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小知县 > 小知县 第23节

小知县 小知县 第23节

作者:桃花白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6:49:04 来源:免费小说

  按照承平国的货币单位,一文钱约等于十分。

  三分钱,在纪炀以往的人生里,可能从未出现这个算法。

  家境远远不如他的滕显都没这么算过,他的小厮平安也不会计较这一文钱都不到。

  所以在滕显看来,不算来回路费的情况下,一个器皿赚三分,纪炀疯了?

  滕显又道:“就算你不在意这仨瓜俩枣,那你提高些价格,也能多付给百家银钱啊。”

  “现在他们做五个葫芦才一文钱,也太少了。”

  纪炀并不说话,反而看看旁边的玉县丞。

  作为扶江县本地人,玉县丞觉得自己有必要出来说句话。

  玉县丞轻咳:“那个,可能滕先生不清楚扶江县的情况,这会也就是加工葫芦的消息还没传开。”

  “若传开了,别说一文钱加工五个,就算一文钱加工十个,这种活也有人抢着做。”

  “还有来回路费跟时间。”

  玉县丞有些无奈笑笑:“对我们来说,来回并不需要路费,只要带几个饼子,渴了找溪流,不行求过往客店讨杯水。”

  “时间更是没什么,别人耽误一天,可能耽误差事又耽误赚钱,对我们来说,却是没什么的。”

  “说到底,能用时间跟苦力换个几文钱,其实很值得,毕竟是额外挣的钱,都是赚的。”

  玉县丞越说,滕显的眉头越是紧皱。

  生在汴京,又有些家底的他,确实从未接触过这样的日子。

  一文钱掰成两半花,竟是真的。

  纪炀开口道:“定价高些,自然可以。但葫芦价格本就低廉,卖得高了,他们为何不去买陶器?再高些,怎么不买瓷器?”

  “用我的名头也不行?”滕显下意识道。

  虽说之前他对纪炀用他名头有些不爽,但这会却自己提了出来,不免有些不好意思。

  纪炀并未计较:“腾先生,我说句不该说的,您做的东西确实漂亮。在权贵圈子里名声也响亮。”

  “但对最普通的百姓们来说,应当还不如一块饼。”

  不是说百姓们不懂什么是美,什么是好看。

  但欣赏好看的前提是顾得住温饱。

  同样是汴京葫芦秀才的名声,潞州城那边几次写信邀滕显过去吃宴席。

  但人在扶江县的他,却并未受到一丝一毫追捧。

  现在扶江县百姓追的是什么?是臭烘烘的肥料!

  他葫芦秀才算什么。

  滕显猛然看向纪炀,下意识道:“你金尊玉贵长大,为何会了解这些。”

  了解民间疾苦,了解最底层的几分钱利润。

  甚至也在争取这几分钱的利润。

  纪炀并未回答他的问题,只安抚道:“开始而已,开始都是难的。”

  “总有一天,扶江县不需要再计较这几分钱的利润,百姓们的时间也会越来越值钱。”

  说到这,纪炀话锋一转:“不过,既然能用你葫芦秀才的名声。那不如帮我个忙。”

  “潞州那边可是捧着银子找你呢。”

  “我也不求别的,你高价卖出东西,我们扶江县收个商税,这不过分吧。”

  ???

  滕显不敢置信,刚刚还一幅为百姓考虑的纪炀,说到高价卖漂亮葫芦的时候,竟然一点也不客气?

  纪炀拍拍他肩膀:“拜托了,一定要做个极尽奢华的物件出来,商税百分之二十。你卖出一千两,我收二百两,这不过分吧?”

  什么?百姓们做葫芦也要收税?

  他不太清楚啊。

  走出滕显院子,纪炀算是神清气爽,玉县丞也觉得高兴。

  无论赚的多不多,但能赚钱就行!他们真的不挑!

  还有知县大人说的税收,听着就诱人!二百两啊,他们衙门一年也没这么多银子。

  不说了,葫芦作坊也正式开业!

  也不知道这个作坊跟化肥作坊,到底哪个更挣钱!

  第22章

  纪炀觉得这两个根本无从比较。

  一个是农家,另一个则是手工。

  对比起来,农业发展能让大家吃饱饭,手工业能让大家享受生活。

  现在两个作坊一起前进,对他来说自然好上加好。

  虽说都处于起步阶段,但扶江县百姓已经渐渐感受到知县大人带来的活力。

  带来了此处几个月,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折腾”,意外的是大家都不反感这个折腾。

  毕竟不要他们的钱,还带着他们试着让粮食增产,还带着大家赚钱!

  虽然这钱不多,可他们都高兴啊!

  这指的自然是葫芦作坊开始起步。

  化肥作坊交给凌县尉,葫芦作坊自然交给玉县丞。

  纪炀没有让他们比较的心思,但既然都这样了,两人牟足了劲想试试谁厉害?

  葫芦这边的事情也简单,玉县丞把消息放出去,只要按照他们的要求加工葫芦,加工五个就给一文钱。

  大家觉得自己可以做多少,就领多少葫芦回来,交回来的自然是加工好的。

  这种算是家庭式手工,分派给各家活计,计件算钱。

  如今的时间,秋收刚过,今年要交的税钱也陆陆续续在往衙门送,送过之后,算是到农闲时间。

  这会不刚好有时间做个手工,挣个十几文的,全当零花了。

  跟玉县丞说的一样,在滕显口中太过低廉的价格,却引得不少百姓过来领活。

  一个上午时间,三百个葫芦全都被领回去,大家都经过简单的教导,这活简单,估计两天都能送过来。

  谁让乡亲们都是做惯活的,一定能按照玉县丞跟滕先生的要求圆满完成。

  滕显只觉得心里不舒服,就算三百个葫芦全都卖出去,也就挣个九十文。

  九十文,还不够他一杯酒钱。

  谁料玉县丞像是知道他的想法,笑着道:“知县大人说了,账不能这样算。”

  滕显看过去,只听玉县丞原封不动转达纪炀的意思。

  “这次忙到最后,看似咱们的利润是九十文。”

  “但卖出葫芦的上集村江家,已经挣得二百多文。”

  “百姓们加工三百个葫芦,也挣了五六十文。”

  “可不能只算落到咱们手里的利润,更要看这事做完,百姓们的荷包有没有充裕。说到底,这事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多些铜板而已。”

  滕显被这个理论狠狠震惊。

  对啊,纪炀要赚什么钱,他做这种事的目的,到底是为了百姓。

  甚至最后利润也不是装他荷包,而是算到衙门的收入里面,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如果按照后世的话,那就是创造工作岗位。

  纪炀的目的确实如此,只有越来越多人有事做,有钱赚,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一滩水活起来,就要有个源头,如今不挣钱的葫芦作坊便是如此。

  可别小看这三分利润,它可是一切的开始。

  如今便宜的葫芦器皿开始制作,另一边的纪炀拜托滕显做的精致葫芦摆件也开始进行。

  这东西就不用纪炀操心了,滕显最擅长如此,现在已经拿着无腰葫芦,开始做首饰匣子了。

  按照他的话来说,一定要做个世上最华丽的首饰匣子出来。

  做什么都行,纪炀不在乎,他只在乎卖出去之后,衙门能得多少商税。

  滕显听到纪炀这话,竟然也有点期待。

  虽说纪炀是要赚他的钱,怎么他还这样高兴?

  好怪的想法!

  但纪炀刚走,滕显忽然想到什么,直接从一堆信件里翻出从汴京而来的信件。

  这信是纪炀好友麻奋所写,目的是询问纪炀的情况。

  里面言辞恳切,说朋友们是关系纪炀,这才来信。

  滕显此刻发觉有些不对。

  他来扶江县也一个月了,近距离跟纪炀接触,才知道以前的传言有多假。

  他嘴上虽不说,可也觉得纪炀不仅是好人更是好官,人也聪明得厉害。

  这样的人,在汴京却是那样的名声?

  滕显不由地升起跟林家大公子一样的想法。

  纪炀在汴京必然在守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