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农家仙犬 > 第二百三十一章 农田生态

农家仙犬 第二百三十一章 农田生态

作者:钓鱼1哥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0 01:53:27 来源:88小说

“秋萍,你过来,把这稻田里的水稻基本参数测定一下。”袁老向他身后的一个年轻貌美的学生招招手。这是水稻研究所的实习生。女孩叫康灿,父母跟袁老有些交往。所以这一次出来,就将她带了出来。

“哎。”康灿应了一声,便过来测定起来。

要测定的参数无外乎每株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还有株高,穗长,结实率。不过要将这些项目全部测定完也得花一定的时间。

袁老安排了任务就没再去管,因为他看到了一个更令他感兴趣的事情。

“袁老,你看到了什么新奇的玩意儿了?”罗老爷子问道。

“嘿嘿,有些意思。这一整块田,所有的叶片上,竟然看不到一个病斑。而且这田里虫子也非常少。青蛙特别多。他是怎么做到的?”袁老很是吃惊。这样的情况他绝对是第一次看到过。

正常的情况下,收割的时候,禾苗一倒,数不清的飞蛾会从禾苗中飞出,数量多得惊人,尤其是这样大面积的农田,收割的时候会将害虫全部从田里赶出来。这个时候,经验丰富的农民会准备好农药,直接将从稻田里赶出来的虫子杀死。否则的话,等到晚稻插秧的时候,这些飞蛾会重新飞回农田里,在嫩绿的禾苗上产卵。

但是来旺的稻田收割了之后,虫子却是非常之少,原因是稻田的青蛙很多。使得稻田里的飞蛾数量保持在一个非常低的范围。现在禾苗收割了,害虫失去了躲避青蛙的保护伞。稻田里的青蛙忙碌了起来。

这种情况在现代的农田里面已经非常难以看到了。因为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得青蛙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少。很多人将青蛙数量的减少归咎为农民对于青蛙的捕捉。实际上是不正确的。青蛙每次产卵数量巨大。青蛙的繁殖速度也是非常惊人的。所以,真正使得青蛙大量减少的原因是农药与化肥。人的捕捉只是使得这个问题加剧。

“怎么了?”罗老爷子问道。罗老爷子是个外行。自然看不到袁老可以看到的东西。

“你有没有注意到,稻田里的虫子特别少。而青蛙特别多?这才是真正的生态农田啊!这样的生态形成了,几乎不需要杀虫剂。不使用杀虫剂,青蛙的数量更多。青蛙的数量与昆虫的数量就会形成一个平衡。昆虫数量增加,青蛙的食物则更丰富,它们的繁殖速度也会加快,青蛙数量多了,昆虫数量就会减少,最后青蛙由于缺乏食物,繁殖速度会降下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平衡。这还不算是最厉害的。”袁老说道。

“最厉害的是。这稻田的禾苗似乎从来没有得过病。”袁老指着有些还是绿色的稻苗说道,“你看,所有的叶片上面根本没有任何病斑。说明要么是这些水稻非常抗病,要么是这水稻根本就没有得过病。”

不远处,金贵打着赤脚,提着一个小鱼篓,在田里四处转悠,看到水田里面出现了一个圆滑的小洞,立即将整团泥巴翻了出来。然后将泥巴放到鱼篓上面掰开,每次都能够从泥团里掰出一条泥鳅来。

“泥鳅!”罗老爷子很是兴奋。以前下放到农村的时候,最喜欢吃了就是泥鳅。那个时候生活条件很是艰苦,但是农村里有个时候也能够改善一下生活。挖泥鳅就是其中的一项。

那个时候田里的泥鳅很多。打稻谷的时候,打谷机的震动下有个时候也能够震出来一些泥鳅来。

那个时候的食用油很缺乏。烹饪泥鳅的时候,直接将活泥鳅丢进锅子里。盖上锅盖,然后烧火。过了没一会。便能够听到锅子里泥鳅跳个不停,不一会就没有了动静。

这个时候揭开锅盖。锅子里的泥鳅都已经变成了白色。要是能够弄到一点香油来,那是最好不过的结果。用一锅子油来炸有些太过奢侈。一般都是将香油滴在锅铲里,沿着锅沿转一圈,让香油慢慢地流向锅底,让泥鳅略微沾点油星子。放入辣椒,放点盐。美味的泥鳅大餐就完成了。

罗老爷子与袁老以前都是在农村里待过很长时间的。所以他们对于泥鳅都很熟悉。也学着金贵在田里翻起泥鳅来。

“金贵,过来,借你的鱼篓用一下。”罗老爷子宝刀未老。没多少工夫就翻出一条胖嘟嘟地泥鳅来。

罗老爷子今天给金贵抓了一抓糖粒子,效果非常的好,金贵一听到罗老爷子的召唤,立即屁颠屁颠的提着鱼篓子跑了过来。

小脚丫子在泥巴里不停地穿梭,像个小精灵一般。

“罗爷爷,我今天可抓到不少泥鳅了。”金贵说道。

“晚上放到养殖场那边去打牙祭咋样?我哪里好像还有一袋子糖粒子呢!”罗老爷子这一刻化作了狡猾的老年版灰太狼。

“要得要得。”金贵显然变成那只每次都受骗的懒羊羊。

“嘿嘿,我也捉到了一根泥鳅,金贵快来!”袁老露出喜悦的笑容。不过他手中那团泥巴中的泥鳅似乎感觉到了危险,竟然要拼命的往外钻。

金贵跑得很快,连忙将鱼篓子放到袁老的手下方。正好接着下落的泥鳅。

“嘿嘿,真是机灵!”袁老赞道。

屯里人对罗老爷子卷起裤腿打着赤脚下田,早已是见怪不怪。这城里人吃饱了没事干,特意跑到农村里来过农民日子。像小孩子一样捉泥鳅还有啥子稀奇的呢?

这稻田里的泥鳅还真不少。农药化肥一停,泥鳅的数量就慢慢地积累了起来。

“哎呀,这样看来,这稻田高产并不是没有理由啊。没有了虫害病害,这产量相应的可以提升至少百分之十。这土壤里有泥鳅的活动,既可以改善稻田的土壤结构,本身也可以给水稻提供养分。真是一举多得。农村稻田要这么发展才有希望啊。”袁老说道。

“确实是这样。你们研究出来的水稻再高产,应用到大田里面,还是要靠农药化肥来维持。品质如何能够高得起来?”罗老爷子说道。

“就算用生物技术搞抗虫抗病基因,风险先不说,同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良种策略仅仅是农田管理的一部分。栽培制度与管理水平也是同样重要的。”袁老说道。

“走走,差不多了。咱们过去看看,小康测定出来的数据究竟怎么样!”袁老上了田埂,在水沟里洗干净脚,依然卷起裤腿、打着赤脚,用手将皮鞋提起来。

“小康,怎么样?常规参数都测定出来了么?”袁老老远就问了起来。

“袁老师,数据很惊人啊!全面超越普通的水稻。”康灿说道。

“快,那数据过来我看看。”袁老说道。

“每穗谷将近七百,千粒重竟然达到了五十克。这些参数比普通的水稻足足高了近百分之五十。实在太惊人了。”康灿说道。

“其实这惊人的结果却又带着某些必然性。康丫头,你可得好好总结一下这农田的特点,找找这农田高产的原因,这算是我给你布置的作业吧。出来实习可不是旅游观光。得学习到一些真东西。”袁老说道。

“哎。我会好好总结的。”康灿笑道。

快到天黑的时候,来旺才将这一片稻田收割完。按照这个速度三天的时间应该足够将这片农田全部收割完。不过这天气难以捉摸。越是早些收割完毕,越是能够早点放心。

“小赵。我们又见面了。”袁老率先跟来旺打招呼。

“袁老,您好。欢迎您到我们赵家屯来做客。”来旺笑道。

“我可是来取经的。你这稻田种植水平可不是一般的高。迄今为止,这是我见到过的真正的有机大米生产,也是管理水平最高的种植基地。农田的生态系统最为完整。我真是不知道你是如何做到这一步的。确实非常不容易。”袁老说道。

“我其实都是瞎搞的。就是不想打农药施化肥,用的都是土法子。没想到效果还真不错。”来旺笑道。

“你这土法子可不简单哦。要是全国都用你这土法子,就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了。近些年,这大米都出现了不少问题啊。作为一个粮食工作者,我感觉到肩膀上的压力很大。但是从你的农田里,我似乎看到了中国水稻发展的新方向。如果所有的农田都能够像你这一片农田一样。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啊!”袁老笑道。

“你这么说,我可真不敢。这一次也是运气好。风调雨顺的。还真没有什么可以值得推广的经验。”来旺说道。

康灿说道,“你这样可不对啊。大家要是都保守,不将对农业有利的栽培技术推广,那我们的农业怎样才能发展起来。我觉得你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

“康丫头,不可胡说。栽培技术也是一种知识。他又权利进行选择。你这样的态度是极其危险的。也是极其不正确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