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大时代1900 > 第二百七十八章 儒商(上)

大时代1900 第二百七十八章 儒商(上)

作者:没落皇朝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31 17:30:17 来源:58小说

山西那边点头应允之后,李大成的借台唱戏也在顺利进行之中,每天都有或三三两两而来,或组团而来的大清商家,不用去谈什么,只要在捐资的时候,问一问商家们的来历,李诚有这边就会发掘出无数的商机。

商人、地主大户们来了,他们的主要目的还是出资报效医府,医府的捐资助学,自然也更加的顺利了,募集的资金一天多过一天,有了这么一个惊喜,李大成觉得,自己在医府建筑上的投资,应该也就最初那三百多万两了。

但有一点与李大成想的不同,半月之后最大的一笔捐助,不是来自别的省份,也不是来自山东的大商家,而是来自兖州府的大地主们,七家合力,一家出资二十万两,共同谋划了一座名为七善楼的别院,规模也在千亩上下,主要建筑就是一座高七层的楼阁,这七善楼,也是完全按照天下几大名楼为蓝本来谋划的,这样才能加快医府的进度,不然什么都要边设计边建设,医府主体结构完工,就遥遥无期了。

对于这些人,李大成这边也留了心、留了名,特意嘱咐李诚有,若在大成公的拓展之中,与这些捐资助学的人发生了冲突,只要不是危及到大成公安危的冲突,大成公必须让步,利益冲突实在太大,大成公也可以出让一些地盘,总之就是一条,以后振威军要维护一下这些捐资的地主大户们。

这也是个见大见小的问题,每家捐资二十万,虽说里面有私心杂念,但人做事就不可能没有私心杂念。大公无私只能做一时而已。

捐建医府,就是为国家崛起出力,这些人只要不是大奸大恶之徒,即便有利益上的冲突,李大成这边也会忍让一下。追求太过纯粹的结果也是不可能的。

继七善楼之后,济南府那边的几家大地主又弄了一个五德楼的规划,有了七善楼、五德楼抛砖引玉,十多处别院也都进入了商讨之中,李大成估摸着,一年左右的时间。微山湖畔就要大变样了。

临时医府那边也建好了二十多处宿舍学堂,一部分学童中的佼佼者,已经开始在还没有正式完工的学堂之中读书认字了。

除了每天的游泳操练之外,李大成也多了一个习惯,就是每天早晚间。绕着大工地跑上一圈,看一看医府工地的进度,同时也为自己打打气。

李鸿章操持了三十年的洋务,康梁虎头蛇尾的变法,虽说弊端不小,但益处也很大的,若从李鸿章、康梁等人的时代作为出发点,旧时代之中的人。能做出这样的变革,已属难能可贵了。

李鸿章务实,培养了很大一批精通西洋科技的人才;康梁开蒙。也为一国唤醒了不少思想开放的人才;但因为清廷、因为官场的缘故,许多学到了本事的人、思想开放的人,并不能如詹天佑一般,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一展抱负,许多洋务人才,大多被官场给死死的缠住了。

将变革与官场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才是这些旧时代变革之人最大的错误,开放了思想、学了科技。结果又心甘情愿的被官场所束缚,这样的变革。怎么可能成功呢?

这些时代骄子们的经验教训,李大成看的到,同样,他们培育出来的人才,李大成也用的到。

义和团拳乱、八国侵华、津沽血战,北洋的学堂全部打废,京师大学堂停课,和约虽说已经签署了,但大清上下的对外矛盾依旧尖锐,这个时候,涉及洋务的一些东西,也是官场的禁区、雷区,大多数官员都是不敢招揽这些洋务人才的,这就让很大一批精通洋务的人员处于尴尬的境地了。

官场上的人怕这些,但李大成这边不怕,医府这边也不怕,有詹天佑在山海关一带活动,有杨鸿元在京师活动,有李诚有在山东招徕,数百或留洋或同文馆毕业的学生、教习,也在纷纷向微山一带聚集。

南边的一些做过买办的人,也在蒋辉云的邀请下进入大成公这一序列,李大成谋划的许多事儿,现在也有了眉目。

最先有了章程的,既不是烧锅也不是砖瓦窑,而是缫丝局,机器缫丝在大清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南方的缫丝厂也不在少数,商场竞争激烈,越是赚钱的买卖,竞争也就越是激烈,生丝这一行当就是如此。

有人为此发家致富,也有人为此倾家荡产,蒋辉云招徕的这些人,就是在南方的缫丝大战之中的失败者,对于这些人,李大成也不小看,失败也是经验,有了这些懂行的人,或许缫丝、丝织这一行业,会先于其他产业建成的,因为山东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生丝原产地。

收购桑蚕,贩卖生丝,这不是李大成的路子,他要做的是半成品,从原材料的深加工之中获益,有闲暇的时候,他就陪着大成公的一些人谈天说地,不断的启发他们,开拓他们的思路,中国至少有两千年的文明史,许多东西都是现成的,现在所要做的,也不是本质上的改变,东西还是那些东西,工艺还是那些工艺,只不过要快速的提高一下效率而已。

这天李大成跟大成公的一些掌柜,又跟医府的一些西学教习谈了一场,回住处的时候,遇到了一群人,两拨人错身走过之后,一个四五十岁,掌柜模样的人,拦住了李大成一行的去路。

“可是大成公李二爷当面?”

这位掌柜拦住李大成的去路之后,抱拳施礼,目标很明确,就是李大成。

大成公除了在胶州府之外,在山东是名声不显的,这人的问话,让李大成有些纳闷,难道是胶州府的商家?

“正是。不知您是……”

“旧军孟洛川!”

听到旧军孟洛川的名字,李大成笑了,这事儿还真是巧了,自己跟这位还真是有些渊源。

“嗨!李二有眼不识泰山,不知是孟四爷驾临。作为半个地主,李二有失远迎!”

这个时候的称呼,也是令人头疼的,有名有姓有字有号,李大成这边除了个名字,别的啥也没有。只能用李二来自称了。

“少年英雄呐!

孟某代京城瑞蚨祥的伙计们谢过二爷,代山东的难民谢过二爷,代山东的饥民谢过二爷。”

李大成自认之后,孟洛川恭恭敬敬的抱拳三礼,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就在这三拜之中了。有些东西,看来这位孟四爷知道的还不少。

“呵呵!京城之事,乃是同乡之谊,李二就愧领了。

至于山东难民与饥民之事,李二却不能受四爷的礼,受不起呐!”

孟洛川的见面三礼,让李大成闻出了疏远的味道,也难怪。自己是义和团出身,孟四是亚圣后裔,走到一路不妥。

闻出了礼仪之外的味道。李大成也不强求,对于孟洛川这样的儒商,李大成是敬佩的,但敬佩并不是赞同,商场如战场,有些时候也是要刀刀见血的。

大时代不同。这个时代是恶狼吃香的年月,若是太平岁月。有那么几个儒商倒也值得称道,变乱的大时代之中。即便心有佛陀也要做怒目金刚之相、行地狱修罗之事,孟洛川这样的商家,适合在大清的商场角逐,但不适合在国外的沙场角逐。

这个时代的买卖幕后,大多都是血泪遍布的,你不狠别人就要对你狠,注定走不到一路的两个人,强求,只会平白树敌而已。

“李二爷过谦了,山东许多百姓至今感念二爷的恩德,微山一带尤其如此啊!”

听了孟洛川的话,李大成的心中也在快速的翻篇,扫了一眼孟洛川身后的那群人,还真有个熟人,正是京师瑞蚨祥的那个掌柜。

看到他,许多事儿李大成这边也就明了了,京师大乱之时,自己让瑞蚨祥低价售卖店铺,瑞蚨祥的人不可能不去打探自己的根底,由直隶入山东济南府,沧州府也是必经之路,沿途打听之下,自己的一些事儿不难推测出来。

“四爷,旧事就不要再提了,近期大成公想在纺纱丝绸两项上做些文章,不知四爷能否襄助一下呢?”

虽说从观感上觉得两人走不到一路,但李大成这边也不放弃试探,山东的丝绸行业虽不如江南发达,但也是一大产地,曹州府甄城的鲁锦也是清廷的贡品之一,山东做的哈达,在北地也是响当当的好货色。

做生丝的深加工,少不了这些工艺技术,这些东西,靠大成公靠桂顺也不一定能做得成,孟洛川一家在山东素有善名,若是有他出头,许多事情也好办的多。

“二爷,孟某心力有限,今年又是天命之年,精气神大减,只怕难以襄助二爷了。”

听了孟洛川的婉拒之言,李大成暗叹一声果然如此,也就不在强求了,孟洛川名下有瑞蚨祥、庆祥、瑞生祥三大产业,作为鲁商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基地还是在山东的。

未来的大成公将吃掉整个山东县以下的布市,胶州府那边囤积了至少五整船的坯布,很短的一段时间之内,孟洛川的产业就要受到大成公的冲击,到那个时候,或许两人之间还能再谈一次的。

“哦……让四爷为难了,此事就当李二没有说过,不知四爷此次前来,所谓何事啊?

若能出点绵薄之力,也算是李二的荣幸啊!”

在商业方面,孟洛川嗅不出在胶州府发端的大成公对他有多大影响,这也是眼界使然,对于孟洛川的为人,李大成还是佩服的,前年山东大灾,孟洛川是出了巨资的,现在他身上还挂着山东平粜局总办的职司呢!鲁北粮荒时,由鲁中、鲁西调到鲁北的粮食,也有他的手笔在里面,这些李大成也听王茂斋说过的。

“孟某乃亚圣后裔,山东要建医府,自然不能让二爷专美于前的。”

李大成揭过了合作的事儿,孟洛川这边也是洒然一笑,自然而然的把话题转到了医府之上。

“此事我还真能帮得上忙,医府这边也有仰仗孔孟二府的事情,不知四爷是否想听一听呢?”

现在筹建医府,还真不是李大成一个人的事儿了,当然以后医府运营的费用,还得让大成公来挑担子的。

孟洛川提到了亚圣,李大成这边也就把主意打到了孔孟二府的身上,要学中医必须解文意通句读,没有相当的古文造诣,很难读得懂医书,如今的那几万学童,九成以上是不识字的,儒教开蒙还是不错的,在这里遇上孟洛川,也算是正巧。

“愿闻其详!”

对于面前这位李二爷,孟洛川在心里还是有些抵触的,因为他是山东本乡本土的人,自然知道义和团的根底儿,许多事儿不好说的,孟洛川也认可一些义和团之中豪杰,但大多数义和团居心还是不良的,李二爷出身义和团,其形象自然而然的要在孟洛川这边打折扣的。

“那李二就献丑了!

医府未来的学生,一多半都是我在直隶一带召集的直鲁难民之后,这些孩子多半出身穷苦,识字的不多,想要学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我的见解就是,让四爷出头,召集天下间的名士,共同筹建医府蒙学。

在山东,既然分孔孟二府,咱们不如这样,孟四爷您是孟府子弟,就召集人员在这边建一座小孟府,过后我再召集孔圣后裔,建一座小孔府如何?”

李大成的主意在他看来不错,但在孟洛川这边就有些不妥了,孔孟虽说一脉相连,但孔孟终是两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有些东西不可分的太清,医府之外再建小孔府、小孟府,这不是要区分高低上下吗?

“合则两利分则损耗,二爷的主意,孟某是认可的,只是一地两座蒙学,不好吧?”

有些话孟洛川不好明说,但李大成也会察言观色的,看到了孟洛川的表情之后,李大成明白了他不快的所在。

“孟四爷说的不差!

我的想法正是要这小孔府与小孟府别一别苗头。”

李大成这话,若是换了一个人听,只怕要立马翻脸的,孔孟别苗头,这话大不敬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