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小知县 > 小知县 第44节

小知县 小知县 第44节

作者:桃花白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6:49:04 来源:免费小说

  纪炀轻咳:“修水渠,发月俸,再有工匠们管吃管喝的,也差不多了。”

  那也不能剩二十两啊!

  凌县尉反应过来,立刻道:“我回凌家湖,凌家湖化肥作坊有钱。”

  纪炀制止:“那是凌家湖村人挣得钱,自然用在村里建设,衙门怎么好私自征调。”

  不等他们再说,纪炀正色道:“我如今要是征调了,借口还算正派,回头要是糊弄人呢?岂不等于搜刮民脂民膏?”

  “你们凌家湖后面的姜家山,里面鸟儿繁多,平日你们种稻子深受其害,一到收获鸟儿就去吃稻子。收获前后天天都要有人去赶鸟。”

  “如今这也是你们辛苦劳作的补偿。”

  种庄稼地不肥,水不够,鸟虫太多,都是害。

  凌家湖背靠姜家山,那里鸟多,他们每年收获的时候总要受些鸟害,粮食总要少些。

  所以说如今化肥是他们的补充,这一点也没错。

  再说,今日征调了,明日呢?

  纪炀不是这样的人,更不能开这个口子。

  说到底,扶江县衙门就这二十两银子。

  凌县尉反应过来:“运河呢?!”

  没记错的话,知县大人还要修运河!

  玉县丞感同身受看他一眼,知道他的震惊了吧!

  但换做别人,可能感觉在说大话,如果是他们知县,好像也不是没可能?

  纪炀认真道:“所以只有咱们几个知道,不要外传。”

  传了也没人信啊!

  话说一圈,又回来修玉家湖到常华县官道的事上。

  如今扶江县西边的水利已经完工,东边两处道路,人家凌家湖已经在做,西边玉家湖的官道却迟迟没有动静。

  准确说,只有玉家湖这头没动静,常华县那边已经动工了。

  说好两边一起修,然后官道上相会,怎么变成一边动工,一边没动静?

  纪炀笑着摇头:“不用管,自有人抢着给咱们修官道。”

  抢着给咱们修?

  众人自然不解,纪炀却站起来看向县衙外边,开口道:“如今已到七月,还有不到两个月就要秋收了吧。”

  说起秋收,众人只觉得恍如隔世,随便算算,他们知县好像已经来了一年多。

  众人点头:“对,快要秋收了。”

  纪炀随口道:“等粮食产量下来,多的是人抢着修路。”

  现在他们知道化肥的作用,但没看到粮食最后的产量,对化肥作用还是认识不够。

  等对化肥认识充分,都不用扶江县开口,常华县自己就把剩下的官道修得妥妥帖帖。

  反正对常华县来说全部修完也不到六百两银子,对他们来说算不得什么。

  说白了。

  从一开始他想的就是白嫖!

  不对,想的就是用化肥换全部官道。

  否则账面上只剩二十两银子,他哪来的底气?

  也不是他吃大户,而是扶江县真的穷啊,再说化肥是他一手扶持起来,用脑子换掉官道,说不定还是他吃亏!

  纪炀心里帮自己辩解一番,而玉县丞等人看向他的目光却格外不同。

  三个人明显反应过来知县大人的意思。

  大人真是,真是不知道怎么说!

  他这脑子到底怎么长的!

  连这都能算到?

  玉家湖根本不用动人力,衙门也不用动银钱,就把这事办成了?

  这官道都是这样成的。

  那运河?!

  纪炀轻咳:“别想了,运河可不能白嫖。”

  “想要修运河,现在就要开始攒银子了。”

  那可不是个小数目,之前魏大人可帮他算过,单是人工费就要二十三万两银子。

  材料损耗安置运河周边百姓,哪哪都是钱。

  还有那官道为什么不靠中间修,而是一定要靠南边,因为中间的位置就是留给运河的。

  这些就不多说了。

  说再多都是空话,不如好好做事。

  时间到七月,除了在修路的凌家湖之外,最忙的应该就是上集村。

  上集村种的大片葫芦终于收获!

  从去年开始知县大人收葫芦,到今年大片葫芦种下。

  头一年种的葫芦虽然结不了太多果,但在葫芦江家的带领下,那开辟出来种葫芦的荒地可是不少。

  种葫芦对土质要求不算高,只有浇水要更勤一些,上集村背靠墨子山,山上水源充沛这点不用担心。

  所以今年摘下来的葫芦可不少,他们那边有葫芦江家负责牵头,头一批送来一万五千个葫芦过来。

  订单要求五千套器具,可不就是一万五千个葫芦。

  其中还有葫芦秀才滕显要求的无腰葫芦,他最近对葫芦愈发痴迷,若不是还要教江小子江乖乖读书习字,只怕全身心都扑到葫芦上面。

  现在连纪炀都不怎么见到他,每日都在王家宅子里做葫芦。

  就连五千个葫芦送过来,滕显也只是让玉县丞负责,显然对手头的事更为关切。

  玉县丞经过去年,也知道做葫芦的流程,继续召集县城百姓,跟去年一样开始做饮食器具。

  只是今年卖出的五千套器具,全都要求染色,多了套工序。

  玉县丞一直拿葫芦作坊跟化肥作坊安安比较,不用纪炀多吩咐,已经安排人在做。

  原本还算悠闲的扶江县百姓,又开始做活了,但能挣外快的事,没人会拒绝。

  此地的民风确实不错,不愧是兵士后人。

  纪炀同样去看了几次,见玉县丞安排的妥当,也就没什么了。

  只要等这批葫芦器具送到常华县杂货店,就是扬州分店,他们那边检验合格,剩下的三十二两便能送到手上。

  这单买卖从正月定下,如今七月终于完成。

  不过纪炀让玉县丞不要只做五千套,这五千个订单做完,继续往下做,纪炀觉得五千个放到扬州城里,那可太不起眼了。

  说不定人家要得更多,而且多做的,总能送到潞州去卖吧?

  一时间,从源头的上集村,各家卖葫芦挣了不少银钱,要知道他们摘下葫芦之后不仅售卖,还要帮忙晾晒,晾晒好了才能做葫芦器具。

  所以他们挣得也是辛苦钱。

  然后东西送到县城,有县城的百姓们开始加工,再挣些辛苦钱。

  最后才能以低廉的价格运出。

  现在是苦了点的,但只要扩大规矩,积少成多,必然能挣大钱。

  整个七月,扶江县又兴起做葫芦的差事。

  七月底,五千套器具由玉县丞带着捕快卫峰送到常华县,还路过正在修路的常华县工匠。

  看那进度,五十里的路应该修了有十多里,那边银钱充足,人也足够,修得路又快又好。

  反正玉县丞看得美滋滋。

  去常华县杂货店分店交货的时候,那里的活计掌柜还算热情。

  谁让化肥的事,两个县合作的事,已经传遍。

  他们那边验货没问题之后,立刻交钱,估计也是看在玉县丞大小是官的份上。

  不过玉县丞离开之前,那伙计还低声道:“你们若有空,可以多做一些,这东西比你们想象中还要受欢迎。”

  他们毕竟是扬州分店,店里还有专门从常华县到潞州再到扬州的商船,消息自然灵通。

  玉县丞只觉得这话跟他们知县大人说的一样,不过还是开玩笑反问一句:“此话当真?不是诓骗我?”

  “小的哪敢诓骗您,您可是扶江县的县丞老爷啊。”伙计连忙道。

  玉县丞还是一如往常,下意识学了知县大人的模样,笑着点点头,又顺便在他这店里买了些果子点心。

  等出杂货店的时候,看看人家这码头人来人往,虽说比不上潞州的码头,但也有商船会在这停靠。

  十艘船停靠一艘,已经会许多人吃喝。

  还有人家这县城人来人往,多有活力。

  不过没关系,他们有知县大人了,一定也可以这样的!

  玉县丞等人并未过多停留,带了知县大人要的果子点心便回了扶江县。

  这些东西自然被纪炀分给江小子兄妹俩,又给玉县丞,凌县尉家的小孩。

  听说捕快卫峰家媳妇也有了身孕,估计年前就能生下来。

  不止是卫峰家。

  看着下面各村报上来的人口,今年小孩明显多了不少,存活率也高很多。

  这都是正常现象,一般富裕起来之后,新生儿降生便会增多,人口相应增多,孩子存活率也会增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