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清穿之嫡长子 > 清穿之嫡长子 第79节

清穿之嫡长子 清穿之嫡长子 第79节

作者:屏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14:00:34 来源:免费小说

  弘晖将乌拉那拉氏所说的话放在心里过了一遍,然后看向她郑重许诺道,“额娘放心,儿子日后行事不会再这般无章法。”

  见此乌拉那拉氏才放心些,她清楚自己儿子是个心里有数的,便没再念叨,而是提起入宫之事。

  如今康熙刚刚薨逝,遗体还停留在乾清宫,四爷虽然入了宫,但还在忙于交接事宜,而乌拉那拉氏作为四爷的嫡福晋,马上就要成为皇后了,同样是有许多事情要忙活,明日就要准备入宫接手宫务,但是四爷后院其他女人却还要再过段时间才能进宫,康熙一死,还留下了不少的妃嫔呢,等新皇入宫那些妃嫔就成了太妃太嫔,只有等她们迁了宫才能给四爷的后院挪出位置来。

  乌拉那拉氏跟弘晖提起这些时,感到一阵头痛,她自己进宫要忙活的事情不少,宫里人多眼杂,各宫主子娘娘也都是不好相与的,只怕明日没那么顺利,而她离开王府进了皇宫心里也不踏实,没她在雍王府守着,谁知道后院里那群女人会不会在这节骨眼上犯蠢。

  弘晖听了他额娘的抱怨,只能安抚两句,他对这些事情都已经提前预想过,所以先前才去找了胤禟许下重利。

  “明日额娘进宫,玛嬷定会帮衬着些,而宜妃娘娘那里许是也能帮上一些忙……”

  宜妃可是一向与德妃不对付,两人是斗了几十年的老对手了,如今四爷上位意味着宜妃马上就要在身份上输德妃一截,乌拉那拉氏都能想象到以宜妃的性子,心里肯定是不服气极了,如何还会帮衬自己,可她看着弘晖时,只见他一脸认真,神情不似作假,便知他必定是又谋划了什么,顿时觉得心里熨帖。

  “明日你随我一起进宫去,等将宫里各处人手都清点好,也能让王府里其他人能早点搬进宫……”乌拉那拉氏开口做了决定,至于她进宫后这王府的内务她也想到了合适的托付人选,那便是弘昀的嫡福晋,好歹也是大选出身,家世不差于瓜尔佳氏,想必在出阁前就已经在家中学过掌家中馈,乌拉那拉氏打算再留下一两个心腹嬷嬷帮着看守,短短几日应该是出不了岔子的。

  对于这些中馈内务之事,弘晖半点不懂,并没有开口干预,而是从他额娘那里辞别,回到自己院里歇下,就等着明日与乌拉那拉氏一起再进宫去。

  如今再进宫,心底却不像之前那般紧张了,连早起准备都松懈了不少,府里人都喜气洋洋的一片高兴,哪里还需像之前那样战战兢兢就怕误了时辰。

  而在弘晖与乌拉那拉氏进宫前,这紫禁城里就已经热闹起来,弘晖昨日找完胤禟后就匆匆离去,而胤禟却是又跑了一趟皇宫,将弘晖说与他的事情都告诉了宜妃。

  宜妃对德妃即将成为太后之事确实很不甘心,但即便是不甘心又无可奈何,其实她早就认清太后之位基本上与自己无缘,她的长子胤祺虽然有着亲王之位,但却是个木讷性子,在康熙跟前宠爱平平,至于幼子胤禟虽然是个嘴甜讨喜的,偏生每日就爱商贾之事,惹得康熙见了就怒骂,宜妃看得胆战心惊,哪里还指望胤禟能有这般造化。

  虽然如此,宜妃对于自己的老对手马上就要压在自己头上这事还是心里不得劲,但是在听完胤禟所说后,就立马态度不一样了。

  宜妃一向偏爱自己的小儿子,对于胤禟心里的怨憎她并非不清楚,可自己也没办法让儿子爵位更高些,但是如今弘晖却抛出了橄榄枝,宗室的掌权人,那可是有实权的,比一个亲王爵位还让人心动,就算是宜妃听了也忍不住心中火热。

  仔细想想,其实她得罪德妃和老四确实不划算啊,自己在宫里熬了这么多年,都将先帝熬走了,也该随儿子们出宫享享福,何必非要在宫里给人添堵呢?

  第109章 日常一章

  原本这宫里还有不少人都等着看热闹呢, 尤其是以荣妃为首的妃嫔,毕竟之前在前朝中诚亲王胤祉的呼声也很高,荣妃心里未尝就没有一点野望, 可如今却是雍亲王荣登大宝, 这让荣妃一系的妃嫔心里都怄气, 她们就指望着宜妃能折腾一番。

  没想到等宜妃露面时,不仅没有像以往那样与德妃掐起来,瞧着竟还像是有意奉承着德妃?这让后宫众人见了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心思转得快的很快就反应过来, 看来这雍亲王登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与其在这里不甘心唱反调,还不如早点抱上德妃的大腿为妙。

  等乌拉那拉氏进宫的时候, 便发现这宫里娘娘们竟比她原先想的要好相处多了,几乎无人会故意为难她, 甚至还态度亲热, 尤其是如今还掌握宫权的佟贵妃,对待更是态度亲切, 仔细提点了她许多处,这让提心吊胆进宫的乌拉那拉氏心里不禁松了一口气。

  诚亲王的势力本就比不上胤禛, 而且他的派系也多是以文人居多, 这些人虽然笔杆子厉害,但也都要名声的, 在康熙晚年时候基本已经表露了姿态, 众人差不多都清楚先帝心中所属, 就算对严苛冷酷的雍亲王心生抵触,都各自小心伺候着,哪里还敢公然出言反对, 而荣妃在后宫同样如此。

  她虽然是四妃之一,但是年龄居长,在康熙那里的恩宠根本比不上宜德二妃,先前康熙在世时她就要避让这二人的锋芒,如今也是指望着挑唆宜妃行事,等见到宜妃主动退让了,荣妃自然是偃旗息鼓,败兴而归。

  弘晖与四爷配合得很好,在康熙驾崩后的短短几日里,就将前朝后宫都把控在手中,稳住了人心,也让四爷登基这事成了众人接受的事情,而弘晖并没有就此掉以轻心,仍然让人留意民间舆论,就怕还有人想要搞幺蛾子。

  而弘晖担心的这些都没有发生,但是他派下去盯梢的人还是派上了用场。

  康熙驾崩的消息很快就被递送到地方各州县,而外放在各地的皇子阿哥在收到丧报后就立马启程回京,等四爷接手了京中兵力,将整个京城都掌控在掌中时,胤祺、胤禩与胤祥、胤祯都回到京中,而其中当属胤禩心情最为复杂。

  他不过是出京了两年而已,再次回来就已经是物是人非。

  胤禩心里对那个九五之尊的位置也曾有过想法,毕竟那时的他在朝中也是有诸多拥簇者,而且皇阿玛也是对他予以重任,他以为只要自己做得够好,皇阿玛就会看在眼里,然后承认他。可惜,这个想法最终还是被皇阿玛彻底粉碎,让他再也不抱任何希望。

  胤禩在回到京中后,就待在自己的王府里闭门不出,以前那些追随过他的朝官们如今早就没了人影,在这国丧时候,更无人上门拜访,而对于先帝丧礼要如何举办,宫里也没派人让他入宫商议,胤禩便只当不知,其实他还是有些不想再踏进那个地方,仿佛只要不靠近,那个人就依然好端端在里面。

  先是他母妃,如今又是那个人,胤禩心里苦涩,以后那个皇城就与他再无半点关系了吧。

  当初胤禩出京去西伯利亚的时候,是只身上任,根本没带家眷,郭络罗氏心底难过,好不容易等到了胤禩回京,却还是见他一副伤神模样,心里也跟着难受,如今她早就不指望那些荣华富贵,只盼着能与八爷好好过日子。

  胤禩被派去西伯利亚的两年里,她只觉得这偌大的贝勒府冷冷清清,无时无刻不想着踏上列车北上,可她如今不再像以前那般肆意,她不能再给八爷惹祸了。

  “福晋,宫里来人了。”门房小厮连忙来通报。

  郭络罗氏伸手抚了一下脸庞,顿时将脸上哀伤收起,睥睨着小厮,“让人好生招待着,本福晋与爷待会儿就过去。”

  小厮“嗻”一声,就立刻领命转身离去,而郭络罗氏等他身影消失后,才不忙不慌地往胤禩院子走去,心里却思忖着宫里这时来人会是何目的。

  而胤禩在听到宫里来人时,也不过是神情片刻恍惚,然后很快就反应过来,这人是老四派来的,而不是他皇阿玛,敛去神情,稍作一番收拾就与郭络罗氏携手去接待宫里出来的太监。

  其实当初他也没少给老四使绊子,胤禩走在路上居然还有些心情想着以前的那些恩怨,他发现此刻自己心里意外地平静。他不知道老四这个最终胜利者会是怎样审判他,但是胤禩已经不在乎了,在后来的几年,他被皇阿玛喝斥,又被弘晖下套捉弄,最后派遣给他的尽是苦差事。

  等到了西伯利亚后,日子就更加艰苦,那里什么都没有,不仅是吃食和住宅,还有比京城寒冷数倍的风雪,而从小就在宫里长大的胤禩还是头一回感受这样的日子,北边的风雪让他好几次都恍惚怀疑京中的记忆是不是只是自己的一场梦,只有北地的艰苦寒冷才是最真实的,等待得久了,心底的那些怨憎就渐渐散去,最终是释然。

  短短两年的时间里,西伯利亚已经大变样了,从山东、京城这边运去的大量钢筋水泥,一座座楼房建起,还有弘晖要求的学校、医院,原先还荒无人烟的地方很快多了人气,越来越多的人搬了过去,渐渐有了吆喝声、孩童声,甚至是鸡鸣狗吠声,这些变化都是在胤禩眼皮底下出现的,那种充实感竟让他觉得比在京中的日子更有盼头。

  在西伯利亚,他不需要去算计着任何人,每日想的也只是将房子建好,在风雪来临前让迁民都能住上房子,再多建些学校,让孩子们都进学校念书,这样简单的日子是他以前从未感受过的,而那里的百姓多数都是行伍家属,性子直爽豪迈,他们知道胤禩是皇帝的儿子,只当他是尊贵人,殊不知胤禩已经被康熙厌弃。

  不过也不打紧,那些人根本不在意康熙到底在不在意他,他们对胤禩的感激在于胤禩为他们造的房子,甚至还会特地从家中带些鸡蛋和绿蔬送到胤禩所住的临时官署,那估计是胤禩收到最廉价的礼了,但也是最难得的。

  那样的日子是既难得又难忘,直到京中的丧报将胤禩唤醒,他终究不是属于那里。

  等胤禩和郭络罗氏走到前厅时,便发现这传旨的太监果然是他不熟悉的,相比定是老四的亲信了,按着规矩行完礼后,就静静等着对方宣旨。

  如今胤禛已经将朝政掌握在手中,而弘晖则是提议给诸王封赏。

  新皇登基后,为自己的兄弟封赏不是稀奇事情,但是胤禩与郭络罗氏没想到胤禛居然也会封赏他们,而且还是十分大方地给了亲王爵位。

  其实新皇封赏兄弟往往是有多重目的,往往都是关系亲密的,譬如十三、十四这种,当然也存在那种特意彰显自己仁义的,但是胤禩觉得老四没必要非要用封赏自己来彰显手足仁爱,因为还有老三、老五甚至是老九、老十他们几个,何必要封赏自己这个死对头呢。

  宣旨太监将圣旨读完后,便发现这新上任的廉亲王与福晋居然都傻愣在那里,不由笑眯眯开口提醒道,“廉亲王,还是快些接旨吧,咱家还等着回宫复命呢。”

  郭络罗氏连忙拉着胤禩接过旨意,然后又对着身旁的嬷嬷递了一个颜色,嬷嬷机灵地塞给太监一个荷包。

  对于送上门的荷包,宣旨太监没有拒绝,不动声色塞进自己的袖口后才透露几句,“给诸王封赏之事,是弘晖世子向皇上提起的,不过王爷的爵位是圣上钦点的……”

  换而言之,封赏胤禩为亲王这事,是老四做的决定,胤禩脸上神情复杂,当着宣旨太监的面失神片刻,而太监只当他是心中高兴,便说了几句讨巧的话,“王爷劳苦功高,宫里的圣人都是心里清楚的呢……”

  这便是在说西伯利亚之事了,胤禩扯了扯嘴角,这件差事原先是弘晖在皇阿玛跟前推荐他来接任,当时胤禩只当是被摆了一道,没想到老四居然会是个大方的,胤禩说不出此刻心里是喜是悲,他总算不再是一个小小的贝勒了,但这爵位却是与他相斗多年之人封赏。

  郭络罗氏心眼比较多,又拉着太监问了几句,她想知道除了她家八爷外,其他几位又各自都是什么爵位。

  毕竟亲王的位置已经很高了,除了那个位置外,其他人应该不会再高过她们八爷了吧。

  ……

  ……

  不仅是郭络罗氏关注这个,弘晖与朝中众人也都留意起来,尤其是朝臣们,他们在得知皇上居然晋封胤禩为廉亲王后,都跟着心里雀跃,不是为了胤禩,而是为自己松了一口气。

  他们都还记得当初胤禛与胤禩在朝中相斗的场景,如今胤禛登位后能不计前嫌地封胤禩为亲王,那想必也不会太记恨他们吧。

  而弘晖却是知道他阿玛是个小心眼的,在打听完其他叔伯的封赏后,就更是明确了这点,虽然四爷给胤禩的爵位高,但是对于胤祉却一如既往的扣,竟然只是赏赐了一笔银子,而旁人则差不多都是升了一级,胤祺先前便已经是亲王,同样没有晋升,但却得了许多赏赐,远甚于胤祉。

  而这些叔伯当中,让弘晖在意的,其实不是胤禩,而是已经被废成庶人的胤褆与胤礽,他想知道四爷是怎么对待这两位皇伯的。

  第110章 两章合一

  胤褆在被康熙废黜后就一直圈禁在他原先的府邸上, 而胤礽却是圈禁在咸福宫里,如今先帝驾崩,四爷成了皇城里新的主人, 那胤礽肯定是要被迁出来的。

  弘晖有意要打听他阿玛对这两位的态度并非是难事, 如今宫里的太监都上赶着想要讨好这位隐形的“太子”, 何况这打听的消息也并非是那等不可告人的事,故而不消片刻功夫,弘晖就得知了胤禛对胤褆、胤礽的处理,因为这两位都是康熙在世时亲自废黜的, 胤禛如今一上位也并没有宽免他们, 而是将他们从京城押往皇陵那里去,让他们去守祖宗先庙, 但是对于他们的子孙却封赏了起来。

  胤褆的嫡长子弘昱和胤礽的庶子弘晋都得了一个爵位,甚至还各自在朝中领了一份不轻不重的差事, 比起他们父辈当初挣得死去活来, 这两人见了面反而都是小心翼翼相当客气,他们在朝中也是战战兢兢轻易不与人起争端, 不管是胤褆还是胤礽都有不少子女,如今胤褆和胤礽都去守祖庙, 而他们的子女却还都留在京中, 弘昱与弘晋身上还肩负着照看弟妹的重任,故而都一副老沉模样, 这对四爷而言却是一件好事, 多了两个得力能干的子侄。

  因为弘晖的出现带来了太多的变故, 这一次四爷的上位虽然也很不容易,但却要比原先轨迹中要好太多,很多人和事情都没有发展到不可挽回的那一步, 包括四爷与德妃、胤祯的关系,以及与其他几位兄弟的关系,甚至因为弘晖的“能干”,胤禛上位后的局面也好很多,不仅民间朝中都没有半点不好的风言风语,而且国库私库丰盈,可以说胤禛这下子是直接接过了一份非常不错的家当。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是不吝对那些兄弟们都大方些,不仅给这一大批的兄弟们挨个晋升了爵位,还给了不少赏赐,尤其是那些排行靠后的弟弟们,有不少年岁都比弘晖小,甚至有的还只是娃娃,四爷让他们继续在宫里住着读书,等到了年龄再出去开府,而到了年龄的出宫开府的都有一笔丰厚的安家费。

  这待遇可是要比当初胤禛他们几个年长的兄弟出府还要好了,毕竟那时候国库也没这么富裕。

  四爷这么一通大手笔,让京中原本因先皇驾崩的哀伤气氛都淡了去,旁的不说,至少原本六神无主不知未来出路的先帝宫妃和皇子们都瞬间安心了下来,那些儿子已经成年开府的宫妃都被陆续接出宫,去儿子的府邸上养老享福,在离宫前还能从新皇那里领一笔家当,每人都是喜滋滋的,而没有儿子的宫妃也让乌拉那拉氏照顾得妥妥当当的,她们搬出了原先住的宫殿,都集中到了一处离新帝后宫较远的宫殿中养老,虽然新住处荒僻了些,但是俸禄都成了原先的双倍,吃食待遇也比以前好许多,这对那些本就恩宠不多的先帝小答应、小常在来说可是实打实的好处啊,心中立马对新帝夫妇的感观都立马好了起来。

  原先还有不少人觉得四爷冷冰冰的没点人情味,如今都觉得四爷只是面冷心热罢了,康熙生的子女多,等四爷上位后,原先的皇子皇女就成了宗室一派,而弘晖先前就跑去胤禛那里提出建议,让胤禟来当宗室日后的掌权人。

  胤禛心里对福全那一系确实没什么好感,而且这些人当初在康熙跟前非常得脸,比寻常的皇子皇女还要气派些,他们先前看中的就不是四爷,等到四爷成功夺嫡上位后,这一派的人还没转过心思来,只当还是在康熙那一朝似的,见到胤禛时虽说礼法上挑不出错来,但是不逊的姿态就摆在脸上,胤禛也不是那等愿意受闷气的,等弘晖推了胤禟来顶这个宗室这个位置,立刻一口应下。

  虽然胤禟在胤禛眼里行事颇为不靠谱,但是总归比裕亲王府的人要顺眼好太多,而且四爷更多的也是为弘晖考虑。

  他的儿子数量不多,但放在兄弟当中也不算少,看着如今手头上的五个儿子,四爷心里最满意的自然是自己的嫡长子,不管是从才智方便来看,还是从办事能力上考察,弘晖在四爷心里都是无可挑剔的,更何况弘晖对异母弟妹的态度也无可挑剔,可以说,弘晖就是胤禛心里最完美的继承人,他甚至想着要等先帝丧期过了后,就立弘晖为太子的。

  胤禛也是亲眼见识过当初康熙有多宠爱胤礽,但最后却还是亲手将其废黜为庶人,即便如此,胤禛心里也是存了要立弘晖为太子。因为他不是皇阿玛,而弘晖也与胤礽有很大不同。

  比起康熙与胤礽生来就是天家父子,胤禛与弘晖更多的时光是在王府里度过,因为夺嫡的环境,胤禛与弘晖不仅父子感情亲厚,一起并肩作战,就连王府里异母兄弟间的情谊也比皇城里的皇子公主们要好得多。

  所以胤禛能应下胤禟来取代裕亲王,就是想要提前给弘晖打造班底。

  胤禛很清楚自己的身体,他如今上位时都已经年过四十了,这个年岁可算不得青壮了,而且他的身子骨也比不上他皇阿玛那么好,只怕是活不了那么长的时间,所以就不得不替弘晖好好谋算一二。

  他很清楚自己儿子的能力,弘晖自小就比旁的孩子聪慧许多,但也正是如此,弘晖总是超出同龄人许多,在旁人结交权贵之子时,弘晖就已经出府独当一面,这样一来虽然是同辈中佼佼者,但也失去了培养得力下属的最好时机。

  如今弘晖身边比较得用的两人也就是当初的两个伴读,但是四爷却对这两人不太满意,一个是看在乌拉那拉氏面上才选的,而乌拉那拉氏母族早就旁落,德伍在京中朝臣子弟当中能力算不上出众,另一个伴读乌智也只是四爷当初为了向康熙表明心迹才安排给儿子的,如今回头再看,只觉得儿子的班底太差了,还比不上自己当初开府的时候。

  胤禛虽然对胤禟这人不太满意了,但是不得不承认胤禟的身份还是挺好使的,生母是宜妃,又有一个同母哥哥是亲王,哪怕是在宗室当中,寻常人也不敢招惹胤禟,关键是胤禟与弘晖关系一向不错,让其掌权管理宗室,就等于给弘晖培养了一个强大的助力,故而这事很快就被落实下去。

  等四爷的旨意传下来时,当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裕亲王府的人在康熙一朝当了几十年的宠臣,如今上面位子上换了人他们都没缓过神来,直到胤禛如今这道旨意下去,他们心里才逐渐有些恐慌,终于有了被驱逐出权力中心的感觉,可惜此时恐慌已经晚了,他们早就将胤祯得罪的差不多,如今哪里还能挽回。

  而宜妃与恒亲王那边则是欢喜得不行,他们作为胤禟的亲妈与亲哥可没少为胤禟操心,没想到胤禟有一日居然还能这么出息,最后觉得还是得归功于弘晖,若不是老九与弘晖关系好,皇上怎么可能会这么信任老九呢。

  不仅是宜妃与恒亲王这么想,旁的人差不多都是这么认定的,而这就更清晰地给他们指明了方向,那就是皇上果然信重弘晖阿哥,连带着与弘晖阿哥亲近的胤禟都得了皇上的重用,不少人都心思活了起来,想要找上弘晖的门路。

  只可惜,弘晖这大腿也不是那么好抱的,众人很快就见识到这其中的利害了。

  胤禟这段时间在京中着实感到风光,当初他皇阿玛还活着的时候,他作为皇子阿哥都不曾有过这样的日子,而他心里也还没忘当初弘晖与自己交代的,他能接管宗室权宜,那是要为弘晖办事的,如今是时候到他发力了。

  先前弘晖与他提起了限地之事,但是如今四爷才刚登基不久,两人商议后决定还是等国丧之后再提,而在这之前,可以先拿内务府开刀。

  弘晖与胤禟提起的这些,都是有与四爷商讨过的,而这内务府在四爷心里更是挂过钩,当初弘晖揭露大格格身边教养嬷嬷的事情,就让四爷心里窝火,后来经过调查,发现温宪公主身边的嬷嬷似乎也是如此,而这事更是在胤禛心里埋了一根刺。

  温宪公主同样是德妃所出,是唯一一个养大成人的女儿,可惜在出嫁后没几年就病逝了,因为弘晖当初揭露的事情,四爷心里一直怀疑温宪的死与身旁的那些嬷嬷脱不了干系,至少有照顾不周的嫌疑,但是那些嬷嬷都是出身内务府,背后势力更是盘根错节,甚至有不少还是康熙的心腹,当时的胤禛想要将内务府的毒瘤彻底拔除是根本不可能。

  如今四爷登位,弘晖又旧话重提,对此四爷虽然没有阻拦,但还是多番叮嘱要谨慎行事。这内务府看似是皇家的奴仆,但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包衣势力相当庞大,整个皇宫宫廷的衣食住行差不多都是把控在他们手里,若是操之过急很难保证那些人会不会狗急跳墙。

  所以弘晖就算要拿内务府开刀,也只能逐个击破然后一一拿下,对此弘晖也只能点头同意,四爷讲的那些道理不是危言耸听,不管是宫墙内还是宫墙外,想要他们父子俩倒台的人还真不少,甚至那些朝臣们比四爷的那些兄弟更可怕。

  在胤禟行动起来后,内务府也渐渐听闻了风声,但是他们此时还没想到弘晖想要将内务府清理得那么彻底,一开始还没彻底警惕起来,直到好些个包衣世家都被清理一遍,众人才渐渐恐慌起来,这时有不少人找上了德妃那里。

  如今的德妃已经成了太后,虽然在四爷登基后身子一直不爽利病恹恹的,但在弘晖将庄子上的女西医带进宫后,太后的气色还是比先前好了不少,听到内务府的那些包衣世家的太太们求见时,还难得肯抽空见上一面。

  太后乌雅氏原先也是包衣世家出身,如今弘晖与胤禟对着内务府下手清理,虽然还没清算到乌雅氏一族,但是照这个架势估计也不远了,这也是那些包衣世家找上太后的底气,太后总不能要亲眼见着自己的娘家跟着一起遭殃吧。

  宫妃们都对自己的娘家很在乎,哪怕德妃成了太后了也同样如此,甚至在她有了权势后,她会更想抬举自己的娘家,所以在那些包衣世家的太太们找上门时,得知弘晖他们对内务府这样大力度清算时,太后面上不虞,见此,包衣世家的太太们心里一喜,更是觉得此行找上太后是做了对的选择。

  而等他们从太后的慈宁宫离开后,不等乌雅氏传召弘晖,胤禛就亲自去了一趟慈宁宫,宫人都不知晓皇上究竟与太后说了什么,但自那以后,太后娘娘对于弘晖阿哥所作之事便从而不闻,甚至对求上门来的娘家人都不见了。

  旁人都不明白皇上究竟与太后说了什么,但是弘晖却能猜到一二,他与胤禟这次清理内务府弄出动静这么大可不是随便捣鼓的,而是真翻查出不少陈年旧案,然后便发现他们先前还真没冤枉那些教养嬷嬷,这些人简直就是胆大包天,明面上看着是为了主子好,实际上却是在一点点养废掉公主,然后自己做主子的主,甚至有不少公主都成了教养嬷嬷手里的傀儡。

  并非是这些公主懦弱,她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被交到了教养嬷嬷手里,日常都受着嬷嬷的管控,美名美曰是在学规矩,但很多时候这规矩倒成了嬷嬷管制公主的手段了,而温宪公主身边的几个教养嬷嬷同样也有意想要掌控公主。

  胤禛不过是将弘晖他们查到的东西拿去给太后看了一遍而已,太后本就对温宪芳年早逝之事伤怀不已,等知道那些嬷嬷的恶行后,更是认定自己的女儿就是被这些嬷嬷害死的,若非是她们平时管控着温宪,又怎么让公主身体那么娇弱,那么早就病逝而亡。

  其实太后更多是迁怒于这些人,但是弘晖与胤禟清理内务府时也没冤枉这些人,但凡是落了处罚的都是有缘故,算是他们罪有应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