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战斗结束后,蒋价石邀请各集团军司令到徐州开作战会议。
蒋价石将北洋军鲁军和孙传芳军赶出了江苏后,此时全中国北洋军势力最强大的地方,除了奉军老巢东北外,在关内一个是河北京津地区,一个就是山东地区。
占领河北京津的是奉军张作霖,而山东则是张宗昌和孙传芳,蒋价石的意见是,先优先击败山东北洋军,然后在合力与势力最强大的最后一个北洋军阀张作霖决战,这也是北伐前就制定好的作战计划:首先打击吴佩孚,再次打击孙传芳,最后打击张作霖。
蒋价石亲自到场,冯玉祥也亲自到场,连偏安山西的阎锡山都偷偷派代表到场了,可是赵泽勇没去,他让李宗仁去了。这让蒋价石颇为不满,在日记里大骂赵泽勇傲慢。
会议决议,三军会攻山东,务求聚歼山东之敌。蒋价石将派第一军,冯玉祥派孙良诚军,李宗仁桂林师,三路大军共十二万兵力,将在不同方向朝山东进发。
此次会议唐生智没有参加,他借口久战疲惫士兵需要修养。其实他是不满自己的地位问题,此时唐生智已经占有了安徽以及河南一部,用兵二十万,自以为已经是一方豪雄,可是蒋价石依然认定唐生智乃联省军一部,不予他平等的地位。因此唐生智心生不满,他希望的是,蒋价石能够给予他一个集团军的番号,让他能够跟冯玉祥平等。
而这次会议上,阎锡山决定加入北伐军,被授予了第三集团军的番号,这更是刺激了唐生智。唐生智这家伙一旦不满就要生事,颇有点不自量力的感觉。这次他闹事的对象瞄准了盘踞河南的冯玉祥。
冯玉祥之所以能够快速的在河南推进,迅速崛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部队在河南很有关系。不少河南部队都加入了他的国民军。而一个重要人物就是靳云鹗,这个人跟吴佩孚反目后,想要攻击奉军,最后却被吴佩孚解职,然后部队被奉军打的节节败退,干脆加入了冯玉祥军。
靠着靳云鹗保豫军的加入,冯玉祥进军顺利。可是跟靳云鹗很快就产生了矛盾。靳云鹗不满足自己只担任冯玉祥军中一陆军指挥的地位,或许一个副司令才能够满足他的胃口。于是他寻求再次割据,作战中保存实力不思进取,占地盘的时候吃相难看不惜威胁友军。
冯玉祥可不是吴佩孚,不惯他这毛病,打算靠武力彻底解决掉他。反正老冯现在兵强马壮了。势力也已经跟蒋价石练成一片,获得蒋价石给予的大量军火物资,实力迅速提高,已经不需要靳云鹗了。
于是下令: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靳云鹗违抗命令,贻误戎机,蓄谋反动,逆迹昭彰。若再曲予包容,必将贻祸党国。靳云鹗着免去本兼各职。其第二方面军总指挥一职,着由军长马吉第升充,并令秦军长德纯为副总指挥。该员自此免职以后应闭门思过,力改前非,仍当念其前劳,随时录用,幸勿怙过不悛。终身莫补,致负本总司令曲予衿全之意,是所厚望焉!此令。
冯玉祥在徐州会议后,立刻决定先解决掉靳云鹗后在跟蒋价石会师山东,马上调动部队,命令孙良诚有北向南,孙连仲又南向北进攻。两面夹击靳云鹗。
靳云鹗面对冯玉祥卸磨杀驴的举动,立刻自辩说,自己占领京汉线附近城市,没有东进也是因为革命政府有命令。为的是稳固地方,巩固党国根本,保固革命战线,绝对没有私心。
唐生智立刻支持靳云鹗,为靳云鹗开脱:靳云鹗同志去岁反吴,今年讨奉,坚苦卓绝。再接再厉,不为威屈,不为利诱,此皆忠实同志,党国干城。奉张未灭,吾侪武装党员,允宜捐除成见,意气纵未易平,患难耍当与共。忍因小嫌而乱大谋,敢垂涕以相劝谏。并请各方同志共任排解,振导祥和,团结本党武力,完成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工具之张作霖政府,建设三民主义的新中国。
李宗仁发电给赵泽勇,询问联省军该如何自处,赵泽勇觉得内斗是国党的本性,狗改不了吃屎,但是不想搀和这混水,加上最近联省的情况有变,索性给蒋价石打封电报,然后命令李宗仁直接南下。
联省的问题很简单,意大利人来了。
自从墨索里尼宣布出兵后,他的军队倒是动员很快,因为这家伙独裁意大利后,施行的就是军国主义,常备军队数量庞大,抽调几万现役部队太容易了。
意大利出兵五万,乘坐英国和意大利运兵船,有十余艘意大利战舰护航,浩浩荡荡耀武扬威朝东方进发。可是到了上海后,他们却似乎不是来打仗的,完全像是来度假的。意大利军队一开到上海,立刻下船购物参观,游山揽胜非常潇洒。
但是意大利人潇洒了,赵泽勇却郁闷了。
你们来不是解救英国人来的吗,可是在上海干毛。看情况他们根本就不着急到九江来。
意大利难道不是真心想要解救英国人?
但英国人等不了啊,英国人战前储备了大量物资,可是一半是在安庆,只有一半运到了九江,这批物资足够英国八万部队战斗半个月,可是自从他们被围开始都过了快一个月了,就算英国人伤亡了一部分,吃饭的嘴减少了一些,他们也绝对撑不了几天了。
所以说,意大利人应该是第一时间就溯流而上,越快发动九江攻势越好。可这家伙去上海旅游了,今天去黄浦江捞鱼,明天去租界喝咖啡,后天又去华界看庙会,就是不来九江。
意大利人不着急,赵泽勇却着急了。
他留着英国人在九江一直没打,就是为了钓意大利这条傻鱼,现在他们却不上钩,能不着急吗。赵泽勇决定,还是打一打九江,看意大利人着不着急。如果着急了,说明他们是真心来解救英国人的,如果无动于衷那么他们就不是有心来救英国人的,九江留着对意大利人也没什么牵制了。
调李宗仁回来就是来应付这种局面的,他还是去安庆,继续指挥安庆部队。
李宗仁上次带着自己的桂林师北上,安庆留守的部队是蒙自师和昆明师一部。总共三万人。这俩个师都是跟桂林师一样的地方部队,武器装备水平一样,可是战绩却差远了。但是这两只部队却并不服气,昆明师一个旅就不提了,蒙自师可是非常想要表现的,因为这个师的大部分成员。可都是出自蒙自训练营的新兵,没一个是安份的主儿。
李宗仁再次负责北岸战事,他的部队暂时调不回来,让白崇禧暂时指挥,尽量配合冯玉祥和蒋价石对山东的进攻,而李宗仁这次要指挥蒙自师和昆明师了,不是自己的嫡系部队。又是些擅长闹事的兵员组成的部队,用美国教官的话说,凡是走出蒙自训练营的士兵,一个个的都是合格的坏蛋。要指挥这样的部队,对李宗仁的考验可是很大啊。
南岸这边依然是唐宇纵指挥。
这场对英作战,唐宇纵算是打出来了。就像他认为的那样,从当初千里奔袭宜昌开始,他的运气就来了。接下来指挥对英作战主攻方向。更是他想都没想过的。可谁让联省资历老的军官都被清洗了,都上调到了参谋部或者进军校了,而跟他一样资历浅,但是军队实力强的主力师,却因为钦州等地重要性更大,都被调去哪里布防了。
而之后自己指挥的与英军正面对抗的战斗,则让他一战成名。不提联省了,整个中国都知道了他这么个将军,不由得唐宇纵有些志得意满,唯一遗憾的是。几万英军就在九江,就在自己的嘴边,可是却不能去吃。他现在的名头也就是跟英国人打了一仗而没有输罢了,只有彻底消灭了九江的英军,他才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歼灭列强部队十万的将领。
可此前赵泽勇硬是压了他一个月没让动,元月中旬,赵泽勇终于给予了他命令。
唐宇纵可以出击了。
不止唐宇纵他指挥的各只部队此时也都一样,前一阵子当他们将英国人赶入九江城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他们很快就可以打败英军了,可是突然就命令不许进攻了,接着他们死围了英军一个月,各只部队从军官到士兵都憋坏了。
不得不说英国人的点子背,当初赵泽勇不希望进攻,本意是想招降他们,省的双方都无谓的牺牲,那时候英国人拒绝了,现在赵泽勇要进攻了,他们被耗了一个月,耗的更是精力疲惫士气低落,而联省军却被耗的心急火燎战意盎然。
赵泽勇命令唐宇纵即刻攻击九江,一个星期后进入九江城。
赵泽勇这命令很有内涵,但是不明所以的唐宇纵立刻保证,三天内拿不下九江城,他就引咎辞职。结果被赵泽勇骂了一顿,表示说一个星期,就必须一个兴趣。这下唐宇纵郁闷了,这是要闹那样,怎么打还有时间规定。
罢了,唐宇纵索性稳扎稳打,第一天先是试探性进攻一下,飞机开始轰炸,炮兵也开始炮击,火力准备后,接着才有坦克掩护的步兵冲锋了几次,结果第一次冲锋就险些攻入九江城中,英国人的反击疲软无力,大有一种放弃抵抗盼望被俘的架势。
本着按时完成任务的态度,唐宇纵怕早了,于是没有让部队强攻,第一天就试探了一次,接着就是炮击和轰炸,大概这次进攻过后,九江城要面目全非了,可怜这座千古名城。
第二天唐宇纵尝试着换了方向进攻,结果另一个方向同样很没有难度,到最后突击部队竟然抓了一个班的英军俘虏,然后全身而退。
唐宇纵闲暇无聊开始审讯俘虏,审出来的情况让他大为吃惊,此时英军的情况已经遭的不能在遭了,首先是,他们的统帅,老将汉密尔顿失明了,自从上次被战况刺激的气血上涌晕厥过去,醒来后就再也看不见东西了,但是他还是坚持不能投降,英军敬仰老将的风骨这才没有投降;另外就是,城内竟然发生了一次叛乱,印度籍士兵密谋造反,冲出城去投降中国部队,结果消息外泄,被英军提前得知后,屠杀了上万的印度兵。
统帅失明了,尽管脑子还清楚,印度兵造反了,尽管提前就被粉碎,可是这对英**队的士气打击是致命的,此时基本上还有成建制的部队有战斗力了。
唐宇纵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大概自己不需要三天,真正强攻的话,一天时间就足以拿下这座城市了,这可太有诱惑力了,一天内攻下英军数万部队防御的坚城,这好像全世界都没有能够做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队进攻英军机枪战壕铁丝网构筑的阵地,好像都需要以月计算的周期才能得手。
自己真能做到,怕是要被媒体吹捧成世界名将了,当世界名将唐宇纵还不敢想,但是自己的名字被全世界所知,这是妥妥的了。
诱惑太大,唐宇纵甚至想要违抗赵泽勇的命令,强攻了,尽管他知道赵泽勇的命令肯定是有深意,而且他都能猜到,怕是要引诱英国所谓的救援军来解救,然后围点打援。可是自己就是不能够抗拒这诱惑,于是给赵泽勇打了电话,仔细陈述自己的理由,表示现在是如何一个好机会。
毫无疑问,又被赵泽勇骂了一顿,可是第三天,赵泽勇就告知他,可以放手进攻了。但是告诉唐宇纵,还是要稳扎稳打,不要在乎一天两天了,能少死几个人就少死几个人,推进速度可以不用那么快,不具备条件的据点,可以多用些时间,调炮兵或者飞机轰炸解决,用人来填的话不值当。
赵泽勇之所以隔天就允许唐宇纵进攻,原因很简单,意大利人上钩了,他们在听说了中**队开始进攻九江之后,在英国人的催促下,终于不清不愿的行动了,几万意大利部队,换成江轮在英国小型军舰的护航下,朝长江上游驶来。(去 读 读 .qududu.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