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 第二十九章 夺权

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第二十九章 夺权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1 11:42:24 来源:88小说

“朕初柄大政,手握阴阳,临御天下,万千生民的贵贱祸福生死皆操持在朕的手中,责任重大。

先帝与洛文王将天下交到朕的手中,故朕无一刻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辜负了先帝与洛文王的嘱托,损伤了他们的遗德。

朕自忖,自古以来未曾听闻过不重视贤才而能够兴盛国家的。

如今天下方兴未艾,正是君臣一心用命之时,百千年后,朕以圣王之名达于青史,诸卿之名难道还会无闻吗?”

刘恒目光熠熠的望着众人,直接就说出了自己的终极目标,这是洛新一直教导他的东西,而且从各方面都提出了成为圣王所需要达成的条件。

在场众人都被刘恒这番话震惊到了,自古以来在诸夏大地有多少君王曾经存在过呢?

但是又有多少能称得上圣王呢?

不过是尧舜禹汤罢了。

但这些圣王几乎都只活在传说的口口相传之中了,很多人的事迹甚至都不知道真假,真正有明确事迹的,距离当今最近的圣王就是素王。

就连诛杀纣王的武王都不算,虽然得到了天命,但刚刚统一不久就崩了。

现在刘恒说自己要做圣王,这就是要做三代之下第一人!

“谨遵陛下谕令!”

……

这些彻侯回到长安之后,仅仅安静了不足三天,就被蜂拥而至的官员淹没了,前来走动的人所送出的礼品甚至就连侯府之中都摆不下,还要堆到街头上。

这些人和洛氏比起来或许是新贵,但对于这几年刚刚崛起的权贵来说,开国勋贵已经是很多人可望不可及的老牌贵族了。

这些人在长安乃至于关中耕耘了这么多年,一旦回到长安,无数的关系利益就会重新以他们为核心联结起来。

不需要像那些缺乏底蕴的新贵一样,花费时间精力和不菲的代价去增强基本盘。

皇宫之中,刘恒面前的桌案上摆着很多根竹签,每一根竹签上面都写着一个名字,细细看去,那里是满堂公卿彻侯的名字。

每当刘恒举起一根竹签时,就会陷入沉思,似乎是在回忆着什么。

他将目光放在那些写满彻侯名字的竹签上,然后目光向着殿外望去,恰好见到洛景走进,便笑着问道:“阿景,如何?”

原来是刘恒让洛景去看看那些彻侯家的场面到底有多么的煊赫。

洛景便直接将自己看到的说出来,“陛下,长安城半数朝臣都入了列位彻侯府上,这数年的沉寂并没有让这些家族落寞,只要您放开对他们的限制,立刻就会恢复成为庞然大物。”

听到洛景的话,刘恒沉吟了一下,然后将手中写着竹签扔进一片布帛之中,竹签碰撞之声颇为清脆。

隐隐约约之间,还能够从露出的一角之间见到舞阳侯、绛侯等等字眼,那块布帛的角落上则绣着卫军的字样。

这场喧嚣的盛宴持续了数日,这群开国勋贵是故意借此向整个天下宣告他们回来了。

刘恒还派出了使者前往赏赐,充分展示了君臣之间的友好和深情厚谊。

当一切都结束之后,刘恒对这些彻侯的任命很快就下来了,基本上都回到了军队之中。

这么大规模的人事调整,自然是让朝野侧目,很多人都在猜测皇帝到底想要做什么。

……

长乐宫中。

刘恒翻来覆去的望着手中那一枚铜钱,不知道看了多久,才抬起头来对贾谊和洛景说道:“贾卿,朕记得很久之前就上书说过,朝廷应当收回下放给民间的铸币权?”

贾谊闻言当即正色道:“正是陛下,铸币权事关朝廷命脉,昔年洛文王在时,臣便上书,不过后来洛文王为臣讲过为何暂时不能收回,臣就没再上过书。”

洛景说道:“陛下,父亲曾经说,铸币权最终是一定要收回朝廷,由中央朝廷统一铸造下发的,您是要现在就开始吗?

臣以为,恐怕不会那么容易。

毕竟铸钱实在是太赚钱了,只要是能够赚钱的生意,就一定会有人铤而走险。

即便是官面上禁止,那些不法豪强也一定会在私下里铸造,甚至就连那些诸侯王也会这样做。”

刘恒闻言冷笑道:“那朕倒是要看看是他们的脖颈硬,还是朕的刀更加锋锐了。

朕真正担心的是,此举是否会有与民争利的嫌疑,会不会使得天下百姓更受其苦。”

洛景笑道:“陛下,您实在是多虑了。

虽然这么说实在是不好听,但这种层面的权力争夺,从来都和百姓没有什么大的关系,这天下难道还有普通的百姓能够从铸钱之中得利吗?

能够得利的全部都是那些豪强和诸侯王,是那些整个大汉朝最富有的人,天下的钱就只有那么多,若是全部都让这些人拿走,那么百姓就拿不到。

百姓从朝廷的政策之中得不到利,但是却总是受到伤害。

臣记得臣的五叔寿光侯昔年对高皇后说过一番话,那就是大汉赖以生存的是那些良家子。

如果说大汉朝是一个人,良家子就是食物,就是水。

这世上难道有人能够不吃饭,不喝水就生存在世上吗?

自然是没有的。

放任豪强强大,普通的百姓就一定活不下去。

若是这些人生存不下去,现在的大汉就会轰然倒塌,要么像是秦王朝那些直接灭亡,要么就要彻底的依赖地方豪强来实施统治。

能够为朝廷缴纳赋税的百姓是不可或缺的,而诸侯王和豪强,则是可以替换的。

大汉朝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能够成为诸侯王和豪强的人选。”

洛景虽然不擅长这些东西,但是家学渊源,嘴炮还是很强的,对他这一番理论,刘恒和贾谊都颇为认同的点点头。

刘恒更是眼神之中直接迸发出了杀气,寒声道:“阿景,看来朕先将彻侯们召回来是对的,铸币权想要收回是要杀一批人了,这些豪强怎么就杀不光呢?”

贾谊和洛景闻言纷纷洒然一笑,想要杀光豪强那纯属开玩笑。

刘恒自己也明白这样实在是过于异想天开了,微微闭眼又睁开问道:“贾卿、阿景,明天的朝会上,找一个臣子把这件事提出来。”

“遵命,陛下!”

洛景其实认为可以直接下旨,试探这种手段通常代表着一种商议的意味,体现出一种不确定性。

而收回铸币权这件事,是不容商议的,这就是中央朝廷的权力,地方就该直接将这项权力交上来。

谁若是胆敢质疑,应当视为叛逆,毫不犹豫的起兵镇压。

这两种方法说不上哪一个更好,洛景不像刘恒那样,脑子里面有无数的弯弯绕绕。

刘恒这个人想一件事情,不知道要在心里、脑海里面拐多少弯才会说出来,真是个天生做皇帝的料。

洛景和贾谊两人结伴向着皇宫之外走去,洛景问道:“贾卿可有合适的人选,若是没有,景这边可以给您推荐几个,父亲和诸位叔父虽然已经或者去世,或者离开了长安城,但在长安还是有许多亲朋故旧的,尤其是三伯,关系众多。”

即便是不算洛氏的身份加成,仅仅洛亦本身的关系,他在开国勋贵里面也算是交游最广的那一批,基本上就没有他不认识的开国勋贵。

若是洛亦不将他儿子送回昭城的话,他的儿子就会成为开国勋贵二代之中的领头人,这就是英侯府所具有的力量和地位。

贾谊闻言笑道:“多谢公子,那倒是不用了,谊这些年承蒙寿光侯关照,在长安城也算是有几分薄面,合适的臣子还是能够找到的。

昔年洛文王和寿光侯举荐谊,谊不能事事依靠,否则真就辜负了令尊的看重。”

听到贾谊称呼自己公子,洛景微微眯眼,说道:“贾卿,您现在是国家重臣,称呼景为侍中即可,或是称呼东阿亦可。”

贾谊本身就是通过洛氏步入政坛,而且也是因为洛氏的关系而得到重用,乃至于被皇帝信任,身上有很强的洛氏标签。

现在称呼洛景为公子,那就更加坐实了洛氏门生的身份,但贾谊现在是皇帝身边的重臣,这不是一件好事,在洛氏看来,贾谊只要忠于皇帝就足够了,只要在关键时刻偏向一点洛氏就足以,不算辜负洛氏的举荐之恩。

贾谊闻言自然明白洛景的意思,当即点头表示自己明白。

随着宫门缓缓落下,太阳缓缓落下。

太阳照常升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