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 第四十七章 国朝同休,罔替世袭

长乐宫。

偏殿之中,仅仅只有一盏飘摇的油灯照耀,屋中很暗,刘病已半倚靠在席上,一半的光照在他的脸上,半明半暗,他面前有一杯酒,“丞相,你心中在怪朕。”

垂首坐在席中的卫平一个激灵,立刻伏下身子战战兢兢道:“陛下,臣不敢。”

刘病已将酒一饮而尽道:“你是靖难功臣的领袖,但是朕却刻忌你,朕出身关东,受到恩惠,累及关东,你却不怪朕,这不对。”

卫平已经完全说不出话,他甚至已经想好了离开宫中就自杀,却听到皇帝仿佛拉家常一般问道:“你的长子性格怎么样?朕听到了一些不好的传言。”

卫平颤声道:“臣的长子性格有些暴躁,做事冲动,做下的错事不少,让陛下费心了,臣一定严加管教。”

刘病已闻言微微感叹道:“你们这些靖难诸侯,都是平生难得一见的忠臣啊,如果不是你们奉天靖难,大汉的社稷可能就在戾帝那里终结了。

自朕登基以来就有小人以谗言迷惑朕,说靖难功臣权倾朝野,世人只知有靖难功臣,不知有皇帝,朕从来不曾理会,说的过分便随手杀死。”

卫平一直都知道有人向皇帝进谗言,但这是第一次听到皇帝说,那些人他都已经处理掉了,他再次深深拜道:“陛下恩重,臣万死难报。”

刘病已接着说道:“让忠臣可以安享晚年,让忠臣的子嗣得以延续,这是朕的愿望,你们这一代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后代呢?

你现在是丞相,于是你的儿子便骄狂起来,你是靖难功臣的领袖,于是你的儿子连皇亲都不放在眼中,这是祸患的根源啊,这不是朕想要看到的啊。

卫氏是孝武皇帝提拔起来的,存在不过几十年罢了,还不曾经历大的衰落。

你看元从诸勋,高皇帝开国时有上百家,存留到现在的只剩下几十家,这难道是汉室不愿意和他们同享富贵吗?

是因为子嗣实在太不成器了,不仅仅没有功劳,还不断的坐法。

朕感念你的功绩,善待卫氏的子孙,但是等到你薨逝,朕实在不知道还能容忍你的儿子到几时啊。

父辈立下了功勋,子孙任意的挥霍,最后败光了家业,这样的事情难道还少吗?不如回到关东,在侯国之中,朕见不到,也不愿意去管,三代的富贵就这样得到了。”

一番话说的卫平感动不已。

刘病已又道:“朕是天子,想要给予列侯家族富贵易如反掌,但是朕却给不了自己富贵啊。

朕一直在思虑,天子是承载了天命的上天之子,天子没有威信,要如何去镇压天地的四极呢?要如何统御天下的臣民呢?

朕这个天子,是得到了天命的天子,还是诸侯所拥立的天子呢?

朕思索了良久,朕必须是得到了天命的天子,否则这天下离散的人心,就无法聚合,而是应在诸侯之上。

那些奸人是在构陷你们,但是他有一句话说的很对,那就是天下人不把天子放在眼中了!”

这样的诛心之言!

卫平直接叩首下去,战栗道:“陛下,臣等恭敬的对待您,绝没有丝毫的反心。刘病已语气平淡道:“朕知道,否则朕怎么会和你说这些心里话呢?

但天下人心的离散是事实,如果天下人心不齐,丞相知道会出现什么时候情况吗?

会分裂!

分裂就代表着动乱,代表着血腥的杀戮和死亡,那受害可就不仅仅是一家一姓了。

朕即位以来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这一件事,那就是振作天子的权威。你明白了吗?”

卫平不明白,但是洛盛对他说过一样的话,经过刘旦祸乱和奉天靖难,汉廷中枢的威望损失殆尽,天子的神圣性遭遇了巨大的打击,甚至连累了西域都护府和辽东都护府以及岭南都护府的震蛮夷事。

听到这里,卫平知道关东运粮之事,皇帝的确是在犹豫,担心关中出现灾祸,担心朝廷的威望再次遭受到剧烈的打击。

若是再发生一次长安易主的事情,大汉的天命就可以进入倒计时了。

刘病已如果握着粮食,关中是绝对稳固的,最多是关东离心离德,现在他把粮食运到了关东,那就是把自己的皇位置身于天灾、臣子和百姓手中。

对于一个君王来说,这是何其难的决定!

所以卫平才说纵然拼上命,是因为他做好了下狱而死的准备。

但是最终的结果比他想象中的好得多,刘病已终究不是刘旦那种独夫,若是刘旦的性格,绝对会让关东百姓自生自灭。

卫平心中的怨愤消解了大半,这一次他真心实意的拜道:“陛下宅心仁厚,臣为天下臣民贺。”

是的。

刘病已已经很是宅心仁厚了,这也就是在这个道德底线良好的世界之中,若是前世的汉朝,经历过一个个刻薄寡恩的影帝皇帝,靖难功臣这种群体,没有一个能够活下来,就像是唐朝的神龙五王一般,全部被杀才是结局。

刘病已轻声道:“丞相将朕的想法转告给诸侯功臣,不要让功臣和朝廷离心,这是朕所期望的。”

卫平叩首然后离开殿中,出了殿中,才感觉浑身都是冷汗,思及殿中所言,心中的顾虑渐渐消除了,正如公子盛所说的那样。

“皇帝并不想清算功臣,但是他坐在那个位置上,有些事就一定会去做。”但只要皇帝自己不对靖难功臣抱有恶意,那卫平就无所畏惧。

刘病已望着卫平离去的身影,轻声自语道:“太史令可都记下了。”

司马迁从廊柱之后走出,一手执笔,一手握书,躬身道:“回禀陛下,一字不落。

刘病已问道:“太史令着史,好恶是非以何为准?”

司马迁回道:“以素王好恶为好恶,以《洛宫春秋·执政》为准,微言大义,一字褒贬,是非曲直,记之,书之,不改,留待后人。”

刘病已又问道:“昭昭青史,何时流传?”司马迁回道:“人亡史出。”

刘病已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不再过问。

君臣交谈不过几日,卫平就递交了乞骸骨的奏章,刘病已自然不能直接同意,那样卫平就太没有面子了,于是下诏挽留,卫平再述说自己的理由,如此两番,刘病已这才同意卫平的上奏。

翌日。

一道上谕传出:“戾帝元正十五年,靖难功臣振作社稷,有大功于国,到了今日,关中渐次繁盛起来,关东流民逐渐归家,戾帝造成的祸乱渐渐消弭了下去。

现在丞相要离开朕了,朕左右一看,昔年的功臣竟然都不在朕的身边了,这一定是朕的德行还不够,一定是朕给予的赏赐还太少的缘故。

高帝赐予了元从诸勋恩德,于是有了今日。

现在,朕要向天下宣布,参与靖难的诸侯王封国能够多延续一代,参与靖难的郡守记录为上等,赐予其中佼佼者关内侯和列侯的爵位,取郡县官员壮烈的忠臣子嗣作为秀才。

列侯的侯国增加五百户到一千户的食邑,朕要立下誓言啊。

纵然巍巍群山消逝不见,纵然滔滔江水干涸枯竭,让你们的国家和王朝一起直到灭亡的时候,让你们的子孙一直继承,不废除你们的封国。”

刘病已这个人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底,一旦决定了不清算靖难功臣,那就要消除他们的戒心。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撒币,尤其是加食邑这件事是真的离谱,差不多二十万户都要封出去了。

用权力换富贵,和杯酒释军权是同样的道理。

成效非常的显着,先前弥漫的那种阴诡的氛围基本上消散而空了,留在长安城中的功臣之中,先前那种兔死狐悲的心理大致上消失。

更不要说随行的还有皇帝的誓言!

上一次这样的誓言还是大汉开国的时候,高皇帝和元从诸勋共同定下的,现在皇帝再一次发下了誓言。

这道诏令向着天下而去,传到了河西诸地,安抚了这里的人心。

传到了关东,然后汹涌的向着各个州郡传去,大部分早早回到关东的列侯终于彻底放下了心,靖难这件事在当今皇帝这里算是彻底结束了。

一直在即墨待着的吕产,带着笑意读完了这封信,他举起手中的水壶为花花草草浇了一些水,轻声道:“长的繁盛一些,下个月就用你们来写信吧。”

洛盛在长安待了许久,却默契的和刘病已没有见面,他们两个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仟千仦哾

“高皇帝的誓言有五世皇帝摄政去贯彻,百年养恩有了现在的结果,你的誓言有没有一群这样的子孙呢?”

洛盛微微感慨着。

他见到事情彻底结束,便决定回昭城去,要离开长安时,刘病已才远远的和皇太后一起在城墙之上望了一眼。

刘病已带着莫名的意味轻声道:“母后,我们来这里做什么?”

皇太后微微眯眼,“这次你做的很好,洛氏要回来了,皇帝你要做好准备,能不能成为第四个拿到庙号的皇帝就要看你的努力了。”

刘病已闻言惊诧的望向母后,脸上满是疑问。

昔元从诸勋受爵,高帝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及至靖难,孝宣曰:“周之侯伯,历三代千有余年,尚见于史,朕誓:“使山无棱,江水为竭,国朝同休,罔替世袭。'”

上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百有余年,或枝叶稍陵夷衰微,或枝叶繁茂亭亭如盖,皆己之功过也。——《史记·汉兴以来功侯年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