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小货郎 > 小货郎 第219节

小货郎 小货郎 第219节

作者:桃花白茶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9 20:32:29 来源:免费小说

  “不仅是他,留在汴京的武官基本都是如此。”

  “而且边关那边的将领也在陆陆续续调回来,不过两年时间,已经换下来大半了。”

  “剩下的人在那边,似乎也不过好。”

  纪彬听到这话,手一顿:“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些都是太子的人?”

  柴力点头:“是,是太子殿下的人。这几日我同武官们喝酒,虽然职务都很低,但吃饭的时候来了个以往见过的将军,他已经赋闲了。”

  “可他经验老道,有一次若不是他指挥,只怕我已经死在边关。”

  柴力说这些话,本意是想跟纪彬念叨同僚们的过往,可说着说着,自己都发现不对劲。

  更不用讲纪彬了。

  纪彬闭上眼,顺手铺平一张纸,他刚认识的柴力的时候,那会柴力刚回来几个月,然后马上过年。

  太子就是那年,也就是永义十四年底回的京城,当时还是打了胜仗。

  但过了年之后,太子还有他身边的武将们都留在汴京,不再去边关。

  也因为这些事情,才有禹王被赶到宿勤郡,柴力他们的抚恤金发下来的事。

  后来的时候大家就知道了。

  什么棉花乱七八糟的。

  如果把这些事再加一条线,也就是太子身边武官全都慢慢赋闲,慢慢从边关调回来。

  没记错的话,邑伊县夏阳坝的夏大娘,她儿子还在信中说过换了上司,所以规矩跟之前不太一样。

  可是两年时间把边关换了一半的血,只怕不是一个禹王能做到的。

  说不定还有皇上的手笔。

  一个贤能的太子固然好,若是一个手握重兵还贤能的太子,对皇上来说就是威胁了。

  这皇上未必是真的想让太子退位,只是收揽手中的权力。

  可这期间,就给了禹王太多可乘之机。

  细细一想,这竟然是从两三年前,太子打了大胜仗开始,他的处境就愈发危险。

  不想倒罢了,把事情全都写在纸上之后,纪彬才发现太子身边危机四伏。

  就算是他最风光班师回朝的时间里,估计都没松口气。

  如果说皇上对太子一直忌惮的话,甚至可以解释为什么太子太傅谢阁老的另一个学生谭清谭刺史,会被派到偏远的春安城做事。

  这可不是对信任臣子的做法。

  还有边关将士的抚恤金,也是努力了许久,才迟迟发下来。

  哪是圣人不想法,只是不想以太子的名义发罢了。

  还有边关通贸易的时候,两年前都在说起,如今迟迟没有动静,谁知道是哪方在博弈。

  虽说只是远远地看过圣人一眼,可在车架里的他也算慈眉善目。

  可如今想来,只让人遍体生寒。

  当皇上的,是不是都这样怪,既希望儿子有出息,又希望他不要那么出息。

  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让人胆寒。

  这张纸写出来,纪彬也不过是隐隐看个局势而已,其中凶险程度,只怕比想象中还要恐怕。

  柴力也不敢多言,可眼神里明显带着恐惧。

  纪彬又看了一遍自己写的东西,扔到炭火盆里,等这张纸烧干净了,彻底化为灰烬,这才道:“我之前还说事情变得有些快,如今看倒不是快,而是已经到节骨眼了。”

  柴力点头。

  两人静默无言,纪彬站起来叹口气:“我给你那些银两,也不用还我,若是之前的同僚有难处,就给他们吧。”

  说着纪彬又抽出两张三百两的银票。

  这些钱如今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但却能解很多人的燃眉之急。

  不是纪彬心善,而是这些人保家卫国流血牺牲。

  可全都沦为政治的牺牲品。

  柴力并未拒绝,因为最近跟同僚,甚至上司吃饭,他也发现了,这些在汴京的将士们,许多人还不如自己。

  毕竟常年在外征战,只靠手里那些俸粮,日子过得去,但也说不上好。

  年前这么多事,纪彬已经不指望太子记得他们,随缘吧,爱怎么样怎么样。

  等到十二月二十五,又下了场大雪,柴力也彻底在家休息。

  手头那九百两被他散了个干净,不过他显得更加沉默,估计心里也不好受。

  同时又觉得花了东家的钱,心里愧疚得很。

  纪彬并未多劝,柴力应该明白的,这钱对他来说不算什么,若不是怕太扎眼,他还能再给一点。

  十二月二十七,街上施粥的门户也越来越多。

  最近一段时间汴京气氛已经松快了,毕竟是大人物的事,老百姓们该过日子还是过日子,该庆祝过年还是庆祝过年。

  焦家同样也在门前开了施粥送米面的摊位,纪彬也给里面投了些钱,没事就出去给讨粥的人施粮。

  看着他们,心里倒是平静不少。

  毕竟上面怎么样,那是上面的事。

  他们过好自己日子就行了。

  虽说是天子脚下,该贫苦的人还是贫苦,如今一粥一饭虽不能解决他们所有问题,但至少这几天能吃饱,这就是好事。

  至于太子忘了他们这件事?焦家人都没什么想法了,还是过年比较重要!

  焦家主跟纪彬一边施粥,一边在聊棉价的事。

  从汴京棉送到南军国各地已经接近两个月时间,各地棉价也陆陆续续出来。

  但这棉价比纪彬想的要高出许多倍。

  不止是超过纪彬的预料,许多人都没想到大批汴京棉到江南后,竟然还是高价。

  焦家主道:“当初我们都以为,汴京棉会比宿勤棉要便宜,毕竟这边少说也有几百万斤的棉花。可实际上却不是如此。”

  “汴京棉运到江南后,一两售价五千五百文,而且没有还价的余地,所有的棉花都是这个价格。”

  纪彬震惊地看向焦家主,给了眼前四五岁的小姑娘几个馒头,还有一包米面,这才道:“怎么会有这样高的价格,按理说如果想要把汴京棉全部卖完,价格应该在两千五百文到三千五百文中间最合适啊。”

  焦家主点头:“是啊,五千五百文一两的棉花,买得起的人家只会更少,就算江南奢靡之风甚行,也不可能家家户户倾家荡产买棉花吧。”

  其实说白了,整个南军国繁华的地方并不多,如果定价过贵,自然有人买得起,可销售的数量就会少。

  如果定价便宜,那大家又会哄抢,对卖家来说不合适。

  只有定价适中,才能挣好手里钱不说,还能把百万斤棉花销售一空。

  这是最优解,也是最符合常理的办法。

  按照五千五百文一两的定价,只怕是江南那边也只能吃下四五十万斤。

  毕竟纪彬他们送过去十几万斤,宿勤郡周家送过去三十万斤。

  加起来消化高价百万斤棉花,已经是江南足够富庶了。

  可这样一来,这些汴京棉就会被剩下两百多万斤,再分散到全国各地,以五千五百文的价格,能买得起的人也很少。

  当初宿勤郡就有棉商出了这个损招,但他没同意,那周家人也没同意。

  今日的东西施舍结束,纪彬则在思考这件事。

  把棉花单价提高,确实能卖得贵,可东西被剩下那么多,也不见得能多挣钱吧?

  等到第二天,纪彬就明白为什么了。

  扬州徐三公子送来信,他在江南之处无人能讲,只好写信给纪彬,诉说心中苦闷。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在纪彬他们走了之后,汴京棉就陆陆续续到了江南一带。

  大家都以为这汴京棉会便宜,许多人家已经准备好购买了。

  估算的价格也在两千三千,不超过四千的价格。

  这种情况下,不少人家都能买几两做个棉衣也行,自己不穿,给家中孩童也是好的。

  可汴京棉去了之后,全都是一口价五千五百文,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当然还有买家,只是那些本就凑钱真正想御寒的人,此时望而却步了。

  毕竟直接价格比想象中直接翻倍,那就有些不划算。

  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

  江南一带竟然横出乱象,先是楚馆一个花状元,也就是花魁,言必称棉花绝妙。

  有这样的人物带动,再有几家年轻公子为棉花吟诗作赋,好像出来聚会不穿件棉衣就是不够风流。

  这样斗富夸奇的风气迅速蔓延,有些人家为了虚荣可以不买粮食,也要买件棉衣。

  似乎所有风气都裹挟着人们必须买棉。

  就连扬州徐三公子这样的顶级豪门都忍不住给纪彬写信:“浪荡子弟效仿,好标榜身份。”

  “有家人聘妾,地上铺以棉花,屋内卧榻小凳全是棉花被褥,竟然被标以风流。”

  “滥觞。”

  “恶俗。”

  最后四个字足以见徐三公子对此风气鄙夷,但看得出来这种风气极为盛行。

  当然信里也说,他家赶在头一茬买的棉花价格,竟然跟后面大家棉花价格一样,他跟苏州的顾八公子被家中族老夸了又夸。

  还说明年有好差事给他们。

  这也算一桩好事吧。

  收起信,纪彬算是明白,为什么汴京棉敢卖这样贵,估计这些招数早就想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