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农家子的古代日常 > 农家子的古代日常 第18节

农家子的古代日常 农家子的古代日常 第18节

作者:屏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21:20:43 来源:免费小说

  等他们将队伍排成,没过多久,便见着几个衣冠楚楚、头戴贤帽的文士进了凉亭,顾成礼暗道,这些估计就是县学的讲师了。

  果然,之前那带着他们整队形的儒服生开始唱报:“请教谕——”

  “请恩师——”

  “拜圣人——”

  “拜恩师——”

  “叩首——”

  “再叩首——”

  ……

  等到礼毕,他们恭敬地将从公厨那里取来的六礼奉上,而凉亭里坐着的几位则站起身,取过六礼,又回赠了几样,其中包括芹菜、桂圆、红枣等物,最后将一套儒生服递与他们手心。

  原来那些老生的儒服是这般来的啊。

  顾成礼记得拜师礼最后是裴教谕发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拜师礼结束,顾成礼的县学生活正式开始,不仅每日要学四书五经,还要习六艺之道:礼、乐、射、御、书、数。

  后者,除了数以外,都是他不曾接触的,却是士大夫们必修的课程。

  每日忙于这些,顾成礼真的快要过上“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生活。

  作者有话要说:马上上夹子,有点激动╮( ̄▽ ̄)╭感谢在2021-03-0823:57:56~2021-03-0923:59:1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云深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9章

  原先在李秀才那里,他虽也每日忙碌,但学习的内容还是相对比较粗浅的,在读完《三字经》、《千字文》、和《弟子规》后,也就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读了遍,除此之外,五书只是稍加涉及,还接触得不深。

  而到了县学后,除了这些基础的四书五经外,还有明经科和算学。

  所谓明经科,主要是学先秦时的经文,如今历朝历代都推崇儒学,这县学的明经科主要也是传授儒家的经典著作。在前朝时,明经科也是科举的必考项目,如今虽说已经废除,但是它的地位还是很重要。

  时人作文皆喜欢引经论道,若是没学这些明经科,又如何来阐述自己的想法?

  顾成礼叹气,这就像是引用名人名言一样,就算是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论述,也必须要借用前人圣贤的典故。

  县学时官府建立的学校,差不多是为了朝廷培养人才的,也就是说顾成礼这些学生来县学读书,都是想有朝一日能走上仕途之路,那作为未来的朝中大臣,以后说话肯定不能尽是大白话,免得在圣上面前失仪,故而这明经科还必须得继续学,而且还是好好学。

  “你这《大学》都看了这么些天,怎么还拿着不放?”许敬宗忍不住开口,他望着顾成礼神情严肃的模样,忍不住挑刺,“这篇儒经在院试前想必就已读过,莫不是你又有新体悟?”

  “自然,温故而知新,虽已读过,但再读仍会有不同感受。”

  许敬宗嗤笑一声,摇摇头,若是以前,他兴许会信了顾成礼这些冠冕堂皇的话,可自从梅直讲责令顾成礼多读些诗文后,他就打心底觉得,若是对方肯多花点心思在诗文上,方为正经事。

  顾成礼当然知道他的意思,也不辩解,而是思索着手中书上的深意。

  “欲正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正心格物,这些都是理学家的思想,这《大学》虽说是从前秦时期传下来,但是至今为止,研究之人颇多,时下不少大儒对正心格物阐发自己的看法,顾成礼每次听着那些理论,就心里发慌。

  哪怕他以前只是一个理科生,也知道这理学发展到后来,就成了束缚人们思想的禁锢,当然,这并不是说理学思想不好,若不然也不会受到那么多文人的追捧。

  只是到后来理学发展到“走火入魔”的一个境界,比如“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些思想,很大程度上逐渐演变成了对人们的一种摧残,尤其是对女性。

  顾成礼叹气,若是可以,他想这个世界不要出现裹小脚的情况,让女性平白受罪。

  如今理学初兴,若是他能从“格物”入手,带领着大家走向理科,而非是理学,那么兴许能做出些改变。

  不过如今他只是一个小秀才,想这些都有些过早,还不如多研读几遍这些经文更有效,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既然他不想理学发展成“疯魔”状态,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参与到其中。

  “格物”里的格物其实就是讲通过研究来认识世间万物,这与理科的那些试验精神是有些相似的,他们做实验、做研究,不就是想要认识、研究宇宙的奥秘吗?不过圣贤人的“格物”本质是为了“正心”,这倒是与他想要推崇理科试验格物相不同。

  不过问题不大,只要有相通之处,就可以找到可以利用的地方。

  许敬宗拿着一本诗文,在他桌旁坐下,看到尽心之处,忍不住摇头晃脑,很是享受。

  顾成礼觑了一眼他那诗文集,好像是比较受追捧的一个才子出的,上面录入的也不仅仅是那人的诗作,还有不少其他人的,他记得许敬宗当初好像也有写信投稿。

  “你的诗作可是被录入了?”

  “那是当然。”许敬宗一脸骄傲,将他手里捧着的那诗集递到顾成礼面前,让他仔细瞧着,“看看,这诗可是我那日登山时随性所作,感慨而发,此番来看,颇有几分太白之风,飘逸脱尘……”

  顾成礼怀疑他就是故意想要在自己面前来秀一下,诗集都快要挨到他脸上了,不动声色将身子向后挪了些,目光落在许敬宗极其满意的大作上。

  许敬宗看着沉默不吭声的顾成礼,挑眉,“怎么,难不成你觉得我写得不好?”

  他可是对自己作的诗相当有信心,就不信这顾成礼能做出更好的来。

  “自然不是,只不过……”顾成礼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口道,“你不觉得若是标上符号,看上去会更明了直接些吗?”

  “什么符号?”

  “就是句读。”顾成礼解释,“若是能在该停顿的地方表上句读符号,根据不同的语气,还可以标出不一样的符号,这样一来让人看过去也能直接感受到你当时的心境。”

  许敬宗无法理解,“难道你之前没学过句读吗,为何要直接标出?”

  顾成礼沉默,在看惯了有标点的简体,让他对着许敬宗那连在一起没分段的繁体诗作,他还真无法一眼感受到那诗里的风采,反而是强迫症快要犯了,真想用标点给它们标上。

  顾成礼坐在椅子上,身子侧转,从桌子另一旁的拎起他的书箱,从里面掏出了一本较厚的线装本,然后递给许敬宗。

  “这是什么呀?”

  “你先翻翻看看,感觉如何?”顾成礼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让他自己翻着看。

  许敬宗翻了几页后,眼睛越来越亮,“这是你自己整理的?”

  这厚厚的一本线装册上抄录的居然全都是诗作,而且还分类清晰,像是咏物诗、写景诗、送别诗、抒志诗等等,全都是按照不同类型分开抄录,便是同一人的不同诗作,也是会放在两个不同的类别里,不仅如此,顾成礼还抄录了一些全部用来咏雪的,或者是全部用来描述登山的,总而言之,就全都是对同一件事的描述。

  原来将这些诗分门别类的抄录,看起来竟是这样地直观明了,这线装册上还用上了顾成礼先前所说的那什子标点,哪怕诗作长短篇幅不一样,看上去也没有丝毫地缭乱,让许敬宗越看越喜欢。

  “你从哪儿弄来这诗作,我怎么从未见过?”他爱不释手地翻着,“要不先借我看两日,我过几天就还你。”

  “不行。”顾成礼直接将那线装册从他手里拿回,也不解释这是从哪儿来的,而是含糊不清地说,“我最近也要用。”

  他只不过是拿出来让这厮见识一下标点符号的魅力而已,可不想把自己亲手抄录的线装册子借给许敬宗。

  先前许敬宗道梅直讲责令他好生学诗,此话所需非虚,虽说他是以院试头名的成绩考入县学的,但在那位性格清高冷傲的梅直讲眼里,还真不是什么牌面上人物,他作诗的水平很受梅直讲嫌弃。

  顾成礼所作的诗也并非是那么不堪入目,毕竟先前他为了过府试、院试,也是下过苦功夫来学的,但这种努力好像是没有用对方法,诗作得匠气十足,在梅直讲那里就更觉得是一块朽木。

  但顾成礼并没有打算就此放弃,毕竟诗写得好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是为了科举一途。

  现下的人们时兴作诗,遇见开心事便作诗一首记录下,遇见不高兴的事业也会作诗一首排遣下,甚至有人连送人生辰贺礼,都是作诗一首,而且对于那些有才气有名望的人来说,这可不是“扣”,恰恰相反,受到贺寿诗的人会觉得很荣幸,让人传唱。

  顾成礼当初得知这事例时也极其羡慕,咬牙发狠一定要将这诗做好,就算不为在梅直讲那里交差,为他的荷包着想,囊中羞涩无法送朋友贺礼,掏出笔墨上下一挥,岂不美哉。

  但是如今学诗是真的不易,没有专门系统的书籍可以用来参考学习,他记得前世清朝时好像有一本《声律启蒙》,小时候也曾与家里爷爷哼过几句“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那书真可谓是朗朗上口,又极其押韵,可惜的是顾成礼就记得那么一句,根本没法用来当学诗的课本,不过没关系,他还记得以前高中是学过一篇课文,叫香菱学诗。

  那香菱是《红楼梦》里的一个小丫鬟,可人家非常好学,一心想要学好作诗,又有了林姑娘当老师,给她指导,最后也能写出像模像样的诗。

  顾成礼觉得他完全可以学学人家香菱是如何学诗的,首先要多读,多读些经典的好诗,肚子里存下一下成百上千手,感受一下其中的精髓之处,然后再试着自己来作诗慢慢锤炼。

  这个过程是需要长期坚持,而非是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做好的,顾成礼特地将纸张裁剪成一样大小,然后装订起来,那上面抄录的诗句也全都是他喜爱的风格,这样学起来也不甚吃力,反而多了不少趣味。

  许敬宗恍然,很快就猜出了这线装册的来路,“我还当你是真的没将梅直讲的话放心上,没想到你竟已做了这些,话说你是何时抄录的这些诗作,而且这上面不少的诗感觉都相当精妙,我以前竟未曾听闻过……”

  顾成礼面不改色,“县学藏经阁里有不少藏书,其中有一部分并未流传开来。”

  “当真如此?那我回头也要多去看看了。”

  听着许敬宗说要去藏经阁看书,顾成礼丝毫不慌,因他这本线装册上的诗作的确是全都出自那藏经阁,只不过他其实私底下还有一本线装册,那上面抄录的则是前世脍炙人口的好诗。

  顾成礼既然想学诗,自然是要尽量挑优秀作品来学,但见识过那些经典作品后,很难再对其他作品产生经验之感,就他如今给许敬宗看的这本线装册都是花了好大心思才弄成的,要不然也不会让许敬宗看了都舍不得撒手。

  既然听闻藏书经能找到这些诗作原稿,许敬宗对顾成礼这手头的线装册就那么热切了,不过还是羡慕地望了好几眼,这上面有不少诗作都是他以前从未见过的,可见这本线装册花了顾成礼不少的时间与精力,他要是想要将那些诗句全部找出来,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若先借我一晚,我明日就还你?”许敬宗还是有点对顾成礼收集的诗作舍不得,忍不住用商量的口吻祈求起来。

  顾成礼稍作思量,打算夜间看点其他的,正欲同意,就听到赵明昌的声音从外面传来,“借什么东西,能否也借我?”

  许敬宗没好气道,“你连是何物都不知,作甚么要跟着瞎参合。”

  这厮就是故意和他过不去,许敬宗总能被赵明昌气得牙痒痒,奈何除了嘴上用软刀子割人外,他也没办法能奈他何。

  赵明昌梗着脖子,“怎的?就许你借?偏生我不能借?”

  反正从入县学第一晚起,他俩的梁子算是结下了,赵明昌觉得凡是能给许敬宗找点不痛快的事情,他都是很乐意去做的。

  顾成礼见两人有争执起来,不想掺和到其中,原本打算借出去的线装册也收了回来,许敬宗气结,但知道这事不能怨顾成礼,要怪就只能怪总是爱乱搅和的赵明昌。

  他忍不住冷哼一声,“你这是又从哪儿归来,莫不是又跑去周启文那里?”他眉头皱起,恨铁不成钢道,“那不过是一介捐生,你整日与他为伍,简直就是自甘堕落、不思进取!”

  “你!”赵明昌气得攥紧拳头,看向许敬宗的眼里满含怒气,像是随时都会扑过去。

  许敬宗忍不住将身子往后缩了缩,他还真怕这厮一时恼怒冲动行事真把他揍了,但即便如此,仍是忍不住梗着脖子嘴硬道,“难道我又说错吗?他本身就是一个捐生进门,怎可与我等比肩?”

  赵明昌攥着拳头走近,吓得许敬宗连忙直起身绕到顾成礼身后,伸出脖子喊道,“斗殴滋事可是会受处分的!”

  顾成礼的衣袖被身后许敬宗紧紧拽住,即便这样他还不老实挑衅赵明昌,顾成礼感到头疼不已,这时他就格外怀念裴清泽,要是有他在,至少可以帮他将这两人分开,省得他一人夹在中间,简直就是头疼。

  顾成礼扶额,问出声来,“裴清泽呢,他不是与你一道出去的吗?”他这话是在问赵明昌,他和许敬宗今日可都没出去。

  县学要教的东西多,但是课程却并非那么繁忙,或者说,除了必要的经义课外,大多数时候,县学还是为学生提供不少自由发配的时间,可以自己来掌握学习进度。

  毕竟这个县学里的学生之间,年龄和身份都是有不小差异,有的如顾成礼、裴清泽这般还只是尚未加冠的少年郎,有的却已成家立室养了不少孩儿,宽且他们的学习进度也不尽相同,若将他们全都拘在一起,反而不是最佳的效果。

  但是每月固定的日子里,县学的直讲们都会定时给他们授课,也会对他们的学习进度进行考核一番。

  今早用完膳后,裴清泽与赵明昌一道儿出去了,既然赵明昌是去了周启文那里待了半晌,那裴清泽便是一人离开了。

  “难道他也是去藏经阁了?”顾成礼暗想道,但觉得这个可能性不大,这间学舍里,大约他自己是去藏经阁最勤快的,因是出身农家,家里也没什么藏书,想要看儒文经义,都是靠在藏经阁里抄书。

  便是不需要找书时,他也爱往那里跑,将买来的白纸都用来抄书,这段日子下来,他已经抄完了好几本藏书,就等着到每月休旬时带回顾家。

  但裴清泽与赵明昌、许敬宗三人则很少这么做,他们家境殷实,根本不需省那点子的买书钱,还不如多做些学问来得实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