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农家子的古代日常 > 农家子的古代日常 第83节

农家子的古代日常 农家子的古代日常 第83节

作者:屏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21:20:43 来源:免费小说

  太子之前虽然知晓父皇喜欢顾成礼这个状元郎,还曾暗自羡慕过对方,可却并不知道顾成礼竟为大周做了这些,如今听他父皇一番话讲来,心中也深受震撼。

  太子一脸严肃,对着景熙帝保证道,“父皇放心,日后……儿臣定当不辜负父皇的期望,让这天下人才尽为我大周所用。”

  太子慎重许下承诺,景熙帝望着他片刻,见他神色不似作伪,总于放心地点了点头。

  这天下最后还是要落在太子手里,仅是他重视顾成礼的才能又有何用,必须得让太子认识到这点才行,只有这样,大周才会真正做到君臣有义,才能开尧舜之治。

  而他如今所为,不过是给顾成礼的将来铺路,也是为了给大周的盛世铺路。

  又是到了七月烁玉流金时节,如今京城中早已空了大片,京中众人随着陛下的御驾浩浩荡荡朝着京郊避暑而去。

  其实只有极其得脸的重臣,才会被陛下赐住行宫,而这车队后跟着的不少人,并非是那得了赏赐之人,但他们却不愁没有去处可以安歇。

  自从这京郊出了望月楼之后,不少人来此一游,见着地价低贱,便也在此置办了高楼,如今随着今上待在京郊行宫日子越来越久,来京郊置产之人也越来越多。

  等到后来,这京郊地价竟然翻了数次,让原本还在观望之人顿时后悔不已,连忙跟着入手,而他们急忙的心态也让不少富贾豪商跟着入手,这京郊之地瞬间热闹起来。

  等众人搬入了京郊后,原本还肉疼的心瞬间就好了不舍,原先还荒芜一片的地方,如今竟然变了一番模样,不仅路道修得远胜京城,便是居民住在庭院也都是错落有致,一眼看去,整齐舒坦。

  不仅如此,这京郊街道上如今繁华不已,各种店铺门面齐开,人来人往到处都是热闹一片,看着让人好生向往,便是逛街突遇三急,也会有公厕可以解手,当真是方便啊。

  看着一群群孩童齐齐背着书袋要去镇上学校,听说水泥造出来的学堂亮堂漂亮,还能容纳众多学童,又有朝廷出资聘请的先生在此授课,连束脩都是极少,百姓们也乐意将孩子送往此地学些字。

  京中大臣们来此见识这一番后,只觉不可思议,这莫不是人间桃源?瞧着竟没有一处不满,百姓们脸上也都是和乐笑意,像是对如今的生活满意极了。

  或许这就是他们想要的生活,有屋子住,不愁吃穿,如今还能送子女去学堂,将来有出路,对寻常百姓来说,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朝着百官沉默,他们曾经努力多时未曾做到的,如今却被一个少年在短短几年就完成,可看着如今盛世初现,他们又有什么不满呢?

  或许他们也是极其幸运,才能亲眼见识到盛世大周在眼前一点点勾勒出的模样,百官心中激荡,恨不得再年轻些岁数,一起与这少年打造出太平盛世,等着万朝来贺的盛景。

  听闻少年还开了一休闲场所,不仅可以在里面嬉水玩乐放松,而且还有用之不尽的冰块,甚至可以喝上几口冰镇过的小酒。

  顿时朝臣相约,与各自亲友一起前去,共享盛世前的闲暇之刻。

  ——正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正文结束了!~(≧▽≦)/~接下来会有一些番外掉落,我会标出标题,大家可以只选自己感兴趣的看~期待我们下本再见~o(n_n)o

  第109章 番外一:顾家众人的日子

  如今的枣泥沟与以前截然不同,原本地处于山坳之处,到处都是崎岖小路,寻常马车都不爱往这里跑一趟,可如今经过水泥将路道翻修一新后,这儿反而成了一块胜地。

  因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别致不说,如今家家户户都栽满了果树,其中又以桃树居多,每到四五月时,枣泥沟便是一片芳菲之中,美轮美奂,对于住在枣泥沟的庄稼人来说,就觉得这桃花啊开得可真好看,可多余的话他们却是说不出了,毕竟好看又不能当饭吃,但自从这桃花竟然将城里的夫人小姐们都引过来后,倒是给枣泥沟又送了一份机遇。

  顾家大郎是在城里待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不过以前只是当伙计,也算不得什么体面人物,却能接触到不少那些富贵人家的子弟,知道这些人平时不愁吃不愁穿的,就爱这些瞧着华而不实的东西,立刻就动起了心思。

  原本枣泥沟的桃树就不少,他又集中种了些,弄成一片桃林,又去与他那已经在京中当了大官的堂弟讨教一番,又在桃林附近的河流旁建了一个筒车,既可以给桃林供水,看着也新奇,引来更多公子少爷对此指点一番。

  筒车这玩意听说自前朝就已经有了,但是却也不常见,它虽然可以日夜不停地给地浇水,也不需要人盯着的,但是却也有不少局限处,其中对水位要求就比较高,只有在不旱不涝水的地方才能用起来,这同安县地处江南,每岁雨水都多,又怎么可能不涝水呢。但偏生枣泥沟这个庄子地势奇特,依山傍水的,虽然不缺水,因着地势颇感,却从不发洪涝。

  而这筒车建造费用也巨大,每岁要用在上面的修补费用也不少,寻常的庄户人家哪里还会折腾这个,偏生顾家不缺木匠,只要寻些木料便是,而这建造的内部构造图也是顾家五郎亲手所绘,不需要劳烦旁人,顾家一大家子就折腾出了这个大玩意。

  顾大郎当初跟着顾五郎进京一趟,还瞅见五郎在京郊处造起来的大风车,觉得也很是不错,让五郎给他也安排一个,故而如今顾家桃林附近除了筒车外,还有一个格外大的风车,同样是用木料做得,又高又大,远远望着就能瞧见,而一阵风吹过,那风车就兀自快转起来,吹得桃花满枝头,人在桃树下,更是沾满桃香,好不风流。

  顾大郎折腾这么大的劲儿,可不是光为了好看的,而是为了将城里的那些富人给引过来。

  因着他堂弟入了京当了官,还娶了郡主为妻,如今在这同安县都是个牌面上的人物,他自然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在酒楼里给人当跑腿,可哪怕有着五郎给的那些银子度日,大郎心里觉得自己也该有些事情可干,总不能整日闲在家中坐吃空饷,而他阿奶赵氏也盯得紧,寻常的生意事情都不让他掺和。

  但如今顾大郎这番做,却是跟五郎讨教过的,只要他将这枣泥沟开发得好,弄得别致好看,让那些不缺钱的县里大户时常过来,然后再建造一排木质小楼,都是那种高空悬起自带楼梯的小楼,这样看上去与城里的木石房屋不同,不仅新奇,还免了潮湿,小楼里面也不会因为发潮而出现霉点,让那些夫人小姐们见了更是欢喜,每到夏日天热时便要过来避暑。

  这样一来顾大郎光是靠着这租子钱就赚了满钵归,而等支棱起来后,也不用操劳太多,旁人见了免不了一声赞,夸到这顾家果真是风水好,不仅顾五郎头脑灵活会读书做官,就连大郎也比寻常人聪慧多了。

  如今村里到处都是种了果树,怎的旁人就不像他这样会想出这样的好点子。

  这样的夸赞话,顾大郎听了自然要推辞谦虚两句,但是胡氏却一脸骄傲,她就知道自己儿子是个厉害的,不必旁人差,只可惜当初读书时晚了些,不过如今她已经有了两个孙子,如今家里头的光景也好,她定要让两个孙子好生读书,让她这个当阿奶的也能像赵氏那样成为诰命。

  想起这些,胡氏就一阵眼热,当初顾成礼带着他那郡主媳妇回乡时,可真是十里八乡都惊动了,不仅好几个村子的村民跑来看,就连附近几个县的大人们都前来她家拜会,还说要给郡主娘娘磕个头,这让胡氏也震惊不已,不过是一个面嫩的丫头,咋能这么大的排面呢。

  但是看着郡主娘娘身后立着的那些教养嬷嬷们,胡氏等人可不敢放肆,就连张氏原先还准备摆摆婆婆的谱,一下子就被那些嬷嬷们给拿捏住,吃了一番苦头才消停。

  不过胡氏还是很羡慕张氏,因着顾成礼当了官,竟然给亲娘张氏和亲奶赵氏都讨了诰命夫人,还有一身贵重的礼服呢,胡氏不懂为何两套衣裳瞧着不同,只知道穿上这身衣裳,便是连知县夫人都毕恭毕敬的,可把张氏给嘚瑟显摆坏了。

  胡氏瞧着眼热,心里清楚亲儿子如今是来不及了,但孙子们还小,赵氏能凭着孙在穿上那一身诰命衣裳,她也可以的。

  这顾家如今日子好过,不仅仅是顾大郎日子越过越好,其他几个儿郎日子也不差,像顾二郎原先是要接班当家中第三代木匠的传人,如今却是做起了雕刻。

  虽然还是与木活打交道,但却不是往日可以比拟的。以前只不过是给乡下庄户做些家具柜子,不仅是个大物件,还要处理许多木料,既劳累辛苦,还有许多木料灰尘,弄得很是不体面,但是如今这雕刻活计就不一样了。

  顾二郎经年累月也许只需要雕那么一件,也不急着时间,这活讲究精工出细活,可以慢慢来慢慢磨,倒也不累人,而且赏钱还多,毕竟这些雕刻活计,寻常人家可不会要赏玩,都是一些讲究的门庭才搞这些。

  顾二郎原先也不会这些,还是顾成礼特地为他从京中找了老师傅,听说以前是给宫里做雕刻的,如今年纪大了却没有子嗣,但是凭着一手好手艺,至今还受人追捧,只是眼睛不中用了,好多细致的活计都做不了,就只能来教徒弟,若是能带些有天赋的徒弟也就没什么遗憾了。

  顾二郎算不得是有天赋,他也知道如今的师父是看在顾成礼的面子上才来的,故而格外勤奋,不仅勤加练习,对待这个上了年纪的师父也尊敬孝顺,凡是亲为,当是亲爹那般供奉着,日久见人心,便是那老师傅原先还有些不甚满意,如今瞧着他也觉得心中慰帖,再也寻不出一丝的不满来。

  而三郎与四郎是二房的双胞胎,日子同样过得不差。

  原先顾成礼就给三郎在城里找了一个捕快的活计,这才庄户人眼里就已经是极体面的了,而他自己本人也争气,完全不见以前地里干活时的懒散,凡是都争在头一个,不怕苦多出力,家里的弟兄们又给力,顾成礼升官的速度又那么快,连着知县对着顾三郎这个捕快都重视不少,没过几年就让他升了捕头,如今每次出去巡街时身后都跟着一连串的捕快,瞧着相当威风体面。

  对此,顾三郎已经心满意足了,这捕快的前程有限,升到捕头差不多就已经到头了,可顾三郎不贪心,觉得如今这样子就已经是极好,每日除了带着人去巡逻,处理一些闹事的人外,就没甚大事,好不快活。

  而顾四郎与自己这个同胞哥哥相比,就要老实太多,当初在地里干活时就能瞧出一二,顾三郎总是想着法的去偷懒,而顾四郎却是认真低头干活,就见亲娘钱氏见了也摇头叹气,她不会怪三郎偷懒,只觉得四郎这个小儿子实在太傻,竟连偷懒都不会。

  四郎并不是个讨喜的性子,除了认真干活外,平日都像是个锯嘴葫芦,能说一句话就不会多说第二句,明明是与顾三郎长着极为相似的样貌,却能让一眼看出二者的区别,也比不上自己这个亲哥讨自己的亲娘亲奶欢心。

  老实寡言的顾四郎在见着杂交水稻时,眼里才绽放出异样的光芒,为此还特意写了信给远在京城的顾成礼,哪怕是写信,也是写得磕磕巴巴的,却都是打听杂交水稻之事,从如何人工授粉问到怎样防虫害,全都是专业性问题,一看就是提前做过功课了解一番的。

  顾成礼将信看完后,没做犹豫,就将当初与李玉溪二人做实验时其中的细节全都写了下来,然后再将他知道的其他注意项也融入其中,一股脑儿统统告诉了这个平时存在感不太强的堂哥。

  顾四郎写信与收信之事都未曾对外人讲起过,甚至等他自发地将杂交水稻给弄出来,顾家众人也不知晓,只有顾成礼收到了一封喜悦的告知信。

  这杂交水稻是不能留作种的,因为通过留种播种的话,种出来的效果根本比不上第一批,是会不断退化,而当初顾成礼将事情交给李玉溪来做,也是要了好些年的时间,虽然如今顾四郎是拿到了很多详细数据,可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将其弄出,还是可以看出其在农事上的天赋。

  如今朝廷工部有不少人与李玉溪学了这技术,然后再下放到地方各地去教导底下的百姓,但是要想让大周所有百姓都学会这技术,真的是太难了,如今不少地方都还未有朝廷派去教导农事的官员呢。

  顾成礼在接到顾四郎的信后,沉吟片刻,就寄信去了同安知县那里。同安虽然地处江南,但却算不得受上头重视,只怕如今还没有教导农事的官员下派过去,而顾四郎如今却可以独当一面,由他来负责教导同安百姓倒也合适。

  而等到顾家人接到同安县知县的调任时,才知道顾四郎做的这些,都大吃一惊。

  以前众人也没多留意过顾四郎,他太沉默了些,除了干活老实,旁人对他就想不起来更多的,没想到如今居然不声不响就进了官府的官,虽然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官,但不管是枣泥沟的村民,还是顾家众人,都觉得诧异不已。

  原来这地种得好还能当官,当下便有不少人开始琢磨着要怎么种好地,他们可都是种田的老把式了,难道还比不顾顾四郎这个毛头崽子吗?

  信心满满的村民都斗志昂扬地下地去,决心要种出一个好前程来,倒是后来迎来了一个大丰收,村里众人日子过得越发好了起来。

  除了顾成礼,顾家人最有希望考□□名的大概就是顾六郎了,他是四方的独苗,自从顾成礼进了京当官后,不仅他亲爹娘越发重视顾六郎的学问,就连赵氏等人也花了不少心思在顾六郎身上。

  赵氏知道这京中的官员可都是大户人家,她家五郎出身还是差了些,若是旁人欺负五郎怎么办,还是得六郎去帮忙,都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若是六郎也能去京中当官,日后也能与五郎有个照应,赵氏心里就不需要这般担忧了。

  而顾六郎本身就是个好学的性子,又有着顾成礼的前例摆在面前,每日都是奋发向上的动力,也不觉得这家中众人盯着自己学习有压力,反而更加努力,再加上又顾成礼时常从京中寄来的各种书籍文章对他进行指点一二,他自己如今又是跟着爹娘住进了县城的宅院里,授课的夫子也是县里有名的名师。

  这样的好资源堆积下,他自己也勤奋自勉,倒是也早早考中秀才,虽比不过顾成礼当年来得惊艳,但放在同安县中,也算是少年俊秀,而知道他家世的人不少,有着那样厉害的堂兄提携,还担心日后没有好前程?

  众人纷纷看好顾六郎,便是县里大户也都纷纷想着将家中闺女许给他,却被顾六郎全都推辞了,满腹心思都扑到读书学习上了。

  顾家的几个妯娌近些年来也没少拌嘴,原先是为了争家中的那点子银钱,如今顾家发家了,各房的儿郎都出息了,日常争执起来却都是为了些无关紧要的鸡毛蒜皮之事,吵闹得让赵氏头疼,闹得凶了干脆就将她们小丫鬟都喊走,打发她们下地干活去。

  顾家日子好过后,自然也就不怎么却银子,顾成礼当时带着郡主媳妇回来时,郡主身边还有不少奴仆伺候着,总不能这当儿媳孙媳的有人伺候,当婆婆、祖母的反而要亲力亲为,顾成礼便给赵氏等人也配置了一个小丫鬟,平时也干不了什么重活,不过是跑腿传话或是帮忙梳个头的,倒是能陪着家中这些女人说说话打发时间。

  顾家的儿郎一个个是出息了,但是却几乎都入了城进了京,寻常时候这当爹娘的都瞧不见自己儿女,原先日子过得苦也不觉得有什么,这日子好过了也不愁吃穿,就开始想着有人陪着说说话,儿子儿媳都不在跟前,就只能养些小丫头在跟前逗逗趣。

  这些丫鬟签的都是活契,都是附近庄户人家的女儿,家里穷得快揭不开锅,才送了女儿来给人使唤,平时养得粗糙能吃苦,进了顾家反而像是掉进了福窝里,顾家几个婶子阿奶虽然时常拌嘴,但也不大骂她们,有时还能摸一块糖给她们甜甜嘴,这些小丫头们想着,若是一直能待在顾家就好了,回了家日子反而要难过些。

  顾家各房几乎都有女儿,但都早早嫁了人,因当时家中光景算不得好,给女儿们寻摸的也都是些老实本分人家,挺多是饿不着肚子,但是想要更好的却是没有了,如今顾家富裕起来,嫁出去的女儿们也时常往家里跑。

  看着女儿在婆家吃苦,这当娘的心里瞧着难受,总是忍不住偷偷摸摸地暗中补贴,若是放在以前,赵氏肯定要将这样的儿媳好好收拾一段,她虽然算不得苛待孙女,但这都嫁出去了孙女,哪能回来拿娘家的东西补贴夫家,可随着这两年日子好过起来,她对很多事情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计较起来。

  随她们去吧,就怕等孙媳们进门,这些婆娘反而还不舍得将好东西给自己闺女呢,赵氏心里老神神在,坐观家中各种事情,一副大权在握模样,但是却对顾成礼的话奉若至宝。

  这些年顾成礼虽然待在京中,离得同安县远,但家书却不断,逢年过节更是各种礼品好物从京中运来,不仅算好了给各房每个人的礼品,就连已经出嫁了的姐妹们也一个没有落下,平时心里更是叮嘱赵氏看顾这些,也正是因为如此,赵氏才能容忍几个儿媳拿家里东西补贴那些孙女。

  有着娘家人撑腰,顾家出嫁的女儿各个都过得不错,不仅在夫家腰板挺得极正,说话更有分量,就连日子也更与盼头。

  顾成礼当了官回来后,就在枣泥沟办了族学,用水泥修建一新的学堂着实漂亮,里面还有顾成礼花钱请来的夫子先生,顾氏族人的孩子都可以去学堂进学,而不用交束脩。

  顾家出嫁的女儿们都打定了主意,等儿子长得大些,也要送到娘家学堂里去,虽说是给顾氏族人孩子念书的,但这可是她们亲兄弟造的,难道她们孩子还不给进?

  她们信心满满,哪怕眼前日子艰难了些,但是有这样的舅舅做榜样,不怕儿子们日后不上进。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1-05-2523:59:06~2021-05-2913:18:0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云深2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2653787710瓶;asloveme6瓶;瑶1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