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小知县 > 小知县 第146节

小知县 小知县 第146节

作者:桃花白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6:49:04 来源:免费小说

  真动手了,他们反倒安心。

  如此不上不下,还真是狡猾!

  汴京来的人就是狡猾!

  裴县令就是忐忑的人之一,纪知县有了新靠山,那他呢?他是不是没用了?

  谁料纪炀回来头一句便是:“裴县令,这几日衙门可还好。”

  裴县令立刻答道:“还好还好,没什么其他的事。”

  “哦,刘县丞整理出的官田数目,可有消息?”

  这是纪炀出发前说的事。

  此地自然也有官田,但依纪炀查看,都已经“租”给当地那几家。

  不像扶江县那样地都空着。

  说是租,其实早因为官员跟豪强勾结,以极为低廉的价格“租”出去几百年。

  这种情况想想都知道怎么回事。

  无非就是原本应该给衙门的“租金”,被换成少量贿赂进到当地,乃至灌江城官员口袋。

  结果便是,百姓的民田被收购,用来当缓冲的官田也被占有。

  他们下无立锥之地,只能依附豪强生存。

  而豪强对他们如何,大家也都知道。

  这些手段他们用惯了的。

  所以这会裴县令脸色难看,也是可想而知。

  裴家自然也有参与其中,他这会本能以为又是纪知县打压。

  裴县令支支吾吾说了句:“交上来了,但官田基本都租出去了。”

  纪炀只是稍稍点头,早就知道的事,没必要多想。

  在知道要来太新县,纪炀就想过怎么发展。

  照搬扶江县?

  自然不可能。

  每处的情况不同,哪有生搬硬套的道理。

  扶江县怎么也在潞州,一条运河就能通向江南,通向汴京。

  而灌江府不同,这里隔着一整个凉西州,马车走得快也要七八天时间才能横穿。

  所谓运河自然不用多想。

  照搬发展经济作物香粉也不成。

  做了卖给谁?

  一无运输优势,二无价格优势,实在不成。

  怎么发展,必须因地制宜。

  可说到底,如今,乃至以后的农村,想要当地安居乐业,无非还是那几点,农,林,牧,副,渔。

  也就是俗称的五业。

  农业首当其中,这关乎大家吃饱饭。

  可土地在豪强手中。

  山林,山林在土匪手里。

  放牧倒是个好主意,他们西北边放牧肯定没问题。

  养出肥嫩的牛羊肉出来,馋死汴京的贵族。

  副业?

  这里的副业又能做什么。

  渔就不想了,这里雨水较少,大家更是连海是什么都不明白。

  盘算来盘算去。

  有一点必须要动,那就是豪强们手中收揽的土地。

  但纪炀知道土地重要,难道豪强们就不知道?

  若不知道,也不会占那么多土地,当初流窜到扶江县的乡绅也不会上来便要大量收购土地。

  其他的还好说,动土地,那才真正的挑起事端。

  可之前的弯弯绕绕用得再好,不动土地这个根本问题,一切都是无用的。

  想要种田,想要放牧,想要山林经济,必须从这些最难啃的骨头上咬下这些东西,再平分给百姓。

  在扶江县,尚且能把荒地分给无地,或者少地的百姓。

  但太新县根本不给这个机会。

  基本所有土地都被占有。

  甚至连官田也想方设法弄走,让他分无可分,更让此地百姓无路可走。

  弄清楚事情本质,饶是纪炀也为这头疼过一阵。

  也是知道重要性跟敏感,纪炀去边关送粮时,才下令让人送上土地清单。

  等他回衙门,看着下面递上来的土地清单。

  虽说三县合一,但账册还是三本。

  上面记录三个地方的田地情况,有多少田地,开耕多少,荒废多少。

  但这些数字都不能相信,比如裴地,裴家都不太清楚自己田地情况,清单上又怎么会明白。

  刘地跟鲍地好一点,但他们必然会隐瞒田产,这样才能在明年五月交田税的时候少交许多。

  最清楚的,大概就是三个地方官田数额,毕竟官府都有记载。

  刘地官田土地五千顷全都租给当地刘家耕种,五千顷是多少亩呢,五十万亩,相当于刘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地方土地三分之一的官田,加上强买过去的其他民田,稍稍估算一下。

  刘家至少拥有刘地一半以上土地使用权。

  这么看来,那个县城原本的名字确实不重要,也确实该叫刘县。

  裴地跟鲍地也没好到哪里去。

  裴地更是夸张,此地五分之四的土地都归他家所有。

  鲍地明面上看好点,可仔细看看就知道,他家不比另外两家强。

  这几家所在县城的名字,怪不得以他们名字命名。

  要知道纪炀那个时空的大贪官和珅,名下土地八十万亩,已经让人震惊。

  这种边陲小地,还真是无法无天。

  一个县的土地几乎都归他们所有,怪不得他们肆无忌惮。

  那问题也来了。

  刘家“租”种官田五十万亩。

  裴家“租”七十万亩。

  鲍家“租”六十一万亩。

  那租金呢?

  又租了多久呢?

  答案是,不知道。

  租金是多少,不知道,租了多久?百十年吧。

  册子呢?

  上次兵祸起,毁在兵祸的一场大火里。

  如今账册都化为灰烬,找不到了。

  只留了当初签订了跟三家的百十年契约。

  此时用扶江县那个法子,说他家多占土地,超过承平国律法规定的亩数肯定不行。

  先不说他们听不听,现在都说是租了。

  再者真提起那事,就是撕破脸。

  在扶江县还能强行押走,此处?此处是他被押走!

  除开这些,这些经年的地主,早有逃避此事的方法。

  甚至有专门的称呼。

  把自己名下过多的土地寄在佃户奴仆,亲朋邻居名下,逃避律法追究,这叫“花分”。

  再或者找个有官身的人户寄存,又叫“诡寄”。

  当初扶江县那几户人还没来得及做这些事,火刚烧起来,就被纪炀掐断苗头,这才好办。

  而这里的情况?

  那所谓大火,不过明明的阳谋罢了。

  哪个知县敢深究?

  裴县令见纪炀合上册子,脸色不算好看,似笑非笑看向他:“裴家是不是有内鬼。”

  不等他问,纪炀就道:“明明裴家的耕地更多,每年的粮税却是三县里面最少,少得太多了,你家估计有人吃钱。”

  这是肯定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