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被明朝将军掰弯以后 > 第二十三章

被明朝将军掰弯以后 第二十三章

作者:晴川泪相思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9 19:29:10 来源:免费小说

  建文三年(1401年)底,有内臣自京师告密,朱棣得知南京空虚可图,决计改变战略。

  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朱棣率师南下。平安率四万骑兵尾随其后,朱棣得知设伏于淝河,两军发生交战,朱棣派出部将白义、王真、刘江迎敌,却不敌平安,且王真亦被其砍杀。朱棣大怒派出沈清,平安的部将火耳灰迎战,滑稽的是两人纵马而上,在即将相遇之时,火耳灰的战马突然栽倒,火耳灰一个不甚摔下马来,沈清几乎未废吹灰之力便将其擒获。两军哗然,平安无语半晌,稍稍撤退。

  四月,平安率军进至小河,派出左右翼进击燕军,燕军大将陈文被杀。南军驻军于桥南,燕军驻军于桥北,对峙数日,平安不想与朱棣耗下去,准备转移,却于北坂遭遇燕军。两军再次发生交战,平安神勇无敌,险些刺死朱棣。

  朱棣恼怒异常,率军绕到南军后方打算偷袭,只留千余人驻扎桥北,没想到徐辉祖率军前来支援,双方大战于齐眉山下,大战持续整整一日,以燕军败退告终,随后何福率军前来会合。

  燕军战败,陷入窘境。朱棣召集众将商议军情,环视一周,直言道:“战争陷入胶着,时间日久,对我等不利,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见无人应答,张玉出列,躬身说道:“王爷,盛庸,平安皆是我等手下败将,不足为惧,现下紧要的是魏国公徐辉祖,他与李景隆不同,徐辉祖深谙军事,恐不好对付。”

  朱棣点点头,徐辉祖是他小舅子,他怎会不了解。不仅深谙军事,还足智多谋,最重要的是他又是个坚定的保皇派,难缠的紧。见诸将面面相觑,朱棣看向沈清,说道:“詹林有何见解?”

  沈清沉吟一会儿,说道:“强攻不行,那便智取。”

  朱棣眼睛一亮,连忙问道:“那该如何智取?”

  沈清淡淡的说道:“魏国公与王爷关系匪浅。”

  沈清点到即止,朱棣却灵光一闪,笑着说道:“好,好一个关系匪浅!詹林不愧是詹林!”

  朱允炆信赖倚重文官,性子难免染上了文官清高的习性,对身边身体残缺的内侍多不待见。而燕王则不同,在朱元璋还在时,便与其内侍悄悄交好,以至于朱允炆身边许多内侍心向燕王。南京空虚可图的消息也是朱允炆身边的内侍传出。

  朱棣写了一封密信,让人连夜送至京城徐增寿手上,徐增寿当晚就去找李景隆喝酒,话里话外都替李景隆惋惜,借酒醉言道:“兄长此次统帅,临行前眉头紧锁,颇为为难,燕王王妃到底是我等亲姐,实在不忍与之对敌。”

  说着有心,听者那就更有心了。李景隆自从回到南京便一直在国公府,也不敢出门,每日里听到的都是闲言碎语,京城百官的唾沫星子都能把他淹死,徐增寿这还是第一个登门探访的人。李景隆郁郁不平,不认为自己指挥有失,全将责任推到南军诸将身上,认为他们是嫉妒他的才华,才合起伙来算计他,尤其记恨代替他统帅的徐辉祖。听到徐增寿之言,他心中微动,见徐增寿酒醉,便吩咐人准备客房,而他则连夜进了宫。

  有李景隆进谗,再加上内侍的作用,朱允炆的脑袋再次犯抽,在其猪队友黄子澄的大力支持下,召回徐辉祖的诏书连夜发出。而李景隆请求再次挂帅的想法,也被黄子澄无情浇灭。废话,几十万精兵强将交到他手上,都被他败光了。就算朱允炆脑袋再犯抽,也不会再用他。

  建文四年(1402年)四月,徐辉祖被召回,何福无奈只得移师灵璧,以深壕高垒固守。固守虽能抵挡燕军,但粮草却成了问题,何福派人去征粮,好不容易粮食撞上了车,半道却被朱高煦截了胡。何福听闻气的直骂娘,可眼看着大军在城中,粮草每日都在消耗,却无补给,愁的整日睡不着觉,头发都大把的掉。

  平安得信后,满心无奈,分兵六万迎战,却中了朱棣的算计。大军陷入苦战,何福出城支援,却又遭遇朱高煦突袭,大败而归。

  夜幕降临,朱棣正在打仗用膳,只听帐外的军士扬声回禀,道:“王爷,军中抓到一个探子,现已押来大帐,交由王爷定夺。”

  朱棣手中动作一顿,放下手中碗筷,说道:“把人带进来。”

  三宝来到大帐门前,挑开门帘走了出去,没一会儿,一个身穿灰色衣衫的中年男人被押了进来。

  男人进的帐来,慌忙跪倒在地,说道:“末将曹宁见过王爷。”

  朱棣见状挑挑眉,说道:“曹宁?你此来吾军驻地有何居心?”

  曹宁连忙解释道:“王爷,末将特来投诚。”

  “投诚?”朱棣的眼睛一亮,面无表情的说道:“如何投诚?”

  曹宁恭敬的回答道:“王爷,平安、何福意欲在今夜转移,前往淮河征集粮草,约定夜半三声炮响之后,大军出发。”

  朱棣大喜,盯着曹宁问道:“此话可当真?”

  “末将愿以项上人头担保,绝无虚言!”

  “好,若此事当真,待事成,本王绝对不会亏待与你!”

  当夜,燕军突然进逼灵璧,发射三炮,南军误以为是出发的信号,争相奔往营门,于是营中大乱,燕军乘机进攻,南军大败,何福逃跑,平安等近二百名文臣武将被俘。

  灵璧战败,平安等被捉。盛庸独自率军向南,在淮水南岸排列战舰,准备迎战朱棣大军。谁知燕将邱福等早已偷偷渡过淮河,出现在盛庸军之后。邱福的突袭让南军大乱,已成不可挡之势,盛庸无奈只得收拾残兵退守长江。

  朱棣率领燕军以锐不可当之势直逼南京,朱允炆这下慌了,连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谁知他依赖的文官集团,不思如何应对,反而对李景隆发起了攻击,以方孝孺为首的众多官员,纷纷请诛李景隆。李景隆整日忧惧不安,唯恐项上人头不保,对方孝孺等人心生怨愤。

  “曹国公虽作战不力,到底没有其他错处,这样处置功臣之后,朕以为不妥,此事作罢,以后莫要提及。如今当务之急,是如何应对燕王大军,诸位爱卿有何良策?”

  朱允炆的队友齐泰和黄子澄奉命去募兵,还未归来,大殿之上刚才还吵得不可开交的众臣,现在犹如鹌鹑一般,无人出声。

  方孝孺左右看看,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皇上,事急从权,可遣使者前往燕军大营,许以割地,稽延数日,待东南募兵归来。燕军不长舟楫,决战江上,胜负尚未可知。”

  朱允炆现在也是热锅上的蚂蚁,心中实在没了主意,见方孝孺这般说,连忙问道:“那以方爱卿之见,该派何人前去?”

  方孝孺看向众臣,目光所及之处,个个垂头,唯恐自己被点名,他心中失望,答道:“微臣举荐兵部尚书茹瑺、都督王佐。”

  被点名的两人冷汗顿时就下来了,茹瑺连忙跪倒,惶恐的说道:“启禀皇上,此事事关重大,微臣才疏学浅,恐负皇上厚望。”

  站在武将一列的李景隆出列,躬身说道:“皇上,臣愿前往。”

  李景隆一说话,刚才还如鹌鹑一般的众臣,又开始吵闹起来。说李景隆此举定是有不臣之心,想去给朱棣通风报信。

  李景隆心中那个气啊,若是手上有剑,他非得血洗金銮殿。

  朱允炆被他们吵得心烦,烦躁的说道:“统统闭嘴!”

  向来温文尔雅的朱允炆罕见的发了火,众臣被吓得闭了嘴。

  朱允炆看向众人,说道:“既不允曹国公前去,那你们有谁想担此重任?”

  众人连忙垂下头,跟刚才斗鸡似的模样完全不同。朱允炆心中失望,第一次用审视的目光看向众人,他信赖并倚重的朝臣,到了国家危难的时刻,居然是这番模样,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当这个皇帝。

  “曹国公李景隆、兵部尚书茹瑺、都督王佐听旨,你们三人代朕前往燕军大营,告诉皇叔,若他停战,朕愿划江而治。”

  李景隆志得意满的看看众人,跪倒在地,说道:“臣领旨!”

  朱棣在大帐中接见三人,李景隆向朱棣转达了朱允炆的意思,朱棣大笑,说道:“本王无罪而被废为庶人,举起靖难是为自保,并不是为了土地。而且先皇分封诸子时,已经都各有分地。你们去将奸臣绑来,本王便马上解甲拜谒孝陵,然后回到封地北平。”

  事到如今,让朱棣退兵那是不可能的,他雄才大略,比朱允炆不知强上多少,大明朝需要的是他这样的皇帝。朱棣心中虽这般想,但到底不能这么说,如若不然便是自打嘴巴。

  三人心惊胆战的出了大营,将朱棣的话转达给朱允炆。此时齐泰和黄子澄均不在朝中,就算朱允炆想绑他们送给朱棣,也无人可绑,无奈之下又请出朱棣的堂姐庆成郡主前往燕王军中,陈述割地议和的条件。

  庆成郡主无意参与他们叔侄之争,奈何圣旨已下,她又不能抗旨,只得坐船来到江北,跟朱棣转述了朱允炆的话,便径直说道:“皇上与王爷之事,我不想参与,奈何圣旨已下。”

  “堂姐的意思本王明白,无需忧心,明日本王送堂姐回归。”

  朱棣明白庆成的意思,以礼相待,临行时,还亲自送至岸边。

  庆成郡主亦不能说动朱棣,朱允炆见事不可为,命众将调集水军于江上,准备与燕军决一死战。

  ※※※※※※※※※※※※※※※※※※※※

  感谢在2020-07-16 20:54:01~2020-07-18 18:01:3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20651410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三黑mmmm 2个;20651410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洛知晓、20651410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