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锦绣八零(重生) > 锦绣八零(重生) 第435节

锦绣八零(重生) 锦绣八零(重生) 第435节

作者:悠悠细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20:48:11 来源:免费小说

  这里没有到l区的公交车,他们必须先去市里,然后转车去l区。

  l区离市区大概有十多公里的距离,路不好走,赶到地方的时候,都快中午了。

  这边靠海,人烟稀少,唯独可见有几个工地,正在盖房子。

  鲍厂长指着远处的工地说到:“那边就是前期卖出去的地皮,现在正在盖厂房了。等厂房盖好了,这周围人也就多起来了。这里离着l区不远,再往前走不远就到了,就一个小县城。不过倒也还算热闹。”

  锦绣四处看了看,这里四周都是山,只有一条土路通往远方。路两边都是农田,里头长着庄稼。远处似乎有村子,但是离得远,看不大真切。

  这边的山,都不算高,比起s省的那些大山,只能算是丘陵。但是数量却是极多的,隔不远,就有一座。好在山与山之间的距离还算宽。

  “这块地还是挺难得的,不像别的地方,尽是山。你看这附近的小山,看着不高,可以后处理起来也是个麻烦事。我找人打听过了,这些地方以后都是要卖出去盖工厂的。到时候就得挖山,那可是个大工程。所以我也想趁着这个机会,在这旁边买一块小一点的地皮。把我的五金厂也建在这里。”

  第825章

  锦绣有些诧异地问到:“鲍叔也打算买地皮了吗?”

  鲍厂长点点头:“现在地价便宜,而且对面积也没什么要求,不管大小,只要想买、有能力买,一般都能批下来。眼下有能力买地盖工厂的人很少,所以政府给出来的优惠很大,后续的扶持政策也大。等几年可就未必了,到时候买地的人多了,地价肯定会上涨。办工厂的人多也来了,政府的扶持力度自然也就会下降。所以现在这个时候是最好的时机,错过了这个村,再难遇到这个店了。”

  “我手里暂时没那么多钱,所以就打算去信用社贷款,买一块面积稍微小点的,等往后手里有钱了,就把厂房盖到这边来。在这边做生意,有自己的地盘,说出支都让人高看一眼的。生意场上,这个也是相当重要的。你租人的厂房,跟你合作的人,多半都有些不放心,怕你哪天就跑了。有了自己的厂子,那就等于有了底气,让跟你合作的人,都能放下心来跟你做买卖。”

  鲍厂长来这边这些时间,可是把这些事都看了个清楚明白。所谓的排外,还不是因为怕外地人坑了自己,卷了钱跑了。所以很多人做生意,都只愿意跟本地人打交道。起码人家的家在这儿,一家老小都在这儿,不用担心人跑了。

  锦绣深以为然的点点头:“那这块地现在是政府竞标,还是我们自己去国土局打听?”

  “先前说要竞标,但是眼下谁有那么多钱来竞标?政府动员了好一阵子,根本没人去。所以竞标的事,也就搁下了。幸好不用竞标,不然价格肯定更贵。”

  “那咱们今天下午就去国土局走一趟吧,眼下就快过年了,要是不抓紧一点,估计就得等年后才能办好了。”

  顾年华开口到:“我一会儿回家问问,看我爸妈在这边有没有相熟的人,或者问问杜伯父,若是有熟人的话,这事儿办起来就容易得多。价格上不敢保证能不能有优惠,但是手续肯定是好办的。”

  锦绣笑了起来:“对,我怎么把这茬给忘了。那咱们就先回去吧,这会儿时间也不早了,早点把这事儿都办成,我也好早点安心。”

  鲍厂长笑着说到:“不用到l区里去看看吗?那边离着海边不远了,坐车过去,个把小时就到了。”

  锦绣摇摇头:“今天就不去了吧,以后会有很多机会的。鲍叔,你要是真的确定也在这边买地的话,那就快些把钱准备好。到时候咱们一起去办手续。”

  鲍厂长高兴得不行:“那敢情好,我也借一下你们的东风。”

  一行人又回到路边,等了好一阵子,才等到回去的公交车。

  到了市里,已经快下午三点了。大家也都饿坏了,赶紧找了个家饭馆,点了几个菜。

  g省的菜,是八大菜系之一,味道以清淡为主,最大程度上保留了食材本身的味道。只是众人都是s省人,味道都吃得重。所以尽管大家都饿坏了,可面对这一桌看着“寡淡无味”的菜式,依然提不起什么胃口来。

  倒是杨栎吃得很欢,她本就是g省人,在s省那边上大学,平时吃饭的时候,都要拿开水把菜涮过一遍才吃。现在稍微好些了,多少能吃点辣了,但依然不是很习惯,平时吃饭都吃得不多。这一回了g省,自然就食欲大增起来。

  张小芳看着杨栎吃得这么香,特别不理解地说到:“小杨,这又没颜色又没味道的,有啥好吃的呀?”

  杨栎微红着脸说到:“张姨,我们g省的菜是这样的,讲究的就是原汁原味,所以看着比较清淡,但是你慢慢品尝就能尝出味道来了。”

  张小芳吃了几口,还是不怎么有兴趣:“我还是吃不惯,要是让我天天吃这个,我非得饿出毛病不可。”

  锦绣笑着说到:“张姨,这边的菜就这样,因为气候和水土原因,这边的人都民得清淡,不然就容易上火。你以后若是长期留在这边的话,做饭的时候,也要注意把味道放得清淡些,要不然上火可就难受了。”

  杨栎直点头:“是的,我们这儿特别容易上火,所以我们g省人爱喝茶,特别是凉茶,夏天的时候,家家必备。”

  鲍厂长笑着点头:“g省人特别勤劳,但也很懂得享受生活。这边的茶文化和北方的酒文化是一样的。北方人谈事情是在酒桌上,而南方人则是在茶桌上。要说起来,南方人更风雅一些,北方人则更豪爽。”

  桌子上的年轻人,除了顾年华,其他人都听得入神。

  别看锦绣在王婷婷的那电脑里看过很多这个年代的人都没见过的东西,算得上是见多识广了,但那些认真说起来,不过就是纸上谈兵,且都不真实。她所见识过的风土人情,还是十分的有限,现在听鲍厂长这么说,真是恨不得能到处都走走看看,去见识一下每个地方。

  顾年华却是去过不少的地方,虽然基本上都是因为执行任务才去的,但也确实是长了不少的见识。所以对鲍厂长说的这些东西,并没有多大的兴趣。

  众人在这饭馆里边吃饭,连听鲍厂长见这些东西,慢慢地倒也品出这些菜式的味道来了。

  确实,每个地方的菜,都有这个地方独特的味道。抛开你以往的习惯,认真去品尝,就能品尝出其中的美妙滋味来。

  一顿饭吃完,都快五点了。

  顾年华拉着锦绣,去找地方打电话。

  顾家在g省这边没人,所以锦绣便把电话打到了杜世杰那边。

  杜世杰的人脉网比顾家的人脉网强大多了,毕竟顾援朝如今也不过是在x市当个厅长,连个市长都还没混得上。顾老爷子倒是混得好,可他在军部,军政互不干涉,想在这上面帮忙,不是那么方便。

  接到锦绣的电话,杜世杰自然没有不帮忙的道理,何况这事儿又不是什么坏事。锦绣在特区买地建工厂,那是支援国家建设,为经济发展做贡献。这可是大好事,真要办成了,也是给人家添政绩。

  所以,锦绣买地的这事,经杜世杰这么一帮忙,变得极其的容易。

  第826章

  这朝中有人就是好办事。

  杜世杰一个电话过来,z市的邹市长亲自接见了锦绣和顾年华,然后给下面的几个单位打了招呼,不过三天时间,买地的事情就办好了。

  这三天,也把他们忙得够呛。

  头一天,自然是去走关系,见邹市长和下面单位的几个领导,确定买地的事情。

  第二天,便是去l区的那块地皮上量地,做标记。然后还有跟a市那边信用社联系,要求异地取款。

  现在在信用社存钱,想在异地取款的手续十分的繁杂。要跟存款的信用社取得联系,还有各种的手续,到正式把钱取到手,真是能把人弄到头发昏。

  好在锦绣来之前,便跟a市信用社的李社长打好招呼的,再加上sz市这边也特别重视这件事,所以这取钱的手续办起来,速度还是很快,第三天锦绣便拿到了钱。

  本来这边政府以为锦绣是要走银行贷款的,毕竟这一百多亩地下来,要三十多万,这无疑就是个天文数字了。别说锦绣这么个年轻姑娘了,就是那些大家族,想一下子拿出这些钱来,也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

  没想到,人家直接就一次性全款付清了。

  锦绣想到自己付钱时,那些领导们讶异的神色,就忍不住想笑。

  这块地面积一共是一百五十亩,因为一次付清款项,又加上本身这地也不好卖,所以政府把主动把价格往下降了一些。两千五一亩,一共花了三十七万多。五十年的使用权。

  鲍厂长买了四十亩,他手里没什么钱,全靠贷款。不过因着锦绣的关系,他的贷款手续办得也很顺利。

  因着锦绣这么大手笔的买下这块地,sz市政府对卖地、招商引资的事,又有了不少的信心。他们不指望别人都跟锦绣这样,一次性全款付清。只要有人愿意买,他们就让银行批贷款。

  因为锦绣这事儿比较特殊,所以邹市长跟锦绣商量,看能不能让这边的报社把她买地的事做个报道,也算给政府打个广告。

  锦绣想着以后要跟sz市政府打交道的地方还很多,况且政府这次也给了她不少的便利,特别是地价上面,直接让她省了好几万块,自己似乎也没有理由拒绝。便同意了这个请求。不过也提了要求,说不能让报社透露她过多的个人信息。

  政府这边的人也懂,如今这治安确实不大好,这么大件事报道出去,弄不好也是会给锦绣带来麻烦的。所以便跟报社打了招呼,只接受口头采访,不拍照。

  于是在拿到土地证的之后,锦绣还接受了sz市日报的记者采访。鲍厂长算是个夹带,也接受了采访。结果一采访,竟然得知鲍厂长是国企领导下海经商,这下记者又来了兴趣,特地仔细地访问了他。

  这么一个典型事迹,肯定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宣传作用。

  等忙完了采访的事,两人各自拿着自己的土地证,从国土局出来,高兴得不行。

  从现在起,他们在g省这边,算是有点基础的人了。

  “这么件大事办下来了,咱们是不是应该找个地方好好庆祝一下?”鲍厂长提议到。

  锦绣笑着点头:“这是自然,不过我对这边不熟,鲍叔,地方你来订,我请客。”

  “那怎么行,这次我可是沾了你的光,捡了这么大个便宜,这顿饭怎么说也得我来请。你可别跟我争,不然我这心里不踏实。一下省出来两万块钱,请你们吃顿饭,怎么都是应该的。”

  锦绣笑着点头:“那行,那今天就让鲍叔请。”

  鲍厂长是真的高兴,直接把地方订在了sz市最有名的饭店里,请大家吃了一顿十分正宗的g省菜。

  这一顿饭下来,自然是宾主尽欢的。

  事情办完了,锦绣他们也准备回a市了。

  现在已经是腊月二十七了,他们现在回去,正好赶上大年三十。

  鲍厂长一家挽留不住他们,便又亲自把他们送上了火车。

  杨栎的家在g省y市,正好在锦绣他们回程的必经之路上。

  到了y市的时候,杨栎便下了火车。

  “杨栎,路上小心些。”

  杨栎点点头:“放心吧,我家离着y市不远,下了火车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就到了。倒是你们,一路上注意安全。”

  杨栎觉得挺不好意思的,本来说是来给锦绣当翻译的,结果一点用场也没派上,锦绣包了火车票不说,还给她开了工资。

  这么好的老板,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着。杨栎觉得,自己要跟着锦绣打拼的决定真是对极了。

  不说别的,国企的员工有这么好的待遇吗?没看人家鲍厂长一个国企的大领导如今都辞职下海经商了吗?这说明越往后,这铁饭碗就越不值钱了。

  杨栎这么想着,心里美得不行,自己拎着行李回家去了。

  锦绣和顾年华继续坐着火车往家赶。

  因着马上就要过年了,火车站的人特别少,一整节车厢里,也没几个人。冷冷清清的,甚是安静。

  两天后,大年二十九,两人回到了a市。

  刚一下火车,一股年味儿扑面而来。

  到处都贴上了春联,时不时便传来一阵阵的鞭炮声,那是s省人吃团年饭的标志。

  s省的风俗,在过年前,要团年。团年代表一家团圆,合合美美过新年。

  团年饭并不一定要在除夕那天晚上吃,过了小年之后,便可以开始准备了。

  随便选一天日子,准备一大桌子饭菜,祭祖宗,拜各路的神仙,乡下养了猪的人家,还得去猪圈里头拜一圈,保佑六蓄平安。

  锦绣他们在回来之前,就给家里打了电话的。家里人正等着他们回家吃团年饭呢。

  两人搭着公交到了家,刚一进院,就听到了杜世杰的声音。

  “回来了,锦绣他们回来了。”

  梁潇眼尖,一下便看到了他们。

  张招娣听见了,便从厨房里钻了出来,后面跟着秦美菱。

  “累坏了吧,我还怕你们赶不上呢,正跟美菱商量,要不要把团年饭改在晚上,好在你们总算是到家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