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五千年来谁着史 > 第四百三十九章 遗老遗少

五千年来谁着史 第四百三十九章 遗老遗少

作者:汉风雄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5:58:06 来源:书海阁

身为安抚使,张孝纯出行自然不可能一个护卫随从都不带,即便他是轻车简行,那马前马后也跟着十几人呢。身边的一名三十出头精悍汉子,乃是诸城本地的都头,放到明清时候就相当于捕头了,亦是张孝纯此行之向导。听到张孝纯的感慨,点头附和道“相公明见。如今诸城的官府与往日里真有大不同了。虽然条条框框的都有束缚,但新法试行,都知道上头有大人物在盯着呢,便就没人敢擅自伸手了。大官小吏做事到算公允,百姓们自然就信服了。”

“就像这山里的梯田,开辟后五年免税,五年半税。百姓们见有利可图,自家家都卖力。”

“可要放到先前,辛苦辟田种地,投入不小不说,一年辛苦所得缴纳田税后且剩不下三口吃食,得不偿失,自然就无人卖着力气了。”

梯田开辟可是要费很大的力气的,想要梯田成事,其上头更要修建蓄水池,耗费也是不小。

不然就只能看天吃饭,他们这儿到底可不比多雨的南方,要是看天吃饭,一年劳累到头也收不了几粒粮食梯田,缴纳田税后更剩不下几个。

且手中要多了梯田之后,还难保不会被官府抬高户籍,甭管那是旱田还是水田,不说把你从四等抬入三等,就是从五等抬入四等,那也要多纳不少税。

做得多投入巨大却得的稀少,甚至都没有落下的,老百姓自然不愿意干了。

可现在呢

百姓开辟梯田不仅有赋税上的减免,甚至还有钱粮上的直接奖励,虽然不是很多,可这是个态度。

而且官府不仅奖励钱粮,以嘉奖百姓开荒种地,更给以贷款扶住百姓修筑蓄水池,这都是真正的大好事大实事。

百姓们是最现实不过的,见到有利可图,可不就豁出力气了对于广大农民而言,力气算什么啊他们最不珍贵的就是一身力气。

“俺虽没读过书,却也出身胥吏之家。怎的看不出先前的世道已经烂到底了凡是做官做吏的,就无有不贪的。那中原之地不说,就在这密州,山岭密林之中多的是那没得活路的百姓聚众为寇。朝廷不给百姓一活路,那百姓可不就只能自己起来乞活”向导已经很适应新法的新规矩了,换做早前,他早一口一个泥腿子的来称呼老百姓了。可是现在却是一口一个“百姓”。

“这新法真比先前强了不少,虽然赋税也看似不少,但税赋归于公署,少了税吏催『逼』,至少能叫百姓们都喘口气,都能看到活路,看到希望。”

张孝纯的脸『色』无有波动,他能说什么呢只能感慨过去的好时光真的就已经过去了。

事实就摆在面前,他还真不能对向导说出反驳的话来。

虽然新皇才刚刚登基,可试点县却已经运转了有半年时间,夏秋两税都已经收取了,新法究竟可不可行,一目了然。

虽然一县之地猛地多出了近乎十倍的官吏来,但随着地方上是赋税通通归入公署,百姓们明面上缴纳的赋税都算是过去正税的两倍还多了,可少了税吏的催『逼』和压榨,那百姓们的实际收入却反比先前更多。

乡镇公署下都设有粮站,各村落的百姓们根据不同的日期自己拉着粮食送去粮站交税。

对于21世纪的人来说,如此法子绝对是麻烦的很,可对于赵宋的广大百姓言,这可是难得的善政。

想想之前的支移

第一、二等户三百里,第三、四等户二百里,第五等户一百里。

眼下的粮站,已然可算是足不出户了。

一行人抵到那小村落,第一时间便被恭敬的送入保长的家中,后者得到消息后也第一时间的迎来。

张孝纯在他家中看到了两个商贩,还有一桌已经准备好却尚未开动的饭菜。

却真的是赶上了好时候,碰到了两个前来交易的熟户。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松柏乡虽然没有什么出名的特产,但周遭山岭密布,山民百姓除了种地为生外,也总能收取些山货。从野鸡野兔到一些『药』材和松菇、黄花菜、银杏、银耳、木耳等,什么都有。

他们就用这些给外界换取盐油酱醋,针头线脑,布匹蜡烛灯油什么的。

生而为人,很多东西都是自身山寨不能出产的,那都需要与外界交流。这在一些人的眼中那可不就是一门生意么

从初开始的货郎,到后来大家熟悉后的朋友。常年累月积累的信任,叫两边在某种意义上达成共识。

一边需要方便省力的交通内外,没人想为了买斤盐巴、买两根针就拖着双腿奔波数十里山路;一边得益于货源和低廉的价格,还有那固定的销售市场,某种意义上这就是统销统购了。

出现在张孝纯面前的这俩商人那就是做这种辛苦买卖的小商贩。

他们从山外购入盐巴、布匹、酱醋、针头线脑等山民们所需要的东西,用以货易货的模式,以相对低廉一些的价格从山民手中收购他们是产出,拿到山外自然是有利可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张孝纯立刻就来了兴趣,不但招呼二人上桌陪坐,还主动向两人询问起了交易细节。这里百姓的日子是不是更好过了,这俩商贩应该更有体会。

虽然商贩口中的话只能算是片面之词,但汇合了这村落中百姓们的自述,还有松柏乡上报的耕地清丈数据和新增梯田数量,那显然是能叫呀看清一些真东西的。

民间的生计究竟是好转了,还是变得更坏了,这可不仅关乎到新皇的新政推行,更关系的赵宋的江山社稷。

“事实胜于雄辩啊。”

当夜『色』来临,张孝纯合衣躺在床上,却翻来覆去的无法入睡。床头只点着一盏油灯,不远的书案上放着一下午得来的统计资料和各家各户的详尽数据,都已经被他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多遍了。不得不承认,民生真的是在逐渐好转。

今年还只是一个基础,等到明年梯田也纷纷投入生产了,各家各户百姓们的日子只会更好。

张孝纯按理说应该满是大喜才是,但他现在一次次的翻来覆去。可见这人心中还并没有对新法真的彻底信服,同样也说明他并没有对如今龙椅上的赵构彻底信服。

这就跟很多为新朝效力的文官们一样,都是被『逼』无奈的。哪怕这『逼』迫他们的不止有赵构的赫赫武功,更有他们放不下的私欲,割舍不掉的官位和权柄。

无奈何,这就是眼下赵宋官场上很多文官们的心声。赵构手下的遗老遗少太多了。他们一边把身子对着赵构顺从的跪下磕头,另一边在心里在骨子里却又对赵构的理念很不认同。

身与心的不统一,现实与理念的相违背,反映出的真实一幕就是如眼下的张孝纯一样。

他下到诸城来搞调研,那最真实的原因是为了更深刻的理解新法,以便日后好能更进一步。但看到新法已经产生了作用后,自己内心里却又生出了一股接着一股的不爽来。

这种滋味也并非是好受的。然而割舍不了私心杂欲的他们,就也只能在赵构的制度下乖乖的为赵构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如此大环境,短时间里是无法改变的。

喜欢五千年来谁着史请大家收藏:(wuxia.one)五千年来谁着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