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开始肆掠北半球,位于苏联境内的伊尔库斯科同样能感受到萧瑟的寒潮。目前伊尔库斯科变成滚烫的兵营,苏军部队源源不断从西线调往东线,战争物资也跟随大军调动。目前苏军统帅部,已经制定了大举进攻中国的作战计划,所有一切围绕这个中心展开。
苏军重点打击目标是,由外蒙恰克图一线抢占库伦,然后强大的兵峰进入内蒙,并剑指中国境内的京津地区,其目的就是胁迫中国签订城下之盟,把远东地区要回来。由此苏军统帅部鉴戒德国人的闪电战术,采用机械化、立体作战模式实施重点打击。由此苏军集中了2500架作战飞机,火炮1.2万门,3000辆坦克,先期投入250万军队。首先苏军空军部队由外蒙一侧夺取制空权,然后动用6个坦克师大约1800坦克,组成装甲突击兵团,迅速抢占外蒙。随之在外蒙前线机场布防轰炸机群,并对我西部工业设施,京津地区各大城市展开空袭,首先摧毁我方的工业基础和瘫痪运输线。
第二步苏军装甲部队在骑兵配合下,向外蒙和京津地区突击,意图让我方屈服。如果中方顽强抵抗,苏方第2阶段由满洲里一线发动攻击,继而占领北满。第3阶段苏军控制外蒙全境后,由山西北侧向西部发动攻击,彻底摧毁中国的战争潜力。
目前苏军的总兵力大约1千1百万人,其作战部队就达600万人。而中方目前总兵力5百多万人,作战兵力大约300万人,兵力对比苏军占绝对优势。美国人认为,战端伊始中方会付出巨大损失,随着战争深入,双方会达成焦着状态。当然不否认中方屈服,战争很快结束,否则中苏之间会形成拉锯战。另一种可能是苏军武力夺回远东,自动结束战争,前提是中方能不能答应。
美英两国坐山观虎斗,尽管战争一触即发,两国的媒体居然没有任何报道,一片歌舞生平。此时,苏境外蒙方向最高指挥官朱可夫元帅,站在巨大的军用地图前沉思。这位在苏联卫国战争中表现出色的高级指挥员,眼下获得了斯大林的绝对器重并委以重任。
朱可夫今年50岁,其军事生涯在卫国战争中发挥到极致,其卓越的功勋,是继斯大林之后被授予的第2位苏军元帅。在卫国战争最危急的时刻,朱可夫出任苏军西南方向最高指挥官,尤其是在南方的作战中,出色得粉碎了德军的强大攻势,保证了南方油田的安全。
朱可夫率领南方方面军率先进行反攻,在指挥坦克兵团对德军反击时,他的指挥才能举世公认。他率先收复了乌克兰、白俄罗斯,率先攻入波澜,总之朱可夫已经成为苏军的战神,因此这次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朱可夫自然不二的人选。
统帅部拟定的作战方案,即在外蒙一侧重点突击,虽然此方案无懈可击,被认为没有任何问题,可是朱可夫仍然高兴不起来。原因是面对苏军的强大军事威胁,中方竟然无动于衷。虽然中方进行了必要的军事调动,可是这种军事调动根本谈不上战争准备。
坦率说朱可夫迷惑了,要说中国人看不到苏方的企图,那是愚蠢的想法。可是中方面对一触即发的战争,竟然不进行任何准备,这一点是最可怕的。“报告!中国境内传来情报,京津地区军事调动已经完成,其他地区没有任何变化!”一名情报军官禀报。
朱可夫面无表情示意情报军官下去,然后他的目光又开始凝视地图。一开始朱可夫认为中方的无所作为是依仗美国人,可是统帅部传来信息否认这一点。后来朱可夫认为中方刚刚完成对日作战来不及准备,随着中方开始有限调动兵力,朱可夫放心了。
可是接下来他又迷惑了,中方仅在京津地区进行了军事调整,根本谈不上是战争准备。朱可夫百思不得其解,对手到底要干什么?经过过过反复思考,他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那就是中方意图是把苏军放进中国境内作战。
朱可夫向统帅部汇报,并且把自己的想法告知。斯大林本人包括苏军统帅部认为朱可夫分析的有道理,随机苏军统帅部出台了三个阶段的作战计划。苏方不是要占领中国全境,目的是采用战争手段让中方屈服,拿回远东地区,当然苏方在政治方面也有相应准备。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天意,苏联统帅部把进攻计划定在11月16日。现在朱可夫正在秘密向恰克图一线调动装甲部队,鉴于外蒙境内中**队没有增加一兵一卒,由此他更加认为中方的战略意图就是放弃国土正面防御,而集中优势兵力打运动战。
对于运动战,朱可夫耳熟能详,他是不会给中方任何机会的。准备工作在紧锣密鼓进行,可是伴随进攻日期一天天临近,不知什么原因朱可夫有些心神不定。在对德作战那样艰难的岁月,他都没有出现过丝毫犹豫,现在条件比那时不知好多少倍,而中**队的兵力、武器装备似乎照比德军要逊色很多,即便这样,朱可夫仍然生出一丝担忧。
让他心有余悸的主要是中国境内那位恐怖的人物,这个人物不仅仅是中国的传奇,更是世界的传奇。朱可夫潜心的研究了穆亚平的所作所为,得出结论。此人洞察一切的眼光无人可比。他准确的判断出了日本人的企图,继而又料定出美国人的企图。
尤其是在获取大国利益方面,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有关德国人,有关中苏之间的一系列问题,此人完全是思谋而后动,时机把我的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样的对手难倒判断不出苏方的企图?这样的人物难倒没有相应的对策?朱可夫对于自己的判断又产生怀疑。
“最近有没有中国的情报人员在活动!”朱可夫从混乱的思绪里解脱出来问。一名情报军官走到面前到:“元帅同志,截止到目前,一直没有发现中方的情报人员在境内活动。我们监听可疑电台信号,没有任何发现。”
这又是一个非常不正常的现象,两国即将交兵,居然没有情报战太不正常了。“命令情报机构,密切注意中国境内的任何动向,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朱可夫吩咐。参谋长说:“克萨克骑兵部队正在陆续进入出击位置,你有什么指示吗?”“没有!按照原定计划执行。”
为了配合装甲部队快速占领外蒙,苏军动用了6支克萨克骑兵军,大约20万骑兵部队,从恰克图到乌梁海漫长的边境线上多点出击,快速控制外蒙是第一阶段的作战计划。
“元帅同志,部队正在按照计划调动、布防,你为何心事不宁!”参谋长关切询问。朱可夫苦笑说:“我们的对手太可怕了,我们即将要和一个从来没有较量过的对手作战,很多未知的东西都会出现。尤其是中国人的军事思想经过现代战争的锤炼更加炉火纯青,因此我们必须谨慎,切不可骄傲自大,我们一定要把可能出现的困难想清楚。”然而最后的结局,朱可夫是无法想清楚的。
“呜!”一声悠扬的火车汽笛声,划破了空气中的不安定分子,突然打破宁静似乎在震荡。朱可夫眼光瞄向窗外,透过三层楼高的窗户,能清晰地看见远处车站繁忙的景象。一列军火列车喘着粗气进站了,伴随列车停稳,车头次位的平板车上出现了一长溜坦克战车。
苏军的T式坦克,虽然制造工艺简陋,但是在和德国虎式坦克较量中经受住考验。关键是这款坦克火力威猛,制造工艺简单、操纵简便,战时能快速生产出来。远远望去,坦克战车上沾满了泥巴,显然苏军的坦克部队是从西线匆忙调动而来。
列车停稳后,车上的坦克兵纷纷掉下平板车,涌上站台。站台上摆放着饮用水和长长的列巴。几十分钟后列车又启动了,接着又一列军火列车进站了。朱可夫从窗户上收回目光,参谋长道:“元帅同志,装甲部队陆续调动,估计10天以后能进入进攻区域。”
“冬季作战物资准备的怎么样?”朱可夫问。“后勤部队准备的很充分,前线部队的冬季作战服装,估计10天之内能更换完,各种作战物资也陆续有计划的向前线汇集。”参谋长回答。朱可夫接道:“这次第一阶段进攻计划,是装甲部队、空军部队、骑兵部队统一行动,各方面的协调十分重要,因此要把可能出现的困难想的全面一些。”
由于纬度的关系,莫斯科城内的树叶已经发黄,并开始纷纷扬扬离开树枝垭,极不情愿的落到地面上。莫斯科城内的大街小巷,落满了树叶并在寒风吹动下缓慢移动。大街上仍然能见到大批俄罗斯妇女在劳作,她们臃肿的身影十分醒目。眼下苏联妇女已经成为各条战线上的生力军。
此时,斯大林坐在办公桌前正在全神贯注批阅文件,轻轻传来响声,高大的木门被推开,秘书轻手轻脚走进,看见斯大林全神贯注的样子,伏在耳边嘀咕了几句。斯大林仍然没有抬头,只是点点头。秘书走出去,接着苏军参谋长进入。
显然苏军参谋长已经等待很久了,但是不经允许是不能进来的。如今斯大林个人威望达到极致,随着威望的增长脾气也在增长,眼下各个部门的官员若想见到斯大林,不仅要事先通报,获得批准后,还要在门外等候,只有得到斯大林首肯才能进入觐见。门外已经等候了几十人,苏军参谋长在外面等了大约一个小时才获得准许,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斯大林独裁的色彩。
苏军参谋长迎面站在斯大林面前,斯大林根本没有站起来,只是点点头眼睛又瞄向文件。“斯大林同志,朱可夫元帅来电,突击兵团可以如期发动进攻。”斯大林哼了一声,意思是告知他知道了。
苏军参谋长接道:“根据美苏军火购买合同,首批军火已经到达黑海岸边,正在抓紧猎装后续部队。根据美苏军火购买合同,美方提供的战机,估计10天以后到达黑海岸边,美方称若,所有军火会按期交货。”
斯大林脸上露出微笑,表示他对如此好消息感到欣慰。看到斯大林面带笑容,苏军参谋长知道谈话该结束了。坦率说,根据中方的迹象,斯大林认为中苏之战没有悬念,强大的苏联红军已经是百战之师。现在斯大林关心的问题,是另一件大事。
由于残酷的卫国战争,苏联的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问题。欧战结束后,经过初步统计,苏联在卫国战争中付出了2500万人的伤亡代价,而且百分之70是青壮年。由此造成的恶果是,苏联的出生人口急剧下降,尤其是苏联的男女比列已经达到非常恐怕的地步。
目前马上要爆发中苏战争,不知道将有多少年轻人血染沙场。由此为了保证俄罗斯人口的繁衍,斯大林出台了一个造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