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10|H:140|:|U:fil2.qidin.om/hptrs/20132/12/124376634962986516395671752100.jpg
]]]1、T-44型坦克生产至1947年,总产量1823辆,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部署于苏联远东地区,60年代开始进行了现代化改装,使车辆均使用T-54/55系列坦克的履带、发动机和变速装置。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该型坦克还在中苏边境一带被用于训练使用,20世纪80年代之后,则被用于作为“战车碉堡”,即把车体埋在地下,只露出炮塔部分,作为机场、国境线等地方的要地防御任务。这也是苏联人利用旧坦克的一个通常方法。盖因坦克最先到寿的通常是动力系统,旧坦克的问题通常在于发动机到寿(演习中最常使用的是动力部分),火力又不足与对方的新式坦克对抗,但拿来对付对方的步兵战车或者其它地面部队,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研制
T-44型坦克1944年2月至3月,第183工厂开始制造在T-43坦克基础上改装85毫米炮的新型坦克T-44的试验样车,代号“136工程”。T-44坦克的基本设计思想,就是改装大口径火炮,此外降低车高,简化车体结构,力图缩小车体外形,同时把因此节省下来的车体重量用于加强装甲。为此,T-44坦克车体两侧翼子板顶部不再是T-34和T-43车上那样的装甲板,而是简单的箱型结构,这种设计一直延续到后来的T-54车上。这样既增加了一部分容积,又减轻了重量。同时,该车采用了功率大于T-34的V-44型520马力柴油机,横置布局,这样可以在保证发动机舱容积的情况下确保战斗室有足够的空间。
前苏联T-44中型坦克-试验样车
T-44试验样车共有3型,分别装备D-5T型85毫米炮,ZIS-S-53型85毫米炮和D-25T型122毫米炮。炮塔形状则基本上模仿T-34/85,但是装甲厚度有所增加,炮塔底部没有突出的颈环。其试验样车上的驾驶室顶部原本设置有一个带挡板的突起,用铆接结构固定于车上,但后来为了加强正面防护能力,量产型车的正面改为了整体的装甲板,驾驶员改用一副潜望镜和观察镜来了解外界情况。1944年7月18rì,苏联国防委员会正式决定采用T-44坦克的设计,由于第183工厂正在全力制造T-34/85型坦克,国防委员会的命令指定T-44型坦克改由坦克工业人民委员会第75工厂生产,月产量300辆。不过这之后,由于在选用何种主炮的问题上又产生了争论,设计方被迫制造了第二型装备ZIS-S-53型85毫米炮的样车供试验用,因此耽误了一定的时间,这期间,在哈尔科夫(1943年8月收复),也就是第183工厂的原先厂址,已经重建了一个坦克制造厂,T-44的生产最后是在这里进行的。1944年11月,该厂生产了5辆T-44型坦克,12月生产了20辆,至1945年3月,共计生产了60辆,苏军开始建立第一个使用T-44的坦克旅,当然,此时是不满员的。到当年4月柏林战役开始时,苏军手头共有70辆T-44可供使用,至欧洲战事结束时,则已经有了190辆。
前苏联T-44中型坦克-特点
量产型的T-44坦克,沿袭了T-34系列的履带、大直径负重轮等行走部分设计,总的来看只是车体外形更加小型化一些,重量也比T-34/85轻,约为31~31.5吨,不过装甲厚度还是达到了车体正面120毫米,侧面75毫米,炮塔的装甲厚度则为正面和侧面90毫米,后面75毫米。T-44的全车高度比T-34/85低30厘米,只有2.4米,乘员4人,武器包括一门ZIS-S-53型85毫米主炮和2挺7.62毫米DTM机枪,公路最大速度为51千米/小时,除了火力以外,各方面xìng能均高于“豹”式坦克。不过在实际使用中,T-44坦克的可靠xìng一直是个大问题,毛病多出在变速系统上,直到后来采用了T-54/55系列的零件,才基本解决了这一问题。T-44型坦克生产至1947年,总产量1823辆,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部署于苏联远东地区,60年代开始进行了现代化改装,使车辆均使用T-54/55系列坦克的履带、发动机和变速装置。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该型坦克还在中苏边境一带被用于训练使用,20世纪80年代之后,则被用于作为“战车碉堡”,即把车体埋在地下,只露出炮塔部分,作为机场、国境线等地方的要地防御任务。这也是苏联人利用旧坦克的一个通常方法。盖因坦克最先到寿的通常是动力系统,旧坦克的问题通常在于发动机到寿(演习中最常使用的是动力部分),火力又不足与对方的新式坦克对抗,但拿来对付对方的步兵战车或者其它地面部队,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此外,该型坦克还有一个用途,就是在著名的《解放》、《莫斯科保卫战》等一系列苏联二战题材电影中,被改装用于扮演德国坦克。在这几部电影中,观察一下“虎”、“豹”系列坦克的负重轮是不是会露出T-54的马脚。总的来说,T-44是介于T-34和T-54之间一型承前启后的坦克,它所力图解决的主要是车体小型化和结构简单化的问题,和同期生产数万辆的T-34/85型坦克相比,T-44无疑没什么名气,而且面对战后以M-26重型坦克为代表的新对手,其火力也明显不足,几乎也是一出世就过时的一型产品。但是它就像进化链条上的一环那样,虽然不完善,但却不可缺少,这也是各**事工业进步的共同历程。
前苏联T-44中型坦克-发展
T-44中型坦克T-54/55系列坦克,正是以T-44型坦克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在T-44的研制过程中,曾经有一型装备D-25-44型122毫米主炮的T-44-122型坦克试验样车,但是该车炮弹重量达到25千克,载弹量只有24发,āo炮也比较困难,最终这种设计未能被采用。实际上,在这一时间段,中型坦克能够搭载的最合适的大口径火炮,应当是SU-100上使用的D-10型100毫米炮了,该炮由第9炮兵工厂所属的zhōng yāng炮兵设计局研制,xìng能较为可靠,与T-34共用底盘的SU-100的成功也说明了这一点。另外一种类似的火炮,是第92炮兵工厂研制的LB-1型100毫米炮。这两种火炮均是在海军舰艇用的B-34型100毫米加农炮基础上研制的,其炮管和闭锁机构基本没有改动,弹道xìng能也都类似。1945年初,苏联人开始在T-34和T-44的基础上,试验加装100毫米炮。首先制造了装备LB-1型炮的样车。在T-34基础上,制造了两种样车,一种使用T-34原有炮塔,一种是将炮塔座圈直径扩大至1.68米,改为大型炮塔的样车,它们都被称为T-34-100。经过试验发现,T-34系列无法有效的使用100毫米炮,因为火炮高度较高,其产生的后坐力,会使采用克里斯蒂式悬挂系统的坦克产生巨大的震动,很难保持车体平衡。此外,还制造了一型样车,装备带有D-10T主炮的新炮塔,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最终,T-34-100也就没能进入实际应用。T-44坦克改装100毫米主炮的计划,则是从炮塔的重新设计开始的。第520设计局设计了一型带有新型防盾的炮塔,防盾面积大为增加,装甲厚度也有加强。此外,考虑到大战期间的经验,在装填手舱口加装了用于安装DShK型12.7毫米机枪的基座,以加强对空shè击能力,在车体行动部分侧面加装了6毫米厚的装甲裙板,以对付破甲弹和火箭弹。使用这种炮塔的坦克车体重量也有所增加,达到了34吨,不过机动xìng没有太大变化。T-44-100最终制造了两种样车,分别装备LB-1型和D-10T型主炮。原本设计方是很有信心的,认为该车最终应当能被选用。但是经过实际测试发现,该车的炮塔容积太小,设计方被迫又设计了一型座圈直径超过原先车体宽度的新型炮塔,以解决战斗室内部容积问题,为此自然还要改动车体设计,最终于1945年5月20rì完成了基本设计,并于秋天完成了样车,该车最初称为T-44V,后来很快被改为T-54,代号137工程。前苏联T-44中型坦克-从T-34M坦克到T-43坦克
许多兵器爱好者对十二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T-34中型坦克耳熟能详。但是,对干T-34坦克的改进型T-34M坦克,知道的人就不太多了。其实,早在1941年1月,苏联国防委员会就发布命令,决定研制T-34中型坦克的改进型,即T-34M坦克,研制代号为“43项目”。改进的要点:炮塔和车体正面的主装甲加厚到60毫米(T-34-76坦克的主装甲为45毫米);采用扭杆悬挂装置;炮塔座围直径不小于此1600毫米,增加车长指挥塔;战斗全重为27.5吨;车体侧面采用垂直装甲板,并保持原倾斜甲板的抗弹能力。该决定要求第183上厂在1941年间生产出500辆T-34M坦克。为适应总布置的要求,决定采用夹角增大的新型V5柴油机。由于1941年6月22rì苏德战争爆发,43项目的计划一下子被打乱了。尽管已经完成了T-34M坦克的设计,并制成了50个炮塔,但是,由于V5型发动机的制造拖了后腿,加上各坦克制造厂忙于紧急内迂,致使T-34M坦克连一辆样车也没制造出来。T-34M坦克的设计xìng能指标为战斗全重27.5吨,乘员5人,装l门76.2毫米坦克炮,弹药基数100发,辅助武器为2挺7.62毫米机枪,发动机最大功率为500马力,最大速度为6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330千米。紧接着,苏联国防委员会议决定研制防护力更强的T-43坦克,以应对德军88毫米高炮和“虎”式重型坦克的挑战。从1942年底到1943年3月,坦克制造厂几乎同时完成了装不同炮塔的T-43-1和T-43-1型2辆样车。它们的共同点是,尽量采用T-34坦克上的成熟技术和部件,同时选用T-34M坦克上的扭杆悬挂装置、垂直侧面装甲,带牟长指挥塔的3人铸造炮塔等装置,更主要的是加厚了装甲,炮塔正面的装甲厚度达到了90毫米,车体正面的装甲度达到了75毫米,使战斗全重达到了34.1吨。但其土地仍为41.5倍口径的76.2毫米坦克炮,弹药基数为98发。到了1943年夏天,经过库尔斯克激战,苏军对德军强化反坦克作战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苏联国防委员会认为,当前更重要的是加强坦克火力,中型坦克的火炮口径应为85毫米乃至100毫米,而重型坦克的火炮口径应为122毫米。在战事紧急的情况下,再研制装76.2毫米火炮的T-43-2坦克是不适宜的。这样,尽管T-43坦克已经制成样车,并且同时研制了两种型号,进行了行驶试验和shè击试验,甚至红军装甲总局内部也认可,但最终未能得到进一步发展。不过,T-34M坦克和T-43坦克的相继研制,成了研制T-44坦克的“前奏曲”。
前苏联T-44中型坦克-T系列坦克中的“匆匆过客”
T-44坦克真正的研制工作,是从1944年初开始的,承担研制工作的是第520设计局,研制代号为“136项目”,项目负责人为接替科京的·莫洛佐夫工程师,研制目标是制成具有德国“黑豹”坦克那样装甲防护中的中型坦克。“黑豹”坦克借鉴甚至抄袭了T-34坦克的某些技术,而T-44坦克反过来又借鉴“黑豹”坦克的一些技术,真是有趣。1944年二三月间完成了新型坦克样车的试制;5月间完成了使用试验;7月18rì,正式定型,命名为T-44坦克:年底,开始装备苏联的几个近卫坦克旅。到1945年4月开始准备攻克柏林时,柏林前线的近卫坦克旅已经装备了70辆T-44坦克。但是,最终未能参加攻克柏林的战斗。到1945年5月9rì德国投降时为止,苏军共装备了190辆T-44坦克。1945年内共生产了965辆。到1947年T-44坦克停止生产时为止共生产了1823辆。拿苏联的标准来看,其生产数量是很有限的。当T-54/55坦克出现后,T-44坦克便“退居二线”,作为训练坦克和备用坦克之用,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彻底退出现役。尽管总的服役期有二三十年,但真正服现役也就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加上生产的数量有限,这使T-44坦克成为T系列坦克中的“匆匆过客”。T-44坦克从未能在实战中使用。在匈牙利事件和“布拉格之hūn”事件中,苏军均未动用T-44坦克。从外观上看,T-44坦克既像T-34坦克,又像T-54坦克。说它是T-34坦克和T-54/55坦克之间的过渡车型倒是名副其实。从总体布置上来看,它兼有T-34坦克和T-54/55坦克的特点,外形低矮、内部布置十分紧凑、大倾角的车体首上甲板、动力一传动装置后置和克里斯蒂式大直径负重轮等,而发动机的横向布置、扭杆弹簧悬挂装置和车体侧面的垂直装甲板,便它更像T-54/55坦克。T-44中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31.8吨,全长7.65米,车体长6.07米,全宽2.64米,全高2.4米,乘员为4人(车长、炮长、驾驶员和装填手)。关于T-44坦克的主炮,在试制过程中曾有一番争论。既然研制T-44坦克的目的之一是加强坦克的火力,那么,它首先要能击穿德国新研制成功的“黑豹”坦克的主装甲。所以,起点是装85毫米口径的坦克炮。但是,有的专家认为,85毫米坦克炮可能威力不够,于是,在第3号试制样车上装上了122毫米坦克炮,称之为T-44-122坦克。这种坦克地和“斯大林”二号重型坦克上的122毫米坦克炮基本相同,但采用整体式炮弹。后来,苏军在战场上缴获了能开动的“黑豹”坦克。随即用“黑豹”坦克作靶车进行了shè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T-34-85坦克和T-44坦克上的85毫米坦克炮都能击穿“黑豹坦克的主装甲。而同时试验的T-44-122坦克则故障频发,整体式的122毫米炮弹很不好布置,弹药基数只有24发。比较的结果,决定选用85毫米坦克炮,而100毫米坦克炮则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储备。这就为T-44-100坦克的尝试和T-54坦克的问世,埋下了伏笔。其85毫米坦克炮所用的弹药有3种:普通穿甲弹、被帽穿甲弹和超速穿甲弹(也叫脱壳高速穿甲弹)。发shè普通穿甲弹时,在500米的shè击距离上,可垂直穿甲109毫米;在1000米的距离上可垂直穿甲99毫米。在近距离上,被帽穿甲弹的穿深要大大普通穿甲弹。超速穿甲弹的初速为1040水/秒,任500米的shè击距离上,可垂直穿甲l37毫米;在1000米的距离上可垂直穿深107毫米,有效shè击距离为1500米。尽管超速穿甲弹的威力更大些,但是其shè弹散布也大些,弹种的配比也较少,所以,只有在普通穿甲弹打不穿时才使用。辅助武器为2挺7.62毫米机枪,1挺为并列机枪,1挺为前机枪,弹药基数为2750发。T-44坦克的炮塔为3人炮塔,炮塔内的右侧为炮长和装填手,车长在火炮的左侧,他们有各自的舱门或指挥塔门,火炮的shè击速度为4-5发/分,弹药基数为58发。炮长所用的瞄准镜为TSH-16型望远式瞄准镜,和T-34坦克上的相同。动力装置为V44型12缸水冷柴油机,最大功率520马力。发动机横向布置,使动力一传动舱的布置和T-54坦克十分相像,可缩短整个车体的长度,但需要增加一个传动齿轮箱,来改变动力传递方向。和T-34州坦克相比,采用了一种新设计的固定轴式变速箱,使变速箱的体积大大缩小,但是,变速箱的故障较多,可靠xìng较差。在行动装置上,T-44坦克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扭杆弹簧悬挂装置,这使它更接近于T-54坦克。早期的T-44坦克上履带、主动轮、负重轮和T-34坦克的一样,但后期的T-44坦克上履带、主动轮、负重轮和T-54坦克的一样。在这一点上,T-44坦克上充分显示了“过渡型坦克”的特sè。即早期的T-44坦克为“一公一母”式履带和外径平滑的套筒式主动轮,而后期的则为带内导齿的履带和齿圈式主动轮。其最大速度为5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为300千米(油箱容量为500升,辅助油箱容最为150升)。在装甲防护上,T-44坦克比起T-34坦克来有重大改进,继承了T-34M坦克和T-43坦克的成果。装甲厚度明显增厚,最大装甲厚度达120毫米,炮塔为六角形铸造炮塔的改进型,和T-34坦克的接近,而和T-54坦克的卵圆形炮塔有较大区别。车体侧面竖直,和T-34坦克的倾斜车体侧面又不一样。这些特征也体现了“过渡型坦克”的特点。1944年末,第520设计局开始设计装100毫米坦克炮的T-44坦克炮塔直径增大到1700毫米,设计了新型的铸造炮塔,炮塔顶部装上了12.7毫米高shè机枪车体侧面装6毫米厚的侧裙板,改进后的坦克称为T-44-100坦克。使用试验发现,这种坦克āo炮困难,于是,又研制了新的炮塔,炮塔座圈直径扩大到1825毫米。紧接着,军方又开始了“137项目”的研制,并最终发展为T-54中型坦克。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苏军曾按T-54坦克的标准对T-44坦克进行改装,称之为T-44M坦克,加装火炮高低稳定嚣的T-44坦克,称之为T-44S坦克。加装无线电通信器材的,称之为T-44MK指挥坦克。由T-44坦克改装的坦克抢救车,称之为BTS-4坦克抢救车。20世纪60年代以后,T-44坦克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用途——用来拍电影。那时候,二战期间的T-34坦克已经所剩无几,而表现二战中大规模坦克战的影片又需要战争的大场面,动用大量的坦克。和当时现装备的T-54/55坦克和T-62坦克相比,无疑T-44坦克更“古老”些,只要稍加改装,就更像T-34坦克了。在《解放》(1973-1975年)、新版《斯大林格勒大血战》(1977年)和《莫斯科保卫战》(1986年)等大型献xìng电影巨作中,T-44坦克的“真车模仿秀”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没有参加过实战的T-44坦克,“在另一个战场上做出了新的贡献”。2、T44
T44型坦克是T34-85的发展型,属于下塔吉克坦克系列,发展T44主要是用来抵抗德军。苏军当时使用的T34-85型在与豹式坦克的对抗中明显落于下风,为此诞生过T34-100这种产物,不过苏军最终决定使用新型设计,这就是T43,在后来演变成T44。它采用了新设计的底盘,炮塔也得到了很大的加强,防护能力远远好于T34,在二战后期的欧洲战场属于xìng能比较优秀的中型坦克,不过这种坦克投入作战太晚,并未在战场上发挥出多大作用,并且也没有大规模量产,T44真正的意义是在战后演变成了举世闻名的T54主战坦克,T44发展初期还有装122MM火炮的样车,也有装100MM火炮的方案,T54实际就直接衍生于装100MM主炮的T44-100,战后从T44多数陆续都安装了100MM炮,到1966年以后基本全部升级
苏联T-44中型坦克成了T54,只有少数继续使用85MM炮,另外俄国的D10T2S型100MM炮发shè穿甲弹的穿透力要超过19型122MM炮
T44主要有如下战斗型号:
T44
T44M
没有T-34坦克,就不会有T-44坦克;而没有T-44坦克,就没有T-54坦克。T-44坦克,成为两种总产量都接近或超过5万辆的世界著名坦克之间的“桥梁”。
二战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後期,随著德国新一代坦克和反坦克火炮量产装备,尤其是88毫米火炮批量使用於反坦克作战中,原本设计用于对抗37至45毫米反坦克炮或75毫米以下火炮攻击的T-34型坦克,已经面临防护能力相对不足的局面。为了维持苏军坦克xìng能相对於德军反坦克火力的相对平衡,苏方决定研制加强防护能力的新型中型坦克。T-34的真正传人直到1944年才出现,那就是T-44中战车,他不但继承了T-34的丰功伟业,也开启了俄国战车的一个新时代,rì後的T-54、T-55乃至於更新的俄国战车都应奉他为始祖。
1943年末,俄军开始构思设计T-34的後继车辆,这个被称为Objt
136的计画是由莫洛佐夫设计局(183号工厂)负责,预计於1944年秋季配发战场。这辆新战车拥有超越过去俄国战车世代的新颖设计,同时也是俄国战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可以说是二次大战俄国中战车的集大成。他就是rì後的T-44中战车。
T-44坦克是在早期T-34/85坦克基础上改进的,主要改进有扭杆悬挂、横置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形状良好的车体。该坦克有4名乘员,取消了原本T-34/85坦克的机电员,航向机枪固定在车体上,由驾驶员控制发shè。炮塔是T-34/85坦克炮塔的改进型,但是炮塔底部没有突出的颈环。
1944年11月,该厂生产了5辆T-44型坦克,12月生产了20辆,至1945年3月,共计生产了60辆,苏军开始建立第一个使用T-44的坦克旅,当然,此时是不满员的。到当年4月柏林战役开始时,苏军手头共有70辆T-44可供使用,至欧洲战事结束时,则已经有了190辆可供俄军使用了。
虽然T-44在战後被後辈T-54排挤下去,但是仍有相当数量的T-44服役於红军中,而他的量产也一直维持到1947年为止。在1960年代以後T-44退到第二线单位担任训练之类的用途,1961年苏军将T-44的维修系统跟T-54进行了整合,一些经过现代化改良的T-44M以及T-44S一直在红军中服役到1970年代结束。有许多T-44的底盘被拿来作自走炮、战车拖曳车、工程战车等。
从T-34M坦克到T-43坦克
许多兵器爱好者对十二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T-34中型坦克耳熟能详。但是,对干T-34坦克的改进型T-34M坦克,知道的人就不太多了。其实,早在1941年1月,苏联国防委员会就发布命令,决定研制T-34中型坦克的改进型,即T-34M坦克,研制代号为“43项目”。改进的要点:炮塔和车体正面的主装甲加厚到60毫米(T-34-76坦克的主装甲为45毫米);采用扭杆悬挂装置;炮塔座围直径不小于此1600毫米,增加车长指挥塔;战斗全重为27.5吨;车体侧面采用垂直装甲板,并保持原倾斜甲板的抗弹能力。该决定要求第183上厂在1941年间生产出500辆T-34M坦克。为适应总布置的要求,决定采用夹角增大的新型V5柴油机。
由于1941年6月22rì苏德战争爆发,43项目的计划一下子被打乱了。尽管已经完成了T-34M坦克的设计,并制成了50个炮塔,但是,由于V5型发动机的制造拖了后腿,加上各坦克制造厂忙于紧急内迂,致使T-34M坦克连一辆样车也没制造出来。
T-34M坦克的设计xìng能指标为战斗全重27.5吨,乘员5人,装l门76.2毫米坦克炮,弹药基数100发,辅助武器为2挺7.62毫米机枪,发动机最大功率为500马力,最大速度为6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330千米。紧接着,苏联国防委员会议决定研制防护力更强的T-43坦克,以应对德军88毫米高炮和“虎”式重型坦克的挑战。从1942年底到1943年3月,坦克制造厂几乎同时完成了装不同炮塔的T-43-1和T-43-1型2辆样车。它们的共同点是,尽量采用T-34坦克上的成熟技术和部件,同时选用T-34M坦克上的扭杆悬挂装置、垂直侧面装甲,带牟长指挥塔的3人铸造炮塔等装置,更主要的是加厚了装甲,炮塔正面的装甲厚度达到了90毫米,车体正面的装甲度达到了75毫米,使战斗全重达到了34.1吨。但其土地仍为41.5倍口径的76.2毫米坦克炮,弹药基数为98发。到了1943年夏天,经过库尔斯克激战,苏军对德军强化反坦克作战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苏联国防委员会认为,当前更重要的是加强坦克火力,中型坦克的火炮口径应为85毫米乃至100毫米,而重型坦克的火炮口径应为122毫米。在战事紧急的情况下,再研制装76.2毫米火炮的T-43-2坦克是不适宜的。这样,尽管T-43坦克已经制成样车,并且同时研制了两种型号,进行了行驶试验和shè击试验,甚至红军装甲总局内部也认可,但最终未能得到进一步发展。不过,T-34M坦克和T-43坦克的相继研制,成了研制T-44坦克的“前奏曲”。
T系列坦克中的“匆匆过客”
T-44坦克真正的研制工作,是从1944年初开始的,承担研制工作的是第520设计局,研制代号为“136项目”,项目负责人为接替科京的·莫洛佐夫工程师,研制目标是制成具有德国“黑豹”坦克那样装甲防护中的中型坦克。“黑豹”坦克借鉴了T-34坦克的某些技术(注:应为戴姆勒奔驰VK3002,而非黑豹。此处说法错误),而T-44坦克反过来又借鉴甚至抄袭“黑豹”坦克的一些技术,真是有趣。1944年二三月间完成了新型坦克样车的试制;5月间完成了使用试验;7月18rì,正式定型,命名为T-44坦克:年底,开始装备苏联的几个近卫坦克旅。到1945年4月开始准备攻克柏林时,柏林前线的近卫坦克旅已经装备了70辆T-44坦克。但是,最终未能参加攻克柏林的战斗。到1945年5月9rì德国投降时为止,苏军共装备了190辆T-44坦克。1945年内共生产了965辆。到1947年T-44坦克停止生产时为止共生产了1823辆。拿苏联的标准来看,其生产数量是很有限的。当T-54/55坦克出现后,T-44坦克便“退居二线”,作为训练坦克和备用坦克之用,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彻底退出现役。尽管总的服役期有二三十年,但真正服现役也就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加上生产的数量有限,这使T-44坦克成为T系列坦克中的“匆匆过客”。T-44坦克从未能在实战中使用。在匈牙利事件和“布拉格之hūn”事件中,苏军均未动用T-44坦克。
从外观上看,T-44坦克既像T-34坦克,又像T-54坦克。说它是T-34坦克和T-54/55坦克之间的过渡车型倒是名副其实。
从总体布置上来看,它兼有T-34坦克和T-54/55坦克的特点,外形低矮、内部布置十分紧凑、大倾角的车体首上甲板、动力一传动装置后置和克里斯蒂式大直径负重轮等,而发动机的横向布置、扭杆弹簧悬挂装置和车体侧面的垂直装甲板,便它更像T-54/55坦克。
T-44中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31.8吨,全长7.65米,车体长6.07米,全宽2.64米,全高2.4米,乘员为4人(车长、炮长、驾驶员和装填手)。
关于T-44坦克的主炮,在试制过程中曾有一番争论。既然研制T-44坦克的目的之一是加强坦克的火力,那么,它首先要能击穿德国新研制成功的“黑豹”坦克的主装甲。所以,起点是装85毫米口径的坦克炮。但是,有的专家认为,85毫米坦克炮可能威力不够,于是,在第3号试制样车上装上了122毫米坦克炮,称之为T-44-122坦克。这种坦克地和“斯大林”二号重型坦克上的122毫米坦克炮基本相同,但采用整体式炮弹。后来,苏军在战场上缴获了能开动的“黑豹”坦克。随即用“黑豹”坦克作靶车进行了shè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T-34-85坦克和T-44坦克上的85毫米坦克炮都能击穿“黑豹坦克的主装甲。而同时试验的T-44-122坦克则故障频发,整体式的122毫米炮弹很不好布置,弹药基数只有24发。比较的结果,决定选用85毫米坦克炮,而100毫米坦克炮则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储备。这就为T-44-100坦克的尝试和T-54坦克的问世,埋下了伏笔。
其85毫米坦克炮所用的弹药有3种:普通穿甲弹、被帽穿甲弹和超速穿甲弹(也叫脱壳高速穿甲弹)。发shè普通穿甲弹时,在500米的shè击距离上,可垂直穿甲109毫米;在1000米的距离上可垂直穿甲99毫米。在近距离上,被帽穿甲弹的穿深要大大普通穿甲弹。超速穿甲弹的初速为1040水/秒,任500米的shè击距离上,可垂直穿甲l37毫米;在1000米的距离上可垂直穿深107毫米,有效shè击距离为1500米。尽管超速穿甲弹的威力更大些,但是其shè弹散布也大些,弹种的配比也较少,所以,只有在普通穿甲弹打不穿时才使用。
辅助武器为2挺7.62毫米机枪,1挺为并列机枪,1挺为前机枪,弹药基数为2750发。
T-44坦克的炮塔为3人炮塔,炮塔内的右侧为炮长和装填手,车长在火炮的左侧,他们有各自的舱门或指挥塔门,火炮的shè击速度为4-5发/分,弹药基数为58发。炮长所用的瞄准镜为TSH-16型望远式瞄准镜,和T-34坦克上的相同。
动力装置为V44型12缸水冷柴油机,最大功率520马力。发动机横向布置,使动力一传动舱的布置和T-54坦克十分相像,可缩短整个车体的长度,但需要增加一个传动齿轮箱,来改变动力传递方向。和T-34州坦克相比,采用了一种新设计的固定轴式变速箱,使变速箱的体积大大缩小,但是,变速箱的故障较多,可靠xìng较差。
在行动装置上,T-44坦克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扭杆弹簧悬挂装置,这使它更接近于T-54坦克。早期的T-44坦克上履带、主动轮、负重轮和T-34坦克的一样,但后期的T-44坦克上履带、主动轮、负重轮和T-54坦克的一样。在这一点上,T-44坦克上充分显示了“过渡型坦克”的特sè。即早期的T-44坦克为“一公一母”式履带和外径平滑的套筒式主动轮,而后期的则为带内导齿的履带和齿圈式主动轮。其最大速度为5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为300千米(油箱容量为500升,辅助油箱容最为150升)。
在装甲防护上,T-44坦克比起T-34坦克来有重大改进,继承了T-34M坦克和T-43坦克的成果。装甲厚度明显增厚,最大装甲厚度达120毫米,炮塔为六角形铸造炮塔的改进型,和T-34坦克的接近,而和T-54坦克的卵圆形炮塔有较大区别。车体侧面竖直,和T-34坦克的倾斜车体侧面又不一样。这些特征也体现了“过渡型坦克”的特点。
1944年末,第520设计局开始设计装100毫米坦克炮的T-44坦克炮塔直径增大到1700毫米,设计了新型的铸造炮塔,炮塔顶部装上了12.7毫米高shè机枪车体侧面装6毫米厚的侧裙板,改进后的坦克称为T-44-100坦克。使用试验发现,这种坦克āo炮困难,于是,又研制了新的炮塔,炮塔座圈直径扩大到1825毫米。紧接着,军方又开始了“137项目”的研制,并最终发展为T-54中型坦克。
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苏军曾按T-54坦克的标准对T-44坦克进行改装,称之为T-44M坦克,加装火炮高低稳定嚣的T-44坦克,称之为T-44S坦克。加装无线电通信器材的,称之为T-44MK指挥坦克。由T-44坦克改装的坦克抢救车,称之为BTS-4坦克抢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