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斯帝国的战舰确实是很大,而且非常的先进,至少相对于地球人的技术来说是非常先进的东西。但是,再先进的战舰,它的防护也都是针对外面的攻击的,对内的防护肯定不会那么强,而我们现在正好就在这艘西斯帝国战舰的内部。所以……
“看起来这应该是能量管道,我能看到很强的能量反应在墙壁中流动。”凌看着一面墙壁说道。
我点点头道:“我也看到了,那么让我们拆了它吧。”
“荣幸之至。”凌说完便伸手轻轻按在了面前的墙壁上,然后就看到凌的手掌接触的那片金属墙壁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红,然后逐渐软化变成泥浆一样的金属溶液顺着墙壁开始往下流淌,而原本的墙壁位置则是出现了一个大洞。通过这个洞我们可以看到墙壁后面密密麻麻的管道,其中有些是控制线路,还有一些事动力管道。这个限制器可以防止护盾发生器在过载的情况下反向冲击战舰的主能源系统,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它的原理和保险丝其实并不一样,但意义差不多,因此大家还是习惯叫保险丝。
因为护盾发生器是易损部件,而以上这两种过载后会彻底损坏,需要更换的部件则是易损件中的易损件。所以很多战舰上的护盾发生器中,这两个部件都有专门的快速更换设计。有些甚至有类似自动装弹机一样的东西。当这两个部件损坏后,设备会自动拽掉损坏的部件。然后将替换件直接插进去。当然,这种设置也不是所有战舰都有的,而且也不是所有战舰的这个替换装置运转速度都一样。至少西斯帝国战舰就很少有这种自动更换装置,不过他们有手动更换装置,只要两个人一分钟就能完成更换。当然战场上一秒都很重要,一分钟以后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要么说西斯帝国的技术落后呢。创造者们的战舰上这种护盾自动更换器就好像机枪供弹装置一样,当护盾损坏后只要舰桥那边发出更换指令,这个装置可以在五秒之内完成替换,而且如果舰桥无人控制,这个装置在检测到护盾过载后会在等待十秒之后自动更换。
新星号也有这种更换装置,而且比一般的创造者战舰还要先进,只要三秒就可以完成替换。但是,这东西毕竟是需要时间的。当外面的防护罩崩溃后,那艘西斯帝国战舰前面剩余的护盾便直接撞击在了新信号的生物装甲之上。
西斯帝国战舰指挥官想象中摧枯拉朽一般的撞碎敌舰的情况并未发生,新信号的外装甲在和西斯帝国战舰的护盾接触后立刻就出现了之前一样的反应,而西斯帝国战舰内部那个女战舰兵再次叫喊了起来。“对方舰体表面出现斥力场反应。该死,这条船有双护盾!”
双护盾设计并不是什么高大尚的科技,它无非就是给一艘船装备两套互不相干的护盾发生器,其中一套紧贴船体,另外一套稍微靠外一些,这样战舰就可以有两层防护,能够更好的保护战舰。
当然,以上都是做梦,因为实际情况是——双护盾会互相干扰,结果就是用200%的能量消耗换来了150%的防护效果。虽然防护增加了,但是能耗比也增加了。当然,可能有人认为只要能挡住敌人的攻击保护战舰,多用点能量没关系。对,这个想法是没错,可问题是这种设计的缺点不管是这一个。
双护盾设计被提出来之后很多宇宙文明都试过,但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与其使用双倍的能耗和双倍的空间去安装两套护盾,还不如把能量和空间集中起来装一套更大的。这有点像坦克上的火炮设计理念,也就是与其为一辆坦克安装两门小口径的火炮,不如把空间集中起来装一门更大的火炮。这个防护罩也是一样的情况。两个小的防护罩用掉的空间和能量如果集中装一个大功率的护盾发生器,产生的防护效果其实要远高于两个小的护盾发生器。
正因为以上这种被广泛认可的理论,所以宇宙战舰后来几乎都放弃了双护盾设计,除了极个别特殊用途的战舰会装备双护盾,一般的战舰都是只有一层护盾。
大家都只有一层护盾,新星号这种带两层护盾,而且属性还不一样的情况就更显得奇怪了,要不然西斯帝国战舰上那些人也不会那么惊讶了。
而事实上就是……新星号其实只有一套护盾发生器,而这第二层所谓的护盾发生器,其实就是它的生物装甲自带的生物斥力场,也就是说这其实是装甲材料本身的特点,不是护盾。当然,它其实也具备护盾的作用,而且不会干扰第一层护盾的强度,反而因为它逸散出去的能量会补充外面那层护盾的能量,所以反过来还能增加第一层护盾的强度。这绝对是个划时代的设计,至少面前这艘西斯帝国战舰上的西斯帝国士兵们就吃了个暗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