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后庶女只想长命百岁 > 重生后庶女只想长命百岁 第18节

  倒是这身子……婄云心里有几分忧愁,面上却不能表露出来,只笑着哄锦心回房,道:“前日那些香料还没调配好呢,这几日天气好,不如配出来,也好阴干啊。”

  锦心幽怨地看了徐姨娘一眼,然后乖巧地被婄云拉走。临走前婄云回头望了小佛堂内一眼,隔着重重袅袅的烟雾,观音玉像眉眼朦胧,端坐在莲台山,便是不信服神佛的人,此时多少也会升起些叩拜之心。

  但婄云没有。

  前生娘娘病得最重的那一年,陛下、她、安南公、翼北公、忠敬伯夫人……他们几乎拜便了京城周遭千里内所有灵验有名的寺庙道观,可最终,还不是无用之功?

  婄云回过头来,目光定定地注视着锦心——但或许,那些神佛也真的有灵,有灵到,她竟还有与主子相聚,看着主子从小小一团长大的一日。

  府试一结束,文夫人也没等出成绩,便把一家人都打好包带到郊外避暑的园子中了。

  这也是为了向文从翰表示——咱们家虽然重视你这次府试,但你也不必将成绩看得十分紧要,将自己逼得太紧。

  这是因为院试前阖府上下都表现得太过紧张了,文夫人当时不觉着,后来抽出身来想想,恐怕也给了文从翰太多压力。

  她见多了那些寒窗多年、一朝不中,险些把自己逼疯的例子,文老爷因为格外留心,这几日也在外听到不少,故而夫妻两个一拍即合,文从翰刚从考场里出来,全家便都大包小包打好,离了金陵城了。

  文从翰满心无奈地跟着到了郊外的园子,闫大夫给他请了脉,开了方子,说虽然身体底子不错,前头月余却消耗太多,要好生补一补以免坏了多年练出来的好身子。

  文夫人听了惊忧交加,蕙心心知一个府试并不至于将文从翰逼到如此地步,忧心多半还是为了自己的事,对闫大夫所叮嘱的事宜便更加上心了。

  于是即便院试结束,文从翰的苦难生涯却还在继续着,幸而过了几日,他休整得差不多了,便向文老爷与文夫人提出要到书院走一趟,文夫人连忙道:“不只你该去,我们也该去的。”

  文从翰闻声微怔,文老爷与文夫人相视一笑,徐姨娘无奈道:“傻小子,这是要给你娶媳妇了!”

  “父、父、父亲母亲……”好险椅子烫屁股似的,文从翰一下从椅子上窜了起来,又惊又喜还有点不知所措,文夫人摇头轻笑:“瞧瞧,这孩子欢喜傻了。”

  “可、可成绩不是还没出来呢吗?”文从翰匆忙地坐下灌了口茶,总算恢复到往日镇定从容的模样,文老爷笑道:“昨日我回城中赴宴,遇上知府谢大人,他说我‘幸得一麟儿’,你还不明白意思吗?今日放榜,已经命人去探看了,不出所料,再有一个时辰,人也应该回来了,正好咱们收拾东西准备起身。”

  文从翰不由拧眉:“谢大人……”

  文老爷想到本府与谢大人的交情是缘何加深的,不由目露疼惜地看了锦心一眼,叹道:“也是阴差阳错。”

  文从翰瞬时了然,不再言语。

  胡氏算是文家送给金陵知府的一道保命符了,因为在执金卫携当今旨意来到金陵之前,金陵知府就已经开始追查罂粟粉一案,不然如今罂粟粉已经逐渐向金陵侵染,金陵知府若还是浑然不觉,怕也少不了一个失职失察之罪。

  若是文家没那么遵纪守法,直接私自处置了胡氏,也不必直接打死,打板子后扔回家,堵住寻医问药的门路,插起来自家自然是干干净净的,外头也无人会追究,但金陵知府可就倒了霉了。

  当日执金卫来金陵查案,谢大人对罂粟一案的进度便突飞猛进,跟着在后头捡了不少漏,隐隐也发觉这其中恐怕不是寻常江湖势力或是家族倾轧斗法,而是官方下场了。

  至于是哪个官方,谢大人为官多年,心中也暗自猜测出来几分,因此心中更生恐惧。

  这段日子江南官场风起云涌暗潮涌动,若是他没先查上罂粟一案,只怕自己也捞不着好处,单看他那几位同僚们,这些日子头发可都是大把大把的掉啊。

  也因此,他在生意上给文家开了些方便之门不说,也愿意在院试成绩板上钉钉甚至对阅卷考官已经没有约束之后、放榜之前,提前给文家一个定心丸。

  作为一府最高官员,谢大人还是多少能有些自由的,文从翰是江南之地有名的少年才子,他为官的底线也不会允许他从中周旋做什么手脚,但在诸事尘埃落定之后,向文家透露一些,是他的自由。

  此时一屋子人欢喜得不知怎样了,却还得按捺住,静心等着看榜的人回来。文夫人已吩咐人去收拾行装、套马车,要到云家去,又是要开始谈论婚事,礼物自然不能薄了。

  虽然文从翰与云氏女已有婚约在身,但文老爷与文夫人的意思,还是要郑重地三书六礼一重重地走下来。

  今日登门之后先粗粗谈一番,带着媒人去,次日请人登门纳采,这是礼仪周全,若提前不知会一声,直接叫媒人上门,恐怕也会打云家一个措手不及。

  文夫人在这些事情上格外讲究,也希望云家能感受到自家待这门婚事的重视、对云家的尊重。

  文夫人又交代徐姨娘与蕙心照管着园子里、警惕林间火云云,她对家里总是有千万分不放心,徐姨娘与蕙心俱是含笑应下,叫文夫人尽管放心地去吧。

  金陵那边看榜的人果然回来得极快,气喘吁吁俨然是一路快马,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老爷、太太、哥儿,好消息,好消息,咱们家哥儿中了,第三,红榜第三啊!”

  众人欢喜更浓,文老爷忙说要绕一圈,回金陵城中给祖宗上香报了喜讯再往姑苏去,文夫人只顾点头答应,笑眼看着儿子,也是激动又欢喜,眼眶都有些湿润了。

  如今过了院试,有了秀才功名,文从翰才算真正走上科举这条路上,而他今年方是束发之年1啊。

  文夫人口中喃喃念道:“母亲,母亲,您看到了吗?您的外孙,岂不胜过那些人千百倍……”

  眼看一行人欢天喜地地出门上了马车,徐姨娘与秦姨娘对视,眼中都有些笑意。

  锦心在园子里这边也是随着徐姨娘居住的,文夫人一走,蕙心晚间不放心要四处查看一番,徐姨娘为她掠阵,留下锦心和文从林在屋里。

  文从林睡前是要徐姨娘哄的,光是乳母哄绝不会安心入睡。与锦心闹了一会儿,困得眼睛眯起来时乳母要抱他起来又不肯,使劲睁开乌溜溜的眼睛往四周看,扯着锦心的衣角软声问:“阿姐,阿娘怎么还不回来啊?”

  锦心笑着捏住他的小脸,哄道:“阿娘等会儿就回来了,你乖乖的,先和妈妈睡去好不好?”

  文从林扁扁小嘴,不大乐意的模样,腻在锦心怀里撒娇:“要阿娘,不要妈妈!”

  他的乳母忙上来劝道:“哥儿听话,和我回去睡去,这园子这样大,边边角角的地方又要格外留意,整个巡视一番,姨娘回来的时候还早着呢。您睡一觉,等明儿一早醒,姨娘不就回来了吗?”

  文从林将头摇得拨浪鼓似的,斩钉截铁地道:“就要阿娘!”

  “这……”乳母犯了难,锦心瞥了文从林一眼,见他眼角的余光不自觉地往自己这边飘,忽然觉着不对劲,眯了眯眼,也不开口,坐等文从林开价。

  到底是孩子,虽然在素日相处上从文老爷和锦心这儿学来一点,还不大会用的,这会乳母又被卢妈妈拉住,没人来哄他,他只能委屈巴巴地给自己搭了台阶往下走。

  “若是阿娘实在回不来……”他勾住锦心的衣角,做出一副吃了多大委屈的模样,活似做出了天大的退让,小嘴还扁扁的:“那我与阿姐睡一夜也好,阿姐哄我,给我哼歌!”

  锦心轻描淡写地睨他一眼,淡淡道:“听你这语气,还挺勉强。”

  文从林心道不好,原本不大有精神的眼睛睁得圆溜溜的,他小小年纪却也深谙为人应该能屈能伸的道理,立刻扯住锦心的袖口可怜巴巴地哀求道:“阿姐~林哥儿不勉强,林哥儿最喜欢阿姐了。”

  “求我。”锦心端起一旁的茶碗呷了口果子露,眼睛不抬一下,“你给我哼哼歌吧,平日阿娘和奶妈妈哼什么哄你,你来哄哄我,若今夜能把我哄得安睡,明儿个我叫卢妈妈做一碗蒸糕给你。”

  文从林沉思一下,拉住锦心的袖子晃啊晃的,“……那好吧。阿姐~林哥儿求你了,林哥儿最喜欢阿姐了,林哥儿给你哼歌,哄你睡觉,你让林哥儿在这睡一宿好不好?”

  眼看着自家哥儿谈判谈得步步倒退,他的乳娘在旁忍不住暗笑,锦心抬指轻轻点点文从林的额头,悠悠道:“林哥儿,今儿个阿姐就教你个乖,和人谈条件啊,可不能一下把自己的底线就露出来,知道吗?”

  文从林是机灵,可也没机灵到这份上,锦心说的他自然是听不明白的,懵懵懂懂地眨眨眼,只见锦心点头答应了,就欢欢快快地扑进锦心怀里,美滋滋地蹭了蹭:“和阿姐睡!林哥儿哼歌哄阿姐!”

  虽然是这么说,等洗漱一番躺下,文从林也累得眼睛都睁不开了,黏糊糊地撑蹭着锦心哼了两声,就眼睛一闭死死睡过去了。

  婄云在旁掌着灯整理屋里方才姐弟俩玩的零散玩意,听不见响声了,回头一看,见文从林睡得小猪似的了,忍俊不禁地,对锦心道:“您也快睡吧,这一日多累了,早点歇着。”

  锦心点了点自家小猪的鼻子,轻哼一声:“明儿个的蒸糕没有了!”

  第二十五回 治家高手锦心轻易化解修罗……

  第二日晨起, 锦心还是嘱卢妈妈做了两碗蒸糕。文从林美美睡了一大觉,醒来的时候就又活蹦烂跳的了,在锦心屋里来回蹦跶, 看着绣巧替锦心盘头,在旁跃跃欲试地想要伸手。

  “打住。”锦心拍了拍他的小手, 头都没回, 一面扒拉着首饰匣子里的珠花, 一面道:“把你那小手收回去, 阿娘应当回来了,你找阿娘去吧。”

  文从林这才猛地反应过来,“啊——阿娘!”

  看他拔腿就要跑,乳娘忙拉住他,牵着他的小手哄他慢慢走。

  等他走了, 锦心才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 念叨道:“闹人啊。”

  婄云端来一盏甜滋滋软糯糯的蜜枣银耳羹, 抿唇笑着道:“我看姑娘欢喜得紧。”

  锦心不与她理论, 小桔子从外头欢天喜地地蹦跶进来,道:“姑娘, 秦大娘送了一篓子好新鲜的杨梅和荔枝果子来,说是今年的头茬。”

  秦大娘指的是府里的管事娘子,她是文老爷的奶娘秦嬷嬷的儿媳, 也就是秦姨娘的嫂子, 她男人常年跟着文老爷打理铺子、外出行商,她在府中管着内宅鲜果的采买。

  如今正好是杨梅和荔枝上市的季节,锦心点点头,问:“阿娘起了吗?”

  “昨儿后头小门上有上夜的人不经心,姨娘耽搁了好一会才回来, 这会子还没醒呢。”婄云道。

  锦心便叫婄云请秦大娘到这屋里来坐,又命人看茶来,秦大娘笑道:“一早过来,除了送这些果子来,也是为了给姨娘和姑娘请安,不成想竟来得太早了。姨娘没起,想是昨日劳累了,这园子里的人千不该万不该,一听说老爷太太走了,上夜就不经心了,哪成想大姑娘与姨娘掌家细致,放心不下细细查看,却抓住了他们的错漏。”

  锦心眼帘微抬,透过铜镜看了看她,笑眯眯地问:“妈妈吃早饭了没?”

  秦大娘见她小小的人,心中暗自打了自己个嘴巴——任是多巧妙动听的话,这种事情在小娃娃前说又做什么用呢?她于是笑着道:“吃过了,多谢姐儿关心,没想姐儿正梳头,绣巧的手真是巧,这两绺小辫子打出来是要绕在发鬏上吗?”

  绣巧点了点头,又抿嘴儿笑道:“妈妈您谬赞了。”

  “姨娘真是会调理人,姐儿也是温和待人的好脾气,才能将身边这些丫头们养得这样斯斯文文的。”秦大娘见锦心没顺着话茬走,自己唱独角戏也不尴尬,笑了笑继续说起今儿送来的杨梅荔枝怎么怎么新鲜。

  并道:“荔枝是外头采买的,杨梅却是姑苏那边咱们自家庄子产的,姑娘吃着若是喜欢,回头我再送几篓子来。”

  锦心便道:“那可谢过妈妈了,昨儿我的丫头们还琢磨,用木薯粉可能把果子做成软糖不能,杨梅做出来定是酸甜的好滋味。”

  秦大娘笑着道:“姐儿说的倒是可行的,正巧近来天儿热了,膳房做马蹄糕多,木薯粉也是易得的。”

  锦心又点点头,忽然问:“咱们家庄子上有种朱薯吗?”

  “这……”秦大娘愣了一愣,婄云迅速道:“是我前日与姑娘说起的,一种海外传进来的作物,也叫金薯,在咱们这边种植的多,皮色紫红,内瓤为黄色,可蒸食可炖煮,滋味甘甜、口感软糯,姑娘听着就记住了。”

  “哎哟,这说的不是地瓜子么。”秦大娘笑道:“外头是有种的,不过多是贫苦人家种来充饥饱腹,家里稍有点余粮的人家都是看不上的,一来吃多了涨肚子,二来又不好克化,小儿老人吃多了克化不动,哪比得上稻米麦子?咱们家的庄子上自然是种稻米麦子的多,还有就是府里吃的鲜果、菜蔬,姐儿若是想尝个新鲜,我打发人在外头采买些就是了,也不值什么,一吊钱能换这样一大篓子来呢。”

  价贱,虽能饱腹却不能为家中带来收益,就像秦大娘说的,但凡家里有点余粮要换银钱的,都不会种这个。

  亩产虽高,却传不出去,当今重文重商,却不重农耕,这等卑贱之物不会上地方官员的桌子,自然也就登不得天子的御案。

  天子不知,谁来全国推广此物?

  锦心摇摇头,叹了口气,她也就是随口一问,不过是昨夜梦到此物,好似产量颇丰,醒来时都还印象深刻,没成想一问,却是种了,只是无人看重。

  秦大娘听她叹气,不明所以,说话间有人来回:“姑娘,姨娘起身了。”

  秦大娘连忙道:“如此,我去给姨娘请个安,也告退了。姐儿放心,明儿个给咱们家供应菜蔬的农户上门,我便问他一问,叫他在村子里瞧瞧,给您买一篓子来。”

  锦心点点头,笑盈盈地道:“那就多谢妈妈了。”

  “不算什么。”秦大娘笑容可掬,眼角的褶子好像都透着“可亲”二字。

  待她去了,锦心的头也梳好了,绣巧将锦心挑出的那一支牡丹花头金簪替锦心簪上,笑道:“四月里头,正是簪牡丹的时节,瞧着园子里头的牡丹娇艳,姑娘头上的却比真花更别致。”

  “太太送的东西,自然不差。”锦心道:“真花也好看,只是要在花芯子撒些药粉,不然恐怕招小虫。”

  婄云便道:“婢子回头便去闫大夫那里讨两味药,为姑娘配一剂既不伤花卉、又能驱赶小虫的药粉,回头只少少地撒一些在花芯里,身上再配上香包,便可以免去花朵引虫之忧了。”

  绣巧赞道:“还是婄云你见识多广,这样的药粉也会配,我从前连听都没听过呢。”顿了顿,又笑道:“姑娘打小博闻强记,自打你来了,知道的外头事便更多了,往后定是整个金陵闺阁中见识最广的闺秀。”

  锦心歪头看着她,“绣巧,我竟没发现你几时这般争强好胜了。”

  她抿抿唇,叹道:“也只有我如此优秀,才能满足绣巧你的愿景吧。”

  绣巧噗嗤一笑,道:“这又是哪里听来的词,算来,姑娘您明年就要和其余几位姑娘一起进学了,届时可求您千万叫奴婢与婄云一道时候你笔墨,跟着也受受熏陶。”

  “天地良心。”锦心回头看她:“我要进学了,怎么可能不带你去呢?长这么大了,我做什么抛下你过?如今倒是可怜兮兮地说起这个,真把这些年待你的心都置于不顾了。”

  说着,她将头往下一低,水润润的眼睛仿佛都透着委屈。

  绣巧连忙哄她道:“奴婢不就是看您与婄云亲近,好像有什么事婄云都知道,您却不知道,心里有些呷了醋才这样说的,其实您待奴婢多好,奴婢怎么会不知道呢?”

  锦心故意扭过身坐去不理她,其实扭头时与婄云目光相触,哪里有委屈巴巴小可怜的样子?

  相伴多年,婄云哪里不了解她?登时心中暗笑,到底千年的狐狸修为高,只叫锦心把绣巧唬得一愣一愣的,最后应是许了三个香袋两条络子外加一条手帕,眼看是要做到明年去了。

  给锦心做的东西,绣巧自然不愿对付,锦心又不许身边人每日低头针线,一日做点扎两针,还真要做到明年去。

  在园子里徐姨娘带着锦心、文从林三人也是住着个二层小楼,徐姨娘与锦心在二楼东西两个屋里睡,文从林住在楼下正堂后的小暖阁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