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79式主战坦克79式主战坦克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在69-IIM式中型坦克基础上,同时吸收了59-II部分改进项目发展而来的新型坦克,也被称为69-III式主战坦克。该型坦克也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引进西方国家先进技术改进国产坦克的第一次尝试。简介
中国79式主战坦克(Typ79MdiumTnk)简称79MBT,是中国在69-II中型坦克基础上发展的主战坦克。主要武器为1门105毫米线膛炮,配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破甲弹。该坦克装有自动灭火抑爆系统、望远式扰动简易火控系统、二代微光夜视仪。因采用电液复合双向稳定器故xìng能大有提高。
79式主战坦克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在69-IIM式中型坦克基础上,同时吸收了59-II部分改进项目发展而来的新型坦克,也被称为69-III式主战坦克。该型坦克也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引进西方国家先进技术改进国产坦克的第一次尝试。79式坦克上共引进国外3项新技术,同时增加国内42项新技术。
由来
七十年代中后期,军工部门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一些西方的坦克技术,并且运用于老式坦克的改造。由于59式与69式的总体结构基本相同,各种技术可以同时用于改进两种,从而出现了多种型号的改进型坦克。较早的是59-1式和69-2式坦克。69-2式坦克的火炮又回到了100mm线膛炮。火控方面,在69式坦克的基础上加装了火控计算机,形成简易火控系统。
观瞄方面,车长使用红外/白光二合一观察仪。其他方面的改动包括:由液压传动取代机械传动;三防及自动灭火系统;防红外涂层;侧裙板和烟雾弹;新的通讯设备。59-1与69-2坦克经过以上改进后,xìng能较苏制T-54/55坦克有一定优势,又保持了低成本和高可靠xìng,在国际市场销路不错。
七十年代末,中国获得北约制式105mm坦克炮的技术,从而提升了第一代坦克的火力。59式坦克改装105mm炮后称为59-2式,69式坦克改装105mm炮后称为69-3式,即79式主战坦克。79式坦克的xìng能已与西方第二代坦克相当。
研制
79式坦克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研制的主战坦克。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引进了西方的105毫米线膛坦克炮技术。105毫米线膛坦克炮的穿甲能力相当优秀,测试表明,它可以击穿两辆并排摆放的59式坦克。中国为69式坦克安装了105毫米线膛炮,并引进英国马可尼公司的火控技术,在69Ⅱ式坦克的基础上改进研制成79式。1984年,79式坦克参加了国庆大阅兵,受到世界瞩目。
69-III式(79式)坦克于1981年改装成功初样车,1983年生产2台正式样车,随后进行了各种xìng能试验,如道路行驶试验、激光测距仪xìng能试验、实弹shè击试验、电磁干扰试验和夜视视距摸底试验等。除此之外,按装甲兵的要求,69-III式坦克还进行了行程1000公里的冬、夏季环境试验。整个试验证明该坦克达到了战技术指标要求,1984年进行首批生产。同年10月1rì,69-III式参加了国庆35周年大阅兵。1986年1月国家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设计定型,并命名为“79式中型坦克”。与69式相比,79式主战坦克在火力、火控系统、特种防护、通信、防二次杀伤效应等方面均有重大提高,使用方便xìng和零件耐久xìng也有显著改善,其中某些项目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设计
外形设计
79式中型坦克自重36~~37.5吨,车体长6311mm,宽3280mm,高2640mm,履带宽580mm最大公路行驶速度50千米/小时,最大公路行程500千米,越壕宽2.7米,过垂直墙高0.8米。乘员为4人:车长、炮长、驾驶员和装填手。
总体布置
其总体布置与59式、69式、69Ⅱ式坦克基本相同,内部布置从前至后为驾驶室、战斗室、动力室。
改进方面
和69式相比,从外部看,79式坦克的火炮带热护套,炮膛抽烟装置在身管的中部偏后,车体两侧装有侧裙板,其上开有便于登车的踏孔,和69式相比,最主要的改进方面有:105mm线膛炮\驾驶部分安装了液压助力装置,换装了比较先进的vr_8000电台,通信基础和以往国内装甲车辆相比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
在发动机部分安装了空气压缩机,一般不具备动对动的shè击功能,但在比较默契的车组成员的āo纵下,动对静和静对动的首发命中率可达到85%。
特点
设计方面
在设计方面,79式坦克的105毫米线膛炮威力大,jīng度高,身管寿
中国79式中型坦克的特点命长且更换方便。配用的弹种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身管热护套由薄铝板、硅橡胶带及卡箍组成,可减小冷热不均造成的身管弯曲,提高火炮命中率。该坦克还安装了带计算机的简易火控系统,系统反应时间不超过10秒。炮长配装了微光夜视瞄准镜,车长配装了微光夜视观察镜,驾驶员配装了微光夜视仪。微光夜视装置为第二代被动式夜视仪器,提高了坦克的夜战能力。
防护方面
在防护方面,以结构防护为主,车体两侧安装了裙板,提高了对破甲弹的防护力。增装了集体防护系统和自动抑爆灭火系统。集体防护系统的探测器探测到γshè线或毒剂时,能立即输出信号,并自动关闭坦克上的所有门窗,增压风扇开始工作,使车内形成超压,阻止污染空气进入车内;自动抑爆灭火系统能够在10毫秒内探测出火源,并能在60毫秒内扑灭火点,避免“二次杀伤效应”发生,提高了坦克特种防护能力。该坦克还可利用发动机排气管中喷shè柴油的办法,形成浓厚的热烟幕,也可以在炮塔上挂装烟幕弹发shè筒来施放烟幕,提高了坦克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
改进项目
79式坦克的总体布置与59-II式、69-II式坦克基本相同。其主要改进项目有:
1、火炮改为带热护套的105毫米线膛炮,配用弹种有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其中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可在常规距离上击穿较大厚度的均质或复合装甲。身管上装有由薄铝板、硅橡胶带及卡箍组成的热护套,可减小阳光照shè引起的身管弯曲,提高火炮命中率。除此之外,火炮还备有炮口校炮镜。
2、79式坦克的火控系统为带数字式弹道计算机的TSFS型简易火控系统,系统反应时间不超过10秒。这种火控系统可用于昼间或夜间短停对运动目标jīng确瞄准shè击,在1000米距离上的首发命中率达80%以上。79式坦克的夜视器材xìng能有了非常大改进,它用二代被动微光夜视器材取代了69式坦克的红外夜视器材,如炮长配装了微光夜视瞄准镜,车长配装了微光夜视观察镜,驾驶员配装了微光夜视仪,从而大幅提高了坦克的夜战能力。
3、在防护方面,增装了集体防护系统和自动抑爆灭火系统,提
中国79式中型坦克的特点高了坦克的特种防护能力。
79式坦克仍以装甲防护为主,但加装了带滤毒罐和增压风扇的集体三防系统和自动灭火抑爆系统。集体三防系统的探测jǐng报器探测到伽玛shè线或化学毒剂时,能立即发出报jǐng信号,并自动关闭坦克上的所有门窗,增压风扇开始工作,使车内形成超压,阻止污染空气进入车内。自动灭火抑爆系统能够在10毫秒内探测出火源,并能在60毫秒内扑灭火点,避免“二次杀伤效应”发生。
4、动力方面,与69-2坦克相同。79式主战坦克实际上已经达到豹-1、M-601和rì本74式坦克的水平,其火炮和火控系统都被用于80式坦克的早期试验。在1988年88式主战坦克(即80式)定型生产前,79式坦克是我国现役最jīng良的坦克。但是,同69式的一样,延用了59式坦克的车体和炮塔限制其xìng能的提高。79式永远是准第二代坦克。从1958年生产出第一辆59式坦克到1988年88式主战坦克定型投产,中国从无到有用三十年时间学习如何生产和设计坦克,时间太长了一点,却积累了大量经验和人材,为九十年代中国坦克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5、79式的发动机为更加先进的12150L-7B型柴油机,额定功率580马力,额定转速2000转/分。除此之外,79式坦克还装有热烟幕系统、侧裙板等。
主要战技术xìng能指标
79式坦克的主要战技术xìng能指标:战斗全重37~37.5吨,乘员4人,车全长9.22米(炮向前),车宽3.27米(不带裙板),车高2.40米(至炮塔顶),武器系统为1门105毫米线膛炮(备弹44发)、1挺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备弹500发)、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7.62毫米航向机枪(共备弹2250发),最大公路速度50公里/小时,平均公路速度32-35公里/小时,最大公路行程360-400公里,最大爬坡度为32度,最大侧倾坡度为30度,越壕宽2.7米,过垂直墙高0.8米,涉水深1.4米,潜渡深5米。
意义
79式坦克的研制成功,使中国的坦克技术前进了一大步,为后续更先进的主战坦克的研制打下了良好基础。除基本型外,79式坦克还有一种发展型,称为79-II式坦克。该坦克是在69-II主战坦克的基础上进行了4个项目的改进而成的。主要是增加了热像仪,进一步提高了夜战能力;增加了炮控系统电液复合式双向稳定器;在炮塔前部两侧焊装了烟幕弹发shè器支架,炮塔周围加装了栅栏式屏蔽。79-II式坦克于1983年开始研制,1984年试制成1台样车。但该坦克最终并没有装备人民装甲兵,而是供研究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