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清穿之嫡长子 > 清穿之嫡长子 第40节

清穿之嫡长子 清穿之嫡长子 第40节

作者:屏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14:00:34 来源:免费小说

  其实胤祯过来还有一事,他想知道那水泥是否可以用在河口上,那用水泥修缮过的道路无比坚硬,若是能用在河口上,日后就不怕决堤之事。

  第46章 二合一

  “十四叔想要用水泥去修缮河口?”弘晖皱眉, “这恐怕不行……”

  “黄河河段的几个河口不都是用石头泥土堆积起来的吗,这水泥凝固后,比那普通的石头还要硬几分, 怎么就不行呢?”

  胤祯的语气有些着急, 黄河决口可不是小事, 如今决口那一带数千万的田亩被大水给淹了,百姓屋宅更是被大水冲垮,关键是这大雨还没停下来,照这样下去, 其他几个河口也不一定能坚持住, 官府必须不断增加人数去防汛,还要加固各河口。

  虽然如今洪水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加固河口能减少更多的损失。

  胤祯在一听到这个消息时,就立刻想到了他们水泥工坊的水泥, 既然他们修筑出来的道路都这么坚硬, 那想必也可以用来修筑河口吧。

  不仅是他这么想,就连康熙也有这样的念头, 昨日夜里京城收到快马加鞭送来的洪水消息,康熙差不多是一宿没阖眼, 第二日天没亮就起来处理朝事, 而朝中百官消息灵通的差不多也是夜里就已经收到消息,今早入朝时各个都脸上挂满了心思。

  如今这黄河一带已经有几十万的难民向京城涌来, 朝廷若是不安抚好, 很容易就被别有用心之人挑唆成事, 应立刻派人来安抚赈济灾民。除此之外,他们对江南一带更是忧心忡忡,南方本就多雨, 江淮一带自古容易形成洪涝,只怕此刻已经有地方决堤,只是路途离得远些消息尚未送到罢了。

  康熙心里也是这么想的,他们不能就这样干等着,必须立刻安排起来,这黄河一带的灾民需要安抚,江南那边也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只是赈济灾民需要银子,不管是黄河一带,还是江南地区,这下子都要掏出不少银子来,而国库的余银本就不多。

  康熙忍不住叹气,这个时候就无比期待弘晖与胤禟他们的那出海队伍能早点回来,这样朝廷的国库才能早日丰盈起来啊。

  也不知十四与弘晖那里怎么样了,康熙一早就收到消息,知道十四去找城外找弘晖了,他让城门的人盯紧些,因大批难民向京城方向用来,如今京城城门早就已经关闭起来,等十四与弘晖回京的时候,只有士兵放行他们才能进来。

  胤祯在庄子上劝着弘晖,让他赶紧收拾细软与自己一起回京,要不然等难民们堵到城门下,他们再想要进城就有些麻烦,那些难民肯定会闹事。

  弘晖皱眉,“朝廷就这样将难民关在城外吗?”

  “要不然呢,若是将他们都放进去,那京城岂不是要乱套。”胤祯见他一脸担忧,安慰道,“不用担心,朝廷并不是就这么不管他们了,到时候会有官员在城门口施粥赈济,皇阿玛还会派下太医驻扎城外……”

  弘晖这才面色缓和几分,他很听话地让人去收拾行李,乖乖地准备带着德伍与乌智与胤祯一道回去,不过却将大部分侍卫给留了下来,如今向京城涌来的难民虽然可怜,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没有攻击性,他这个庄子上田地不少,因为在京城开了玉华居,庄子里还储藏了不少粮食。

  弘晖并不吝于粮食,但是这些粮食在惊惶逃难的灾民面前很容易就让他们失控,若是人群中再混入几个居心叵测的人,自己的庄子庄户很可能会变得下场更可怜,而且既然胤祯说了到时候会有官府的人专门负责赈济,那他目前只需要让庄子里的人守好地盘与物资,不给朝廷添乱,那便是最好不过的了。

  王府出来的侍卫都是属于有编制的,不仅各个都腿长个高身板结实,而且身侧还挂了佩刀,瞧着就不好惹,那些灾民若真的路过庄子时,这些人只需往那儿一站,想要趁乱生事的人就要好生掂量掂量,能劝退大部分人。

  所以弘晖与胤祯离开时很安心,而等入城后却有不少麻烦。

  胤祯先前想要用水泥去修筑河口,但是弘晖却道光是凭借水泥是不行的,必须要进行再加工才可以。

  其实弘晖听到胤祯的想法时,第一反应就是建大坝、修水库,但是这个工程可不容易,与它相比,先前的内城改造简直就是小儿科,想要建大坝修水库,至少先得钢筋弄出来,没有钢筋搭骨架,光是凭借着水泥造出来的大坝,会很容易就被大水给冲塌方了,到时候造成的伤亡只怕不低于眼下所遇到的。

  而若是想要造出钢筋的话,那就必须得将炼钢搞起来,可弘晖眼下还不打算这么做。

  几乎是不管哪个朝代,盐铁一直都是被官府把握在手里,前者掌控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后者则是与武器军备紧密相关,别看弘晖如今各种生意做得火热,康熙一直都置之不理,甚至对于百官的刁难有时候还会偏向于他,但若是弘晖将手伸向盐铁两块,就算百官没坑声,康熙都会亲自来削他。

  四爷作为雍郡王,王府里的府兵侍卫数量都是有限制的,而王府里也只能有与人数差不多的兵器武甲,若是被人发现私藏了大批的的武器装备,差不多就等同于是谋反之罪,便是被康熙砍了脑袋都不冤的那种。

  弘晖先前想要造几辆自行车,都是特地从他阿玛那里申请得到了铁矿,如今他若是说想要去炼钢,不管是康熙还是四爷,估计都不会放心,所以就只能另寻办法。

  钢筋在建筑中的主要用处在于搭建骨架,而且若是用钢筋混凝土造房的话,不仅房屋建筑的结构整体性更好,抗震效果不错,而且还十分经久难用,可惜眼下弘晖弄不出这钢筋,那就只能找其他物品来代替,他想到了空心水泥砖与混凝土。

  这空心水泥砖一听便是用水泥造出来的砖头,不过它的内里却是空心的,这样的砖头有不少好处,不仅有着水泥的坚实牢固,而且因为中间空心,所以整体重量比一般同大小的砖头要轻不少,不管是建造房子还是其他建筑,都不会对其地基造成太大压力。而混凝土的主要材料同样也是水泥,不过是添加了砂石、水以及一些外加剂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而这混凝土与水泥相比,性能提高不少,不仅强度与耐久性得到了极大提高,在其完全硬化之前还有很好地塑性。

  若是用这空心水泥砖加上混凝土来为河口加固,说不定会有不错的效果。

  胤祯听着他介绍了半天的性能作用,勉强算是听懂了弘晖的意思,他一拍大腿,“那就赶紧安排工坊那边将这水泥砖还有那什么混凝土给造出来……”

  弘晖打断他的话,“十四叔莫不是忘了,如今城门都关闭起来,咱们如何让水泥坊那边还继续做工?”

  工人住在那工坊,总归是要吃喝用度的,到时候等难民们被堵在城门外,水泥工坊那边的工人能不遭殃?

  在经历了死亡、饥荒后,谁也不敢保证那些原本只是淳朴老实的百姓会不会做出违背道德与律法的事情,弘晖也不想拿水泥坊的工人生命来试验。

  胤祯听了略作思索,“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咱们那工坊里还有不少的水泥,趁着难民还没过来,咱们先让人将那些水泥给运进城……”

  他的想法是就在外城开一间加工坊,而且外城本来就有不少的工坊,他们将加工坊开在外城也算不得奇怪与突兀,其实京郊那里原本格外荒芜,若非是弘晖在那里连着开了数家工坊,造成那儿的人流越来越多,众人也没想过会往城外跑。

  弘晖听着这个提议,心里不太满意,这水泥加工坊可不同羊毛纺,它造成的污染要比后者厉害多了,但是眼前也没什么更好的法子了,只好道,“那目前就暂时如此,等到此次灾民安抚好后,再将它迁出去……”

  胤祯可有可无地点点头,他只关心加工坊的开工,“那我立刻安排人手了?”

  等加工坊开工,不仅需要人手,还要为工坊寻找合适的新地址,这些事都挺琐碎的,弘晖点点头,任由胤祯去安排这些,而他自己则是要去将空心水泥砖、混凝土的制造方法写出来,其中混凝土是由多种材料按比例搭配而成,但具体的比例他却记得不是很清楚,等工坊建成,还要让工匠们多试几次才行。

  弘晖回到雍王府后,见四爷忙得整日不见踪影也不以为意,这两日江南那边果然传来消息,扬州、淮安等城镇都被淹了,如今朝中吵得不可开交,无外乎是为了派何人去江南赈灾的事情。

  他没有对此过多关注,这两日黄河一带的难民已经抵达京郊外面,朝廷确实安排了人手在城门处施粥,他还特地跑去看了一眼,许是天子脚下盯的人多,官员们也不敢克扣太多,那白粥还算过得去,虽然不是特别粘稠,但也不至于寡淡如水,听闻那粥里特地还撒了些细盐。

  不过官府的白粥供应每天只有一顿,而且还是限量的,每日总会有些人排到最后然后一口也没吃上,弘晖瞧着排在后面的大多数都是半大的孩子,要么就是体力较差的老人。

  每日施粥的时候,这些难民犹如疯抢般,朝廷派了不少士兵在旁边守着,各个手里拿着出鞘的刀剑,这些难民不敢造次,都乖乖地排队,但是一到点他们就速度飞快,推挤碰撞更是难免,那些失了父母的孩子或者是年老力衰的老人自然是争不过年轻力壮的,就只能排在队伍最后面。

  等过了头两日后,朝中的不少大户也都纷纷跟着出来施粥,甚至有不少人家的夫人姑娘还亲自过来走了一趟,弘晖冷眼望着,不管这些人是想作秀图个名声,还是实打实的菩萨心肠,对如今受灾的百姓来说,总归是件好事,有了京中大户的加入,朝廷施粥的压力明显小了不少,就连那些老人与孩子也能吃的比以前多些了。

  弘晖也让人推了装满菜粥的木桶来,搭起一个临时的大棚,跟着其他人一起施粥,他早就让玉华台那边歇业,将庄子上与酒楼里储存的粮食都拉了过来,清点一下发现数量竟然不少,不过不像旁人都树了一个明显的旗帜表明身份,弘晖手下的人却是格外的低调。

  他心里清楚,作为一个王府阿哥,这种彰显贤德的机会还是少沾为好,反正他也不图这些人的回报。

  有了朝廷与京中大户的施粥,这些受灾的难民原本惊惶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摆脱了洪水给他们带来的阴影,不过是一夜之间,多少人家家破人亡,他们这些走到京城的人虽然看起来形容狼狈,但其实已经实属幸运,至少他们还活着。

  京城城墙上日夜都有士兵把守着,而这几天士兵们心里不好受,每晚夜深人静的时候,都能听到城墙外有人在啜泣,一开始只是很轻微的一两声,到后来就哭成了一片,在静默的环境里情绪是最容易传人的,城墙上的士兵听着底下哭成一片,有不少人从最初的压抑哭泣到后来抱团痛苦,那哭声听在耳朵里只觉得无比心酸难受。

  原本难民们只为讨一口吃的艰难地活着,他们一路走了几十里才到城门这里,如今有了官府的赈济勉强能活下来了,他们心里松一口气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更大的绝望。

  官府不可能一直赈济他们,日后他们要怎么过活呢,老家的田亩全被淹了,地里的粮食颗粒无收,而老家的房子也被水给冲没了,还有平日养的那些鸡鸭更是一个不剩,不少人想起自己辛辛苦苦养的猪豚,哭得无比难过。

  他们虽然活下来了,但攒了半生的家当全没了,一夜之间一贫如洗,这么一想还不如当时跟着家当一起没了呢,不少人垂头丧气,只觉眼前一片灰暗,唉声叹气不断。

  对于这些百姓的处境,朝廷也是了解的,但是他们也束手无策,按照以往的处理方法,那便是等洪水散了后,就将这些百姓遣返回乡,让他们继续留在故土种地,朝廷也会免收他们三年的赋税,但即便如此,依旧是民生多艰。

  对此弘晖倒是有一个想法,他寻了机会进宫去见了康熙。

  ……

  ……

  听着弘晖洋洋洒洒讲了一堆,康熙露出意味不明神色,“你想雇佣这些民力为你做事?”

  弘晖摇摇头,“皇玛法,按照实际意义而言,这也不算是为孙儿做事吧,只是由孙儿出钱而已。”

  这么一想,他还真是亏大了呢,但虽然他如今既不缺银子,也想发发善心呢。

  弘晖的提议其实很简单,就是让这些人都去种树,每种活一棵幼苗,就能获得一个铜板,而这笔钱则是由弘晖来出。

  如今京郊外可是有几十万的难民,虽然这里面真正的劳动力可能不到四分之一,但那也不少了,但凡一人种一棵树苗,只要保证其成活率,那几年后这京郊就能长出一片森林来,若非是遇上了这种天灾,恐怕整个京城也召集不到这么多的劳力。

  更何况那些难民如今身无分文,弘晖弄出这么一份差事,虽说工薪不多,但对于这些难民而言已是极其难得的机会,只怕都会争着抢着干,一天何止只是一棵树苗,若是能干的,那就更不得了,很快就能将这京城种出一片汪洋林海来。

  到时候有了森林作为屏障,哪里还要担心京城里的风沙,不仅仅是风沙解决,就连城内的空气质量都能提升好几个层次,多好的机会,弘晖越想越觉得自己这个提议棒,可谓是牺牲他一人的钱袋造福了所有人啊。

  “那你就没点别的想法?”康熙觑向弘晖,调动这么多的民力去种树,真的只是为了缓解这城里的风沙?

  弘晖嘿嘿笑两声,露出腼腆的笑容,“其实确实还有别的打算,孙儿也是怕那些大臣到时候又寻孙儿的麻烦……”

  弘晖那水泥工坊每日要消耗不少的煤炭,因为需求量太大,他干脆自己组织人手来造木炭,而这木炭就是伐树造成的。

  他心里其实也有不小担心,不管是买煤还是自制煤,几乎都是伐木而来,若是只伐不种,他还真担心有一天会将京郊外的森林给伐秃了,况且他有几个工坊也算是重工业,不管从燃料考虑,还是从净化空气的角度来看,这种树都是很有必要的。

  弘晖这副说辞,勉强让康熙信几分,主要是他也找不到弘晖种树能有什么目的,除了让京郊的绿荫更多些外,他看不出还有其他什么作用,只能当是弘晖的想法太过儿戏,但是他也没阻拦。

  弘晖这小子手里头可是赚了不少银子,既然他愿意花钱折腾,康熙乐得多瞧几眼。

  得了康熙的首肯后,弘晖就放开手脚开始搞事了,这两天四爷也不在京中,他阿玛被康熙派到南方赈灾,估计短时间内是不会回来的,故而弘晖就可劲儿地造作,亲自带着人手出了城,就是为了去京郊勘测地址,选了一块水土不错的地方,准备安排难民来种树。

  这些树苗都是弘晖花银子买来的,出了京中花鸟市场上可以购买外,还有不少人家的园林院子、花房都被他派人薅了一遍,他要的只是树苗,而对于那些富贵人家来说,除非留下来做种培育,要不然树苗都是被清理掉,唯独保留一棵身形好看的树,故而弘晖这次讨树苗倒是顺利得很。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弘晖就只能派人去林间寻了,不少高大的树底下都会长出许多的小苗,这是它们果实种子掉落长成,但是这些树苗却很少能长大,一方面是大树的枝叶繁茂遮挡住树苗所需的阳光,另一方面就是大树的根系发达,将附近土地资源的营养都吸收走,树苗得不到足够的养分。

  但是弘晖让人将它们挖出,再种到合适的位置,这样树苗就能成功长大成林。

  弘晖要雇人种树的消息传开时,京中百官先是错愕,但很快就反应过来了,他们见到了太多次数弘晖搞事情,哪怕如今是知道弘晖居然花银子让难民们去种树,也不觉得可笑,只是有不少老谋深算的人坐在书房沉思,这雍王府的弘晖阿哥弄出这么一出又是为何呢?

  自负聪明的人猜出了各种原因,而那些难民们则没有太多的想法,大多数人对弘晖说的此事根本就不信。

  若说是让他们都去地里种田,他们或许还会相信几分,可种树能有什么用,树能用来吃嘛?而且这得多费银子啊,听闻那阿哥不过是十一岁的儿郎,百信心里就更觉得此事不靠谱,定是那些贵人家的孩子用来消遣他们的。

  但却也有一些人,哪怕心里怀疑这就是贵人少爷的消遣,他们还是愿意去尝试一下。

  万一呢,万一那阿哥真的给了他们银子呢,反正试一下也没什么吃亏,反而有可能能得到赏钱,这般一想,不少人都选择果断尝试,然后竟然还真的拿到了铜板。

  这下难民们纷纷沸腾了,他们本来觉得日子难过,家当钱财全都没了,日子过了大半生全都成了一场空,一切要重头来,但是雍王府的弘晖阿哥如今给了他们希望,只要种一棵树苗,就能从管事那里得到一个铜板。

  他们才不管这贵人阿哥为何要花钱雇他们种树,反正只要真的能拿到铜板,他们就愿意动手,这样大好的赚钱机会摆在眼前,哪有错失的道理。

  几乎是所有的难民都开始开种树了,树苗轻便,便是体弱的老人或者孩子,也可尝试亲手来种,而这其中有不少人想要浑水摸鱼,或者是抢占他人功劳的无耻之徒,直接被王府的侍卫给揍了一顿,打得鼻青脸肿,这倒是给那些难民一个警示、

  侍卫们都是得到了阿哥的叮嘱,这些难民若是本分老实便看顾些,若是一些地痞无赖就直接给收拾了,根本无需给这种人赚钱的机会,故而那些挨了打的人不仅遭受了皮肉之苦,还丢失了一份好差事,顿时后悔不已

  他们不该仗着这贵人阿哥好性子就故意挑衅,这下好了,连原本的好处也没了,顿时欲哭无泪。

  弘晖不仅让侍卫们盯得紧,还跑了专门的管事来检查他们种的树苗,若是质量不合格,种的水平不好,一看便无法养活的,直接不给铜板,他们这工钱都是当天结账,靠着这一招刷掉了不少人的树苗,而这也让难民们更加认真起来,对待那些小树苗比自己家的娃还亲,小心照料着,甚至还开始各自打听起来种植技巧。

  等到几天下来,这些难民都快成了种树好手,甚至还积攒了不少的经验,他们寻思着将来回乡说不定还能凭借这手手艺维生。

  弘晖花银子让难民种树,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让他们稍微缓解一下日后的窘迫局面,赚下一些铜板置办一些日常用具,但给的工钱并不高,不足以让这些难民彻底舍弃家乡的田地来京城种树维生。

  而这也是康熙希望看到的,这些难民最后必须遣返回乡,若不然黄河一带百姓搬空,那些良田就会荒芜起来。

  弘晖见这些难民各个养成了种树好手,心里颇感欣慰,这样下去这些难民回乡后也可在黄河一带多种种树,听闻黄河一带的水土流失挺严重,黄河水也变得浑浊,若是能多种些树,许是还有拯救的机会。

  等到大雨停了洪水散去,难民们手里也有不少的铜板了,在重重严苛的监察下,不少人还是攒下了一大钱袋子的铜板,甚至有些家中人口多的,那更是各个都腰间缠着一个钱袋子,心里都是满足感,他们对那个贵人阿哥生出了感激。

  虽然返乡后日子定是艰难,但有这些铜钱,也能帮他们稍微改善些,让他们原本的境遇变得更好些。

  也并不是所有的难民都返乡了,弘晖这次让庄子上的庄头过来捡人,不少失了父母的孤儿都被他捡了回去。

  原本弘晖还愁自己新开的学校没什么生源呢,这不一下子就丰盈起来了吗,虽然这些学生与他最初想要的相比有很大差距,但不少孩子年岁还小,经过一番调、教,还是有很大的可塑性的,而且就算这些孩子不擅长读书,他还有不少工坊,等养大了都是劳动力,不怕他们没去处。

  弘晖见着京郊外刚种出来的小树苗迎风招摇,心情非常不错,畅想着这一阵子的收获,只觉得相当圆满,树也种了,人也收了,事情都办得齐全,唯独陈福整日丧着一张脸。

  陈福心里难受啊,他们阿哥明明手底下有那么赚钱的营生,偏偏却还是一个留不住财的,先前赚了那么多的银子,如今全道挥洒出去了,陈福每次来到京郊看到那一片的小树苗,就觉得心里直抽抽的,阿哥还特地在树苗附近搭了房子,花银子找了几个守林人,就为了守着这些小树苗,时不时给他们浇浇水。

  陈福有事没事就跑去监工,这些可都是花了他们阿哥银子才种出来的,若是没养活,陈福想想都心痛。

  对于弘晖的大手笔,京中的人都有所耳闻,这将他们刺激得不轻,哪怕弘晖花的并不是他们的银子,可这些人与陈福一样,也是感受到了一阵阵的心痛,不少人想着此刻远在江南的雍郡王,也不知道等他回来知晓自己的嫡长子一下子挥霍出去这么多银子,是否会变脸色呢?

  弘晖是一点都不担心四爷回来自己要挨训,事实上胤禛很少干涉他做的事情,这并不是说四爷不关心自己这个嫡长子,弘晖好几次发现阿玛有帮自己干扫尾的事情,只是四爷从不贪图他的东西,哪怕京城所有人都知道弘晖是个赚银子的能手,但是四爷与乌拉那拉氏都从未问过他的小金库有多少银钱。

  半月之后,四爷风尘仆仆从江南回来,从那一身的低气压可看出这次在江南的差事并不是很顺利,弘晖被叫到书房时,四爷还没换下身上那沾满风尘的衣裳。

  弘晖非常主动地上前给阿玛倒了一杯热茶,同时将自己让人种树的事给说了,同时将自己的目的原因交代得清清楚楚。

  四爷喝了一口热茶,长舒一口气,脸色缓和起来,看向弘晖时眼里带有笑意,“这事办得不错。”他告诉弘晖,“上回你让人绑了的李彧,是你三伯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