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红警战争游戏 > GMD中正式步枪

红警战争游戏 GMD中正式步枪

作者:再生逍遥无忧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30 18:25:14 来源:58小说

7.92mm中正式步枪,为德国1924年式毛瑟步枪的中国版本,中正式步枪是中国近代第一种制式步枪。中正式步枪,为德国授权的24式毛瑟步枪的中国版,使用7.92毫米尖头型毛瑟步枪弹,1935年由兵工署第十一厂生产,正式定名为中正式骑步枪,后来逐渐取代汉阳八八式步枪。因蒋中正而得名。仿制过程

中国从清末以来就开始不断的引进、仿制毛瑟系列步枪。20世纪30年代国民zhèng fǔ击败各地军阀,实现了中国在分裂近二十年以后的政治统一,军队开始尝试统一制式武器。当时中华国民zhèng fǔ在德国顾问的帮助下,开始军事整编计划。在1932年,国民zhèng fǔ军事委员会召开全国制式武器会议,决定以德国1924年式毛瑟步枪及其所使用的弹药为原型进行仿制,选用该步枪作为中**队的制式步枪。

1934年时财政部向德国毛瑟厂订购了一万支1924年式毛瑟步枪装备武装税jǐng总团(著名的新编第三十八师的前身),并得到该厂提供的图纸技术资料,由巩县兵工厂负责筹备制造民国24年式步枪。1935年由巩县兵工厂(兵工署第十一厂)最早生产,从1935年初就开始小量试产,因造于民国二十四年原定名称为“二四式”。1935年8月国民zhèng fǔ将新枪定名为“中正式”步骑枪,得名于当时的国民党zhèng fǔ最高领导人蒋介石(蒋介石本名为中正)。1935年10月,该枪正式开始大量生产。中正式步枪使用7.92×57毫米毛瑟枪弹,比较rì本三八式步枪使用的6.5×50毫米步枪弹威力明显大。中正式采用的刺刀与毛瑟式步枪不同,因中正式枪身较短,为了与枪身较长的三八式步枪在格斗时相抗衡,其刺刀较长,仅刀身部分就比1924年式毛瑟步枪的刺刀的全长还长,刺刀与枪管的联接也更为牢固。现存的某些早期生产的枪采用了二段式的枪托,但没有接榫,只是用胶黏住,然后在枪托底板再用螺丝锁住。这种作法是rì本人所发明的,据说原因是节省木料,而且增加枪托底部的强度,但是时rì一久,接合处必定裂开。1937年抗rì战争爆发后,巩县兵工厂奉命将全部机器拆卸运往湖北汉阳。1939年,改名为第十一厂之巩县兵工厂将枪厂交给已改名为第一兵工厂之汉阳兵工厂,从此第一厂开始生产中正式步枪,其实还是巩县兵工厂的原班人马。1940年,内迁hóng qìng的第二十一厂(金陵兵工厂)开始筹备生产中正式步枪,对中正式步枪制造工艺进行了改造,于1943年开始批量生产。制造情况

中正式步枪是近代中**队武器制式化的一次成功的尝试。1937年兵工署参照了德国工业准则,制定了《中正式步枪应用材料之规范》,统一规定了枪件名称、材料名称、各组件的机械xìng能。到了1943年,第一厂、第二十一厂、第四十一厂三个生产步枪的工厂,都采用同样的图纸,同样的检测标准。中正式步枪是近代中国不断尝试将步枪制式化第一次得到了一些成就。当然,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军队国家化,随着zhōng yāng军的建立,慢慢的有了些成果。由于当时中国工业基础过于薄弱,国内的制造工艺差,除了汉阳兵工厂和金陵兵工厂生产的中正式步枪质量相当不错以外,其他生产的中正式步枪质量差别很大,有一些粗制滥造的该枪实战中有效shè程只能够打300到400米。

中正式步枪是抗rì战争期间民国zhèng fǔ军装备的制式武器。抗rì战争期间到到1949年,中国一共生产了大约六十万至七十万支中正式步枪,其中第二十一厂共生产四十余万支。由于rì军进攻,各地兵工厂一再搬迁,也影响了中正式步枪的产量。抗rì战争结束以后开始逐渐被美式步枪所取代。直到1950-1960年代,中国的大陆与台湾还装备大量中正式步枪,主要用于民兵训练。原型枪

关于中正式步枪的原型枪多有混淆之处。毛瑟系列步枪历来在中国有良好的声誉,仅抗rì战争之前中国就进口过很多,其中既有德国原产的1924年式毛瑟步枪,也有比利时FN

M1924/1930、捷克斯洛伐克Vz24步枪等毛瑟步枪的仿制品,这些毛瑟式步枪长度相仿,外观相似,故有人认为中正式步枪的原型枪是来自比利时FN

M1924/M1930。此前只有广东省第一兵工厂在1932年仿制过比利时FN

M1930式步枪,但产量不大。其实中正式步骑枪源自德国毛瑟厂1924年推出的,标准型的民用步枪,是一种缩短枪管的“短步枪”概念步枪,全枪长度介于传统长步枪与卡宾枪之间的。用600毫米枪管代替G98式毛瑟步枪的740毫米枪管,作为毛瑟步枪各种改良型的标准型。一般称为“1924年式毛瑟步枪”。

另有一种说法是,由于当时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生产武器进行了限制,因此德国绕过条约的约束,把生产合同都交给比利时、捷克、和奥地利来生产,因此中正式步枪的图纸有可能是从捷克、比利时这些地方来的,并非是来自德国的图纸。中正式步枪参数

口径:7.92毫米(中国旧称七九口径)中正式步骑枪作业原理:旋转后拉式枪机,毛瑟式前栓榫锁定,手动(Rottingbolt,

frontlug,bolttion)

弹仓容量:内藏式弹仓,5发,桥夹装弹

弹药:7.92×57毫米

初速:810米/秒

表尺shè程:2,000米

枪全长:1.110米

枪管长:600毫米

瞄准具:表尺照门,刀片形准星

刺刀全长:575.5毫米

全重:4千克

有效shè程:500米使用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淘汰和多余的各式枪械大多被卖到了中国,加上国内各派系控制下的军工厂自产武器,使得当时国内使用的枪械庞杂,口径互不相同。中国zhèng fǔ多次试图统一步枪口径,几经周折,却没能成功。

1934年12月,国民zhèng fǔ军事委员会召开兵器制式化会议,决定将德国M1924式7.92毫米毛瑟步骑枪定为制式步枪。该枪在德国也只有少量生产,在当时为最新型的步枪。

1934年,国民zhèng fǔ财政部长孔祥熙向毛瑟兵工厂订购了一万支M1924步骑枪装备税jǐng总团,兵工署技术司向毛瑟厂索取该枪的全套图纸,以及料表、检验样板一套,交给位于河南省的巩县兵工厂筹备仿制M1924步骑枪。可是由于毛瑟厂提供的图纸及检验样板有误,于是兵工署技术司委派曾就学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巩县兵工厂厂长毛毅可,向德国有关部门正式商洽购买M1924步骑枪及检验样板、图纸。经过一番周折,到1935年7月,巩县兵工厂终于开始试生产。因1935年是民国二十四年,此枪定名为“二四式”步枪。“二四式”步枪筹备、试生产过程中,受到蒋介石的重视,1933年、1934年先后两次偕夫人宋美龄到巩县兵工厂视察,并对“二四式”提出改进意见。蒋介石认为毛瑟枪的枪长是根据欧洲人身体设计的,而中国士兵比欧洲士兵身高矮一些,建议将枪托略微缩短、刺刀加长。为表示对其尊重,1935年8月,将新枪定名为“中正式”步骑枪,枪匣上的印记也改为“中正式”三字。“中正式”枪身短了,便于携带,使用方便,但刺刀加长了,在拼刺刀时还是不吃亏。蒋介石的建议符合步兵紧凑化、轻型化的发展趋势,也符合中国国情,使“中正式”成为中国士兵喜爱的步枪。

由于蒋介石对“中正式”的钟爱,生产“中正式”的主要生产厂巩县兵工厂,也从原来的旧式工厂变为较为现代化的大规模兵工厂。

1935年10月10rì,“中正式”步骑枪正式批量生产,从而开始了其长达14年的生产历程。“九一八”事变后,国民zhèng fǔ的兵工政策开始调整,将“中正式”步骑枪定为制式步枪并开始大量生产。“中正式”的生产,在中国兵器工业史上具有里程碑作用。1943年后,第21厂、第41厂等生产“中正式”步骑枪的工厂,都采用同样的图纸、同样的检测标准,生产完全相同的步枪。

“中正式”步骑枪采用7.92毫米×57毫米尖头弹,杀伤力极大,并可与当时广泛使用的机枪如捷克ZB26、“二四式”马克沁的子弹通用。与圆头弹相比,尖头弹弹头质量较轻,初速较高,加之弹头呈流线型,空气阻力小,弹道特xìng好,不易受横风影响,从而使得“中正式”的shè程和jīng度都远在汉阳造和“元年式”之上。

7.92毫米×57毫米尖头弹的有效shè程超过600米,比rì本“三八式”步枪使用的6.5毫米×50毫米友坂步枪弹威力大。后来rì本“九九式”步枪改用了7.7毫米×54毫米枪弹,但在弹道xìng能和杀伤力上仍与7.92毫米×57毫米尖头弹有相当差距。而且“中正式”弹头打到人的躯干部位不死也是重伤,而rì本的“三八式”、“九九式”步枪都是贯穿伤。

“中正式”的另一个优点是,内部机件、构造均大体相同,包括枪机在内的大部分零件只需稍加修锉即可互换,有的可以直接通用。

“中正式”的缺点是拉动枪机较费力,加之,在持续shè击时,枪匣与枪机因受热膨胀而紧贴在一起,枪机更难拉动;shè击jīng度、shè程都不如rì式。rì本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仍在生产全枪长为1275毫米的“三八式”有坂步枪。“中正式”步骑枪比“三八式”步枪短很多,为在白刃格斗时与“三八式”步枪相抗衡,其刺刀全长约575毫米,仅刀身部分就长达428毫米。不过,“中正式”上刺刀后的全枪总长仍短于“三八式”步枪加装刺刀的长度。

据不完全统计,1928年至1949年间,国民zhèng fǔ统治区的兵工厂共生产各式步枪181万余支,其中“中正式”占三分之一以上。抗rì战争中,中**队重武器缺乏,士兵训练不足,但是轻武器“中正式”步枪并不比rì本步枪差。可以说“中正式”在抗rì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国内战争期间,国民党军虽有大量的美械及接收、缴获的rì本枪械,但“中正式”仍是主要的步枪。直至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全面换装美式步枪,“中正式”才退出了作战序列。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也使用“中正式”。解放战争中,许多解放军战士使用的是缴获的“中正式”。“中正式”最后一次上战场,是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依然有不少战士使用缴获的“中正式”。朝鲜战争后期,志愿军开始换装俄式装备,残留的“中正式”退居二线,用于装备民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