洋,但他不是生长在南洋的,而是十多岁的时候自家乡渡海,闯南洋闯出来的。
虽说对于太后之类的没多少敬畏之心,但对于大清这个国家,张弼士是有敬畏之心的,盛宣怀口中,李二爷的这些行径,是对大清全然没有敬畏之心的,封疆大吏说杀就杀,一国亲王说打就打。
而且这位李二爷手里还有几十万的人马,这人要做什么,张弼士心里很是疑惑,与这样的人走的过近,对商人而言,也不是什么好事儿的。
与张弼士的疑问不同,孟洛川板着脸没有开口,这位李二爷恐怕就是那悖乱之人了,之前被说动的孟洛川,听了盛宣怀的一番话,决定放弃跟李二爷的合作,这样的人必须要敬而远之的。
“要做什么?这话李中堂也问过这位李二爷,李二爷给的回答是他要富国强民,这话我盛宣怀是相信的,据说津沽大战之中,李二爷身负数十创,若不是底下将士用命,这位李二爷怕是很难活着走出津沽的。
可以为国不要命,李二爷富国强民之语,我盛宣怀相信!
继笙,想必你的心里是有芥蒂的吧?但李二爷行事,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只不过他心中的国,不是大清而是这泱泱华夏而已,作为亚圣后裔,我觉得你孟继笙最该理解李二爷的。
亚圣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李二爷行事的准则,恰与亚圣相近,为保数十万直隶百姓之命。振威军出军资军粮,助数十万直隶难民北进东三省。
为保数万直隶孩童的性命,你知道李二爷担下了多重的担子?
振威军几十万人,每年的军资千万上下,医府从筹建到开课。至少也是千万的投入,以后每年医府的运营费用,都要李二爷来出的,这个负担有多重?
一个学童想要学医有成,至少十年计,十年。一个学童的吃喝拉撒,怎么不得几百两银子,医府现有七万学童,应李中堂之请,李二爷还要接纳整个大清的孤儿寡女。这个数量至少也是以十万计的。
医府为何要建的这么大,可不是为了眼前这几万学童,一两年之后,医府这边或许就会有几十万学童的,几十万学童,一年十两就是几百万两呐!
听说,李二爷还要发给学童们月钱,一月一两。这又是多少?
在山东推广卢粟,看似蛮横,但可保最近几年山东不出粮荒。
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桩哪一件不是依着亚圣之言来的,只怕在这大清,也只有李二爷不计得失的在做实事吧?
这些我盛宣怀是佩服的,真真正正从心里佩服李二爷,他做了许多人想不到也做不到的事情,也确确实实符合圣人教化。在我看来,最该支持李二爷的就是你继笙这个亚圣后裔。”
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李张之间的合作。虽说还是有芥蒂,但听完这些之后,张弼士的脸色再次起了变化,只怕为国为民、富国强民一说,说的张弼士心动了,张弼士这边基本妥帖了,盛宣怀又开始劝解一脸疏远的孟洛川。
一番话说完,一脸疏远的孟洛川,脸上也满是尴尬的笑意,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地君亲师,这两样教义本就有些相冲,不过话说回来,圣贤之言,这天下间又有几人是真的信服呢?盛宣怀几句话,再次动摇了孟洛川的心志,这结果在盛宣怀看来也是不错的。
盛宣怀是出于好心?不是!也是利益的抉择而已,跟随李鸿章近三十年,盛宣怀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大清已经一日不如一日了,八国侵华、东南互保,是盛宣怀一手策划出来的,悖乱的事情盛宣怀也做了不少,若在康乾盛世,李二爷这样的充其量就是一个年羹尧而已,但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大清不再是盛世年月了,莫说振威军,就是以前的湘军淮军,若不是曾李师徒有心要扶保大清,大清朝廷也奈何不得那两师徒的。
若论军威之强,如今的大清非振威军莫属,淮军、北洋新军与振威军一比,什么都算不上了,淮军有甲午一败的耻辱,北洋新军万余人在津沽被列国千余人打到北仓一带,这些军队还能算作什么强军呢?
现在的李二爷、桂贝勒,可不是朝廷能决定他们前程的,其实他们的前程,在津沽战后,已经定了,大清上下没人能奈何得了振威军,就是李二爷跟桂贝勒的底蕴。
若振威军死守京师,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直隶难民北进,振威军参杂其中,这也是定局的一步棋,振威军随着难民到了东三省,就算是龙归大海了,大清上下再也没人可以制衡得了了。
若振威军只是到了东三省,这局面也不算抵定,李大成手握几千万资金,在山东弄了一个大成公,其势就再也无人可挡了,若太后在京师,或许可以制衡一下这位的崛起,可如今的太后身在山西,数月之前就要回銮,可回了几个月,銮驾依旧在山西。
如今大成公的局面在山东已经铺开,卢粟这东西,只要今年一场秋收,山东民心尽归大成公所有,由山东及东三省,一两年之后,无论是谁也难当李二爷的大势了。
张弼士想问一个做什么,在盛宣怀看来,这就是要改朝换代呐!但局势未定之前,一切都不好说的,看李二爷的架势,好似并没有这样的机心,难道他只是要做商界第一人?
这些也是盛宣怀心中的疑惑,现在大清的局势怎一个乱子说的,一切都只能慢慢看了。
见盛宣怀几句话就拿住了孟洛川的要害,让他无言以对。这不是不清楚盛宣怀为什么要拉拢这个不上不下的山东商人,他与孟洛川是没有交集的,对于孟洛川,张弼士也就当做普通人来看,他不是读书人。对于孔孟也没有多少敬畏的,在他看来,看清李二爷的根底才更重要一些。
“富国强民?杏荪,那津沽战场的几十万死伤怎么说?”
起家于南洋的张弼士,与大清的大多数人不同,他的思想要开放的多。思路也宽阔的多,手握兵权经商,在张弼士看来,这或许有可能是在募集军资,若李二爷要走这样的路子。那这国家就要战乱了,战乱与商业是相互矛盾的。
听盛宣怀的言论,这位李二爷的杀性很大,若这么一个人主导战争,以后的死伤就无法计数了,人口的大量缺失这对商场而言也是灾难性的。
“弼士,津沽大战的结果如何?
我等身处的位置,不许我等以小民的眼光看事情。结果或许更重要一些吧?”
用一个眼界的问题,盛宣怀就说通了张弼士,对于他们这些人而言结果比过程要重要。结果张弼士已经感受到了,那就是英法商家使节对他的态度,津沽一战,于商业有利,这是毋庸置疑的。
作为说客,盛宣怀显然是合格的。短暂的商谈之后,三人之间也勉强达成了一致。话就当没听过,事情该怎么做还得怎么做。合作的时候谨慎一些就好。
“三位是老哥,三位也是前辈,既然知道了李二的根底,那么咱们以后有话就直说了,我这人做事喜欢干脆利落,成就是成,不成就是不成,没有稀里糊涂一说。
若以后咱们有机会合作,三位也不必在意我的根底如何,只要三位不做那卖国求荣之事,我李二的屠刀,也断然不会向三位挥动的。
咱们之间,就讲一个求同存异、和光同尘,许多事都是可以商量的,若三位想做成一件事儿,我这边可以退一步,若我想做成一件事儿,与三位有了冲突,退不退咱们还是可以商量。
当然我说的只是可以商量的事情,涉及到了根本利益,咱们该怎么争就怎么争,按着商场的规矩来,如何?”
被盛宣怀请回小圈子之后,李大成就来了一番开门见山的话,不卖国这是前提,若是卖了国,许多事儿就不能用嘴来说了,只能用刀枪说话,在这一点上,李大成不会有一丝的退让与仁慈,卖国是要有代价的,杀一人不足以警示他人,灭满门,才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大清许多愚昧的规矩,也是催生汉奸的优良土壤,刹不住这种崇洋媚外的风气,这一国的崛起就无路可走,敌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人离心离德,任何一个强国的崩溃,外部原因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还是内部出了大问题,在汉奸一事上,李大成是断无缓解余地的,一人做汉奸就杀一人,一国之人做汉奸,屠尽国人也无妨的!
至于商业上的竞争,若完全没了竞争,再好的圈子,再好的谋划,建起来之后,也只会一步步的凋零,不会再有寸进的,即便是大成公,李大成也不会让他一家独霸,控制市场就是遏制发展,这在李大成心里也是有无数经验教训的。
说出了底限之后,李大成扫了一圈,三人的脸色还算不错,没有被惊吓到,这样事情就可以接茬做了。
“李先生,适才杏荪说,你是为了富国强民而做事,真是这样吗?”
张弼士今年六十了,让他喊一个小年轻为二爷,这也是做不到的,堂堂一代大商,也是有威仪的,有些话张弼士觉得自己应该再求证一下,所以他不顾盛宣怀的眼神,问出了自己心中的问题。
“可以这么说,如今的大清,太过不堪,百姓太过困苦、愚昧了,这要变!
若不变,咱们这个东方大国,就要跟印度、非洲、南美一样,沦为西方诸国的殖民地了。
该如何去变,靠战争吗?战争在我看来只是手段而已,真正要变革的不是军队,不是国家,不是百姓,而是商场,你们我们共同在经营的商场,富国强民,第一要务就是兴商!
百姓的困苦靠什么解决?兴商!军队的孱弱靠什么解决?兴商!一国地位萎靡不振靠什么解决?还是一个兴商!
商业大兴,百货流转,百姓才能有生计,男耕女织、鸡犬相闻,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了,咱们再走男耕女织、鸡犬相闻的路,就要走到国破家亡了。
我为何弃振威军与不顾,在山东经营大成公?为的就是兴商。
振威军,若我在军中,枪炮的数量足够,一年的时间,我就能让几十万振威军,不弱于世界任何一国的军队。
但这有用吗?打仗要人、要粮、要钱、要枪、要炮、要军舰!
我靠在振威军中,只能让振威军几十万人成为一支劲旅,一旦到了战争的时候,振威军还是打不过西洋诸国的,甚至连小日本也打不过,因为振威军的后劲儿不足,何为振威军的后劲儿呢?
人、粮、钱、枪炮军舰,总而言之,就是两个字商业!
商业能带来大量的赋税,商业也能带来大量的枪炮,我的商业,说白了还是为战争而准备的,这也是我的富国强民之道。
不知几位认为如何呢?”
将商业与战争、富国强民联系在一起,李大成的这个说法,对三人来说也不算新颖,洋务做的也是这个,只不过没有李二爷说的这么大而已!
孟洛川属于老派人,盛宣怀属于新旧交替的那一茬,张弼士属于真正可以角逐世界的商人,三个人代表着三个利益团体,这三个利益团体,都是可以接受李大成这个说法的。
“所以李先生要做大清商界第一人?”
“商界第一人?
呵呵……话不能这么说的,商场,最忌讳的就是一家独大,店大欺客就是这样的道理。
我以为商界就不该有第一人之说,百家争鸣,相互竞争,这商界才能越做越大,都做成了一个人的,那商界也就越做越小喽……”
商界第一人,凭着李大成肚子里的东西可以轻易办到的,但大清的情况与别处不同,垄断了商界,就是第二个大清朝,凭现在这些人,一旦一家独大了,必然还会玩闭关锁国,关起门来狂妄自大的。
这第一人的说法,李大成不赞成,商场跟战场一样,战士需要狼性,商人也是一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