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军事 > 血色辛亥 > 第212章 党务与民生(一)

血色辛亥 第212章 党务与民生(一)

作者:水宴千军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30 01:29:12 来源:58小说

第212章党务与民生(一)

2年月底,川鄂湘赣四省的革命党人,接到武昌巡阅使署的电令后,开始了长达大半个月的党务的过程。

虽然,这个时候,国民党还没有正式成立,国民党川鄂湘赣四省联合支部的牌子,却抢先一步在武昌挂了出来。

王麟此举,也给后世的胶柱鼓瑟的史学家增加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国民党到底算是哪一天诞生的呢?要说北京国民党成立大会召开当天才是国民党成立的日子,那么,此前,王麟已经在武昌打出了国民党的招牌,又该怎么算呢?要否定前一种说法吧,武昌的招牌却又明确指出了这只是“国民党的一个支部”,真是左右为难啊!

不过,这个问题,虽然后世一些魂饭吃的学者需要头痛,却一点都没有困扰到正在大展拳脚的王麟。

此时此刻,王麟心中,对于北京那个注定了是松散的联盟xìng的组织,并不看好,一个连袁世凯的头号心腹赵秉钧等人都发展成了“同志”的组织,能对党员有多大的凝聚力,也就不问可知了。

然而,王麟反复思量,自己另起炉灶,那是断断不行的,最主要的是自己这个革命党的身份,若是另搞一套,别的不说,革命党内部首先就要引起很大的分裂,虽然武昌方面的许多人会追随自己,立宪派汤化龙等人也不是问题,但多数与同盟会有较深渊源的人物,包括陈作新、张振武、蔡济民等人,都很有可能要与自己分道扬镳了,以后解决各省问题也要平添无数困难。

所以,国民党的牌子不能丢。不过,国民党的组织松散,对于自己却未必是坏事。自己完全可以挂着国民党的招牌,在川鄂湘赣四省,另搞一套。将来,松散的国民党总部对于川鄂湘赣四省的支部,并无半分约束力,自己却完全可以用一个组织得很好的一个支部,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接收国民党全部的党务。当然,这一切尚言之过早,眼前急务,还是先把四省党务,好了再说。

就在王麟的这样一番复杂的心思下面,川鄂湘赣四省,相继开展了步骤扎实而严密的党务运动。

这其中,湖南省同盟会的改组,仅仅稍晚于王麟亲自坐镇的武汉,迅速而顺利地完成了。

湖南省垣长沙,相比于一年前,如今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个在0年曾因发生“抢米”风潮,轰动全国的地方,自光复之后,光是平抑物价,就花了军政fǔ很大的力气。

长沙这个地方,自1904年被辟为商埠以后,越来越多的人靠手工业和商业,以及给人佣工为生。这些手工业者或业主,以及各式各样的工人,对于物价都是特别的敏感。

假如说,乡下种地的农民们只要不遇到特别大的灾荒,多半还能够自给自足,这些手工业者和业主的日常生活却严重依赖于市场,依赖于物价的稳定。一旦物价上涨,首先遭殃的就是他们。

1909年波及数省的大水,致使湖南境内谷米收成受到严重损失。供应本省已经不足,因水灾歉收的邻近省份却仍然沿袭过去的办法,前往湖南采购粮食。这个时候,许多人的自sī的一面就彻底地展露了出来,一些米商为了最大限度的营利,勾结官府囤积居奇,遂使米价扶摇直上,一日数涨,由往年每石二三千文上下,猛增至每石七八千文,而且涨势并未刹减,各米店皆悬牌书“早晚市价不同”6字。

0年4月11日,长沙米价每石突破千文大关,终于引发了无数悲剧。最轰动的一例,是南门外一靠挑卖河水营生的乡民黄贵荪,劳累数日,所得竟无法买回一升米。极度悲愤之中,黄贵荪一家4口到老龙潭自溺而死。正是这一悲剧xìng事件,传开之后,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抢米风潮。

风潮最jī烈的时候,饥民们放火焚烧了巡抚衙门,此外,还将日本领事署、美商美孚洋行、英商怡和洋行、日商东情三井洋行及教堂、趸船等都予以捣毁或焚烧。清政fǔ的大清银行、长沙海关等衙署也遭到同样的命运。

当时,正在省城担任警戒的新军第四十九标二营排长陈作新,就提出了乘机发动起义的建议,只是这一建议却被同为同盟会员的该营管带陈强否决,而且胆怕事的陈管带,还在事后借故将陈作新开除了出去。

0年轰轰烈烈的长沙“抢米”运动,最终被残酷镇压了下去,但这一个风潮,使得长沙多数民众,甚至许多有良知的乡绅,从此对朝廷彻底死心,这也就是为什么,王麟当初,只带领了很少的人马过来,几乎一枪不放,一人不伤,却顺利拿下了湖南。

湖南军政fǔ成立之后,平抑物价,依然是政fǔ面临的一大难题。不过,废除了许多的苛捐杂税之后,政fǔ又大力惩戒了一些囤积居奇的jiān商,颁布了一系列严明的法令,市场终于逐渐恢复正常。

不过,根本上使问题得到好转的措施,则要归功于两湖局面的迅速安定,很快吸引来了大量投资和更繁荣的贸易。

光是长沙附近新设立的几家棉厂、纺纱厂、火柴厂、自来水厂等等,就给无数人凭空增添了养家活口的营生。

工作有了,工资高了,更为流畅的市场也使得物价稳定而低廉,渐渐地,多数的民众,都能享受到其中的好处,民国,也就这样逐渐深入了许多人的心中。

不过,让长沙附近一些民众感到稀奇的,后世的人也许会大吃一惊,竟然要属一座新出现的“水泥厂”。

水泥,正规的名字是硅酸盐水泥,它是一种舶来品,洋务运动的末期才进入中国,也仅限于少数的几个大城市,因此,它又有一个名字,叫做“洋灰”。

这座水泥厂,也是长沙少数几个由政fǔ投资建立的工厂,为此还从汉口专门聘请来了德国的技术人员。

这个时候,水泥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国内的普通人家通常都买不起,建筑用的还是所谓的“秦砖汉瓦”,但是,企业工厂,却必须用水泥来做车间,火车站一般也全是水泥建筑。而且,水泥还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军事产品”,用水泥做的相对坚固的建筑物,在抵抗没有火炮的敌人时,机关枪、手榴弹,都无奈它何。有了这么几个好处,虽然水泥厂如今因为民间市场狭,没有什么利润,但王麟仍然调拨了大量资金,在武汉、长沙、成都、重庆、南昌等地都建设了水泥厂。

长沙的民生,一如川鄂湘赣四省境内的其他都市一样,就这样渐渐获得了很大的改善,虽然这种有利的影响,还只限于都市和郊区,并没有辐射到偏远的乡村。但是,多数人都相信,这个过程一定不会止步,直到所有的民众,都能获益为止。

民生的改善,自然而然,就提升了执政的革命党在民众中的威信。此前,长沙附近,许许多多的读书人即争着加入同盟会,不少士绅,也向民政部长“谭会元”看齐,以能加入同盟会为荣。当然,他们不少人的心目中,王麟的分量还要远远盖过于孙黄。

有了这样的民意基础,同盟会湖南分会改组为国民党湖南支部的事情,自然就进行得格外顺利。

………………

ps:这章写得较艰难,整整一个下午,搜索枯肠,没有码出一个字,还好晚上有些灵感。汗死另,感谢书友“雷阿仑”的打赏和“dacii”投的月票。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