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被明朝将军掰弯以后 > 第一章

被明朝将军掰弯以后 第一章

作者:晴川泪相思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9 19:29:10 来源:免费小说

  洪武二十五(1392)年四月,太子朱标病逝;洪武二十八年(1395)三月,秦王朱樉病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三月己未,晋王朱棡病逝。儿子接连病逝,无论朱元璋是多么强悍的人,都难免心中悲凉。而燕王朱棣便成了最年长的皇子,再加上他常年征战,在百姓心中的威望日盛,让朱元璋略感安慰。

  晋王死后一个多月,朱元璋曾给朱棣一道敕谕:“朕诸子独汝才智,秦、晋已薨,系汝为长,攘外安内,非汝其谁?..尔其统率诸王,相机度势,防边乂民,以答天心,以副朕意。”

  显然,朱元璋已把朱棣看作维护朱家皇朝的支柱,对他寄予很大希望。然而,朱元璋毕竟精明过人,他也虑及燕王权势过大,会对朱允炆继位构成威胁。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病重的朱元璋昏睡的时间越来越长,整个人被病痛折磨的瘦骨嶙峋,脸色蜡黄,嘴唇发青,隐隐泛着死气。

  偌大的寝殿空荡荡的,除了朱元璋,便只有守在他床边的太监。殿里焚着香,白色的烟飘飘渺渺,即便是最昂贵的龙涎香,也无法遮盖那股浓浓的掺杂着药味的怪异味道。

  躺在床上的朱元璋突然咳了两声,紧接着越咳越厉害。侍候在一旁的太监连忙上前,将朱元璋的身体扶了起来,轻轻的为他拍着背,“皇上,皇上,您醒醒……传太医,快传太医!”

  殿外的内侍听到动静,慌忙去请太医。

  过了一会儿,朱元璋止住了咳,悠悠醒转,低不可闻的说道:“传、太孙来见朕。”

  太监再次扬声喊道:“皇上口谕。宣太孙殿下觐见!”

  自朱元璋病重,朱允炆便搬到了距离朱元璋寝殿最近的宫殿,听闻朱元璋宣召,他连忙整理了一下衣衫,急匆匆向寝殿赶来。

  朱允炆不及通报,便冲进了寝殿,他自小便被朱元璋带在身边,对朱元璋的感情非同一般,如今看他缠绵病榻,心中悲痛,也难免忐忑不安。

  朱允炆三两步来到床前,关切的问道:“皇爷爷,您醒了,可感觉好些?”

  朱元璋自知命不久矣,如今也只是强撑着一口气,他精明了一辈子,岂会看不出朱允炆眼底的不安,可如今自己已经不能为他挡风遮雨,他必须独自撑起大明王朝。

  “允炆,朕的身子已是强弩之末,今日召你来便是有几句话交代……”朱元璋说着喘了起来,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嗦。

  朱允炆连忙伸手为其顺气,紧张的说道:“皇爷爷,您怎么样了?太医呢,怎么太医还未到?”

  这时殿外传来匆匆的脚步声,“皇上,太医在外等候召见。”

  朱允炆见朱元璋无法答话,连忙说道:“快让他进来!”

  太医拎着医药箱,匆匆走了进来,刚想行礼,便听朱允炆说道:“免了,快给皇爷爷诊脉。”

  太医上前,帮助朱元璋恢复平静,跪在床前为他诊脉。过了大约一刻钟,太医收回手,面露惶恐之色,畏畏缩缩的不敢开口。

  不待他说话,朱元璋便开口道:“出去吧。”

  “皇爷爷,您……”朱允炆心中的不安更甚。

  太医如蒙大赦,躬身退出大殿。

  “朕的身子心中有数,已是药石无灵,不必再麻烦了。”

  朱允炆闻言不禁红了眼眶,说道:“皇爷爷不能丢下孙儿。”

  朱元璋心中也是十分不舍,奈何天命如此,他拍了拍朱允炆的手背,说道:“允炆,你早已成年,不能再如孩童一般依赖别人,要担起振兴大明朝的重担。”

  朱允炆忐忑的说道:“皇爷爷,孙儿惶恐。”

  “你的才华不亚于懿文,唯一不足之处,便是性格略显软弱,日后定要改正。如今天下已定,万事皆欣欣向荣,朕已为你铺好了路,以后该如何走就看你了。”朱元璋虚弱的喘息着,接着说道:“你的诸多皇叔中,唯有燕王和宁王最为出色,朕深感欣慰,也为你担忧,如何做你定当三思而行。”

  朱允炆连忙问道:“皇爷爷,孙儿该如何行事?”

  “大、大明边患还需两人镇守……”朱元璋仰着头剧烈的喘息着,原本清明的眼睛变得浑浊,双手死死的扣着床上的被褥,形状十分骇人。

  朱允炆被吓得跌坐在地上,恍然回神,极度惶恐的叫道:“太医,太医,快宣太医!”

  “从……长……计议……”

  慌张的朱允炆并没有听清朱元璋的最后一句话,待太医到时,已然为时已晚。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下遗诏:“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虽然早知这一日的到来,崔淼还是不禁出声叹息,明□□朱元璋这传奇的一生,虽然多造杀戮,但不得不说他对百姓是真的好,元末君主的残暴,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若不是朱元璋平定天下,他们怎会过上安定的生活,相较于他的噬杀,他这一生终是功大于过。

  看着院落中挺立的人影,崔淼缓步上前,从后面环住了他的腰,温声说道:“阿清,莫要伤怀,生死有命,由不得人。”

  沈清紧紧握住崔淼的手,悲伤的说道:“皇上与清有教导之恩,与清来说,皇上便如亲父,如今......我怎能不伤怀?”

  “阿清,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你身边始终有我。”

  沈清转身与崔淼相拥,喟叹道:“大郎,此生有你,足矣!”

  ......

  朱元璋死前密命驸马梅殷(宁国公主之夫)辅佐新君,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朱元璋驾崩几天后,朱允炆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十六日(6月30日)在南京即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时年21岁。短短几日,朱允炆便已继位,根本不给藩王任何反应的机会,这正说明了朱元璋的忧虑。

  自己的爹死了,还不能去奔丧,这样的防备让一众藩王心里不是滋味。皆说齐泰在矫诏,离间皇族骨肉亲情,其心情可想而知。俗话说得好‘三个女人一台戏’,而自从朱允炆继位,他与黄子澄、齐泰妥妥的搭了一个戏班子。面对诸王环伺的局面,不说韬光养晦,先把皇位坐稳了,偏偏商量着怎么和他的这些年富力壮的皇叔们打擂台,这就好比三个只会嘴皮子功夫的书生,和一群常年征战的兵油子比武一样,若是朱元璋在世,估计他能气死过去。

  在齐泰和黄子澄的撺掇下,朱允炆利用或有或无的罪名对小的藩王下手,最先倒霉的就是周王朱肅,紧接着便是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岷王朱楩,一年之内五王相继被废。崔淼知晓,朱允炆的下一个目标便是朱棣。

  燕王也并非听之任之,他加紧活动,挑选壮士充实自己的护卫军,以勾逃军为名,收罗异人术士。

  近一段时间常常召集燕山卫众将士商议,崔淼自然也在列,但他总是旁听,并不发表意见,唯有燕王询问时,方才开口说话。看着道衍和尚走进燕王书房,崔淼不禁撇撇嘴,心想:这和尚撺掇燕王造反的伟大事业,终于要有实质性进展了。

  朱棣虽然对那张龙椅非常有想法,但朱允炆到底是朱家人,再加上造反的罪名好说不好听,史书上这么一记,那他就成了乱臣贼子,这也是他犹豫的主要原因。

  直到朱允炆令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以谢贵控制北平,另以都督宋忠、徐凯、耿瓛屯兵开平、临清、山海关一带,并调检燕府护卫军士,加强对燕王防范措施。朱允炆这种种举措,明摆着告诉燕王,‘我现在要动你了,你的胞弟周王便是你的下场。’以燕王强硬的性子怎能忍得下,不得不说朱允炆推动了朱棣的造反事业。

  建文元年(1399年),眼看着朱元璋的周年忌日就要到了,燕王朱棣察觉到不对,在朱允炆下旨召他进京之前,突然病倒了。

  在燕王病倒之前,曾召道衍,沈清,崔淼等到书房商议对策,当问及道衍如何应对,道衍则笑盈盈的看向崔淼,说道:“阿弥陀佛,崔同知有何见解?”

  明明心中早有成算,还将皮球踢到他这里,虽然是想让他在燕王面前多多露脸,可崔淼却还是忍不住想翻白眼,他垂下眼帘,躬身说道:“王爷,标下愚钝,若是口出妄言,还请恕罪。”

  燕王笑着说道:“但说无妨,本王不怪便是。”

  “时至先皇周年忌日,若皇上当真想对王爷不利,那此时便是最佳时机,故王爷绝对不可进京。”崔淼停顿了一会儿,接着说道:“但若王爷不去,肯定会受人诟病,以至于背上不孝的罪名,皇上那边也就抓到了王爷把柄。进退两难间,王爷不妨拖上一拖。”

  “哦?那该如何行事?”

  “病,且是重病。”

  ※※※※※※※※※※※※※※※※※※※※

  这部小说分为上下部,建议书友们先看上部。

  **文《丧尸希的米虫生活》、《头号书迷成了我对象[穿书]》已开始连载,书友们多多支持啊,么么哒,╭(╯e╰)╮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