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6年十二月初,从安平撤走后,郑成功率部乘福船准备去金门跟叔父郑鸿达会和,商议起兵抗清之事。(这一章拜托各位读者看完,这样才能明白我的意思,不要只看到前面就不看了。)
隆冬季节,郑成功站在战舰的甲板上,漆黑地海景,没有什么可观xìng,但郑成功却是将目光一直盯着远方,静静地望着,静静地思考着。
参杂着一丝腥味的海风呜呜扫过,冰冷刺骨!郑成功昏沉的神志顿时为之一清。
反清复明?郑成功一直喊着、念着,甚至用国破家亡来增添自己对清朝的憎恨。但冷静下来时,郑成功却是知道自己内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厌恨清朝。
国?本来就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大明没有多少归属感。家?重生才大半年,有感情,但自己一直在外打战,谈不上深厚。
清朝强烈压榨汉人,使得百姓苦不堪言?那干嘛在明末,在清朝颁布剃发易服前,有些时候百姓畏忌大明兵多过清兵。在郑成功读过的史书上知道,在康熙、雍正、乾隆前期,清朝统治下的百姓大致上还是能安稳生活的。那些时期,百姓是有起兵反清,但只是小规模、地方上的反清,从没有闹到大规模地、全国地程度上。只到清末才会有那种情况出现,可这跟明末有何其别。至于史书上记载那些压榨,不管是明末还是清末怕更多是来自汉人官僚的杰作吧!
郑成功一时间迷茫了,有些事,他需要想想!
郑成功正思虑着该如何对待满清时,林习山已经走过来,问道:“国姓爷,这段时间船舰来回奔波,有些船只需要维修。末将敢请国姓爷暂缓一段时间,准许船队在石井船舶维修一番,还望国姓爷恩准!”
郑成功在思考,所以迟钝了下才回答道:“哦……好,那你去安排吧!”
“是,末将这就去安排。”
南安石井船舶是当初郑芝龙亲自监督建造的造船厂,1624年,郑芝龙接受福建巡抚熊的招安,受封福建游击将军。为了打击敌对势力,以及增强自己的势力,郑芝龙搜集了千余名木匠师在南安石井建立造船坊,营造军、商两用船。这个造船坊可能不是中国最大的,但绝对是当时整个中国技术水平最高的造船坊了。
这个时代没有专业的水地图,而且船舰āo作也不够灵活。船只靠岸停泊时都是要靠有经验的水手,以及小船来引导的。
数十艘战舰行驶至南安石井镇时,在小船的指引下,吆喝船工驶至岸边停泊,放下踏板。
水师靠岸,除补充清水、食物,休整一番外。郑成功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做,他要亲眼去见识一下这个时代的造船厂。
郑成功呼过林习山,问道:“此处的造船厂你可熟悉,离这里还有多远?我想去看看。”
听到郑成功的话,林习山怪异地看了下他,然后才说道:“禀都督,此处就是造船厂。既然都督想去看,那末将陪你去。”
听到林习山说这里就是造船厂时,郑成功难的脸红了。该死,造船厂不是都有那个船坞嘛,那个造船厂的标志船坞在哪?
这就是郑成功的误区,他所知道的船坞都是现代用水泥钢筋打造的。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更不用说有干船坞和浮船坞之分。
这个时代造船、维修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造船还好一点,靠近海边选个合适地点,支起木架定住船舰龙骨就可以开始动工了。造好后,用人力等拖到海里,就可以试航了。维修就比较麻烦,拖上来,修好后,再拖下去。
郑成功不清楚,闹了个笑话。幸好林习山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缠。领着郑成功往岸上走了差不多一里多,就看到数百座大小不一的建筑耸立在在一座山丘下。
福建多山地,自然林木资源丰富,常见的有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红松、黑松、水杉、柳树、杨树、泡桐、桉树、毛竹等,因此造船用材在福建基本都可以找到。
走近时,造船厂的管事已经接到人回报,大公子过来了,他忙走出来迎接。
郑芝龙根基在于水师,对于造船厂自然看重,派出的管事是郑家的家丁郑三德。虽然此时郑芝龙被清朝挟持上京了,但郑三德仍然视郑成功这个大公子为主子。
见到郑成功,忙参拜说道:“小的郑三德拜见大公子。”
郑成功忙扶起,说道:“三德叔,不用多礼,起来吧!我只是一路行船身子有些乏,所以来这里走走看看。”
郑三德站起,说道:“既然大公子想看看,那由小的带路。”
“嗯,三德叔前面带路。”
一路看过,郑成功对这个时代造船流程有了一定熟悉。
这个时代的造船虽然没有后世那种标准化,流水线的制造流程,但也有了一定分工概念,甲板、缆绳、篷帆、捻缝等作坊鳞次栉比,两三百个木匠各分其事,卖力干自己的活。
看到这样的场景,郑成功不仅喜悦地笑了笑。可当他走了一遍后,却没有看到一艘船的架子,不禁有些疑惑。这造船厂的,船在哪里?
郑成功问出了自己的疑惑,郑三德的表情却是跟之前林习山一样,也是有些怪异地看了下郑成功。不过到底是大公子,郑三德还是回答道:“这边主要是制造船上用具,以及对船只做维护工作。造船、以及维修在隔壁的海滩上。离这里不远,大概有三百米左右。大公子可愿去看。”
看到他们都露出怪异地表情,郑成功猜想大概之前郑森曾经来过这里吧。算了,既然他们不问缘由,我也就装作不知吧。郑成功说:“恩,既然来了,也看看吧。”
郑成功、林习山等数十人坐着从工作坊运往造船工地的装送牛车去到造船工地。
远远地郑成功就看到里那个高达五六米,长达二十余米的福船舰船龙骨。百余名木匠在舰船龙骨来回穿梭,铺制船壳板。
郑成功看到这未来将要成为自己的船舰的家伙,不由得地问道:“三德,这艘船几时可以建好?”
“回大公子的话,大概三个月后就可以建成了。”
“这么慢?”
一听大公子这样说,郑三德怕他误会自己没有尽心,忙解释道:“大公子,这都算快的了。那些个官营的速度更慢,而且质量可远远比不上我们郑家的。”
看郑三德紧张的样子,郑成功安抚道:“我不是在怀疑三德你,只是自从父亲被挟持上京后,我想尽快招兵置船,恢复实力,重振我们郑家海上雄风。”
“是小的没用,不能帮到大公子。小的一定想办法让这些木匠们加快速度,好助大公子一臂之力。”
“不用,以速则不达这个道理我还是懂的,你照着愿计划,用心造好这船就行。”
“是,大公子。”
“这造船厂每年能制造几艘船?”
“那要看是什么船,要是二桅、三桅的沙船等,也可以造个十多艘,但如果是三桅、四桅的福船,怕只能造个三五艘。”
听到一年只能造个三五艘,郑成功有些失望,这要什么时候才能像郑芝龙那般拥军二十七万,大小船舰千余艘的势力。
“大公子,那个……小的……”
“三德叔,有什么事?”
“那个大公子,小的也是希望郑家能再次强盛起来,所以才说的,你不要怪罪!”
“哦,三德叔,你也是郑家的老人,有什么话但说不妨。”
“那我就直说了,其实这座造船厂前几年鼎盛时期,年造大小船可达数十艘的。只是自老爷铲除刘香、打败荷夷、坐稳福建总兵后,对水师的重视就rì渐下降,连带着这个船厂也跟着受影响。近几年都只是下令打造三四艘船,很多木匠们没有船造、没有工钱拿,可他们都有一家大小要养活。因此多余的木匠技工们平常无工可做时,也只好靠摆渡、出海打渔等养活妻儿老小的。如果大公子肯召回他们的话,三德别的不敢说,但一定能恢复船厂鼎盛时期的模样。”
郑成功刚听到造船厂每年制造三五艘船的时候,还大失所望。但现在听到郑三德说,可以扩大规模,达到年产值为数十艘时,顿时大喜过望。连价格都不问,直接说道,“三德叔,只要能召回他们,恢复之前的制造量。要花多少银子都不是问题,你只敢开口,其余的事我来处理。”
“真的,那小的就替那些个木匠们多谢大公子了。大公子是不知道,这几年,他们活的不容易!现在听到这个消息,怕能把他们乐坏了!”
“是我的不对,没有早点了解造船厂的情况,我向你们道歉了!”
“不关大公子的事,谁叫他们祖辈都是木匠,也只能这样凑着活。哎,人生由命,半般由不得人。
或许别人不清楚这些木匠技工的重要xìng,但来自现代的郑成功,怎么会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同样,在明代,人才才是最要的。不管什么样的人才,对于现在兵微将寡的郑成功来说都是宝贵的。看到了,自然不肯放手。
郑成功肯定地说道:“三德叔放心,大木必然会让他们生活更好,更有尊严。”
“那就好,那就好!”三德欣慰道,管理这造船厂怕有十多年了,跟那些个工匠们熟的不能熟了,看着他们一身技术,却落到这个地步,虽然郑三德时常用自己的工资补贴他们,但自己也有着一家大小,有时只能是唏嘘不屿。
“对了,三德叔。这福船比之红夷的船舰如何?“
“红夷船舰啊,我们的船舰跟他们的xìng能相差无几。”
“xìng能相差无几!”郑成功有些吃惊,不是说自十六世纪初开始,中国福船等船只xìng能就比不上欧洲的船只吗?怎么会在郑三德口中就相差无几,不会是自欺欺人,哄哄我这个大公子吧!
郑成功有些生气道:“那为什么每次我父亲跟红夷作战时,都是要依靠火船计才能取胜?”
“哦,大公子是好奇为什么老爷要用火船计啊!当年小的也曾参加过那些战阵,对于当时的情况小人到时也懂的一些。”
“那烦恼三德叔,详解一番。”
“当年在船舰上,其实我们水师不管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都稳胜对手的,只是我们输就输在火炮上。那时,大明对火炮掌管很严,多数火炮、制造工匠都在京师、山东、辽东。划归给福建、广东的火器很少,很多时候只能跟那些红夷外藩购买,可他们怎么肯将最好的给我们。造成我们对战时,威力,shè程都比不上他们,因此太师当时只好寻思用火船设计打败他们。不过,后来太师见识这火器厉害,曾四处找人仿制过这些大炮,现在我们的大炮也不输给那些番鬼。而且自从被太师打怕,那些个番鬼再也不敢来大明撒野了。”
船舰不输于欧洲!火炮不输于欧洲!郑成功一时震惊了,他所了解的历史跟史书上的历史有差异。
是啊,如果不是船舰xìng能相差无几的话,那郑芝龙是怎样用火船摧毁敌船的,郑成功又是如何能收复大元的!毕竟海上那么大,堵是堵不死的。如果福船速度跟不上,怕早就被人用放风筝战术玩死了。
可为什么近代中国会那么弱小,船舰炮火都比不上欧洲,以至于受百年耻辱。
郑成功内心极端不平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郑成功思考着这个问题,他需要答案。
自小看过的历史书在郑成功脑海中回顾着。
大明在海战上是没有输过的,不管是对rì(万历朝鲜之役),还是对红夷都没有输过。可到了清朝却是一输再输,鸦片战争输、八国侵华战争输、甲午中rì战争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大明施行过闭关锁国,但却是没有用,不说江南士绅,但看郑芝龙每年上千万两白银收入,就可以知道那是废纸一张。但清朝却是施行的很彻底,从山东至广东省沿海的所有居民内迁50里,并将该处的房屋全部焚毁,以及不准沿海居民出海的措施。措施使华东至华南沿海地区的渔业和盐业、贸易业废置、田园荒芜,沿海居民流离失所,深受迁海之苦。明朝还可以与西方相抗衡的船舰,但在清朝却是停滞不前了。两百年时间使得中国航海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最终让西方的军舰横行于中国海上。
大明在看待新事物上是包容的,而且很重视火器。看到火器不如人家,立马就想着改进。满清知道火器的威力,不然就不会在孔有德带火器归降时,皇太极会高兴地立马封赏他为恭顺王。可满清害怕火器,他们害怕骑shè比不上火器时,他们会被汉人推翻。因此满清统治稳定后,立马就喝令停止研究、铸造火器了。两百年时间使得最先研究火器的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的洋枪洋炮,最终让西方的军队肆虐于中国土地上。
满清害怕船舰炮火,更害怕汉人。他们随时害怕汉人会起兵造反,因此规定汉人聚众三十,即为造反,杀!更不用说**对中国人思想的束缚。
自重生以来,郑成功虽然口中喊着反清复明,但那更多的是希望能靠这来拉拢更多人,好能在这个战乱时代生存下去。甚至在郑成功的潜意识当中有过,如果打不赢的话,那他就带着妻儿老小出海,去大元,去澳大利亚,去欧洲,甚至去美洲。
但这一刻郑成功憎恨了,是的,他憎恨。他憎恨的不是满族,而是满清。
他憎恨满清的愚民政策;他憎恨满清斩断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他憎恨满清的闭关锁国政策;他憎恨满清压制了整个华夏前进脚步;他憎恨满清在有人想要振兴中华时,却极力打压。他憎恨满清所造成中华百年国耻;
这一刻,郑成功下定决心誓死都要将满清打倒。
所有中国人,谁会对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rì战争、rì本侵华战争等中国百年耻辱而无动于衷?先辈们用心制造的物却是摆在他国博物馆展览着,先辈们用血打下的江山现在却是白人在居住。这是耻辱,国人的耻辱!
有多少热血男儿曾梦想过回到那个时代,梦想过能改变这一切对华夏民族的伤害。只恨不得能早生两百年,不能手握炮舰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不能以血荐轩辕。
恨满清将中华由天朝上国变成了落后愚味的国家;恨满清将华夏由世界强国变成了仍人欺凌的国家;恨满清带给了中华百年耻辱;三大恨,不得不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