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纳何老太傅的举荐,选用京兆府名下从六品推官苏鸿志为新任丞相!
宣武帝此决定一出,自是满朝哗然。站在何老太傅这一边的官员们自然是高兴的。但也有那些个不死心的官员,在宣武帝宣布完决策后,再次提出了反对意见。
然而宣武帝的脾气,从来都是说一不二、雷厉风行的!
就好比在选用苏鸿志为新任丞相这件事上,宣武帝就再一次展现了,他身为华熏国最有权力的男人说一不二、雷厉风行的一面——
既然说了要选用苏鸿志为新任丞相,宣武帝当场就亲笔写下了册封苏鸿志为相的旨意,并亲手交给身边内侍,让内侍即刻去苏府宣旨。
宣武帝执意要封那苏鸿志为新任丞相,大家伙能怎么办?
怎么办……还能怎么?宣武帝是君,他们是臣!为君者做下的决定,为臣者要么听从,要么反抗。但他们总不能因为一个丞相的位子就造反吧?
既然不能造反,那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看着宣武帝身边的内侍捧着那道册封苏鸿志为相的圣旨,大步流星地扬长而去……
巧的是,宣武帝下旨册封苏鸿志为新任丞相的这日,苏鸿志恰好休沐在家。
而当休沐在家的苏鸿志没有任何征兆地,突然接到宣武帝封他为新任丞相的旨意时……
苏鸿志整个人都是蒙的,完全弄不清,他一个区区从六品推官,怎么突然就入了宣武帝的法眼,连越十一级,成为这华熏国的正一品丞相了???
古往今来,越级升迁的官员虽屡见不鲜,但那种大多是为国家、为百姓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官员,才有可能连越二级或三级,能连越五级的那都是祖坟冒了青烟了!
可以说,苏鸿志是古往今来,至少是华熏国开国至今第一个,一口气连越十一级,从一个从六品推官,直接越级成正一品丞相的官员。
如此令人不敢置信的越级升迁,也不怪苏鸿志会蒙掉了。
饶是苏鸿志再聪明,也想不明白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只是想陪陪妻女才会休沐在家一日。他就一日没去官署,到底错过了什么???
但是来宣读圣旨的人是宣武帝身边的近身内侍不会错,也就是说圣旨绝对是真的……
所以苏鸿志蒙归蒙,但该行的礼还是行了,该谢的恩还是谢了。
只是,直到苏鸿志将那卷封他为新任丞相的圣旨接到手里时,苏鸿志依然整个人都是飘忽的,一直沉浮在一股不真实的感觉里。
直到身边有人轻轻柔柔地唤他“夫君”,苏鸿志才算是从飘忽的云端回到了现实世界。
捧着圣旨的苏鸿志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家娇妻不知何时走到了自己身边,娇妻一手抱着才两个多月的女儿,另一只手里还拖着一张折起来的白纸。
“夫君,这是我昨夜收到的,你打开看看。”徐婉芝送走了前来宣读旨意的内侍,关起家里的大门,回到傻愣愣的苏鸿志身边后,徐婉芝这才将她头一天夜里收到的一张纸条从怀中女儿的襁褓里掏出来,递给了眼神飘忽的自家夫君。
苏鸿志面色疑惑地接过了徐婉芝手里的纸条,展开。
夫妻二人将脑袋凑在一处,凝眸往那张遍布着横竖折痕的白纸上一瞧……
就瞧见,有成人两只巴掌那么大的白纸上,写着一句很常见的恭贺之言——
古人云,人生有三喜: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今闻君再添一喜“升迁晋升时”,特来恭贺君晋升为相。望君再接再厉,莫忘初心。
真的是很简单的一句恭贺升迁的话,连署名都没有。
但是看完纸上的恭贺之言时,苏鸿志和徐婉芝却是心照不宣地,同时想到了一个人。
只见夫妻二人相视一笑,抱着孩子的徐婉芝含笑去屋内取了火折子,苏鸿志含笑接过娇妻递来的火折子,将那张写着恭贺之言的白纸焚毁了。
就这样,平旭九年的新年,在这场旧丞相下台、新丞相上台的更替之下,热热闹闹地开始,平平淡淡地结束了……
之后的一年里,华熏国这位新上任的苏丞相很是为华熏国、为华熏国的百姓们干了不少事实,也因此赢得了不少华熏百姓们的称赞。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为官者若能得民意支持,这官位自然也就稳了。
就这样,在朝中一大半的文武官员都不看好他的情势下,苏鸿志凭借他自己的实力,坐稳了丞相这个位置!
转眼,就到了平旭十年。这一年,华熏国的凝胭公主,一十三岁。
就在平旭十年这一年的上元节才过去的第二日,宣武帝就收到了从昭洺国发来的国书。
国书上说,昭洺国的文旭太子将在这一年的五月,再度出访华熏国。
是的,除了说明文旭太子将在这一年再度出访华熏国外,这封来自友好邻国的国书上再没说其它内容。更是完全没有解释,文旭太子再度出访华熏国的原因和理由。
与其说,昭洺国发来的这封国书是在与宣武帝打招呼。
不如说,昭洺国这是在单方面通知宣武帝,准备好迎接文旭太子的来访。
华熏国和昭洺国向来友好互助、守望相助。
虽然这一次昭洺国并没有给出,文旭太子突然出访华熏国的理由;
但秉承着友好互助的理念,宣武帝还是接下了昭洺国发来的国书,同意了文旭太子于这一年五月出访华熏国的事情。
只是,宣武帝虽没有拒绝文旭太子这一次的出访,但宣武帝身为华熏国的君主,被人如此单方面通知,宣武帝心下能快活吗?
底下的人察觉到宣武帝心下不快活了,在准备迎接文旭太子的相关事宜时,底下的人自然也就草率了。
以至于到了这一年的五月,昭洺国的文旭太子再一次踏进丹衢城的地界时……
年已十八的文旭太子不但没瞧见八年前,他第一次来时那种百姓夹道相迎的热闹场面;
甚至连来迎接他的官员都是稀稀拉拉、无精打采的倦怠样……
喜欢我待卿之以诚请大家收藏:(wuxia.one)我待卿之以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