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农家子的古代日常 > 农家子的古代日常 第69节

农家子的古代日常 农家子的古代日常 第69节

作者:屏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21:20:43 来源:免费小说

  这件事第一时间上报给了景煕帝,同时知晓的还有朝中的那些贵臣们,这牛痘果然是一点风险都没有,这消息很难让人不振奋,景煕帝第一时间通知下去,要先给京郊的百姓种痘,那里与天花病人接壤,染上的风险更大,等种过痘就不会有染天花的风险了。

  景煕帝下旨,太医院自然是要遵从,唯独让那些朝中百官懊恼,早知道他们也就大胆些,作那第一拨种痘之人,不仅被圣上高看一分,也就此绝了风险,要是先给外面的京郊庄户接种,那他们就只能先等着了,还要担心染上天花,就算有了牛痘,他们没接种,还是处于一种很危险的情况中。

  直到挨过年底翻过春,天花之事才彻底告一段落,等京城京郊之人皆种了牛痘,那染了天花之人,对众人来说就构不成什么危险了。

  自此以后,景煕帝让太医院着手安排,要让大周地方各地的百姓都种上牛痘,不仅如此,以后的新生儿等到了年岁,也要安排去种痘,这样大周的百姓以后就永远不用受天花之苦。

  对此顾成礼不过是听了一耳便罢了,他全副心思都放在了春闱上。

  春闱其实就是会试,因为是在春天二月举行的,故而称为是“春闱”。能参加春闱的,都是有举人功名的读书人,顾成礼研究过大周往年的春闱会试,通常会录取三百人左右,而这次是加恩科,录取的名额很可能会比往年要少一半。

  毕竟来参加这次恩科的,几乎都是去岁会试没考中的,像顾成礼这样刚考完乡试就来考会试的考生,反而不多。所以若是按照正常程序,这些上届落榜的考生,至少要再沉淀三年,才有机会再考,如今提前了两年,录取的名额自然要少很多。

  顾成礼对着春闱很重视,来参加会试的考生是来自大周地方各府的举人,而且会试三年一考,录取者少,这样就积攒下了众多的举人,会试考试可不限名额,要想从这些举人中脱颖而出拿到一个名额,并不是一件简单事情,顾成礼不敢托大,从傅宅搬出来后,就一直闭门读书,许敬宗与赵明昌也去了国子监,平时并没有人来拜访。

  直到会试前半个月,顾成礼才见到李秀才来到京城。

  李家是寿春镇的大户,在同安县城里也有房子,但是却未曾在京中置产,顾成礼进了京后,也时常与江南那边联系,不仅会写信让人捎给顾家老宅,也会给给李秀才他们写信,所以对方是知道他如今住的地方,入京后就径直找了过来。

  李秀才在京中并无房屋,先前就在信里托顾成礼帮忙寻一个住处,等他入了京再来付房租,这并不是难事,而且在得知李秀才竟然是携了一个跑腿的小厮独自进京的后,那就更容易办了。

  若是李秀才拖家带口,将齐氏与李玉溪都带来,再加上丫鬟仆妇,那至少得是一个小院子才住得下,若只是主仆二人,那只要环境清幽点就可以安排下。

  许敬宗在听闻顾成礼要给李秀才找住处后,直接应承下来,他家院子是三进三出的,闲置着没人住反而容易失修,他说与顾成礼,可直接让李秀才过来,租钱倒是无所谓。

  李秀才与许敬宗也是相识的,当初在浮山文会上,因着顾成礼的缘故,两人是打过照面,再加上同是从江南而来,在这京中就算得上是同乡了,自带着一分情谊。

  李秀才见了顾成礼,心里也是一番感慨,不过半年未见,少年风姿气度越发卓然,而这样的人物竟是他启蒙教出的学生,李秀才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骄傲,“如今我们师生齐下场,若是两人皆榜上有名,传回去不失为一段佳话。”

  他这口吻倒有几分睥睨自傲的感觉,顾成礼心里略感诧异,看了一眼自己的这个恩师,以往多年不得志的失意早就一扫而空,反而平添了几分春风得意,如今他还不到四十不惑的年岁,因近日的快意看上去更是意气风发。

  “想来先生这番应是有些把握了。”顾成礼开口,心里也为他高兴,他知道李秀才年少时也曾是扬名乡里的才子,不过却因屡次不过乡试而一蹶不起,如今迈过那一关,倒像是将积攒了多年的郁气都化成了学识,能一步而上了。

  李秀才含蓄笑了一下,这次倒是没再多说,而是从怀里摸出了一封信递给顾成礼,“这是溪儿那孩子让我捎给你的。”

  顾成礼接过信,也没有避着李秀才,当堂就拆开看了起来,等瞧完这信上的内容,忍俊不禁笑了起来。

  原先他便奇怪,李秀才都已经过来了,若有什么大事可以直面说与他,李玉溪还有什么要单独写信呢,等见了信,果然通篇都是李玉溪对他父亲的抱怨,他跟顾成礼埋怨李秀才来京中竟然都不带上他,最后才稍微提了一句,顾成礼让他弄的那杂交水稻目前还是没有太大成效,只能等明岁下半年再继续看看。

  顾成礼没有藏着掖着,见李秀才露出好奇之色,直接将信递过去让他过目了一眼,李秀才扫了一眼信,眼里带着笑意,嘴里却道,“这小子若是想来京,就靠自己的本事来!”

  李秀才是来京参加科考的,李玉溪的性格一向活泼,真将他带来了还要分心去照看他,顾成礼知道李秀才的想法,也跟着笑了笑,倒是没有帮李玉溪叫屈。

  因李秀才进京时间本就不早,等他入了京城,差不多要参加春闱的举子们都已经差不多来了,客栈里都三三两两的住着,也要豪气些的直接将整个客栈包下来的,省得旁人打扰。不过多数人还是同乡一起住在一家客栈,不仅彼此之间更亲昵信任些,也能在考试前再相互交流交流,或者是切磋一二。

  因顾成礼是一口气直接从秀才考上来的,如今还是年岁不大的少年,江南府的举子倒是对他有所耳闻,但却不曾与他交集过,如今想要寻他的身影也找不得。李秀才倒是知道那些人,这些举子大多数都是三四十岁,与他是同辈人,有不少曾经还是他同窗,不过因他之前多年不中,很多人早就不相往来了,便是如今再度中举,心境却不一样了,不想再寻过去得意一番。

  顾成礼虽没有与同乡的举子一起交流,但与李秀才却多番来往,他俩将自己写好的文章交给对方来看,感受着彼此不一样的风格,倒是一种特殊的感受,从中也获益不浅。

  对于赵明昌与许敬宗来说,顾成礼与李秀才两人之间用文章相互往来,简直就是高手过招,每篇文章他们看了都心喜,原本他们都知道顾成礼文章著得好,没想到李秀才也不同凡响,但转念一想又觉得很正常,若非李秀才厉害,又怎么能教出顾成礼这样的学生呢。

  会试更注重经义,对诗文倒是要求放低了些,顾成礼与李秀才就近些年大周朝中的各项重要事宜都写了文章进行论述,而对于赵明昌与许敬宗来说,这些文章即使再过些年也不会过时。

  他俩在征得顾成礼与李秀才二人同意后,将他们写的这些文章都装订起来,还笑言道,等顾成礼二人考上进士,许是这些装订起来的文章还能换些润笔费呢。

  等到会试那日,恰逢国子监休沐,赵明昌与许敬宗特地过来送了顾成礼二人一程,见着他们随众人进了那贡院。

  这春闱与乡试一样,同样是分三场,每场要考三日,这些对顾成礼来说都已经是熟门熟路了,考过四书文,便是五言八韵诗,然后就是五经文,直到最后一场策问,顾成礼看清题意后,才露出诧异之色。

  这策问考的居然也是军事问策?

  这就有些奇怪了,因着他们江南府乡试就是策问强军之道,若是在会试再来这么一道,岂不就是两场考试雷同了吗?这雷同自然是有影响的,焉知不算是一种舞弊呢,对于江南举子来说,这就是一种泄题。

  顾成礼沉思想了想,再去看题意,总算是瞅出了那么一丁点名堂,江南乡试考题是直接的问强军之道,而这会试之题却并非如此。

  比起问强军,似乎是问要如何对付那些外族的军队?

  如何对付?自古只有两道,一者是从内提高,二者是从外攻破,若是江南乡试已经考过从内提高,那这会试就只能答从外攻破。

  顾成礼心里庆幸,其实这对他们江南学子来说,还是有力的,只要他们稍微留意一下题意,便能找到答题方向,若是其他府城的学子未曾关注过各地的考题,很有可能就考偏了。

  顾成礼留意以往的科考,很少有这样出题,他心思一转,想着会不会正是因为他给严迟瑜答了那几点强军之道导致的。

  若大周真的采取了那几条,经过几年的变动,自然是有成效,可是要如何在起初的这几年牵制住外面虎视眈眈的外族呢?尤其是如今顾成礼还提出了裁军,在民兵尚未发展成气候,裁去大周一半的军队,会不会让原本就觊觎已久的匈奴直接南下,这很难保证。

  那强军之道本就是顾成礼出的,若是不能想出一个牵着这些外族的对策,那他那些政策就权当是白费,无法拿出来施展。

  顾成礼凝着眉,沉思了许久,方才提笔。

  既然是要牵制外族,那最好就是要给他们造成外耗,顾成礼之前在江南就想过酿酒,他有烈酒之方,却无粮食可酿,若是将这酒方弄到草原未尝不可。草原之人本就好酒,若得良方,很难不心动。

  而这一招是阴谋,若草原之上有远识之士,必能勘破,但能不能奏效,却是两说。

  顾成礼还有第二招,则是阳谋。

  草原盛产牛羊与马匹,这些都是大周没有的,大周曾与草原上各族开榷场,但是这些草原各族也都相当精明,在草原上不算值钱的牲畜卖到大周,价格都翻了好几倍,不仅如此,他们也担心大周会养起骑兵,故而对卖入大周的马匹一直有严格把控。

  顾成礼这次要提也是贸易往来,但却不是购入草原上的牲畜,而是牲畜的毛发,他要的是羊毛。

  不管是牛羊马匹,还是牛皮羊皮,都是贵重物,前者价值不必多说,后者也是用来御寒的主要之物,但是羊毛就不一样了,对草原上人来说,这只是无用之物,对大周来说,也是毫无用处。

  可是顾成礼知道,羊毛是可以纺线,然后织成毛衣。

  而他恰好知道这羊毛纺线的方法,这样一来,大周百姓有了可御寒之衣物,而草原各族,却也无法拒绝,用他们毫无用处的羊毛,就能从大周换来一笔钱财,必然会有些人心动。

  况且这是一笔长久的买卖,日后就算有部族想要出兵与大周交战,也要事先掂量,一旦开战,则可能就会失去这一笔长久的收入。

  便是有野心部落想要开战,也会有想要一心求安稳的部族,想要与大周和平往来,这样光是草原内部就起到了一个分化作用。

  顾成礼这一招就是明晃晃的阳谋,他将足够的利益摆在草原部族面前,让他们很难不心动,而为此,大周也是有利可图,不仅为军队的发展强大争取了足够的时间,还可教百姓织毛衣的方法,到了冬日也能有御寒之物。

  顾成礼将自己的两招写下后,把其中的利弊分析完毕,就搁下了笔,这时会试的九天差不多也已经到了,贡院外早就侯满了人。

  作者有话要说:那个牛痘的相关描写参考了百度百科~ovo买个萌~溜了感谢在2021-05-0312:50:58~2021-05-0500:31:1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瑶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9章

  顾成礼与李秀才从贡院出来,便见着赵明昌与许敬宗二人在外面候着,傅五与李秀才带来的小厮也在。

  顾成礼与李秀才出贡院的时间不过一前一后,都不用等对方,刚好可以相携归去,彼此看了对方一眼,脸上神情俱是轻松,在里面待了九日,也不过是消瘦了几分,精神气儿瞧着竟还是不错,这和其他考生相比就已经很难得的。

  在外面候着的许敬宗等人见了,不由松了一口气,但是他们却没有开口相问这次考得如何,只要再过上十来日就能晓得结果,何苦要在这个时候问了反而平添烦恼呢。

  会试是由礼部来主持的,出卷人是礼部尚书,考官足足有十八名,而这会试又是在天子脚下举行,整个贡院里面都站满了士兵把守,一丁点风吹草动都会被拎出来禁考,除非是考题提前泄露,若不然想要在这里面作弊根本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考题是由礼部尚书出的,是一位上了年龄的老大人,其人品在朝中皆有口碑,且家中人口单薄,又一向以清廉著称,着实没必要在年老时来一场徇私舞弊然后晚节不保。

  故而这次的恩科出乎意料的顺利,便是等考生从贡院里出来后,不少人都发现了考题上的陷阱,发出哀嚎悲叹声外,也没其他的声音传来,直到半月之后,报喜的小吏急促地敲响了许府的门。

  小吏不知道顾成礼与李秀才的关系,但这不妨他远远地就欢天喜地地喊了起来,“‘一门双贡士’!小的来给贡士老爷们贺喜了!”

  这报喜的活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干的,首先要腿脚跑得利索,能抢在旁人前面当头一个,其次这声音得洪亮,得听着就让人觉得高兴。

  这小吏的声音是否听着让人高兴,顾成礼还不太清楚,但是的确够洪亮的,原本他与李秀才不过是坐在堂屋里,拿着他之前弄出的那成语寓言在翻看,就被这小吏的声音给惊了一下,哪怕是隔着庭院,他们还是能听到小吏在外面卖力的喊声。

  没等顾成礼反应过来,就见李秀才的小厮回过神,满脸喜出望外,连声贺喜道,“小的给老爷贺喜!给顾公子贺喜!老爷、顾公子大喜啊!”

  “哈哈哈,好!”李秀才发出畅怀的笑声,看了一眼那机灵的小厮,“快去那些赏钱,随我去外头!”

  他看了顾成礼一眼,示意他跟上来,见小厮转身回房里取钱,不忘喊了一句,“多拿些,双份的!”

  他见顾成礼身旁跟着的那傅五也不知去了何处,心里觉得那小厮不称职,不过没关系,他这个当老师的可以帮衬着些,但心里还是觉得,得早日劝顾成礼买些下人回来教规矩,今时不同往日,是时候将门面还撑起来了。

  顾成礼不知道这么小会儿的功夫,他这老师心思已经转了这么多道的弯,他租的是许府外院,两人很快出了二门,见了那前来报喜的小吏。

  这时许府院子外面早就挤满了人,许家祖上也是官宦人家,不过是个品级不高的京官,如今许家宅子附近的人家几乎都是有人在朝中为官,但也都是那种不显山不露水的那种,如今竟听见了这么大动静,纷纷派了下人出来瞧热闹。

  许敬宗是带着带着一两个老仆回来的,如今早就一脸喜意出来,跟左邻右居派来的下人解释起来,如今考中贡士的两个大老爷,正是他们家少爷的同窗好友,是同乡。

  这是多大的喜事啊,同时两人中贡士呢,那就是妥妥地要入朝为官的,那老仆一脸骄傲,仿佛考中之人是他家少爷一般,在他心里还真没差多少,这顾公子与他们少爷关系好,顾公子考中贡士飞黄腾达了,对他家公子来说,也就多了一助力,那李老爷与他家公子又是同乡,总而言之就是喜事,是天大的好事!

  老仆已经让小厮赶紧去国子监报喜去了,得让他家少爷早点知道这桩好事,也来沾沾这喜气,说不准来年就中上了呢。

  那些左邻右舍的下人探了消息,就立刻还回去禀报自家主人,却还各自留了人继续竖着耳朵在那儿听着,他们还不知道这许府住的两个大老爷具体考得如何呢。

  那小吏是晓得了地址后,第一时间抢在别人前面跑过来报信,根本就没来得及打听这考中贡士的大老爷究竟是何许人也,起先见着李秀才倒还好,等瞅见顾成礼时,眼里露出惊疑。

  这少年看上去也不过才十来岁,倒是一副如玉好相貌,可总不会是贡士老爷吧?

  哪有这么年轻的贡士老爷,怕不是天上文曲星托生来的?

  顾成礼翻过年已经十五了,身条早就抽长,便是站在李秀才身边,也不显得稚嫩,反而是少年朝气,可若是贡士老爷的话,这么年轻,怕是整个大周都屈指可数。

  小吏面上犹豫,开口就结结巴巴起来,“顾成礼会试第一名,是为会元;李文彦会试第三名,是为贡士!恭喜两位老爷,贺喜两位老爷……”他也不管眼前这少年是否是贡士老爷,总归道喜是没有错的,脑袋瓜子稍微一转,一车咕噜子的好话就这样冒出来。

  李秀才是顾成礼的启蒙老师,这件事并不是什么隐秘消息,在场不少人都知晓,如今顾成礼摘得会试头名,本是一件极好的事情,但是当老师的李秀才却考得比学生差,那就有些尴尬了。

  李秀才的小厮也不知他家老爷如今是作何想的,径直掏了赏钱出来,塞给那小吏,然后回过头看向李秀才,等候他的发落。

  没想到李秀才却是一脸喜意,看向顾成礼时眼里是赞许,“不错,不错,‘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今日于我,反而是双喜了!”

  他看向顾成礼很是欣慰,自己沉浮多年,总算是一朝得以扬名,如今顾成礼也已经是五元及第了,李秀才他又不傻,如何看不出这些人面上的异色,可他是傻了才不高兴,顾成礼却是厉害,岂不是显得他这个当老师的更不凡。

  若是可以,李秀才希望顾成礼能殿试考中状元,这样就真正做到了“六元及第”,历朝历代又有几个能做到六元及第,若是顾成礼做到了,青史留名不为过,而他这个当老师的说不准也会为后世所记住,岂不是要比此刻争出个高低要出息多了?

  顾成礼见李秀才脸上笑容没有一丝勉强,心下也宽松几分,作为一个学霸,他身边真正惺惺相惜的却并没有几人,也曾遇到过不少志同道合之人,最后却走着走着就散了,唯余他一人孤独于行,虽然顾成礼早已经习惯于此,可李秀才曾是他的恩师,对他有过不少切实的帮助,若是没有李秀才当初的帮助,他不可能走得这么快,所以顾成礼心里还是希望能与李秀才一起走下去。

  顾成礼成了会试头名这事,在放榜后一个时辰内,便传遍了整个京城的有心人耳里,众人反应不一。

  傅茂典是真的高兴,原本他想着,只要少年能考中贡士就行,这样就有机会在陛下面前露面,到时候顾成礼自然就能为皇上重用。可他万万没想到,顾成礼居然这么争气。

  他是知道顾成礼先前几场考试都是头名,但是这又如何能与会试相提并论呢,这可是整个大周地方各府的举子都前来同考,至少有千人之多。

  而这千人里有不少都曾是县里的案首,甚至还有的是府里的解元,就算是放在顾成礼身旁,也不会逊色丝毫。

  所以傅茂典是真的不敢想顾成礼会压这些人一头,遥遥领先成为京中眼下最耀眼的存在。

  当得知这消息时,他第一反应便是要将顾成礼喊过来,想问问他这次又写出了什么精妙文章,可很快就冷静下来,知道此举不妥。

  他本就是与顾成礼同从江南而来,又与顾成礼往来亲密,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此番顾成礼成了恩科会试的会元,正是风头正盛的时候,他若再与顾成礼走得过于亲近,倒是容易成了旁人攻讦的由头。

  不若再忍耐一段时间,等半月之后的殿试出炉,到时候尘埃落定,便知顾成礼究竟能走到哪里。

  除了傅茂典对顾成礼很上心外,忠义伯爵府的裴原砚也不遑多让,他听了小厮的禀报后,一脸艳羡,不过十五的少年郎,就已经五元及第了,若是他家能有这样的少年郎,他何需还要操心着这裴府的未来,但好在如今还有四房的清泽,裴原砚想起这个隔房的侄儿,心里宽慰不少,立刻让人将这侄儿喊来。

  裴原砚是这忠义伯爵府掌握着最高话语权的人,他的命令吩咐下去,不过半盏茶功夫,裴清泽就到了书房外面。

  裴原砚见他不过是一身常服,估摸着尚未出门,便问道,“可已听闻会试放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