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被流放后我成了首富 > 被流放后我成了首富 第249节

被流放后我成了首富 被流放后我成了首富 第249节

作者:枸杞黑乌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30 07:43:01 来源:免费小说

  邸报将固北军的委屈和对方的咄咄逼人都写得非常详细,所有看到邸报的人心里都不免憋气,许多文人忍不住撰文作诗的骂。

  骂外族友盟视盟约为儿戏,蛮横悖德。

  骂朝廷为了颜面太过古板,压着将士们丢了大岳的血性。

  甚至骂固北军不知所谓,无法维护大岳的尊严,太过卑微。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摄政王留在朝中的势力再也无法阻止圣人发兵攻打联军的意图了,再阻止下去,他们怕是还没死,骂名就要传遍大岳。

  宣和帝得知这主意是苗婉出的,乔盛文完善的,在甘露殿里笑得肚子疼。

  “你这个姨夫和嫂子,合该是一家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亲父女呢,都是满肚子坏水儿。”

  齐望舒淡淡睨他,“陛下是不是想说,我也随了乔家人?”

  圣人摸摸鼻子,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去了啊这是,他赶紧起身,“朕立刻下旨送去西北,该收网了。”

  齐望舒温和了脸色,起身温柔送他,“陛下盼望的河海清宴,也是时候了。”

  宣和帝扭头看着齐望舒,两个人对视一眼,都笑得温柔又灿烂。

  宣和十七年秋,大岳皇帝宣和帝下旨——

  虽大岳与六国联军曾有盟约,不欲起征伐,然,六国视盟约为无物,公然违反盟约,此为不义。

  大岳秉承礼仪之邦的气度,多次予以忍让,却得六国步步紧逼,大岳已仁至义尽,不愿坐以待毙,只得被迫反抗,正式与不义之师宣战。

  固北军接到圣旨后,再也不用忍耐,近八万将士气吞山河,在阵前高吼圣旨中铁骨铮铮的那句话——

  吾辈大岳儿郎,誓死守卫家国山河!战!战!战!

  别说战了,被反复切磋已经折磨的快没脾气的联军,被这阵吼声吓得都快躺下了,还打个屁啊。

  乞颜氏的那位王汗直接晕了过去一病不起,其他五个小国也早有退意,只可惜被乔盛文和程绍的不要脸法子拿捏着一直不能退。

  这会儿乞颜氏都已经没人做主了,剩下五个小国也顾不得其他,都赶紧派人举着白旗上门,明为和谈,实则赔罪。

  该赔偿的,该赔罪的,除了钱财和贡品,还要有官方心甘情愿的国书,国书里字字句句都是对固北军和大岳的感激和愧疚。

  当然,这告大岳皇帝的国书,在宣和帝的默认下,也发布到了关内邸报上面,惹得关内各道都跟过年一样热闹。

  苗婉趁机做了一次战后嘉年华活动,聚福商超、物流中心和全面大闯关还有阮氏商行四个地方联动,全体半价,并且能够获得海运优惠,趁机将海运推广到了各道,让海运成为了物流中心最大的运输渠道。

  各藩地的藩王得到的好处够多,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管海运的商税。

  苗婉是个舍得花钱的合作伙伴,他们自己没那个脑子做生意,有人愿意送钱上门,他们有什么不乐意的。

  虽然这些皇亲未必都愿意跟乔家合作,也未必都有脑子,但有一件事情还是很明白的,即便他们能轻易就夺了乔家在藩地的生意。

  可若是没有乔家在背后支撑,他们夺了来,无异于竭泽而渔,根本没有源源不断的金银流入他们府中。

  这也是苗婉一直以来让阿墩等人灌输给他们的思想。

  阿墩带着他的昆仑奴护卫队在关内各道做生意,让藩王们明白一个道理,有能力夺了乔家的东西不去夺,主动权在他们那里,不用怕乔家有其他心思。

  实则藩王不介入,乔家身为各地的督导,主动权和话语权很高,就能保证不会有层层压迫和欺压百姓,提高物价,扰乱市场的行为。

  只有百姓们过的好了,生意才能越来越好,苗婉很清楚这个良性循环的必要性,才会费心费力做那么多看起来没啥必要的事情,比如给藩王送银子送资源。

  以前还有人说苗婉老送东西会亏,可这几年再也没人说了。

  几乎所有认识苗婉的人都清楚了一件事,她可能送出去了很多东西,但她只会得到更多。

  一开始来到西北的时候,苗婉第一次做生意,对着才相处了几个月的张家,就能出方子出香料,却只要一成利,大头都让给张家。

  结果呢?张家承情,对乔家的事情尽心尽力,还非得给乔家多一成利,出人出银子出力,让彼时只有娘仨的乔家也能舒舒服服的,而且后面张家很快就主动要求让乔家占大头。

  后来苗婉主动送孙阿达干利,孙家父子如今都成了乔家最铁杆的支持者。

  苗婉也曾主动送兀良哈氏方子和银子,兀良哈氏没良心,她也能让对方在大岳再也混不下去。

  再后来,苗婉送商业街的店主们铺子和方子,可人人都得了便宜,首富却成了苗婉。

  现在哪怕是对苗婉不熟悉的人都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位乔家夫人啊,她顶顶大方不过,却从不吃亏。

  乔瑞臣处理完六国那边的事情,从西平郡回来的路上,听到了公交驼马车里的乘客闲谈,正好听到了他们说自家娘子的话。

  他仔细想了想,忍不住笑了。

  等到了守备府前,看到带着孩子,扶着娘亲在门口等待他归来的娘子时,乔瑞臣顿了下,才笑着上前。

  “娘子,我回来了。”

  他突然就明白了,其实,他媳妇儿也不是从来不吃亏,只不过对合作的人,她明白对方要的是什么,对家人,她懂得用真心换真心。

  这样的苗世仁,冷静又感性,理智又热情,谁也不忍心让这样的挚诚被辜负,于是吃亏就成了真切的福气。

  苗婉等乔瑞臣跟婆婆和孩子们都打过招呼,才笑着上前握住他的手,“相公,欢迎回家。”

  乔瑞臣听得眼眶有点发热,握住苗婉柔软的小手,刚想要说什么,就被闺女揪住了衣袍。

  他低头看了眼,见淘淘揉着眼睛像是要哭出来,也顾不得闺女六岁了,抱她起来,温柔问她,“爹爹回来了,以后再也不走了,淘淘不哭好不好?”

  淘淘抱着他脖子,“真的吗?”

  乔瑞臣点头。

  淘淘高兴极了,小嘴儿叭叭的,“太好了!娘说爹回来的时候得装哭,让爹爹知道有人想你,才会多回来,淘淘也想你,就是哭不出来。”

  苗婉听淘淘说到‘装哭’就想上前堵住淘淘的嘴,被乔瑞臣轻巧避了一下,还是没能阻止这熊崽子说完。

  乔瑞臣似笑非笑看了自家媳妇一眼,“淘淘放心,往后爹爹再也不让娘亲装哭了。”

  刚下马车的乔盛文和耿氏:“……”

  苗婉倒吸一口凉气,头皮有点发麻,不装哭……那就得真哭啊。

  她和大门口的所有人一样,脑海中都蹦过一个念头,这闺女着实有点坑娘。

  作者有话说:

  正文还有一章~继续随机掉落红包包哦~

  第165章

  从宣和十五年初春,至宣和十七年秋末,两年半的时间,整个西北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变化其实大多是无声无息发生的,因为苗婉的坚持,绝大多数的工作都是雇佣百姓来做,所以大家是一点点见证了变化,反而没有太多惊诧之感。

  但孙成携带朝廷嘉奖的圣旨出了关,就有些目不暇接,一路都有点目瞪口呆。

  首先是关卡,西北有三处关卡,从京城过来,自最右侧的关卡进来是最近的,但以往这边靠近西蕃并不安生,大多数人都要绕路自中间的关卡出关。

  可现在整个西蕃都被打下来了,西蕃百姓不敢冒头,王室都被押解入京,信任西蕃刺史还在整顿当中,以后西蕃会成为西北的一个郡府。

  出了关,孙成在马车上就听到外头马车夫嗬嗬出声。

  “这路是新修的?比京城的路还宽啊,西北人这么有钱吗?”

  有前来迎接的固北军将士笑着答,“瞧您说的,咱们西北地广人稀,其实有用的东西不少,就是气候不大好显得穷。

  是乔夫人做主,请了当地的百姓们凿山开石,挖土夯地,钱应该没花太多,大多也是给了老百姓们,让他们能过上好日子。”

  孙成掀开帘子露头出来看,这一眼望过去,他心里都嗬了声。

  果真是气派。

  关卡守卫是分关内和关外两处,原先高大的木栅栏大门被换成了铁栅栏门,在两侧嶙峋之间有那么点高耸入云的意思,少说也得近两丈高。

  这门平日里打开应该不易,所以下面还开了供马车和人过的小门,只要公验没问题,排着队就能过去。

  若是真有人冲击这个关卡,将小门一锁,竖立旁侧的数条铁柱一横,冲击大门的那种铁木都很难冲开这道大门。

  铁门内外都有高高的瞭望角楼,横在铁门之上还有可供人站立的矮墙。

  更不用说两侧门上还有一个个带着凹口的铁槽与铁门呈三角形支撑,既能保证铁门的稳当,若是有人一窝蜂上来冲击,随便倒点滚水滚油之类的,谁也讨不着好。

  孙成心里为这防守的机关之简单又精巧心里感叹,暗暗记在心里,回头好些关卡都能用上这一招啊。

  至于马车夫们感叹的路,孙成倒是感觉还好,他在皇城内见多了白玉石板路,这种只是夯实石块建成的官道只能算是一般罢了。

  比较引人注意的是,这官道够宽,属于八马道,两侧还有适合西北生长的矮丛灌木和杨树,秋天道上落叶缤纷,有种粗狂又浪漫的风情。

  若说这么一条道还不算什么,可是一路穿过安永郡往西平郡去,一路都是这样好走的道路,就让孙成太惊讶了。

  即便花费不多,也不是个小数目啊,这两年乔家还进献了不少银子,他算是明白了,苗婉比他想的还有钱。

  安永郡虽然有人在路边候着,可孙成不是爱摆架子的人,也没下马车,只跟郡守和几位大人说公务在身,一路往西平郡去。

  等进了西平郡,孙成又有点目不暇接了。

  宽敞的道路两侧全都是精巧的灰瓦廊庑顶子,下面三面是墙,前面开口有柜台,道路两旁都挂着红灯笼,一路有人沿途叫卖,热闹得跟要过年了一样。

  “老爷们过来瞧一瞧看一看啦,新鲜出炉的炸豆皮,不管进城出城都能垫垫肚子咧!”

  “上好的羊毛垫子,买一条不吃亏,多买多送,行商老爷们看一看啦,送人自用都合适哩!”

  ……

  孙成心里了然,秋末是行商和客商归乡的高峰期,城里进出都热闹,这西平郡也有意思,竟然就顺势形成了跟瓦市一样的地方。

  不知道这是不是乔家出的主意,他透过帘子看到了有巡逻的人,不过不是穿着家丁服,倒有点像固北军将士的衣裳。

  这样的瓦市看着不算高档,其实人流量不小的话,也不少挣钱,以前西宁镇的瓦市就是秦茂搂钱的地方。

  他低声问了这里如今是谁管,领路的将士笑笑,“算是定北将军管着吧,租子都给咱们将士们发福利了。

  好叫孙总管知道,这是乔夫人主张盖起来的临街瓦铺,每天只需要十个铜板或者一个工分就能抵租金。

  有固北军出外勤的将士巡逻,等闲没人敢闹事,做买卖的就更安心些,挣了钱全都是百姓的,她还派人专门给这些店家培训该怎么做生意,怎么能做好生意。”

  如今几乎西北所有人都将苗婉当神一样敬仰,实话说她如今的名声,可比当年的陈嗣旭,甚至如今的程绍和乔瑞臣要高多了。

  不管是百姓还是将士,第一首要是忠君爱国,第二个信仰便是这位乔夫人。

  所以那领头将士说起来就停不下来。

  “当然啦,乔夫人怕百姓们心里不踏实,跟百姓们都说得清楚,这是陛下给的恩赐,咱们都感念皇恩浩荡呢,每年都要给陛下点长明灯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