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小货郎 > 小货郎 第84节

小货郎 小货郎 第84节

作者:桃花白茶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9 20:32:29 来源:免费小说

  好家伙,竟然都是这么想的?!

  这下大家共同点更多了,不少人还盼着来刺绣坊呢,在这里可松快得很。

  至于家里边,根本不会阻止她们过来。

  毕竟她们现在赚钱不少的。

  能赚钱的,说话就是硬气。

  纪彬除了嘱咐过王大娘,让她们说谁家闲话不要太过分之外,倒也没有多加干涉。

  不过她们聊得最多的,还是怎么提高手艺。

  这才是吃饭的东西。

  又是一个月一号,从春安城来的太平车又赶过来。

  车夫老温看了看前边白色的路,忍不住对自己儿子道:“我不是眼花了吧,那是一条路吗?”

  “是啊!之前的泥巴地,现在修了条石子路。”

  老温赶着车过去,他就喜欢这种路,虽然不算特别平坦吧,但刚下过雨,还是这种路比较舒服。

  顺着这条路,老温先去酿酒坊。

  这次要取一千斤黄米酒,五千斤黄桂稠酒。

  要知道黄桂稠酒在春安城几乎卖疯了,特别是各家的宴会,若是没有这酒,那是会被人笑话的。

  这可一点也不夸张。

  毕竟谁不喜欢这样的酒啊,哪家女子喝了,都会惊叹这酒的味道。

  一杯一杯的也不上头,最适合宴会上饮用。

  而且马上要八月十五,中秋月圆的时候,哪家没有宴会。

  许多人家早早就跟平喜楼预定,只要把这些酒拉过去,必然立刻销售一空。

  现在只送去五千斤,是因为只有五千个瓶子,这已经是邓家三兄弟加急之后的数量了。

  纪彬看了看老温的车,忍不住道:“算起来已经卖过去四五千瓶酒,怎么只回来不到两千的瓶子?”

  这瓶子造价如此之高,回来的越多越好啊。

  老温也奇怪:“不知道啊,按理说平喜楼都花两文钱回收了,但给的人还是不多。”

  原本以为给钱之后再回收瓶子比较简单。

  谁知道瓶子还是到不了手里。

  就很奇怪。

  不过一千多瓶子也行,等酿酒坊清洗消毒晾晒之后,下批就可以用了。

  在他们装酒的时候,老温跟其他车夫们在客舍吃饭,随口问道:“那这次的刺绣呢,数量多少。”

  纪彬道:“三百件了,都是不错的绣品。”

  最高端的还是李裁缝做出来的一整套。

  徐娘子,高娘子也各一套。

  剩下的那就是中端产品,不止高端的绣品在如意楼好卖,这些中端的更是抢手。

  至于低端的都没送过去,全留在杂货店自己能消化。

  而且纪彬渐渐发现了,自从有了刺绣坊之后,不少绣娘都会在这交流,她们竟然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是最让人惊喜的啊。

  可能现在风格还不明显,等刺绣坊绣娘更多一点的时候,就会有无穷潜力。

  老温也道:“如意楼的柳老板让我跟你说个事。”

  老温慢慢道:“春安城现在有个故事,传得非常广,讲的就是你们邑伊县的事。”

  在这里故事里,一切都要从一个货郎说起。

  这个货郎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平日都在县城里走街串巷卖货,但为人忠厚老实,待人热情,很有一些朋友。

  货郎在做生意的时候,无意间看到青梅竹马的邻居长成漂亮少女。

  漂亮少女有一手好刺绣,拜托这个货郎帮忙贩卖。

  一来二去两人互生情愫。

  货郎想去提亲,又怕自己身无长物被拒绝,于是找了朋友诉说。

  这朋友竟然送给他两幅刺绣,这刺绣精美异常,华贵无比。

  朋友还说,这刺绣送过去,婚事必然能成。

  货郎抱着试试的态度登门提亲,没想到未来岳母看到这刺绣竟然小声惊叹,真的对他有所不同。

  最后因为这刺绣竟然真的成了门亲事。

  这个故事听完,纪彬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了。

  谁知道老温还没讲完,他继续道:“所以春安城有人说,得了这刺绣,就能得好姻缘。”

  纪彬深吸口气,如果不是这会拿着筷子,他真的想鼓鼓掌。

  这到底是谁传的消息啊!

  编故事有那么好玩吗!

  但是编的还挺像回事?

  不过纪彬终于知道,古代民间传说是怎么来的了。

  如果他不是了解内情,说不定还真被糊弄过去。

  柳掌柜让老温带话的时候还特意调查了。

  这个故事是从各处说浑话的人那传出来的,为了吸引听客的耳朵,讨赏钱加工出来的。

  倒也不是谁故意惹事。

  这个说浑话,算是民间百戏的一种,就是在茶馆讲笑话讲故事,逗大家开心。

  估计是不知道从哪听到邑伊县的这个小故事,觉得比较有趣,然后就再加工说出来了。

  好在他们只说邑伊县,名字也全都用货郎跟邻居代称,并未说名字。

  不是知道内情的,肯定不懂说的是哪家。

  就算消息传到邑伊县,大家也不知道讲的是谁。

  纪彬无奈摇头,他只是想帮朋友送个好礼物而已,谁能想到会发展成这样?

  还好春安城离邑伊县这么远,一时半会这个消息也不会传过来。

  纪彬让老温把这件事保密,千万不能乱说。

  不过想想还是好笑,他竟然也成为民间传说中更多一环,可能后人在考证这个故事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朋友是谁的,但会感慨这个朋友的慷慨大方吧?

  送走老温他们,纪彬也开始算手里的银钱了。

  毕竟做这些生意也好几个月,是该算算自己赚了多少。

  晚上,引娘看着纪大哥拨算盘,还不时用奇怪的符号算公式,开口道:“纪大哥,你这是在做什么啊。”

  纪彬看看加减法,笑道:“用乘法口诀算账,回头我教你。”

  引娘点头,默默把蜡烛的光调亮点。

  现在的账目主要是三方面,杂货店,而杂货店还分自家的,跟盘临县的。

  第二个是酿酒坊的。

  第三个则是刺绣坊的。

  其中杂货店每月差不多收入十两银子,这个比较稳定。

  从一月份开业到现在,到手差不多七十五两。

  酿酒坊不用说,纪彬算了算,现在一共卖出去四千斤黄米酒,九千斤黄桂稠酒,去掉成本,去掉给里长家的分红。

  四千斤黄米酒,他收入是在一百八十两。

  九千斤黄桂稠酒,收入是二百二十五两。

  合计四百零五两银子。

  看着是不少,但作坊可是建的,那么大的作坊加后面客舍,作坊地面铺了地砖,这可比他家建房子贵多了。

  去掉作坊的钱,到手三百七十两。

  好吧,赚到的钱还是很多。

  不算都不知道他赚了这么多钱啊。

  然后刺绣坊,刺绣坊的账既好算也难算。

  毕竟涉及的人太多,好在引娘记得都很清楚。

  首先是各种丝棉线,布料,还有各种损耗,大约是七两。

  但在绣品当中,最贵的不是这些材料,而是人工。

  以前有三十七个绣娘,其中收入最低的,则是不分档的十八个绣娘们,她们做的活都简单,出来的数量也多。

  一个月能做约莫二百多块便宜刺绣,她们工钱约莫是四千五百文。

  这些刺绣不送到春安城,都是些鞋面,腰带,头巾等。

  剩下的就不同了,往上数第一档绣娘,一块刺绣一百文,七个绣娘一个月能做二十八块,七个人的工钱就是两千八百文。

  越往上越多,到第五档绣娘,一块刺绣六百文,一个绣娘这个月做三块刺绣,那就是一千八文。

  如果在这没看出差别的话,直接说出李裁缝的工钱。

  她一个月做两块刺绣,一块四千文,这个月能赚八千文,再加上之前给她补贴的两千文教学钱,那这个月就是一万文钱,也就是五两银子。

  一个高级绣娘的工钱,几乎跟所有材料钱持平。

  这大概就是有技术的好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