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了了,城外敌军军寨绵延,声势雄壮,军力不下万人!”
随着太史慈率军抵达雒县近郊后,立刻安营扎寨。有胆大的士卒站到城头一看,只见得城外敌军声势浩大,营寨连绵,吓得连滚带爬逃回县衙。
“诸君不要惊慌,雒县乃是坚城,抵挡敌军数月不成问题,都且回去吧。”法正安慰道。
好在雒县城防坚固,总算给了城中军民一番心理安慰。
好言劝谏其他人回去之后,法正忽然对暗处开口道:“法福。”
一名身形瘦弱、身穿灰衣的小厮走了出来,对法正拱手道:“老爷,唤小人有何要事?”
这法福并非法正手下,而是他府中的一名奴仆,从小养到大,对主人极为忠诚。
法正取来一封早就写好的手书,交到法福手中,对他叮嘱道:“某已经在南门安排妥当,今夜三更天时,你用吊篮出城,将这封信交到关中军主将手中。”
虽然敌军是溯江而上,不过法正是何等智士,早就看出刘表对外并无进取之心,只想保住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溯江而上的敌军,只有可能是关中军的偏师,绝无可能是刘表的荆州军。
法福把这封手书接了过来,小心翼翼的揣进怀里,贴身藏好后,回道:“老爷放心,小人一定会办好此事。”
法正点了点头,法福便走了出去,一直等到三更天,天色漆黑,伸手望不见五指之后,法福这才走到南门,只见得数十名士卒在此等候。
“来者何人?”一名屯长见到法福鬼鬼祟祟的身影,大喝一声。
“我乃法福,我家老爷吩咐让我下去。”法福回道。
那屯长脸上松了一口气:“原来是你小子,怎么才来,还不快过来。”
城头之上早就准备好了吊篮,法福坐了进去后,城头士卒立刻拉动绳索,将法福匀速放了下去。
吊篮垂在地上,法福伸腿翻了出来,快步朝着城外敌军的军寨冲去。
冲到近前处,早就被营寨哨塔之上的哨兵发现,高举着火把,对法福大喝道:“干什么的?站住!再不站住,一箭射死你。”
另一名哨兵已经拈弓搭箭,将箭矢对准了法福的身形,如果法福敢继续向前冲,他会毫不犹豫的射出这一箭。
法福闻言,急忙站定身形,大喊道:“奉我家主人之命,特地翻出城池,有重要物事送给贵军主将。”
哨兵闻言眉头一皱,和身旁的另一名哨兵咬耳朵商量了片刻,随后另一名哨兵奔入营中,显然是去找能够做主的人物过来。
他对法福大喊道:“你就这么呆在原地,不要乱动!”
法福当然也只能听从对面的话,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片刻之后,只见得营门缓缓打开一道缝隙,七八名士卒从中走出,将营门前的鹿角搬开,同时对法福招呼道:“进来吧,快点!”
法福急忙跑了过去,刚刚冲进营中,立刻便被两名士卒合力按倒,同时在他身上搜刮起来。
“有一封手书,便在我怀中。”法福急忙喊道。
...
夜半三更,绝大多数士卒都已经紧闭双眼,进入到了梦乡之中,准备迎接明日的苦战。
不过中军大帐依旧是灯火通明。
“雒县是一座坚城,想要通过强攻拿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严颜摇头道。
严颜是蜀中宿将,对于各个城池的情况自然是极为熟悉,而且这些日子以来,对于关中军的攻城行动,也都是极其的配合,因此太史慈对严颜的话自然是信任有加。
而且...就在张松给出的西川地形图当中,也已经说明了这一点,雒城极其坚固,很难攻打。
“要不然,我军不打雒城了,直接一路向西,兵进成都!”副将杨昂忽然提议道:“刘季玉素来懦弱无能,我军若是神兵天降,猛攻成都,说不定刘季玉直接就会出城投降,则蜀中可定!”
严颜闻言,摇头道:“行不通的,成都之坚固远胜雒县,而且城中可战之士不下万人,黄权、吴懿、王累等人皆乃蜀中英杰,他们定会劝谏刘璋死守。到时候我等进不能攻克成都,退不能拿下雒县,腹背受敌,只怕会被活活困死于此。”
杨昂的意见被严颜否决,倒也并不气馁,过了一会儿又提议道:“要不然,我等便率兵东进,攻打绵竹关?到时绵竹关腹背受敌,一旦攻克绵竹关,则萧车骑大军可长驱直入,兵进成都!”
“嗯,倒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明日先攻雒县,试探情况如何,然后再做决定。”太史慈终于开口道。
然而就在这时,帐外有人禀报道:“几位将军,城中有人入我营中,说是来送信的。”
“哦?”太史慈闻言一愣,与严颜、杨昂分别对视后,开口道:“将人和信都带上来!”
“喏!”
“走,进去!”
法福被驱赶着走了过来,大帐外两排士卒挺戟站立,对他怒目而视,吓得法福只敢低着头走进帐中。
法福跪倒在地,低头道:“小人法福,奉我家老爷法县令之命,来给将军送信?”
“法县令,难不成这雒县县令是法孝直?”严颜闻言一愣,对法福问道。
法福对严颜回道:“雒县县令一职正是我家老爷。”
严颜这时才明白过来,原来法正也早就暗中和萧言勾搭起来,不由得苦笑一声:“刘益州不得人心,法孝直要背叛他,怪不得萧车骑能够长胜入蜀。”
之前就是因为孟达临阵叛变,导致杨怀兵败,剑阁被萧言拿下,如今法正也要背叛。严颜哪里还不明白,只怕这蜀中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人,暗中生出了叛离之心,盼星星盼月亮一般,盼着萧言能够早日入蜀。
俗话说千防万防,家贼难防,有这么多内贼作为策应,刘益州输的不冤,不冤啊。
“老爷写了一封信,就在此处,将军请看。”
法福从衣衫内掏出了法正亲笔手书,一旁的亲兵伸手接过,递给了太史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