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五千年来谁着史 > 第二百一十七章 南洋宣慰使

五千年来谁着史 第二百一十七章 南洋宣慰使

作者:汉风雄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5:58:06 来源:书海阁

郑荷协议终于签订了。

荷兰人承认大员属于了郑氏,并且愿意付出十万两白银作为赎金,将大员一战的俘虏全部赎回。

同时再出十万两白银作为战争赔款。

郑荷贸易继续,交易地点定在大员,就在台南。郑家会划出一片区域作为贸易区,两边商民都可以自由贸易。荷兰人的商船也可以以此为中转站,并且通过郑氏的势力范围,与日本正常贸易。

两边很有默契的搁置了关乎新州的事儿,同时荷兰东印度公司也做出承诺,未经郑氏允许,不得与满清有任何往来,更不允许向满清贩卖枪炮火药等军事物资。

荷兰人本来还希望得到司法权益上的弥补,但郑芝龙可不会给他们脸。

所以签署协议时候的法诺西尼脸色是很难看的,身为东印度公司的高级商务代表,这份协议让他感受到了耻辱。

心底里发狠说,回到巴达维亚,他就立刻着手向北面的鞑靼人输送枪炮,但面上他却只能含笑的与郑鸿逵寒暄着。

中国人手中的火枪就顶在公司的脑门上,他们必须答应。不然,对日贸易的断绝将会给损失惨重的远东分部带来又一次重击。

没了大员,又丢了日本,公司在东方的利益就还不够果腹的。

那样,阿姆斯特丹的那十七位尊贵的绅士们,会把他们每一个人都剥吃了的,都不用蘸酱。

所以,新州就新州吧。

中国人忽然杀入了南洋腹地,公司自然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可那些土着国家呢?他们又会有何反应呢?想想看法诺西尼心中狞笑着,他相信安东尼肯定已经在行动了。

就在三年前,荷兰人赶走了葡萄牙人,夺取了马六甲城,这虽然叫他们与柔佛王国的关系急剧恶化,但却无疑加深了荷兰在马来半岛上的影响。

而强盛的亚齐王国,因为女素丹的出现而造成了自身统治上的不稳定,内乱还不至于,但中央政权的威严被削弱却是肯定的。

巴达维亚这两年已经在计划着分裂亚齐王国,至少把马来半岛上的彭亨、吉打、霹雳、尼亚斯岛及英达腊普腊等地区与苏门答腊(亚齐王国主体)分裂开来。

当然,中国人在南洋腹地的出现也会让巴达维亚重新考虑自己与柔佛王国的关系,法诺西尼相信柔佛的素丹肯定也会重新考虑一下自己与巴达维亚的关系。

本来马六甲是三国演义,现在变成了四国争霸,那影响可大了去了。

但法诺西尼不相信中国人能在南洋赢得‘胜利’。后者对于郑家而言可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郑芝龙与那些个土王土着毫无半点交情,他们凭什么能赢的与公司的胜利?

法诺西尼想到这里,脸上的笑容更加绽放了。

郑鸿逵就全然没做多想,双方协议达成,郑家总是能解除一侧的兵事了。而接下来就看郑家人经营南洋的手段了。

别看郑鸿逵早前没关注过南洋太多的事物,可他对郑家于南洋的经营事,却信心十足。

郑芝龙从崇祯帝那里要来了“南洋宣慰使”的官职,想必是能激起不少土王们那封尘已久的记忆的。

虽然从‘旧港’二字变作了‘南洋’,但意思大家都能明白的。

何况现在的南洋土国,一个个在西夷的兵锋下战战兢兢,朝不保夕的——西班牙彻底征服吕宋之后,连日本都相信西班牙与葡萄牙的大军会泛海而来,这也是日本闭关锁国的一大原因。

如今,中国老字号的安保公司撑起保护伞了,他们还会不纷纷来投?

那亚齐王国也就罢了,正值国势鼎盛时分,虽然女素丹的出现虽然让亚齐国势震荡,可短时期里却显然不是其他人等敢招惹的。

而衰落中的吴哥和分裂中的安南也不提,中南半岛上的另外两个强国——缅甸与暹罗,彼此结束了持续多年的厮杀,现在这个时候都在休养生息。不管是缅甸东吁王朝的他隆王,还是暹罗的巴塞通王,两个佛教国家都处在没有对外战争士气,两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艺术出现了兴旺繁荣的景象。

吕宋有已经完蛋了,余下的浡泥、苏禄,都在欧洲人的兵锋下胆战心惊。自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进入了东亚以后,荷兰人、英国人先后寻来。

就好比马来半岛上的北大年。简直是成了公共厕所,谁都能上。

像英国人,在东亚的第一个落脚地就是北大年,然后又插进了香料群岛,最后还想在中国和日本沿海插上一脚,结果被荷兰人一脚踢走。放弃了在东亚所有的商栈,集中力量缩回了天竺,以换取在郑荷贸易上分得一杯羹的资格。

现在中国这家信誉极佳的老字号安保公司开张了,那还会愁人不来么?

看等个一两年时间,郑家不给崇祯帝玩一会“万国来朝”!

“这最麻烦的还是马来半岛啊。”郑芝龙丢下手中的资料,后世的马来十三州,现在已经有好几个显露出了雏形。比如柔佛,比如吉打,比如彭亨,比如霹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但是现在的柔佛肯定不是21世纪的柔佛,眼下人家还是一个国家,柔佛王阿都查利沙还趁着葡萄牙人的势力撤出马来半岛的当口让自己的国势有了一定的复兴。

要不是近来他感受到了荷兰人越发沉重的压力,那肯定不会把淡马锡白白让出来。

彭亨呢?短短半个世纪里,相继受到了亚齐、柔佛、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的攻击并被占领,现在想要从地方贵族里寻找出一个有彭亨王室的人来都很难。但那地理位置又很重要,处在整个半岛的中心位置,郑芝龙显然是不能坐视它被荷兰人掌控的,柔佛人当然也不行!

接下的霹雳、吉打等,都各有各的麻烦。或是跟亚齐有着瓜葛,或是跟柔佛、荷兰人有着纠缠。

郑芝龙如果把所有人全都接纳了,马来半岛上的这些个土着国,面上不会显出什么,背地里不知道会怎么诅咒他呢。

因为郑芝龙需要接下来的南洋土邦彻底‘和平’,这南洋的定义只是郑军的后花园,郑芝龙才不会对他们非多大心思呢。如此作为必然会符合一部分人的意愿,而又会叫另一部分不满了。

就像柔佛的阿都查利沙。

好不容易葡萄牙人滚蛋了,荷兰人初来乍到,他不趁着机会扩张地盘势力,更待何时?而且对郑家他已经很‘仁至义尽’了,淡马锡都让出来了,你郑家还好意思叫他继续窝着么?

……

郑芝龙缩在老巢里研究南洋的局势,而遥远的马六甲,几艘盖伦船也驶过马六甲,正缓缓的向新州海域驶去,其中最大的一艘盖伦船的甲班上站着几名衣着得体的西方男子。

为首一个穿着讲究的中年男子,正看着前方一望无垠的海面。他对身边的几人问道:“约瑟夫船长,我们还要航行多久才能赶到新州?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见到它了。”中国人在巴达维亚竟然与他们签署了一个合同,长期购入天竺的棉花和硝石。

身在孟买的他第一次看到这纸合同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界,然后他就亲自带着船只赶来了。(孟买此时还不是英国人的地盘,这里是指他们的商栈)

用印度的棉花和硝石换取中国人的丝绸和瓷器,这简直是再美好不过的买卖。可惜就是两者间的价值严重的不平等。

一大包压的结结实实的棉花恐怕也换不了一匹丝绸,或是一只高档白瓷。

为此,鲍里斯·约翰逊还带来了大批的白银,以及一部分象牙和宝石。然后在马六甲,他收到了人传来的消息,说自己可以带着船只直接前往新州去。

“约翰逊先生,如果风力不变的话,今天下午就能赶到。甲板上风大,您还是回船舱吧。”

约翰逊微笑着摆了摆手道:“谢谢,约瑟夫船长。但是没关系,我想在这里站一会儿。新州,中国,我们终于看到了希望不是吗?”

周边的人全哈哈大笑来。

约翰逊被海风灌了一嘴,但他脸色的红潮半点没有消褪。“……先生们,让我们也暂时按捺下自己激动的心情,毕竟我们还没有赶到新州,也没有见到那位尊敬的陈铭文先生不是吗?”

“是的,约翰逊先生。您说的很多。但是我还是要说,但愿那位先生不要让我失望,我们可是抱着极大地期望前来的。不然,我建议让那些中国人好好品尝一下我们的愤怒。”一个身材高大的随员挥舞着自己有力的拳头说道。

“也不知道这个所谓的新州有没有孟买岛的一半大。”孟买岛是孟买七岛之一,七个小岛就是后世的孟买的位置。1782年开始英国人对孟买的7个小岛填海,后成为一个大岛。就是现在的旧孟买市,旧孟买是印度最富裕的区域,也是印度商业中枢。自20世纪以来七岛合并后,面积为70平方公里。

“哈哈哈哈……”

甲板上的这几个衣着得体的体面人全都哄笑了起来,神秘的东方,富饶的东方,虽然他们听说了很多很多故事,但在这些个人眼中,故事太荒诞了,不亲眼看到实情,他们是不会表达自己的尊敬的。

要知道就在六年前他们还跟明军打了一仗。约翰·威德尔回到天竺后大肆吹嘘自己的胜利,以及明国人的怯懦和愚蠢,至于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没几个人知道,现在也没谁会去关心。

鲍里斯·约翰逊也不清楚,因为六年前他还在伦敦呢。

只有旁边的约瑟夫船长皱了一下眉头,心里暗自鄙视了一番,这帮自大的家伙,难道忘了荷兰人的败绩了么?

至于威德尔的胜利,他也早就听破了耳朵。但是真是假,他觉得都不需要去考虑。

荷兰人恨不得都掐断了英国人与中国海之间的联系,会允许威德尔大摇大摆的率领六艘武装商船去往澳门吗?

而且威德尔还率领着武装商船去与中国人大打出手,逼着中国官员让英国人商人上岸进广州城去购买商品,真要那样的话,中国人都不需要动了,葡萄牙人都能把威德尔收拾了。

要是谁都去广州城购买商品,澳门还干嘛呢?就是他们(葡萄牙人)也一样只能前往广州城一次啊。

约瑟夫是法国人,但这不耽搁他为英国东印度公司效力,而且一直都是跑天竺与南洋线路。对于新州他也没见过,可对于郑家却多有耳闻。当初荷兰人的舰队开出巴达维亚的时候他还亲眼目睹过呢。

喜欢五千年来谁着史请大家收藏:(wuxia.one)五千年来谁着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