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 第五十四章 学宫开,乱战起!

刘向的出现对城中的百家之人是非常震撼的。

如果是他一个人那倒是还好,他学贯儒法,通晓道墨,各派都有他交好的士子。但是他带着大半个秦晋法家而来,这是各家都没有想到的。

怎么敢的?

这种炸裂程度不逊色于小胡子站在克宫发表奋斗演讲。

虽然洛氏对于思想一向宽宏,只要不做出实质性的行为,从不以言罪人,但是这城中还有无数别家的士子,还有无数的百姓啊。

一人一口唾沫都能将法家那几个人淹掉!

人心中的成见就像是一座大山,就凭秦晋法家的丰功伟绩,想要让百家收起成见比登天还难。

刘向早就知道会是如今这一幕,但是他并不在意,反而对着追随自己而来的众人笑道:“这就是法家如今在天下之中的名声啊,若是背着这沉重的枷锁,谈何建功立业呢?

若是不能和错误的过去割裂,又如何能赢得光明的未来呢?”

秦晋法家被言语攻击,却只回应道:“我等所治的经典并非法术,而是刑名律,诸位可能找错人了。”

这话相当于一个孟儒说自己所治的经典不是孟子,而是义道论,刘向做的更绝,直接把法家经典中有关于御民治国思想都摒弃掉,只留下了关于律法的方面。

刑名律是法家学子纵横天下的武器,是经世致用之道,广袤的汉王朝基层郡县胥吏,都是依靠这些治国,不精通则不足以称之为法家,刘向改造法家自然不可能把这种优势丢掉。

刘向的宗旨很简单,谈律你就来,指责暴行那你找错人了,建议出昭城右转走几千里路到关中找历代秦王和戾帝刘旦去,我们这些人没干过你们说的事。

哪个儒家道家子弟脑子有问题去和法家学子讲律?

以前有名家能碰一碰,但是大汉一百年,早就不知道尸骨埋在何处了。

齐法倒是能碰一碰,但可以却没必要,让秦晋法家杀杀其他派的锐气也是好的,万一还能翻身做主人呢。

刘向这个人,摸爬滚打许多年,练就一副好面皮。

不论儒家弟子发表什么观点,他都笑眯眯的说一句:“经典,不愧是儒家子弟啊

什么都没回应,又好像什么都说了,通常养气功夫不够的人这个时候就会急,然后刘向就会补一刀,“你急什么,有理不在于声高,慢慢说。”

如果有相熟的其他派系一同讨伐,他就反驳一句,“如此孝顺。”

一直关注着百家论战的姬昭先无语的摇了摇头,姬灵均在旁边咬着雪白细密的小牙齿道:“好欠揍啊。”

馆驿毕竟不是正式的论道场合,秦晋法家的避战不影响什么,所以刘向的策略很成功,众人也只能恶狠狠的说一句,“学宫道场大开之日,看你们还如何避战。”学宫快要大开了!

随着到来的各脉士子越来越多,所有人都知道学宫就快要开了,百年发展,谁才是天下第一,能斗败诸家,名列魁首,就快要见分晓了。

昭城虽然大开,但相比其他自由进出的城池还是有颇多限制,不谈极其严格的安保,内城同样是不开放的。

不过内城除了宗庙、守藏室等之外,本来也没有什么东西,洛氏子理论上应该住在内城,但实际上都住在外城,倒是洛氏女经常祭祀住在内城之中。

即便是外城,街头巷尾都能见到敢战士骑着马在游曳,此次来到昭城的大部分都是读书人,读书人有才,来的还都是能睁眼说瞎话的人,而且读书人坏啊,昭城的百姓淳朴,女子温婉贤淑,被外人的花言巧语骗了可就不好了。

诸家学子到了昭城之后,首先就前往诸子圣殿祭拜,前来祭拜的人中有不少是来过的,昭城以前虽然严格,但并不是不允许人来。

但这么大规模的自然是第一次,洛氏子带着敢战士来维护秩序,顺便带路。

虽然百年未曾见过太多人,但洛氏一直都在修缮,除了为了彰显底蕴而特意留下的岁月痕迹之外,圣殿一直都是恢宏大气上档次的模样。

洛氏传承悠久,时间的尺度一旦拉长,就会给人无比的震撼,这是身为短生种对时间伟力的天然敬畏,这是洛氏一大优势,所以无时无刻不在彰显。

进入诸子圣殿之后,望着那些纤毫毕现的雕像和无数瑰美绝伦的故事壁画,所有人都被震撼。

真正的圣人或许不需要高大的雕像,但永远不要忽视,人类的天性就刻着对高、大的向往。

洛氏用千年的时间来弘扬姬昭,对这一点实在是过于清楚,所以在修建诸子圣殿之时,务必要震撼人心,在这百年的增修之中,不知道有多少数术家参与其中,洛氏甚至掌握了极强的建筑知识。

达成的效果很好,很多士子甚至都失声了。“这就是诸子圣殿!”

“老师啊,有生之年,弟子竟然能进入这里,您的心愿可以了了。”“祖师原来是这副模样,果然是圣贤之相,不同凡响。”

无数道声音在心头响起,殿中明明极度的安静,但是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一阵阵的繁杂之音传到自己耳中。

负责带领众人前来的洛氏子很满意,积压了百年的憧憬,如果诸子圣殿不能让众人满意,那反而会有反效果,但现在诸子圣殿完美符合了众人的想像!

偌大的圣殿自然不是仅仅一间,除了所有圣贤集中的主殿之外,还有各家的分殿,主殿之中限于大小不能施展,但是分殿之中就没有这种限制。

儒家的殿中描绘着精美的壁画,最当先的就是洛孔二圣着春秋图,然后是孔子周游列国讲学图,孔子学宫成圣图,孟子雄辩图等等,画工精湛的技艺在这些人物事件像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前来瞻仰的儒家士子望着这些壁画,仿佛穿越回了数百年之前的那个时代,一位位先贤奋笔疾书,试图结束那个纷乱的世道,将天地至理记录下来,传于后世。

儒门弟子人数众多,还有很多殿中的人就比较少,甚至杨朱学派已经空无一人了。

“数百年前,我洛氏先祖曾经说过,在洛国之中立起高高的石碑,记录诸子的典籍,建立庙宇,用金属和美玉铸造诸子的人像,让诸子圣贤的光辉永远荣耀人间,光耀万年!”

洛氏子走上前来,望着这些人像和壁画颇有些感慨的说道:“如今也算是没有食言,不论外界胜败,至少在这昭城之中还有传承,还有人记得他们的名字和事迹。”

一方门可罗雀,一方人山人海,这种巨大的反差和强烈的对比,让前来瞻仰先贤之人,心中都有了一种明悟和紧迫感。

穿过诸子圣殿,一座占地面积极广的学宫出现在众人面前,这自然不是最早的那一座学宫,但上面斑驳交杂的痕迹,却让人知晓,昔年那座学宫就在这里,墙体之中有最古老的石砖。

“轰隆!”

数位敢战士上前,将学宫重重的大门推开,在学宫未开的时候,这里同样不是废弃的,昭公国中有天赋的孩子在这里蒙学,是昭公国的私人学院。

百家有些激动的走进其中,几乎每一家的典籍之中都有学宫的模样,如今望着眼前的学宫,有一种幻想印照现实的感觉。

“这就是晨钟吧!”

学宫主殿前那一座大钟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晨钟暮鼓!

“素王制礼乐,礼乐便贯穿在洛氏的方方面面,晨钟响时,诸贤入宫,暮鼓响时,诸贤出宫。

于是世人便以晨钟暮鼓来作为警醒。”

有人讲述着晨钟暮鼓的由来,有人感慨补充道:“传说昔年洛氏学宫辩论,钟声响起开始,鼓声响起结束,一切皆依照礼乐秩序而定,真是美好的时代啊。”

好古非今,古今皆是如此,对汉人来说,周时的先贤就是古人了,许多人都怀念着那个时代。

众人走进学宫之中,便见到宫中最高处跪坐着一道人影,敢战士们上前躬身道:“参见家主。

家主?

所有人一愣,然后齐齐躬身作揖,此起彼伏的声音响起,“拜见大公,大公安康。”

洛盛望着眼前黑压压的人群,朗声道:“诸君安好,诸君安康,请诸位入席吧。”

一队队貌美的少女带着众人进入坐席之中。

夏文明是一种典型的祖先崇拜,这种文化之下对丧葬自然极其的重视,甚至在某些时期达到了“对待逝去的人就像对待活着的人”,夏人认为一种被称作“香”的祭祀冥器点燃之后,可以沟通祖先,于是广泛的使用这种通灵冥器。

夏人甚至将继承人称作“延长香的点燃时间”,不论是一个家族的传承,还是一个学派的传承,都是如此,夏人对此有一种使命感,于是夏人的学术斗争总是异常血腥和对立,甚至达到了宗教战争的程度。——《全球通史·古代中国文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