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晋风 > 第一八九章 北府新军(一)

晋风 第一八九章 北府新军(一)

作者:大苹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2:59:06 来源:88小说

直到此时,韩暮今晚该说的话已经统统说完,接着便是李县令宴席开始,这望江楼的东家倒是使出了浑身解数,除了平日不见的珍禽走兽之外,芜湖县特产也一一呈现。

有味鲜肉细具有补气益肾之功的长江鲥鱼;有体型如匕,风味独特的江刀鱼;更有个大肉厚黄肥的江蟹,其它如鲑鱼、黄鳝、江鳅等等沿江特产,琳琅满目,以鱼贝类居多,韩暮本来就喜食鱼类,这一顿吃的真是大快朵颐、心满意足。

回到县衙,韩暮立刻召开会议,讨论布置接下来的进程,并将梁锦春正式引见给各位。

会议在县衙内韩暮的卧房内进行,参加的全部是机要人员,韩暮这边的有袁岗、谢玄、梁锦春、张苏二女以及飞虎队小队长陈坤,县令李远则召集了他的最得力的部下,芜湖县领军校尉钱丙寅,县丞赵泰文两人参加。

韩暮知道北地动乱不堪,流民增多的主要原因便是流寇和秦军小股骚扰,要想顺利的建立起北府军,首先要立威;必须狠狠打击流寇和来犯之敌,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当地的民心,解民之苦才能得到百姓拥戴,这只队伍自然就有了吸引人的资本。

其次便是待遇,如果待遇优厚,并且有机会获得官职的话,那么这件事对很多人都有莫大的吸引力,民间很多有报负之人苦于无门路,正好这次机会来临,只需将话挑明,并公之于众,会有大批的人前来投靠,剩下来的便是训练了。

韩暮此言一出,顿时引起大家的赞许,这两条在边境肯定适用,众人知道在这件事上韩暮是动了脑筋的。

李远提出疑问道:“韩将军说要立威,该不是要正面抗击秦兵抑或是对抗流寇?但这二敌来去无常,只要大队官兵一露面他们便溜之大吉,恐难觅踪迹啊。”

韩暮笑道:“你不是知道他们的老窝么?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

李远惊讶道:“难道韩将军要……?”

袁岗哈哈大笑道:“二弟和我想到一块去了,我们去端他们的老窝。”

李远和芜湖校尉钱丙寅面面相觑,惊愕不已;那钱丙寅是个老实持重之人,起身向韩暮道:“韩将军,请恕小的无礼,此事还是从长计议为好,两处流寇的山寨均据险而守,不瞒您说李大人和下官曾经也讨伐过两次,但是均惨败而归,在下还因此差点丢了性命。”说罢撸起衣衫,只见他小腹处两处茶盅般的伤口,显然是中箭之后剜出来留下的。

韩暮道:“哦?贼寇如此厉害?你们讨伐的是哪一股?”

李远道:“巢湖水中姥山岛,离我南巢最近,也骚扰最为频繁,故而两次讨伐的都是他们。”

韩暮详细询问了讨伐的情形,原来那姥山岛在巢湖的中心,面积颇大,岛上一座山峰,只有一条小道上山;岛上只有一处可以登岛,贼寇有重兵把守,光是登岛便已经不易。

登岛之后,上山的小路又处处有防御工事,区区五百余人的贼寇要想正面攻下的话怕没有五千人,还要配合大船方能办到;即便办到也必然损失惨重。

但无论如何此事必行,韩暮决定明日先去观察一番在做决断,于是道:“感谢二位的提醒,但此事无需二位费心。”

李远摆手道:“大人切勿犯险,若一定要攻,请让我集结兵力跟随大人前去。”

韩暮哈哈大笑道:“区区五百贼寇我都讨伐不了,我这个大将军干脆不要干了,此事无要你一兵一卒。”

李远和钱丙寅均觉得这位将军太过于托大,嘴上不说,心里暗自计议,待出兵之时,无论如何也要带兵协助,若钦差大人出了岔子,自己几人必然因此获罪。

梁锦春因为刚刚参与其中,直到此时方才对事情有了初步的了解,于是出言问道:“有几件事不知道将军可考虑好了。”

韩暮道:“先生请讲。”

“古语云: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将军要建北府军,那么粮草,马匹,兵器,盔甲是否置办好了?后勤可是立军之本,没有这些就没有军队,再悍勇的军队少了这些也会土崩瓦解。”

韩暮挑指赞道:“先生考虑的对,我正欲和大家谈及此事;粮草之事便请先生明日和李县令帮我去置办,要用高于市价的价格收购粮食,还要置办冬衣,多买些猪羊禽肉,士兵没有肉食何来气力训练打仗,我带来的一千五百万钱银明日你可与谢将军交接入账,如何用度,由你自决;只需呈报给袁将军过目即可。”

梁锦春初闻军费一千五百万之巨,惊得目瞪口呆,又闻这么一大笔巨款归自己调度,更是惊得张大嘴巴半天合不拢,连李县令和袁岗等人也惊讶不已。

韩暮深知用人不疑的道理,将这笔一千五百多万钱的军费就这样轻轻松松的转交给梁锦春调度,这份信任可真是货真价实了。

梁锦春半晌方恢复过来,躬身拜伏在地,发自肺腑的感谢韩暮对他的信任。

韩暮又道:“明日需有人回健康城一趟,待我密信见谢大人,此次任务艰巨,我在京城的一批盔甲和刀剑需要运达此处,另外还需谢大人应该已经帮我们又置办了一些,有了这些我们才能大展拳脚。”

谢玄道:“三哥,我去吧。”

韩暮摇头道:“不行,谁都知道你跟我去了秦国,你回去若是被人见到岂不是自找麻烦。”

飞虎队第一小队长陈坤上前道:“将军,小人去吧,小人常年呆在自家府中,应该没什么人认识我,小人今夜便可乘快马赶回健康,估计三日便可到达。”

韩暮考虑了一下点头道:“可以,此事重大,别人去我还真不放心。”说罢从张彤云手中接过两封信递给陈坤道:“一封交给谢大人,一封回府给韫夫人,最好是夜间进城,不要让任何看到你的行踪。”

陈坤双手接过,贴身放好便要告辞去准备出发,韩暮忽然叫住他道:“你从陆路走的话必会经过姑孰,可留意桓温大军是否已经回到姑孰驻守,若已经驻守便作罢,若没有的话,见到谢大人时刻转告我的话,就说我请他一定要想办法奏请皇上,让桓温的大军还驻广陵,此事极为重要。”

原来韩暮乘船来芜湖县时经过当涂,那姑孰便在当涂南面五十里处,恰好在健康和芜湖只间,如此一来等于将来北府军和京城之间的陆路便被掐死,许多物资装备粮食等等若从健康采买便只能走水路一途,受制颇多。

再者,姑孰离芜湖县不过五百里,消息容易走漏,若将桓温大军还归广陵驻守的话,两地相隔几千里,一东一西,陆路畅通,也不怕消息走漏了;即便桓温有所动作,三千多里的路程赶到时,韩暮恐怕早已有应对之策了。

陈坤应诺,回营准备了一番便挑了两匹骏马连夜驰出芜湖。

韩暮房内,会议继续进行,李远又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芜湖县存粮不够宽裕,恐怕市面上和民间余粮不过十万石,而时已近冬,到明年新粮上市还有七八个月的时间,若以招募两万士兵来计算,每人五石粮食也不过刚刚能接上,但如此一来,百姓无余粮,恐怕就要挨饿了。”

韩暮问道:“你偌大一个芜湖县,十多万人口难道民间就这么点粮食?官仓里还有多少?”

李远羞愧的道:“下官治理无方,但边地流寇骚扰,我县大约一半土地都处于荒芜状况,故而粮食除了上缴军粮之外节余并不多,县衙官仓只有三万石粮食是准备上缴军粮的。”

韩暮眉头紧皱,苦苦思索,梁锦春忽道:“李大人的估计恐怕有误,其实本地的几家商户每年冬天都囤积大量粮食,为了就是青黄不接之时牟取暴利的,只是我们按照比市价高一点点的价格,他们不一定愿意出售,若能从他们手中将粮食收过来,别说是两万,五万也养得起。”

韩暮眼睛一亮,道:“我怕的是没粮,只要这里有粮食定有办法教他吐出来,梁先生先正常收购,要和百姓讲好,留足口粮,剩下的才能卖出来,万不能搞的明年闹饥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