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被明朝将军掰弯以后 > 第六章

被明朝将军掰弯以后 第六章

作者:晴川泪相思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9 19:29:10 来源:免费小说

  建文元年(1399年)五月,燕王府三兄弟抵京,因为削藩的原因,京城里的人都对燕王府众人避之唯恐不及,徐增寿却反其道而行,以与三个外甥培养感情为借口,住进了燕王府。

  徐增寿昨日打麻将没过瘾,手痒了一天,好不容易熬到了下午,所有人都完成了任务,结果被徐夫人连拖带拽的请了回去。

  崔淼看着徐增寿略显狼狈的背影,轻声在沈清耳边说道:“侯爷,徐都督此番模样,可与你有关?”

  沈清挑了挑眉,无辜的说道:“徐都督确是合欢阁的常客。”

  想想徐增寿的下场,崔淼不禁为他捏了把汗,无奈的说道:“阿清,你明知道以我们现在的处境,那种事不可能发生。”

  沈清略带委屈的看向崔淼,说道:“大郎可是厌烦我了?”

  崔淼见状顿时心软了,苦笑着说道:“侯爷是把我吃死了。”

  三兄弟相互对望,心中更加坚定,日后绝对不能得罪崔淼,如若不然他们这个皇叔指不定怎么收拾他们呢。

  建文元年五月初十,这天是朱元璋驾崩周年忌日,天还未亮,众人便起了身,换好朝服径直向皇宫行去。临走之前众人都垫了垫肚子,皇家祭奠不同于普通人家,各种繁文缛节多不胜数,身体素质不好的根本撑不下来。他们这些常年锻炼的武将还好些,顶多是累了些,但对于那些文官来说,简直是场折磨。

  冗长的祭文,听得人昏昏欲睡,偏偏还要表现出哀伤的情绪。长久的跪拜,膝盖被硌的生疼,却不敢有丝毫表现。因为越是这种肃穆又盛大的场合,那些御史大夫的眼睛越亮,指不定就因为哪个表情不对,被参上一本。尤其是现在的形势,无论是朱高炽三兄弟,还是崔淼和沈清,都小心翼翼,唯恐有丝毫的行差踏错,被那些虎视眈眈、不怀好意的御史大夫抓到。

  连续三天的祭奠仪式,让崔淼觉得疲惫异常,回到王府倒头就想睡,却被沈清拉了起来,熟悉的药味让他皱紧了眉,有气无力的说道:“阿清,这药我都吃了好多年了,也该停了吧。”

  “都好些年了,大郎还是不能习惯。”这下换沈清无奈了。

  “这是药!就算是补药,那也是药!有谁能习惯这东西。”

  “你的胃今日不是又疼了么?所以这药还不能停。”

  崔淼少见的撒娇道:“阿清,我好累,这药等我睡醒了在吃。”

  虽然这样的崔淼让沈清没有抵抗力,可为了他的身体,沈清不得不硬起心肠,说道:“不行,你上次也是这般说的,结果呢?”

  崔淼一噎,小声的嘟囔道:“不就那一回么,至于记这么久!”

  “大郎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清都记得,会记一辈子。”

  突来的情话让崔淼的脸一热,无奈的说道:“得,我吃!”

  崔淼伸手去拿药,沈清却躲了过去,将药丸塞进嘴里,揽住崔淼的脖子就吻了上去。崔淼一愣,随即被嘴里的苦味唤回了神智,他心里既甜蜜又无奈,却没有推开沈清,温柔的回吻着。

  洪武帝的周年忌日结束,众人的目光再次投向燕王府,猜测着皇帝的下一步动作。与此同时,北平府传来报信,燕王病危,恐熬不了几日,请求皇上让朱高炽兄弟三人早日回归,以尽孝道。

  京城里瞬间炸了锅,受之前崔淼运作的影响,京城许多大儒纷纷向朱允炆上书,建议让朱高炽三人马上回北平,以全孝道。与之前的闭门不出不同,三兄弟这几日天天外出,每每见人都惆怅万分,言之担忧家中老父,病危之际却不能守在床前尽孝。渐渐的京城的诸多大儒见朱允炆始终不肯放人,便对其产生了不满,上书的言辞中也丝毫不加掩饰,明着说朱允炆不顾皇家骨肉亲情,实在有违天理伦常,理当立刻放还朱高炽三人,并下罪己诏。

  朱允炆拿着奏折气的直哆嗦,却又无可奈何,这都是自己作出来的,怎么着也得受着。

  御书房内,朱允炆看着御案下的众人,将奏折递给内侍,说道:“你们看看吧,看完说说朕该如何是好。”

  内侍将奏折双手奉上,齐泰率先接过来观看,越看眉头皱的越紧,看完直接郁闷了,一言不发的转递给黄子澄。黄子澄接过奏折仔细的看着,一边看一边点头,一副说道心坎里的模样,看完又将奏折递给徐辉祖。徐辉祖面无表情的接过,看了两眼便合上,再次递给内侍。

  朱允炆见三人表情不一,心里直叹气,出声问道:“诸位爱卿有何见解?”

  齐泰第一个站出来,躬身说道:“启禀皇上,微臣觉得此举万万不可!御医虽已证实燕王之病,但朱高炽三人俱已成人,且雄才大略,若此时放他们回去,无疑是放虎归山,不利削藩之策!”

  黄子澄抚了抚胡须,不赞同的说道:“齐大人此言差矣。燕王病重,已是无力回天,三人虽有雄才大略,到底不如燕王之威胁,其手下武将个个不凡,未必肯屈从三人之下,与皇上削藩无大妨碍。且相比这些,民心更为重要,只要顺应民心,他们三人实在不足为惧!微臣建议皇上顺应民意,放三人回去,以全孝道。”

  朱允炆听完两人的意见,跟没听一样,选择困难的他依旧是无法选择。他叹了口气,看向一直不发一言的徐辉祖,说道:“徐爱卿,你以为如何?”

  徐辉祖垂下眸子,敛去眼底复杂的情绪,心中叹息一声,说道:“启禀皇上,微臣以为齐大人所言甚是。朱高炽三人是微臣外甥,他们的品性微臣了然于心,他们个个身负大才,若放虎归山,后果不堪设想。尤其是高阳郡王朱高煦,最为勇猛过人,也最为无赖,他不但不会忠于陛下,也不会忠于他的父亲。”

  朱允炆听完深为感动,感慨道:“徐爱卿之忠心,朕铭记。”

  就在朱允炆下决心留下朱高炽三人时,听内侍通禀,左军都督徐增寿和驸马王宁求见。朱允炆虽有些疑惑,还是召见了二人。结果见过二人之后,他又开始犹豫不决,赶巧黄子澄又来了。在黄子澄一通长篇大论后,朱允炆被说服了,且深信不疑,随即下旨让朱高炽三人回归北平。

  黄子澄之所以能够成功劝说朱允炆,主要是齐泰因要事出了宫。当齐泰等人得知之时圣旨已下,他们赶紧带人前往燕王府拦截,结果燕王府早已人去楼空。齐泰等人再神勇,耐不住有两个猪队友,其中一个还是皇帝,实在带不动。

  自从祭奠结束,燕王府众人就开始收拾行装,随时做好跑路的准备,所以圣旨一下,内侍还没走远,他们一行人便出了王府,马不停蹄的出了城,快马加鞭赶回北平。

  出了京城,众人不由松了口气,朱高炽看着崔淼,好奇的问道:“老师怎知皇上会放我们回去?”

  崔淼笑着答道:“因为皇上是皇上,而非太祖。他太依赖身边的文臣,自小受儒家思想熏陶,最看重的便是仁政。之前我们做的那些并非无用功,京城的诸多大儒均受你们的孝心感动,加之王爷病危,经过几日的发酵,放世子三人回去,只是时间问题。”

  朱高煦赞叹的说道:“老师当真是当世奇才,此行能脱险,全靠老师运作,这份大恩我们兄弟三人定当铭记!”

  朱高燧应和的说道:“没错,老师神机妙算,当世难遇!”

  崔淼被夸的有些心虚,连忙摆手说道:“你们千万莫要如此,我也是做了分内的事,即使没有我,你们也定能安然无恙。况且,你们尊我一声老师,我护佑你们平安,也是应当。”

  众人快马加鞭赶回北平府,燕王得信,不禁松了口气,大赞崔淼之才智,此一事再次印证了道衍和尚的话,也让燕王深信自己有九五之相。燕王没了后顾之忧,更加坚定了造反的决心。以至于道衍对崔淼愈加欣赏,自顾自的将崔淼引为知己。

  建文元年六月,齐泰抓了燕王部将邓庸,经过一番严刑拷打后,从邓庸口中得知了燕王要造反的真相。齐泰将此事回禀朱允炆,朱允炆悔不当初,不该听从黄子澄的劝说放虎归山。齐泰建议立即发兵逮捕燕王官署,并密敕北平都指挥使张信,秘密逮捕燕王朱棣。

  朱允炆的密令是发出去了,可他万万没想到,队友是个不靠谱的,刚接到密令,转头就告诉了他老娘。他老娘也是个慧眼独具的人才,直言:“不能这么做。你父亲总说王气在燕,你的无妄之举,会招来灭族之灾的。”

  张信作为一个孝顺儿子,老娘都这么说了,他还能咋地,第二天秘密前往燕王府。燕王以为他是皇帝的人,称病不见。张信时刻铭记老娘的话,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朱棣实在没忍住好奇,就召见了他,然后张信就把朱允炆卖了个干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