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我其实也早就猜到了一点,这个陵墓的宏大格局,不用黄肠题凑实在是说不过去。*Paoshu8.*泡!书。吧*因为我们走的是盗洞,完全算是走的捷径。可以想象,当年李家下来的时候,花费了多大的人力物力!
不过让我想不明白的是,既然是走的盗洞,那么挖盗洞的人必然对这座陵墓十分熟悉才是,甚至有可能手上有设计图。这种几乎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那人居然还没信心出去,我实在想不明白是为什么。这肯定不会是机关陷阱一类的东西了,甚至粽子什么的都不需要考虑,粽子再怎么厉害,也威胁不到一个盗墓世家几个世纪之久。
“题凑”是一种罕见的葬式,始于上古时期,传说而已,因为没有证物,所以不可考证。比较多见是在汉代,汉以后很少再用了。所谓“黄肠”,颜师古注引苏林的说法即柏木黄心,就是去掉皮后的柏木。棺椁周围用木头垒起一圈墙,上面盖上顶板,就像一间房子似的,外面还有便房。
黄肠题凑,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黄肠题凑”一名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根据汉代的礼制,黄肠题凑与梓宫、便房、外藏椁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也可使用。
使用“黄肠题凑”,一方面在于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护棺木,使之不受损坏。这些棺椁都采自深山穷谷中的名贵木材楠木,柏木和梓木,装饰精致,制造考究,耗资巨大。虽说代价不小,但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这古人防止盗墓贼最笨却是最有效的办法。因为机关陷阱什么的,对盗墓贼的威胁实在有限的很。但这种死力气的东西就不同了,虽然同样没什么威胁,但你就是拿它没办法。毕竟人力是有限,所以只要不是来得一个加强连,几个小毛贼,完全不必放在眼里,让他们拆他们也拆不走。
黄肠题凑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层层平铺,叠垒,一般不用榫卯。二是“木头皆内向”,即题凑四壁所垒筑的枋木(就是木条)全与同侧椁室壁板呈垂直方向,若从内侧看,四壁都只见枋木的端头,题凑的名称便是由这种特定的方式衍生出来的。“黄肠”则因题凑用的木材都是剥去树皮的柏木枋(椽),以木色淡黄而得名。
我记得中国出土比较有名的几个黄肠题凑,都是汉墓。其中柏木最多的一座汉墓大约有一万五千余根叠成,约合木材122立方米,相当于一座小森林的树木总面积。其工程量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眼前的这一座,只有更大没有最大,反正入眼的全是木头,肉眼肯定是数不过来的。估计的话,面积应该不会少于一百立方米。
美玲也是做考古的,这方面的知识比我还清楚,一见之下,也是大吃一惊道,“黄肠题凑?!这是汉代那个皇帝的墓?师叔,我没看错吧?”
我摇摇头,“错不了,这玩意太特别了,怎么可能看错。”一瞬间我感到了一种极不和谐的情绪,因为可以肯定的是,汉代没有那个皇陵是埋在这边的。这在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
美玲激烈道,“这不可能,黄肠题凑至少是王陵,可长沙这边,因为秦末其实的楚汉之争,不可能会有西汉王陵,这个只要稍微有点历史知识的都清楚。”
我叹了一声,“说是这么说,可现在事实摆在眼前。想不到你们家下面居然会是这么个东西!”
一提到学术性的东西,美玲一下子就来精神了,人也不怕了,拍拍我肩膀,示意我把她放下来。
我只好老老实实把她放了下来。她一边看一边就奇怪,“师叔,有点不对呀。黄肠题凑葬式是没错,可你看这些木头,互相之间虽然没有间隙,但是排列却有问题。按理说,题凑是应该非常整齐的。可这一座,你看木头互相之间,堆积的显得有些杂乱,好像给人感觉有点仓促的意思。”
我一愣,问,“你什么意思?你是想说这其实是个豆腐渣工程,有包工头黑了汉代皇帝老子的钱然后其实没办事?”
美玲白了我一眼,道,“说什么呢,我只是讨论一下而已。这又不像是被人移动过的样子,好奇怪,使用黄肠题凑,难道真的是那个汉朝皇帝的墓?”
她这么一说倒是我给提醒了一下,我突然想起来,以前跟老黄闲聊的时候,他好像说过这些事情。
“这倒不一定。”我立刻插嘴道,“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以前跟老黄闲扯的时候,倒是聊到过这个话题。怎么讲,汉代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独特的一个时代,是中国文化交融合并的时代,比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龙!龙这种神兽,在中国流传了至少有七千年了。比如我们所熟知的五爪金龙,那其实是汉龙,是汉代之后才有的样子。”
都说秦皇汉武,其实上要论到功绩,刘邦是被彻底忽视的一个皇帝。到了现在,这位才是真正的雄才大略的皇帝才被人们真正提起。是他把汉文化和别的文化强行融合,这才出现了之后的大汉王朝,以及汉武帝那句脍炙人口的,犯我天威者,虽远必诛!
我继续道,“这也不是首例,据我所知,目前国家发现的汉代超规格陵墓,公布出来的就有两座。陵墓的规则甚至要高出皇陵,但偏偏无法考察。主人姓谁名谁,是何身份,一概都不清楚。也没有任何墓志可以参考,最古怪的还是,棺材里根本就没有东西,尸体或者陪葬品,什么都没有。但偏偏“提凑”又是完整的,显然不会是被盗墓贼拿走了。搞的现在学着头都研究大了,最后墓还被封了起来。这也是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我顿了顿,然后道,“唯一能与之相比的,只有殷商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