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烽杀 > 烽杀 第71节

烽杀 烽杀 第71节

作者:周扶妖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4:41:41 来源:免费小说

  一声舟儿叫得临舟怔了怔,片刻才道:“是,父皇。”

  “除了护国将军夫妇被迎回京,其余兵将尸身全部就地焚烧,他们身上并非只有外伤,还全身黑斑,为防瘟疫只得行焚烧之举。如此惨状就发生在最后一封捷报和那封血书之间,而在此时日中,四皇子曾慷慨解囊,为饱受胡疆战乱之苦的百姓送了钱粮衣物,代四皇子行此善举押送粮车之人,正是沈家父子。”

  “而后,战局就发生了逆转,连潜藏于地道的将士们都遭到毒箭屠杀。父皇,这分明是有人泄露了军情,将护国将军在捷报上禀于陛下的作战策略透露给了胡族。”

  “你说什么?!”皇帝怒喝一声,直接掀了桌子,厚厚的口供信纸如雪般落满殿中,飘到了大臣们的脚下。只需低头,便可将上面字句看得清清楚楚。

  “幸得冥云骑卫自身重创,死伤无数,不知当时黑鹰军的将士们身中毒箭后,是怎样一番殊死抵抗,才拼得个两败俱伤的结果,不至失了我朝疆土。”

  皇帝瘫坐在龙椅之上,死死地盯着地上的四皇子。战报所言何等机密,除了皇子重臣,不可能有旁人知道。

  四皇子被那眼神吓得浑身颤抖,可嘴里还在喃喃有人攀诬,死不认罪。

  临舟低头看向他,“巧的是,此番重新追查,得知当年随国舅爷前去胡疆的人,次年里坐罪的坐罪,病死的病死,竟是一个也没留下。”

  “而今,七年前环环相扣的毒计,又重新施在了顾家身上。”

  临舟微微侧头,候在殿门口的太医见状,立刻躬身上前,跪在了皇帝面前。

  “启禀陛下,臣曾于凉州行宫为云麾将军诊治,因着将军无事,顾太尉叮嘱臣不得外传,以免扰乱军心,臣自当照做。但得睿王殿下召见后,才知事情严重,当如实禀报。云麾将军的腿伤并非打猎所致,而是中了名为旱蛇毒的毒箭。”

  “旱蛇毒……”皇帝恍然,“顾太尉也是中了此毒?”

  太医颔首:“正是。臣自幼学医,也只在医书上看过寥寥几笔的记载。七年前正是臣的同僚为护国将军敛容,后来谈起都有此怀疑。五日前,睿王殿下命臣携整个太医院查阅所有医书典籍,对比当年的记载,发现护国将军以及黑鹰军将士们所中之毒,与云麾将军、乃至太尉大人所中之毒十之**是同一种毒。”

  “旱蛇乃胡疆地界特有之物,只是此蛇十分烈性且身有剧毒,一般人皆敬而远之。但若能捉住此蛇,以蛇皮入药,蛇头做引,方可炼成一滴便立刻取人性命的剧毒。云麾将军幸得活命,是因武英将军及时喂服了一种名为回春丸的奇药,否则只怕臣用尽毕生所学,也难以保其性命。”

  “可惜当年没有这种奇药,便是有,也救不了那么多……唉。”

  “父皇,凉州秀丽山的刺杀不仅没有成功,还有一人被生擒,一直关在燕林军大营中。此人身上刺有冥云骑卫的刺黥,想来便是当初从战场上窜逃的冥云旧部销声匿迹了多年,暗地招兵买马重新壮大起来。生擒此人之时更在其身上搜出了击杀令,直言要顾霆尉性命。上面字迹,父皇一看便知。”

  德仁公公正欲呈送上前,只见皇帝摆了摆手,“不必看了。”

  他看向跪在地上已被桩桩铁证砸得浑身冰冷的四皇子,“你还有何话说。”

  神情厌恶至极。

  “父、父皇,儿臣没有,没有……”四皇子语无伦次,挣扎着想要起身却被禁军押住,动弹不得。

  皇帝闭了闭眼,正欲开口,便听见殿外传来声音。

  “陛下!臣妾前来领罪,望陛下听臣妾一言,臣妾罪有应得死有余辜,只求陛下不要冤了您唯一的嫡子!”

  闻声望去,皇后去了钗饰,免冠素容,只穿一袭素衣跪于殿外。

  她重重地磕了一头,随即起身,一如往日般端庄典雅地走了进来。只是面上却非素日里温婉柔和的样子,她脸色苍白而决绝。

  “皇后这是作何。”皇帝冷道,“朝中之事,岂是后宫妇人可置喙的?如此不知规矩,是要让朕颜面扫地不成?!”

  “陛下,臣妾自知后宫不得干政,然今日之事与臣妾有关,臣妾特来领罪!”

  “呵。你倒是知趣。你教子不严,将他养成个为了钱财通敌叛国的混账!而你母族沈家,仗着你的势,将朕不放在眼里,你以为你脱得了干系?”

  “陛下,臣妾是沈氏嫡长女,身负母族厚望,亦借母族之势得以立足后宫。臣妾非陛下元妻,继室皇后听起来荣耀,又如何真的能轻易站稳脚跟?是臣妾动了不该动的心思,为了母族的荣华富贵,不惜借巡儿之手敛财。”

  “母后……”四皇子尚未来得及说话,便见皇后倏地侧过头来怒视着他。四皇子当即噤了声,未敢多言一句。

  “臣妾深居宫中诸多不便,只能以巡儿的名义行事,他对臣妾深信不疑言听计从,做了许多根本不知为何意的事。一朝事发,臣妾才明白那不仅只是违制敛财之罪,而是通敌叛国的灭顶大罪,为不连累巡儿,臣妾……便设计做了那一切罪该万死之事。”

  “你说你是怕护国将军将你所做之事全盘揭发才行此招,那顾家呢?顾家又如何招惹你了?”

  “顾家裁撤沈家军系,如同斩断臣妾的指望,兄长侄儿接连恳求,臣妾已做了一回恶人,如何做不得第二回 ?无论如何,都是臣妾与沈家合谋,巡儿从头至尾都是受臣妾蒙骗,若要治罪,请陛下治臣妾与沈家之罪!”

  皇后说得笃定,甚至将没有查到的细节一一言明,眼见着皇帝看四皇子的眼神已无最初那般杀意怒浓烈,临舟略皱眉。

  他行至四皇子身边,问了一句:“四哥可知,皇后娘娘所言一切的后果是什么?”

  龚大人亦是瞧出风向不对,立刻开口:“依北晋律法,通敌叛国的主事之人先处剐刑,剩一口气时处车裂之刑。从犯一干人等诛九族,此后世代为奴。”

  四皇子听后双目瞪圆,满脸血泪:“不,不!我才是主事之人,母后制止过我,她不让我再动用胡族的人,是我心急,是我一意孤行没有知会她!七年前的事我都知道!若非如此也没有七年后的故技重施,都是我没用才露出了马脚,我认罪,真的!父皇,儿臣认罪!”

  四皇子情急之言,终让所有人明白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七年前的天衣无缝,是皇后的谋划,而七年后的漏洞百出,则是四皇子依样画瓢的粗烂手笔。

  只是此时此刻,这番践踏在皑皑白骨血肉之上的母子情深,却令人作呕难耐。

  第79章 制衡

  殿上哭喊余音未息,皇帝沉默久久未置一词。所有人都知皇后母子获罪是板上钉钉的事,但其中轻重却需慎重权衡。一个是嫡出的皇子,一个是正位中宫的国母,沈氏更居于国舅之位,外戚皇族牵一发而动全身,叫天下人瞧了又该如何看待当今皇室?一席静默间,护卫宫城的禁军副统领匆忙行至殿内一侧,在统领祁雍耳边低语了几句。后者面色一变,立刻径直到了陛下身边。“万民书?”皇帝听后蹙眉,“万民书乃谏言沉冤之法,朕倒要看看朕的治下是何事还需要万民请愿!呈上来!”副统领见陛下面色不善,后背冷汗湿透,连双手捧着的万民书都沾了斑斑汗迹。德仁公公亲自接过,展于陛下面前,白素黑字的数尺长卷上布满了血色指印。“怎么康州之事还是传了出去?连今日事也没瞒住。”皇帝看罢,抬眸看了眼临舟。似是审视,也似不悦。

  殿上哭喊余音未息,皇帝沉默久久未置一词。

  所有人都知皇后母子获罪是板上钉钉的事,但其中轻重却需慎重权衡。一个是嫡出的皇子,一个是正位中宫的国母,沈氏更居于国舅之位,外戚皇族牵一发而动全身,叫天下人瞧了又该如何看待当今皇室?

  一席静默间,护卫宫城的禁军副统领匆忙行至殿内一侧,在统领祁雍耳边低语了几句。后者面色一变,立刻径直到了陛下身边。

  “万民书?”皇帝听后蹙眉,“万民书乃谏言沉冤之法,朕倒要看看朕的治下是何事还需要万民请愿!呈上来!”

  副统领见陛下面色不善,后背冷汗湿透,连双手捧着的万民书都沾了斑斑汗迹。德仁公公亲自接过,展于陛下面前,白素黑字的数尺长卷上布满了血色指印。

  “怎么康州之事还是传了出去?连今日事也没瞒住。”皇帝看罢,抬眸看了眼临舟。

  似是审视,也似不悦。

  但临舟面色坦然立于原处,没做任何解释。如今万民书都呈送到了御前,当知上面所言 已人尽皆知,谁将消息传出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唯有下令严惩涉事之人才能平息民愤。

  而此时要面对的又何止是民愤。

  “宫外有多少百姓?”

  “回陛下,少说三千人,眼瞧着要与守宫将士冲撞起来。但宫外并非禁军所辖,若是百姓们不闯入宫内,禁军便不能……”

  “宫外是兵部所辖。”皇帝看向兵部尚书李桓,“这事便交与你,即刻去办。”

  李大人面露难色,“启禀陛下,有一事……本该今晨禀报,只是因着四皇子一事尚未分辨清楚……实则是近些日子,睿王殿下派人出入兵部查阅数年来的记录细则,臣等无权过问,但军中不乏有些知道当年之事的老人,一来二去,他们便也猜出了一二。如今……不仅是京内兵马,连同各州城的军营都尽数卸甲怠战,各城指挥使虽是朝廷任命,可他们亦是戎马之人,到底是有几分血性的。”

  李大人的话点到为止,但却已经说得十分明白。

  朝中享着荣华富贵的人算计着沙场征战的勇士,他们舍生忘死换来的太平被弄权通敌者无情撕烂,纵然再忠心,也容不得人如此欺辱。

  各州城罢兵怠战在皇帝眼里无异于起兵造反,失了军威的帝王还有何颜面坐于龙椅之上?

  他忽然猛烈地咳嗽起来,满面通红,咳声震入心头,如针扎般疼痛。

  “陛下!”朝臣们慌张道,“快,快宣太医!”

  “不必!”皇帝强忍住了喉头的腥甜,深吸口气,“替朕拟旨。”

  德仁公公执笔,在众人屏息注视下将皇帝所言字字落于圣旨。

  “皇四子独孤巡,是非不分贪心过甚,身居高位却不知体会民间疾苦,前有康州采生折割,后有胡疆残害忠良,此等大逆之人何以尊嫡,今褫夺一切封号赏赐,废为庶人,流放西南五千里。”

  “皇后沈氏,身居后位却视人命为草芥,教唆朝臣通敌叛国,其罪当诛!然殒命不足以慰藉数万英灵,令褫夺后位贬为隶人,流放西南五千里,至死为奴!”

  “其母族沈氏,不知规劝助纣为虐,藐视皇威戕害同僚,责褫夺沈崇山国舅之尊收回兵权,满门抄斩,即刻行刑!”

  话毕,皇帝一口黑血吐了出来,溅在了面前的万民书上。

  ***

  过了整整三日,京城内的血腥味似乎还是没有散去。

  沈氏嫡系旁支上千颗人头落地,让原本繁华热闹的上京一下静了下来。朝中大臣无不战战兢兢,手头之事不敢有丝毫偏差。

  街头百姓饭后茶余,也会低声惋惜当年血战未归的将士们。如今胡疆异动丛生,太平了这些年,不知是否又要迎来惨烈战事。

  “殿下。”

  御书房内,临舟正看着手上的奏折,“何事。”

  “沈氏和独孤巡今日已经启程。按照您的吩咐,让她去了沈氏抄斩的刑场,她哭得昏死过去三次,加上牢房湿气重,现下眼睛已有些看不见了。这流放之路磕磕绊绊,不知她能不能活着走到那寸草不生的流放地去。”

  临舟一笑,“自是能的。她爱子如命,便是爬也会跟着独孤巡一起爬去流放地。叫押送的人看住了他们,只要不丢不死,旁的都无妨。”

  “是。”

  临舟执笔,批阅手中奏折,“还有事?”

  “殿下,二殿下……此时正在外面候着呢。”

  临舟执笔的手一顿,抬起头来。

  冬月尚未过去,二皇子已端了手炉,披了大氅。殿外落着大雪寒风阵阵,御书房内炭火充足丝毫不觉。

  临舟亲自迎了二皇子进来。

  “二哥若有事,只管叫人来寻我去永乐宫便是,何必亲自走一遭?”

  二皇子身材消瘦,面上有些苍白,身上虽穿了昂贵的绸缎,周身却散着书生之气,淡然又静漠。

  他搁下手炉,不叫人服侍,而是自己解了大氅,露出里面的青色锦袍。宫人欲上前接过,却见临舟抬手,示意他们出去。

  他亲手接了过来,“许久未见二哥,还是不叫旁人来打搅得好。”

  二皇子一笑,“那六弟可要自己斟茶了。”

  临舟挑眉:“自己斟茶又如何,若是二哥有空,不妨去我府上坐坐,我亲自下厨料理一番,到时候二哥可别尝到甜头不肯走。”

  他倒了一盏热茶,放到了二皇子面前。

  “父皇自那日吐了血,身子便一直不大好。他在暖阁休养,命你监国理政,你如何能得闲去料理汤水?”

  “二哥说笑了,什么监国理政,无非是处置些不重要的事罢了。”

  二皇子笑着摇摇头,“若是处置些不重要的事,又何必来御书房,坐在父皇的位子上。”

  话说得直白,临舟面上未变:“那么二哥亲来,可是不放心我?”

  二皇子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进来坐了片刻,身上才终于有了暖意。

  “如今皇子中只剩你我二人,六弟,只要没有我,你便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得到皇位。”

  临舟含笑不语,只摩挲着茶盏边缘。

  茶香热气,闻着便舒坦。

  见他不说话,二皇子淡淡笑了笑:“你若想除掉我,也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毕竟连皇后母子你都能拉下来。”

  “或许你也可以不动手,只等着,我这身子终归不过是一死。”

  “既然二哥明白这些,也该知道我没必要对你动手。可既然知道,又何必冒着大雪前来。”临舟淡道,“拉下皇后母子,并非只为皇位。”

  “是,我明白。无论是周家还是顾家,这样的肱股之臣遭人陷害,但凡心存一点良知便不会袖手旁观。这件事你办得周全,朝中众臣看在眼里,即便嘴上不说,心里也是有数的。但临舟,他们既然看得出来,父皇难道看不出来吗?你的才情虽显露得晚了些,却也远胜于老四。可父皇对你,终归是没有对老四那般偏袒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