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清穿之嫡长子 > 清穿之嫡长子 第64节

清穿之嫡长子 清穿之嫡长子 第64节

作者:屏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14:00:34 来源:免费小说

  她们可都听说了,弘晖阿哥原先可喜欢折腾这些工坊和店铺了,但凡有什么好东西从不藏私,只要她们拿上银子就能买到,就因为家里的这些臭男人们天天在外面盯着人家弘晖阿哥,时不时就跟皇上上书弘晖阿哥开铺子的事情,如今好了,明明弘晖阿哥弄出了这么好的东西,她们却只能眼巴巴看着而不能掏银子买,心里就跟猫抓了似的难受。

  能与乌拉那拉氏相交的福晋太太们,差不多都到了儿子娶妻生子的年龄了,她们不像年轻小媳妇一样还需要看夫君婆婆脸色,反而到了给小媳妇们立规矩的时候,所以便是对着自家男人也不像以前那么垂眉恭顺,心里憋着气的时候,直接狠狠呛了回去。

  在外威风风光的京中大员,回到家中却被老妻呛声,等到第二日上朝时,发现不少同僚皆是如此,他们不由相视苦笑起来,看来昨晚大家都是有一样的遭遇啊,想到这里他们都忍不住深吸一口气,然后一起低声讨伐起弘晖阿哥那个小浑蛋。

  他们才不信这弘晖阿哥能有这么老实,会因为他们上书弹劾就真的罢手不干,明明是这小子要折腾的事太多才甩手不干的,倒是让他们背了锅,越想越憋屈的大臣们,只能齐刷刷用哀怨眼神睇向雍王府。

  不管怎样,他们还是希望弘晖阿哥继续做起生意吧,他们实在不想辛苦一日后回府还要面对家中婆娘的凶神恶气。

  而胤禛压根不知这出,他被众人这种哀怨的眼神盯着,只觉浑身汗毛竖起,脸上的神色都比以往更加冷峻,只差没贴上“生人勿近”的纸条。

  ……

  ……

  弘晖可不知道那些朝中大臣们的“悲惨”经历,不过即便是知晓了,说不准反而会添上一把火,因为这些朝中老狐狸们确实坏了他不少好事,就像是上次那新式学校一样,也因为这些人反对,最终只能他自己来掏钱私办。

  弘晖是在几日后才知道这件事的,听着德伍神采飞扬地将外面这些事说来,弘晖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原先便听闻说女人的钱是最好赚的,如今看来放在这个时代也是合理的,他原先不过只是想要给瓜尔佳氏能出一些礼物,如今倒是寻了一条新财路。

  第83章 日常一章

  弘晖原先是没打算利用这些护肤美妆的东西来赚银子, 毕竟到目前为止,他的重心主要都是放在民生或是国家工业方面,他以前也从未对女人护肤这方面上心过, 他也没想到自己为瓜尔佳氏与乌拉那拉氏折腾出来的面膜、化妆品等物竟然能在京中引发出这么大的动静, 丝毫不输于先前琉璃镜那阵势。

  而这些护肤品和化妆品的投入与开发, 与工矿业相比,不仅难度小,成本也小得多,但是市场却大啊, 面对这送上门的银子, 弘晖哪有不赚的道理,他日后要用银子的地方不少呢。

  不过半月时间, 弘晖就在京城弄出不少美妆店铺,而庄子上那边也安排了人手加工加点造出一批美妆成品, 这些产品一上市就被京中的贵妇小姐们抢售一空, 不过半日,那些晚来的太太小姐们就只能失望而归。

  这些女人们对美妆产品的追求热情也把弘晖吓一跳, 这比他原先预想的还要疯狂,但仔细一想又觉得完全能理解, 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女人都是爱美的, 而这京中大户人家的太太小姐们都是不差钱的主,各个都有着自己的私房, 平日里为了能在宴会、诗会这种场合上艳压四方都会极力捣鼓自己, 每季都会裁制许多时兴的衣裳。

  这些大户女眷做衣裳可真不简单, 不仅会将颗颗硕大的珍珠缝制到衣裳,甚至连用来缝合的都是金线,可谓是奢华至极, 与这些华服相比,弘晖几个美妆铺子里卖的产品都算不得贵。

  而且再好看的衣裳穿到身上也只能起点缀作用,乌拉那拉氏用了弘晖送去的护肤产品后,可是切实容光焕发起来,而这点更是被京中各家太太们瞧在眼里,令她们疯狂心动,到了她们这个年龄,不管穿上多华贵的衣裳,总是比不得年轻时候水嫩,如今见到乌拉那拉氏看上去年轻了几岁,顿时红了眼,得知弘晖的美妆铺子要开业的消息,就立马派了人提前去蹲着。

  弘晖的美妆铺子生意火爆,哪怕京中大臣们没有亲眼瞧见,也能猜到一二,但是这次他们却不得开口开口上谏,若不然光是家中就要吵翻天,如今还有不少大臣夫人们还没买上,早就放出风声要等着弘晖安排第二次上货,若是这时候被这些大臣们搅合了,她们心里哪能平衡。

  如今这京圈里最受追捧的便是乌拉那拉氏、已经出嫁了的大格格,以及瓜尔佳氏的女眷,在美妆铺子营业前,弘晖就给她们送去了不少产品,在旁的太太小姐们还在疯狂抢购时,乌拉那拉氏则是约着大格格与瓜尔佳氏女眷去了小汤山蒸桑拿,可谓是羡煞旁人。

  弘晖与瓜尔佳氏的婚期只剩下几个月,乌拉那拉氏如今频频邀瓜尔佳氏女眷出游,不乏考察一番的意思,若是女方的规矩差了些,她也好及时安排嬷嬷再过去□□一段日子,这皇亲宗室的媳妇哪有那么好当,不管是品性还是为人处世都必须拿得出手,如此才能让上头满意。

  弘晖对这些事情不清楚,在乌拉那拉氏忙着考察未来儿媳的时候,他与四爷都不得闲。胤禛作为亲王,办事能力又强,这些年越发受到康熙的重任,每日要办的差事不少,时不时还要出京,连弘晖见到他的次数都少了起来。而弘晖自己这段时间也忙得脚不沾地,那些美妆产品原先不过是他庄子上人手生产出来的,如今既然有这么大的市场,那势必要扩大规模,再开办几个工坊进行生产,从选址到培养人手,都要花不少精力,归根到底还是他如今可用的人手少了。

  康熙五十五年十一月,准噶尔发生叛变,准噶尔部可汗策旺阿拉布坦发兵祸乱西藏,而弘晖安排在黑龙江的线人也往京中送了消息,准噶尔这次叛乱,与北部的沙俄有牵涉。

  弘晖对准噶尔叛乱之事其实半点都不上心,一方面是如今的大清兵马尚且有几分威慑力,另一方面便是他之前为康熙弄出的连弩,虽然仍是冷兵器,但通过钢铁、弹簧的改造,杀伤力极大,那钢铁厂在交给康熙后,弘晖就没有再多问,但却知道康熙往山东钢铁厂发出好几道密令,倒不是他有意探听,这在京中也算不上什么秘密,只不过这密令内容是什么,众人却不得而知。

  但是弘晖敢肯定,康熙私底下肯定培养了不少连弩兵手,如今这个时候准噶尔发生叛乱,那就是送上门给康熙来练手的,这些想法在弘晖脑海思量一番后,弘晖的心思就转到了沙俄身上,比起处置那个策旺阿拉布坦,他显然对沙俄的兴趣更大,要知道弘晖心里还惦记着那西伯利亚大宝库呢,而且经过他上回那么一科普,他就不信康熙心里没点想法。

  准噶尔叛乱的消息传到京中来,众人反应各异,这京中也是住了不少蒙古贵亲,甚至有些人的部族与那准噶尔相距不远,如今听闻了这消息,哪里能心里不担忧,策旺阿拉布坦叛变后,就立即祸乱与其相隔不远的西藏,焉知下一个遭殃的会不会就是他们的部族,故而这些日子往康熙那里递折子的人不少,无外乎是要严惩这策旺阿拉布坦。

  有这样不安分的邻居,其实住在准噶尔附近的部族也是需要强大的心理才行,准噶尔一族已不是头一回叛乱,光是在康熙这一朝就已经有数次,可见心里对这朝廷压根没几分敬畏,若不然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叛乱,可康熙却数次宽免了他们,还多次封爵赏赐,只因为这准噶尔所居的位置实在是特殊,其与北方的沙俄相连,可谓是西北的门户,若是处理不好,很可能就成了沙俄进攻的决口。

  所以康熙对准噶尔的态度都是尽量以安抚为主,但是如今情况却不一样了,当初在太和殿前见识过连弩威力的京中百官面色各异起来,他们本就兵强马壮,如今户部不缺粮,若真打起战来,那军事补给肯定能跟得上,甚至相当富裕,而又有了连弩兵手,就更是如虎添翼,准噶尔在这个时候叛乱简直就是作死。

  哪怕是不懂兵事的文臣,如今都对清廷出兵充满自信,故而这场出兵平叛叛乱的差事竟成了香馍馍,几乎是稳胜的局面,若是能拿到这差事,到时候身上就多了一份军功,简直就是白捡的功劳。

  一时朝中难得众人意见一致,弘晖听闻在朝会时,那些朝臣们纷纷对着康熙义愤填膺口诛笔伐一番,而他的那些叔伯们更是一个个都主动请缨,想要亲自上阵去将那策旺阿拉布坦缉拿进京归案,这样的场面可谓是相当感人,若非是清楚众人心里的谋算,弘晖都真的要信他们是一心报国绝无私心了。

  可惜不仅是弘晖看得清楚,康熙也不糊涂,哪怕不少皇子阿哥都纷纷请命出兵,他却迟迟没有开口应允下来,在这个节骨眼子上,他反而将弘晖传召到宫中。

  弘晖一进宫,不少人就立刻收到消息,他们猜测着皇上难不成是想要将这差事交给弘晖阿哥?仔细一想也极有可能,虽然弘晖阿哥先前从未展示过对兵部的事情感兴趣,但是先前既然能弄出那连弩,可见在这兵事上有几分天赋,最要紧的是,弘晖阿哥得皇上的圣心,只要皇上下了旨,旁人又能如何呢?

  不少双眼睛都盯紧了宫里,但是乾清宫中的情势却绝非他们所想那般,弘晖在跟着小太监进了乾清宫后,发现康熙竟然只是着了一身便衣,虽然也是明黄一身,但瞧着却比往日随和不少,脸上还挂着惬意的笑容,在见到弘晖进殿后,还招呼他到近旁坐下。

  弘晖见此也不矫情,将分寸拿捏好后就亲昵自然地踱步过去,等在康熙身边坐下后,才发现康熙面前呈放了一张舆图。

  如今舆图不是轻易就能见到的,多事在军中才可见,而康熙面前的舆图可不仅仅只是大清的国土,弘晖一眼扫过去,看材质像是用羊皮制成,虽然有些地域不够清楚,但看规模应该是世界地图,而康熙此刻目光则是锁在西伯利亚那一大块土地上。

  “皇法玛,据儿臣的消息得知,此次准噶尔的叛乱与那沙俄有联系……”弘晖轻声开口,他派了探子到黑龙江一带去,这本是一件隐晦的事情,但是弘晖不信康熙不知这事,只怕这京中四处都是康熙的探子,而他身边尤其之多。

  听弘晖就这样坦诚开口,康熙脸上神色缓和几分,对着弘晖轻轻摇了摇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惜还是太年轻了……”

  在上次弘晖提到西伯利亚那块土地宝库时,康熙就动了心思,那块土地本就是无人之地,当初他忙于与三藩、郑氏家族争斗无力旁顾,如今大清兵强马壮,康熙自然不舍得再将那块宝地让出去,别说如今是沙俄主动招惹过来,即便是期间无事,康熙也能寻到名头。

  弘晖眸光微闪,权当是没听懂康熙的话语,一脸乖巧地望着对方,既然康熙将他喊进宫来,那肯定是有任务要交给他,弘晖也好奇这次他要去干嘛,总不会真的让他去带兵上阵打战吧。

  康熙看了弘晖一眼,缓缓开口,“先前蒙古那边不是想要与你一起做生意吗……”

  那还是好几年前的事了,热河狩猎那回,弘晖见了不少蒙古王爷,而他们对弘晖弄出的羊毛纺织、毛线织衣十分感兴趣,殷切地想要合作,只可惜顾虑到康熙的猜忌,弘晖一直没应下来。

  如今康熙却变了心思,不仅提出让弘晖多与蒙古老亲走动走动,甚至还主动提出从蒙古那边修条铁路。

  “你先前说那钢铁可用来修铁路,朕仔细想过,有这样好东西,不能忘了那些老亲,蒙古各族世代与咱们爱新觉罗氏联姻,自然要先给他们安排上……”

  第84章 较肥一章

  弘晖没想到康熙首先想的是要给蒙古贵族们安排上铁路, 蒙古各族都住在草原上,又是高原地带,想要修铁路的话难度反而比中原一带要大许多, 但是也有一个优势, 草原上耕地比较少, 若是要开通,侵占的农田少,协调工作轻松许多。

  虽然弘晖觉得这第一条铁路就整这么大难度的,工程量不小, 但是考虑到内蒙那边丰富的煤炭储量又觉得很值得, 若不然光是煤炭外运就压力不小,而这些煤炭等到开启大工业生产时是有大用处, 如今提前将铁路安排起来相当划算。

  而康熙此刻心中所想可与弘晖不同,他压根不清楚内蒙那边有多少煤炭储量, 如今提出让弘晖开始着手安排草原上的铁路, 也不过是为了加强多边疆的控制。既然已经决定要从沙俄手中那先前让出去的土地重新抢回来,又得知了那块土地的价值后, 康熙自然不想白忙活一场,他打算等拿下那块土地后, 就派兵过去驻扎。

  那北地严寒, 康熙心里有隐忧,只怕寻常百姓都不愿意迁去那处, 倒是可以将犯了事的人押送过去改造, 如今最远的流放之地差不多就是宁古塔, 那已是极寒之地,而弘晖口中的西伯利亚平原,可是要比宁古塔还要冷上几分。

  弘晖试探着开口, “若是要修铁路,那要不少人力,还有钢铁也要准备起来……”若只是一时兴起,那光是材料就要筹备一段时间,而弘晖则是在提醒康熙,康熙心里对旁人的警惕不小,而修铁路要用上不少钢铁,康熙能放得下心吗?

  康熙不过是淡淡抬眼看了他一眼,“朕早有安排,到时候会有人与你一道办差,朕将这铁路之事交给你,你可以将这件差事办好啊。”

  弘晖盯着他脸上的凝重,明白康熙对这件事是当真上心,脸上神情敛去,一脸认真严肃道,“皇法玛放心,弘晖定然不负所托。”

  ……

  弘晖从宫里出来后并不轻松,想要从京师这里修一条铁路到草原上,需要大量民力,若是在以往,这种大工程多是征用民力,如今的百姓都需要服徭役,一般成年的男子通常每年都需要服役一月,就是被调去做一些水利工程或是其他民生,但是像修这么长铁路的工程,还是头一回,这个工程难度可想而知。

  而康熙在召见弘晖入宫前,一直未曾透露出丝毫风声,众人还以为皇上是想将出兵之事交给弘晖,万万没想到竟是要修铁路,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之前弘晖就提出了要修铁路,而这事被京中百官给拦住了,他们没想到陛下竟也跟着弘晖阿哥胡闹起来,竟要修一条这么长的铁路,那得耗费多少的民力?朝中不少老臣都操碎了心,这自古以来大兴土木都不是什么好事,不管是当初那秦始皇要修长城,还是隋炀帝开凿运河,至今都被天下文人写文痛批,而如今弘晖要修的铁路规模丝毫不输于前面两者,那些操碎心的大臣连夜写折子上书康熙,想要他放弃这个打算。

  而康熙看到折子后不过是冷哼一声,并未当一回事,这天下儒生多不喜秦始皇与隋炀帝,甚至就连那刘彻因强兵黩武也时常受到诟病,但是康熙作为帝王,他的目光却与这些读书人截然不同,他深知这几人所做之事对天下百姓的益处,那是功在千秋,而康熙不认为自己比他们差,既然前人能做出这般伟业,他为何不能?

  甚至论起时运,他的运道比前人更好,弘晖弄出的石油、钢铁只要利用好,将来定会受到后人的追念,更何况如今的户部不差银子。

  弘晖从宫里回府后,就立刻做了一个简单预算,修铁路的主要材料就是钢铁,虽然康熙说了可以直接让人调用材料给他,但是不管是运输还是人力,都还需要一笔不少的银子,弘晖拿出一个初期预算去找康熙时,康熙看着账本上的数字,直接手一挥就通过了,等到了第二日上朝是,康熙不仅将弘晖做出的预算拿出给大臣们看,还拿出了如今户部库银的账本。

  自从当初胤禛去各家追债讨银后,这朝中百官等闲都不敢再轻易向户部借银,也不敢私自打听库银的情况,故而在看清康熙让人拿来的账本时,都忍不住抽了一口冷气。

  哪怕是与国库库银丰盈时期相比,如今的国库库银已经翻了百倍,这样的庞然数字直接让朝臣们震撼住,他们知道这出海贸易赚钱,他们自己都从中获利不少,但没想到朝廷居然赚到了这么多。

  朝官们可都是靠着入股拿分红的,而出海贸易公司是按交税的方式给户部上缴银子,居然能让库银翻倍这么多,看清账本上的数额后,朝臣们都不敢想象这整个大清一年下来到底赚来多少,简直就是惊人的数字。

  康熙见他们都被镇住,心里暗爽到,如今国库库银丰盈起来,最高兴的当属他这个当皇帝的,如今银子多起来,不仅大清百姓的日子都能好过些,他想要修建行宫或是旁的工程,都不过是小事。此番弘晖就提出,修铁路工程量如此大,不如以雇佣民力的方式来当劳力,这样百姓不仅不会怨声载道,反而为此欢喜。

  若是有官府出资来雇佣民力,那来做苦力的百姓们就能获得一份工钱,不仅不会耽误农事,反而还为家中增添了开支,自然是欢喜的,而对于如今的康熙而言,这笔雇佣所需的银子已经算不得什么,很轻松就应下。

  这下原本还出言反对的朝官们顿时哑口无言,如今国库丰盈,皇上想要折腾也不会出事,于百姓而言同样是好事,甚至等着铁路开通后,不管是对蒙古草原,还是那虎视眈眈的沙俄,都是能起到震慑作用,他们实在找不到其他理由来反对。

  而与这些朝臣相比,那些居于京中的蒙古贵亲们得知这个消息后则是欣喜不已,他们先前也从未听到过风声,没想到居然还有这样的好事,草原离京城属实有些远,而且草原苦寒,若是真等铁路安排上,那对他们蒙古一族而言可是大有裨益,一时之间雍王府空前热闹起来,那些京中原本无所事事整日逗猫遛狗的蒙古贵亲们,纷纷找上弘晖,想要为自己的部族谋利。

  蒙古各族的族人基本上都住在草原上,而这些住在京师的,多是蒙古亲王的子弟,他们能被留在京中,自然是康熙特地给出的恩典,康熙不仅给他们赐下舒适的大宅子,甚至还将皇室宗女嫁给他们以维系满蒙两族的关系,但这种恩典其实也是一种防范,故而这京中的蒙古贵人们平日都很老实,除了吃喝玩乐外,都离那些皇子阿哥们远远的,生怕犯了皇上的忌讳,如今纷纷找上雍王府,已算是难得的场景。

  实在是良机难寻,皇上如今恩准弘晖阿哥从京师修铁路到草原,若是不把握住这次机会,谁知道下一次要等到什么时候?

  草原的范围实在是太大了,而这京中的蒙古贵人们也不尽是同一族,他们都希望弘晖能将这铁路修建得离自己部落所在的地盘更近些,这样将来对部族的发展肯定是大有好处。

  而弘晖这次才算是将草原上的各方势力都见了一遍,原来如今的大清蒙古还分内属蒙古和外藩蒙古,这内属蒙古包括八旗察哈尔、科布多等地,而各旗的官员都是由朝廷任命治理,和内地的州、县相比并无什么差异,但是外藩蒙古就不同了。

  外藩蒙古的自治权更大,他们的各旗是由当地的札萨克世袭管理,对于朝廷而言,他们属于藩部,主要事宜都是由理藩院来统管。弘晖摸清这些关系后,看向这外藩蒙古的眼神颇具深意,若论其亲疏关系来,自然是内属蒙古与如今的满清更近亲,而且此番他们也是想要以此来与弘晖阿哥说情,可惜这次不管谁说情都不顶用。

  弘晖已经知道康熙的打算,康熙修这铁路目的可不在于为了发展草原各部,而是想要能快速调兵驻扎在北方、西北的边疆一带,故而这铁路都是尽量往远了修,却暂时不会在内属蒙古那里弄出太多的支路来。

  而对于外藩蒙古,弘晖不过是在脑海里转过几个念头就作罢,他们如今可是打算将西伯利亚那一大块都收回来,又怎么会让外蒙有机会再分出去,等着铁路开通后,从京师往蒙古草原上来返就方便多了,到时候联系更紧密,不会再给沙俄有机可趁。

  而兴冲冲奔赴雍王府的蒙古各族族人虽然没得到自己想要的答复,但是弘晖阿哥也承诺他们了,眼下要紧的是战事,等日后将朝廷要紧的差事办好后,自然会有机会将铁路修建到各部族,到时候不管是满汉,还是蒙族,都能亲如一家,他们听了这话才心满意足离开。

  而弘晖在送走这批人后,就开始将修建铁路的事情安排上日程,首先要做的便是招募劳力,朝廷同意出资,那招募劳力就并不难,弘晖的打算是就地在沿路附近的省份招募,从京师到外藩草原相隔甚远,期间不仅跨越几个省份,甚至还会经过草原上的数个部族,若是事先安排好线路,然后雇佣当地的劳力来开工修建,从效率上而言会更快,只不过这样一来,管理压力就发展大了。

  相隔如此之远,弘晖便是在每个省份、部族路段都安排上一个心腹,那分辖到心腹管事手中的区域仍然是很广,要想高效无错将整个工程都办好,对能力要求非常高。

  所幸如今弘晖的身份是王府阿哥,不管是地方的各级官员,还是那些被雇佣的民工们,几乎都从不质疑他说的话,甚至是毕恭毕敬地完成,弘晖要做的就是精准规划安排,然后找到合适的监工,这样就能将事情一件件安排好。

  其实修铁路这个工程开动后,进行的效率比弘晖原先预想的还要快,他当初留给康熙的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炼钢厂,准确来说,其实是从炼铁工坊里单独辟出一块做炼钢之用,规模非常小,可如今弘晖再接手时才发现,康熙居然已经让人扩张成了十来个大型的炼钢厂,而也提前备下了大批的钢材。

  弘晖见到准备好的大批材料时,都忍不住咂舌,他能想象出康熙弄出这么多炼钢厂,肯定消耗了大量的石油燃料,怪不得如今对那西伯利亚土地势在必得,不管是钢材,还是石油燃料,在见识到它们的用处后,康熙哪里还舍得眼睁睁看着这些东西落入沙俄手中。

  在铁路工程不急不缓安排上行程时,康熙也已经选出了出战准噶尔的合适人选,正是十四阿哥胤祯,而对于这个人选,弘晖心里早就已经猜到。

  这些年胤祯早就将水泥坊的事情处理得得心应手,一点都不耽误他同时上朝为康熙办差,而因为弘晖的多番插入,胤祯与胤禩的感情终究是差了几分,当年他与胤禟为了胤禩跑去康熙面前求情,为此还挨了康熙怒极踹下的两脚,虽然莽撞,但在康熙消气后对这个小儿子也赞赏起来,认为他是个讲义气的,不由看重几分。

  而胤祯自小身子骨不错,不仅身手了得,马上骑射也很厉害,如今正是意气奋发的时候,又只是光头阿哥,手里没什么权柄,康熙这几年对十四这个小儿子可是喜欢得很,弘晖比较庆幸的一点是虽然如今这个十四阿哥还是不亲近他阿玛,但好歹不像之前那样故意跳出来与四爷作对了,像是小孩子终于长大,能成熟冷静地与四爷对话。

  弘晖已经放弃了进一步改善胤祯与他阿玛的关系,许是这两人天生就气场不合,这些年他虽然让四爷与德妃两人解开了心结,也让胤禛与胤祯两兄弟间多了几番交谈,但是这两人仍是看对方有些不顺眼,好在他们都会顾及到德妃,不会再像以前那样闹开。

  而除了胤祯出征外,还有一个副将也是弘晖认识的,正是几年前来雍王府拜访的年羹尧。

  弘晖在听到这个名字时还有些恍惚,他这才想起一件事,原本早该进府的年侧福晋,如今似乎还没露影?他让人打听了一下,确定这年羹尧如今还是为他阿玛办事,那年羹尧的妹妹怎么就嫁给旁人了?

  弘晖不过纳闷了一会儿,很快就将这个问题丢开了,如今弘历倒是出生了,但如今也只是像普通孩童一般,许是有几分聪明,可只要自己还在,就不会让别人顶替了自己去,所以不管年氏进不进府,都不会有太大改变。

  不过还有一事令弘晖比较惊讶,这年羹尧之所以能够跟着一起出征,居然不是他阿玛使得力,而是胤禩上奏的,弘晖得知后心里有些复杂,他不知道这八皇叔心里是如何盘算的,如今胤禩已绝无上位可能,而他与四爷之间的矛盾颇深,两人相斗多年一时半会儿只怕根本不会和解。

  弘晖也想象不出对方会找他阿玛和解,那他为何还要举荐年羹尧出征呢,以年羹尧的能力,这不是平白松了他军功,同时也助力了他阿玛吗?

  弘晖想不通,就只能将这事放下,他得知康熙已经向沙俄那边递交文书后,心思就转到后者了。

  第85章 二章合一

  当初清廷与沙俄签订休战文书的时候, 明确要求过沙俄不许染指大清的疆域,而此次准噶尔生乱之事中,明显有沙俄的影子, 若非是沙俄在其中搅合挑拨, 这准噶尔哪里有这般胆子, 如今居然还祸乱西藏。

  而康熙这番派了使臣带着文书去找上沙俄,不过是正式宣战罢了,若是在以前,康熙肯定不会为了一个准噶尔就与沙俄开战, 一旦开战不仅会耽误农事, 还要大量军需,而沙俄不过是一群蛮子, 离中原之地甚远,根本划不来, 但是在得知西伯利那里的珍贵后, 康熙如今却动了心思。

  沙俄野心不小,这些年不断向欧洲那边扩张征战, 他们的重心虽然不在东部这边,却并没有打算就此与大清相安无事, 而是时不时就派人过来骚扰一番, 这种事情已不是头一回,原本以为也会像往常一样, 说不定还能捞上不少好处, 哪里想到一向选择息事宁人的大清这次竟然如此强硬, 还派了使臣带着宣战文书而来。

  而弘晖关注这件事,不过是想派出一堆人跟着这些使臣一起北上,既然已经打算将西伯利亚收回来, 以大清如今的实力是完全有可为的,而弘晖自然要提前开始布阵起来,他让自己的人手跟着使臣一起北上,一方面算是在康熙面前过了明面,另一方面安全性更高,为了在途中保护使臣,康熙还派出了一支小队,都是精锐军士。

  其实康熙在从弘晖这儿得了西伯利亚的消息后,也就派了探子北上,不同于弘晖只是让人手停在黑龙江流域,康熙就没有任何顾虑,直接让人探到沙俄境内,也正是如此才得知了许多令他心惊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