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五千年来谁着史 > 第一百八十一章 李自成的‘王者’马甲能保住吗?

“我是心向大顺的,我是心向大顺的,军爷饶命,饶命,军爷饶命……”

一名六品官儿,如是落汤鸡一样被一名强壮的顺军兵丁拽着拖去了路边,然后刀起头落,一腔鲜血染红了水沟。

“狗官,一刀砍了真便宜你了。”

旁边站着的一名大顺军军官冲着尸首狠狠地呸了一口,脸上全是恶狠狠的狰狞。左面颊拿道蜈蚣一样的疤痕,弯曲颤抖着,分外可怖。

片刻后一人来到他跟前禀报道:“哨总,这狗官真是巨贪。搜出的白银恐有上万两之多,金银器四十多件,珠宝首饰足有五匣子,还有小锭的黄金二百两。”

“问清楚是何方神圣了么?”哨总叹为观止,这才是个六品芝麻官啊,家底竟就这般多丰厚?这大明朝不亡就没天理了。

“有下人交代,这狗官是吏部考功清吏司的主事。”

“怪不得这厮家底如此厚实。”哨总是一个没大见识的人,可吏部是什么地儿,他可清楚的很。大顺军之前就公开砍过一家人的脑壳。那家人姓郑,父子侄子十三四人在吏部伙房办事,贪污致富,家产十余万之巨。崇祯帝落荒而逃,带走的都是做官的,如郑家这般小吏可不在其列,但这郑家人往日里也有仇家存在,趁着大顺军入城后就将之告了。

顺军派人前去抄家,只成锭的银子就抄出了五万两之巨。

燕京之富,无数顺军将士至此方知。

“把东西留出来一份,弟兄们分了。剩下的都给我装严实了。”那是要交公的,“男女奴仆都分开,这狗官的家眷也男女两分。”

按照大军出发前定下的章程,碰到该死不能活的贪官污吏,一刀砍杀了也就砍杀了。但不能随意侮辱『妇』孺,这点大顺军是还能守得住。

毕竟李自成才进燕京城,大顺军军纪尚没败坏,就是放在历史同期,如今时候的大顺军那也是一等一的王者之师,仁义之师。

他们只是定下规矩,这种罪官的家眷与其他降官的家眷那是两种人的。要区分开来的。

前者是会转手赏赐给他们兄弟的,后者则极可能就是日后的殿上同僚,是要以礼相待的。

“快走,快走……”

一行人冒着雨水向西北开去,那里的香河县就是大顺军现下的大本营。不多时就又有一行人在十数名顺军马兵的监押下,一脚泥一脚水的向着香河县城方向而去。

这就都是降官,别看两边的大顺军马兵吆喝的厉害,可除了嘴上的功夫外,这些个军兵可不会动手。他们这些人就算真的走累了,速度慢一些,也只是被马兵口头上催促。

不看别的,只看他们这些人或是手中有纸伞,或是有蓑衣,那待遇就很不错的。毕竟物以稀为贵么。

以至于这些人走到这儿的时候,心里多少都有些底儿了,胆量也多少放大了一些。

“这不是吏部的许主事么?”

“果然是许观才,此人与小弟同年,定不会错。”

“可怜啊,也是金榜题名之人,竟落得这个下场。”

“怕是贪婪的太多,惹得天兵震动,这才赏了他一刀……”如此一类的尸首他们也不是第一次见到。

“哈哈,吏部之官,焉有清廉一说?就跟户部之人家中无米一样。”一个当官的忍不住打趣道,也算是苦中作乐了,“天兵这是没抓到吴昌时啊。不然还不当把姓吴的给『乱』刀分尸了去?”

“那吴昌时是甚个的人?让你们这些官老爷都这般看待?”官员的话引起了边上一人的好奇。这些个顺军马兵都是底层出身,对于上层人物的八卦最是好奇,哪怕那些个上层人物眼下都已经落难了。

“吴昌时?那可是了不得的……”见到边上的大顺军马兵竟然爱听,当官的立刻起了劲头。一个个翻肠搅肚的把自己知道的官场丑事道出来。因为他们知道,这会讨好这些个丘八。

不,不是丘八。这时候他们才不觉得这些马兵都是丘八呢,那明明就都是祖宗,是大爷。

……

杨村,三角淀之北,距离津门卫城约有三十里处。

郑芝龙停兵在此,崇祯一行则早早赶去津门卫了。香河一战之后,白广恩、马科虽仍受命追击,但如何敢来真的?

就算天上下了雨,郑芝龙手中也有上千马军,那些个营头里也并非全是火枪兵,就算是火枪兵,穿着郑氏棉甲的火枪兵战斗力就真比他们手下的兵弱吗?

郑军上下人人披甲,只这一点就完爆白马二人。

所以,郑芝龙军安然无恙的退到了武清,与郑芝鹏带领的援军汇合,这些郝摇旗他们纵然已经引兵赶到了,但看着眼前猥缩一团的甲兵,也徒呼奈何。

还好他们的目的也不是真要活捉崇祯皇帝。

郑芝龙引兵退到了杨村,杨村是京津漕运上的一个点,别看只是一个村,热闹时候则堪比寻常县城。

这里有围墙,有充足的人力和相对富裕的物质,距离津门卫也不远,距离三角淀更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就算是守卫津门安危,杨村这点也不能丢。

做戏就要做全,郑芝龙要把自己的‘忠臣’角『色』演到家,这都到津门了,横竖也不差这一哆嗦。郑芝龙引兵五千余,亲自坐镇这儿。那是眼睁睁的看着拉在后头的官儿们遭殃啊。

事实上这一路上,很多聪明的官儿,或是一早就丢了家当,只带着金银,轻车简行的奔到津门;或是早早调转方向回流大顺朝去了。

只有那些明知道不对可偏又舍不了钱财的人,或是干脆就是一些要财不要命的,或是根本就没有“多想”的人,死死的抱着家产不撒手,那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如许观才者,就是那些倒霉人中的倒霉人。

这个时候还能落在杨村之西的,就都是如此类的人,郑芝龙才不在去救他们呢。

因为这些个官儿而死伤了手下的军丁,他都觉得不值的。

再说了,他现在是忠臣良将郑芝龙,他即使不遣派军兵去救这些个官儿,别人也寻不到借口说他啊?

这事儿怎么说?郑芝龙一路殿后啊,怎么看都是尽心尽力了不是?

李自成肯定得到了不少钱财,郑芝龙也不在乎,因为他也得到了不少。尤其是勋贵皇戚、文武百官都涌入了津门之后,郑芝龙榨银子的机会不是又来了么?

这才是大头啊。

他倒是真希望李自成得到一部分银子后能保住自己的大好形象——王者之风,仁义之军,不掉马。

否则清军入关后再来一次风卷残云,那只会给郑芝龙添麻烦。

郑芝龙是要保住南明这面大旗不假,但他绝不想在南明身上花费太多的投资。

南明只是郑芝龙心中的一面挡箭牌,他躲在后头好悄悄的发展自己的力量,以等待时机成熟了,就掀翻桌子,自己登台亮相。

如果被明清之战牵扯去太多的精力,那只会拖后他自身的发展。

荷兰人已经被郑氏水师给揍趴下了,英国人还在蓄势,其在东方的实力远不如荷兰人。大板鸭也要没落了(相对的),葡萄牙人得过且过,南洋如是一盘流油的肥肉,等着郑芝龙去品尝呢。

就算不能迅速的占据整个南洋,只把吴哥、安南、暹罗、缅甸等国家修理一遍,收一收保护费,那都不知道能榨出多少油水来。短期看,比他在大员和湄公河三角洲种地都有赚头多了。

何况,郑氏的南洋大计,第一个立足点就在淡马锡,只要能立稳了根脚,只凭一个华洋贸易,凭着一个进出税,郑芝龙可不能赚的盆满钵满么?

有了银子,有了粮食,他不仅能夯实自身的根基,更能养更多的军队,造更大更多的船!

荷兰人在大员损失惨重,影响是一连串的。可不是大员事大员了,巴达维亚就屁事儿都没有。荷兰人虽然还没有屈服,与郑鸿逵签订协议,但那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相信郑家的战船再去巴达维亚那里转悠两圈,安东尼·范·迪门就会乖觉的。

……

时间就在郑芝龙的‘胡思『乱』想’中一分一秒的流逝,到了晚上,一个新的消息从津门传来,吴三桂有动静了。

吴三桂与宁远军民进了山海关,由总兵高第接应,将百姓分驻在山海关附近昌黎、乐亭、滦州、开平等各州县(永平府)。他自己倒也率所部两万军兵继续向京城进兵,虽然半道上就收到了吴襄传来的崇祯帝南迁的消息。在丰润县境内,更是收到了崇祯帝的手谕。

命运的抉择口摆在了吴三桂眼前,他也一时间难下决断,就恰与李自成派来驻扎遵化的降将唐通部遭遇了。才在郑芝龙手中败了一场的唐通如何是关宁军的对手?吴三桂挥军轻易的就将唐通击败,收降了千多人。

本就因为死了儿子而心殇神疲的唐通,差点一时间里想不开,就死在丰润了。

唐通败退玉田县,玉田在丰润县之西,两者距离有四五十里。

吴三桂却又按兵不动了,即不赶赴津门,勤王救驾,也不去发兵玉田,消灭叛军。而是在丰润县停顿了两日后,拨转马头,回师山海关了。

也因为此,驻在滦州的蓟辽总督邱民仰与之彻底翻脸,号召手下民军中的忠义之民,号召关宁军中的忠义之兵,赶去津门勤王。

津门这时候传来的消息就是邱民仰带人赶到了。

所部七品以上文官一十三人,秀才三人、举人一人,军勇兵丁三百余人。

从滦州出发时还有两千多人呢,大大小小三五十个当官的,有功名者近百人呢,现在连着军勇兵丁就只剩三百来人啊。

郑芝龙听了都觉得心里有种淡淡的悲伤!

喜欢五千年来谁着史请大家收藏:(wuxia.one)五千年来谁着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