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叫做“一物降一物”。
嚣张跋扈的清骑兵,这一回遇到了真正的克星。
白杆兵们不但作战素质高,单兵作战能力强,而且在战斗中是大阵套小阵,互相配合的娴熟程度令人吃惊。
年轻女将率军从候集旁边杀出来,给清兵当头一棒,杀得他们抵挡不住,匆忙后撤,而另一员年轻男将率领更多兵马从西北方斜刺里杀出,与女将形成夹击,这个“钳形”包抄来得恰到好处,正象一拳打在软肋上,令清兵立刻阵形大乱,吃不住劲。
在这个“大包抄”的阵形之下,又形成各种“小包抄”。
白杆骑兵与步兵在战斗中自动形成配合,骑兵向前冲,步兵就负责巩固,骑兵迂回,步兵就堵口,就象高度“自动化”一样。
每一处还有无数小配合,几个士兵向前一冲,钩马腿的、刺骑兵的、做防守的……各司其职,战斗激烈而有条不紊。
这就大大提高了作战效率,几个十几人的小型团队,就能杀得上百清兵首尾难顾,应付不暇。
清兵入关作战以来,从来就没遇到过这么厉害的军队,也从来没受到过如此巧妙而猛烈的攻击,他们在短时间内就败下阵来。
这一男一女两个年轻将领,率领着不足一万部队,将两万多清兵杀得落花流水。两股部队一头一尾,如同两条猛虎,在清兵队伍中咆哮撕咬。
两杆红缨枪,在战场上左冲右突,威风凛凛。
更让清兵恐慌的是——远处还有大片尘埃,直冲云霄,显然还有更多的部队正在往这儿运动,那架势是要把清兵重重包围,一口吞下去。
这是一个巨型“口袋阵”,摆了十几里长。
清兵彻底乱了,他们再也不顾得与白杆兵相抗衡,迅速朝着东北方向败退,八旗铁骑在候集附近丢下千余具尸体,狼狈逃窜。
白杆兵向前追杀。
一条条白腊杆,成为了一种符号,一个象征,它挥舞起来,就带来阵阵死亡杀气,令清兵望之丧胆。
赶紧逃。
就和前些天高起潜率领的关宁铁骑一样,清兵望风披靡,没命地逃窜,被白杆兵追得如同一群丧家之犬。这个“现实现报”来得也真快了点儿。
应该说的是——清兵的马匹都太矫健了,跑起来速度与耐力都是一流的,这让他们在逃跑的时候占了很大优势,用了不到一柱香的时间,就已经逃出二十余里,慢慢脱离了白杆兵的凶狠追杀。
地上遗留着横七竖八的尸体。
……
白杆兵放弃了追击,主要原因是——他们的马匹都太疲累了。
这些队伍,正是秦良玉带来的巴蜀兵马,她率领着近二万下属,万里迢迢,从巴中来到北京,参加勤王作战,刚刚赶到候集,就遇到了清兵。
秦良玉迅速部署了一个“钳形包抄”阵,展开了冲杀,面对着优势兵力,以寡抵众,给清兵来了个奋勇冲击,立刻打得清兵落荒而逃。
但是,马匹经过几千里跋涉,早就体力透支,还没有来得及休息,眼看着清兵逃离战场,追不上了。
那两员率部冲杀的年轻将军,是秦良玉的儿子马祥麟和儿媳妇张凤仪。
此番赴京,秦良玉把大将奢猛和麻仓收留在巴中,自己带了儿子、儿媳妇、弟弟秦民屏、以及大将左支重等人,率领兵马近二万人,轻装北上。
第一场遭遇战,就杀得清兵落荒而逃,取得一场胜利,应该说是件令人振奋的事情,但是作为主帅的秦良玉却并不满足,她觉得——战斗还没有结束。
立刻召开阵前会议。
十几员主要将领,都聚集到一片小树林里,秦良玉和大家就这样站在树下,进行商讨。刚刚率队取得胜利的马祥麟和张凤仪,累得气喘吁吁,抹着汗水背靠树桩站着。
“大家辛苦了,”
秦良玉瞅了两眼面前的将领们,直截了当地问道:“下一步,你们觉得现在应该怎么办?”
秦民屏说道:“咱们刚刚打了一仗,人困马乏,应该赶紧收拢队伍,设地驻扎,筹集粮草,准备和清兵再战,此地尽是平原,无遮无挡,不易防守,咱们兵力少,并且非常疲惫,赶紧恢复元气为上。”
秦良玉没表态,她用眼睛瞅着左支重。
左支重在这些将领里算是资格最老的,作战经验丰富,他见秦良玉用询问的眼神瞅他,立刻发表看法:“我觉得民屏兄弟的看法不错,咱们初来乍到,地形人情都不熟悉,应该赶紧联络友军,恢复元气。”
秦良玉却摇摇头。
“诸位,咱们确实人困马乏,地形不熟,但是清兵也不是坐地炮,他们来自关外,地形更不熟,刚才打了这一仗,清兵一定以为咱们会休息整顿,因而放松戒备,这不正是咱们乘进兵的好机会吗?”
马祥麟高声说道:“不错,咱们疲累,清兵也一样疲累,他们打了败仗,更加狼狈,我看——一鼓作气,再打一仗,把清兵彻底给打趴下。”
这个年轻人一副意气风发的模样。
虽然刚才打仗累得不行,但是一点也没有颓唐,而是积极求战,那种顽强奋发的劲头令母亲秦良玉很是满意,她仿佛又看到了当年丈夫马千乘的风采。
儿媳张凤仪也说道:“我同意,此刻清兵正是最疏于防备的时候,根本不会想到咱们能立刻再次进兵,这样的战机很难找,不可放过。”
这一对小夫妻一唱一和,夫倡妇随。
其它几个将领的情绪,也都给他们说得高昂起来。
左支重说道:“好,我也同意,等打败了清兵,咱们再好好休息。”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树林边上的小型军事会议,开了不到十分钟,就形成了决议。秦良玉立刻部署:全队即刻出发,倍道前进,沿路筹集粮草,在行军过程中完成休整与补充。
一万多兵马,不顾劳师远征的疲惫,向前滚滚开进。
马祥麟和张凤仪夫妻俩,骑马冲在前面。两杆红缨枪,一左一右,率领着队伍象两道锋利的箭头,向前刺出。
喜欢明末枭雄录请大家收藏:(wuxia.one)明末枭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