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乌纱 > 段二七 红丸

乌纱 段二七 红丸

作者:西风紧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9 11:07:29 来源:58小说

六月初,天气越来越热了,杭州依然繁华似锦,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变化。张问这些日子常常去衙门日常办公,因为这时候朝廷里对于浙江改盐怎么收场,估摸着也差不多争出结果了,拖下去也不是办法,张问需要了解实时动向。

一日,总铺收到了两份重要公文,传到了张问手里。张问一看邮符,一份是户部的,一份是吏部的。

张问先打开户部的公文,内容是下令浙江盐课提举停止改盐,复开中折色,以疏通淤塞盐引。张问看罢,将公文递到旁边的黄仁直和陈安上旁边,说道:“终于闹腾完了,改回原样。”

黄仁直听罢看了一眼张问面前另外一份吏部的公文,摸着胡须说道:“那另外一份,就该是大人的去处了。”

陈安上看张问的眼光充满了佩服,半个多月前,张问就说过在这位置上坐不久,居然真的算准了。

张问点点头,扯开漆封,将吏部公文浏览了一遍,说道:“居然是去辽东……这算是流放么?”

黄仁直放下手里的公文,接过张问递过来的信纸,一面看一面说道:“听说被调去辽东的官吏,痛哭失声,纷纷要求外调,估计有点门路的都不愿意去,正缺人呢……兵部主事、武选清吏司,这是正六品的官啊,呵呵,恭喜大人,只降了一级。”

陈安上也揖道:“贺喜大人,浙江的事办砸了,还是比下官高一级呀。”

张问没好气地看向陈安上道:“改盐办砸了,是我的责任吗?被降一级,还是去辽东,要不咱们换换,你当正六品的官去辽东,我在这盐课司进油水如何?”

陈安上摸了摸猴子般的脑袋,脸色难看道:“这官也不是想换就换的啊。”

张问拍了拍公案上的印匣,说道:“好了,这印让给别人来用。陈大人,去叫人把帐目清理一下,报到户部去,我准备一番得回京诉职。”

张问清点了帐目公务用印,然后和黄仁直离开了衙门。上了马车,张问才对黄仁直笑道:“比我想象的要好,起码还六品的官不是。在浙江呆了近一年,啥政绩没做出来,现在不进不退,还是正六品,也算是公平合理,呵呵。”

黄仁直摸着胡须摇摇头道:“辽东可不是好地方,不然大伙也不会争着要外调了。”

“主辽东事务的,看样子还是杨镐。东林这回实在是没底气去争了……好像听说杨镐的办法是四路合击,黄先生认为这法子好用么?”

黄仁直半眯着眼睛道:“不管好用不好用,还没开始布兵呢,现在连大人这样远离朝廷的人都知道了,这样路人皆知,还能好用么?”

张问叹了一口气,想了想说道:“杨镐、袁应泰、熊廷弼等几个人中,我还是觉得熊廷弼要靠谱一点,可朝廷偏偏不用他。”

黄仁直道:“此人不好相处,朝中大臣对他没好感……听说刚调到浙江学道,就叫人杖打了几个有钱有关系的生员,激怒了巡按御史荆养乔,两人正争相上书对骂。他每到一处,总是和人结怨,没办法……”

“久闻熊廷弼大名,我还没见过他,不如今天我们就去拜会一下如何?”张问道。

黄仁直不置可否,反正张问这样的小官,又没法决断军机,在辽东事务上持什么观点也没人在乎。于是二人转道去学道衙门拜访熊廷弼。张问在门口下了车,叫人送去名帖。

熊廷弼并不清高,既然是同僚拜访,便出门迎接张问入内。张问打量了一番熊廷弼,见其身长约七尺,身宽体胖,脸宽,眼小,留着八字胡,四十多岁的样子,面向还算周正。

张问揖道:“下官张问,拜见熊大人,因朝廷初召为兵部主事,不日将往调辽东,闻熊大人精于辽东事,今日冒昧叨扰,欲请教一二,以其致用,望熊大人多多指教。”

熊廷弼听罢笑道:“原来是张大人,老夫略有所闻,略有所闻,你还能做兵部主事……不错、不错。”

张问听罢熊廷弼话里有话,显然是挖苦张问在浙江乱搞一通,毫无建树不说,还惹了一身腥臊的事。张问心道此人说话果然不是很中听……不过张问事先有了心理准备,知道他就是这么一个性子,也懒得很他计较,自找不痛快。

张问想罢勉强陪笑了一声,和黄仁直一起,跟着熊廷弼进了客厅。三人分宾主入座,皂隶上茶。熊廷弼先端起茶杯请茶,张问和黄仁直这才客气地端起茶杯,客气的那一套还是要做足的。

熊廷弼对着茶杯吹了一口气,大大咧咧地说道:“张大人去辽东,是干什么去呀?”

张问听罢熊廷弼的口气,心下就想刺激一下他,便说道:“大事有杨大人主持,下官自然就听杨大人差遣了。”

张问提到杨镐,意思就是你到底没有杨镐混得好,人家眼看就能做经略了,你还在摆弄那几本四书五经。

果然熊廷弼一听到杨镐,脸上就有不悦之色,哼了一声,公然对着张问这么一个外人说起同党大员的坏话来了,“他那个四路合击的想法,真是异想天开,分兵自弱是兵家大忌,努尔哈赤一定会集中兵力逐路消灭,老夫看他杨镐是拿大明的家底当儿戏。”

张问早就听说熊廷弼一贯主张在辽东以守为战,便说道:“那熊大人的意思,辽东只能守不能战?”

熊廷弼叹了一气道:“这道理不是很简单么?辽东地广人稀,实荒蛮之地,内地调军,士卒毫无战心,谁也不愿意死在那地方。只有依靠辽人守土,辽人有切肤之痛,才能奋勇保土,方是存辽大计。”

张问听罢点点头,觉得熊廷弼倒是一针见血,有洞察人心的见识。

去打仗就可能没命,人为什么要去打仗?有的是没有办法铤而走险要抢劫,现在的努尔哈赤遭了饥荒,就是出于这样的动机;有的是被人打到家里来了,要家伙反抗,保护自己的家园和财产,不打就得变成奴隶。

而明朝内地调过去的这些人,要他们去流血进攻赫图阿拉,赫图阿拉和士卒们有啥关系?至少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战心全无,可以说是有原因的。

如果收编辽东本地汉人,守卫家乡,保护自己的利益,就有切肤关系了,也难怪熊廷弼一向主张以守为战,这样确实保险得多。

张问想了许久,又问道:“可是辽东原本就是我们大明的地方,现在努尔哈赤公然造反,如果坐视不管,岂不是养虎为患?”

熊廷弼说道:“张大人此言差也,努尔哈赤虽然善战,但不足为患。老夫在辽东时,闻得努尔哈赤捉住汉人,便驱为奴隶,试问谁愿意做奴隶?这样下去,辽东人口只会逃亡严重、越来越少,我们再四面封锁,建州人自取灭亡不过是时间问题。”

张问听罢很是赞同熊廷弼的观点,越来越觉得,还是熊廷弼主辽东靠谱,可惜张问说了不算,只能和熊廷弼相视叹了一气。

因为熊廷弼在辽东呆过,张问又请教了一些辽东方面的信息,这才拜别熊廷弼,回家交代家事,准备北上京师。

张问原本是打算让张盈留在浙江料理家务,但是张盈担忧张问的安全,坚持要跟着去。张问也觉得有张盈在身边要安全一些,便让张盈乔装成书童一起北上。他又去和沈碧瑶告别,同时把寒烟和吴氏交待给沈碧瑶,让她代为照顾。

七月初,张问等人到达京师,他赶着去吏部交接公文,然后去兵部报道,等待派遣辽东。而张盈则在家张罗着人收拾青石胡同的院子,那是张问的祖宅。

为辽东战事准备的兵马军械粮草等还未准备妥当,朝廷对于辽东经略的人选也没完全敲定,还在争论,所以张问报道之后,就在家里等着。

他挂着六品的官职,但是廷议等场合也没资格去,相当于赋闲在家,偶尔去兵部衙门了解信息而已。

张问原本以为朝廷现在关注的,肯定是辽东事务了,却不料次次去听到的消息都是关于红丸的,敢情朝中大臣争论的不是谁主辽东事,而是鸿胪寺炼出来的红丸。

张问听到红丸这个词,想起大明日记上有记录一个红丸案,不过应该是泰昌朝的事情了……

朱由校确实从李如梓府上搜出了一颗大珍珠,不知道是不是长生珠,但是不敢隐瞒,回到京师后,就将珠子交给了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自然也不认识,就找来鸿胪寺卿李可灼,问他是不是长生珠。李可灼见罢那粒大珍珠,通体晶莹,有暗红光辉,确实是稀世珍宝,便高兴地告诉皇上是长生珠。

皇帝急令李可灼炼丹。李可灼用长生珠配以其他修道药物,其中含汞,所以炼出的丹药成红色,称为红丸仙丹。因为那长生珠个头很大,李可灼不敢私吞,只得全部做药,炼出了三粒。

这时候辅方从哲获悉丹药的事,急忙上书皇帝慎用丹药。万历不听,方从哲连上奏书,并痛骂鸿胪寺的官员。

后来方从哲担忧万历皇帝,说丹药既然有三颗,先用一颗试药,无碍之后才进献皇上。万历想着长生珠来之不易,自然十分肉疼,但是还是勉强答应了方从哲所请。

既然是李可灼炼出来的药,自然就赏了一颗给李可灼先吃。李可灼吃了之后,万历和众大臣问他有什么感觉。

李可灼道:“耳聪目明,精神更加好了。”

万历正头昏脚痛,听罢便摇摇欲试,方从哲等人又再三劝诫,再等数日。万历见李可灼精神俱佳活蹦乱跳,早已忍耐不住病痛,便唤人献上丹药吃了一颗。

第二天早上,万历竟然从龙塌上下床了,并说精神好了许多,头也不疼不晕了,众人大喜,万历厚赏了李可灼。这时太子犯风热,躺在床上半死不活,太医束手无策,万历便将剩下的一颗丹药赏赐给了太子,太子吃后,风热渐缓。

不料天有不测风云,第三天早上,皇帝和太子都一起死了……

当哀鸣的钟声响起的时候,皇长孙朱由校还在端本宫的一个小院子里锯木头。他听到钟声,忙丢下锯子,奔到门口问道:“生了什么事?”

这时太监王安哭哭啼啼地奔了过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泣不成声道:“皇……皇……”

朱由校急忙嗷淘大哭,正想听王安说皇上驾崩,不料王安却说道:“皇爷和太子殿下都……都仙去了。”

朱由校听罢心里一喜,心道:那红丸也太强大了,很快我就要被宣布继承皇帝位了吧。朱由校一边高兴一边痛哭道:“这不是真的……这不是真的……”

王安扶住摇摇欲坠的朱由校,哭道:“世子殿下,现在不是悲痛的时候,您得赶快准备登临大位,主持大局。”

正在这时,只见一个头戴白麻的艳丽妇人走了进来,看了一眼朱由校后边的木头,红着眼睛冷冷道:“都这个时候了,你还做那些玩意,快跟我去守灵。”

那妇人就是抚养朱由校的李选侍,她打量了一番稚嫩的朱由校那细胳膊细腿的,心里也暗自高兴……可见万历皇帝和他的儿子死了也能给这么多人带来快乐。

朱由校见罢李选侍,心里咯噔一声,暗骂蠢妇,朝廷这么多大臣武将,你想干什么?

李选侍也不管朱由校愿不愿意,就叫身边的太监把他拖走,朱由校怒道:“我要见大臣,放开我。”

李选侍冷冷道:“殿下的母妃早逝,我将殿下一手带大,你不听我的话了?”

朱由校心道听你的话?老子马上就是皇帝了,天下都要听老子的。他一个劲挣扎,可不想被这妇人控制,急忙喊道:“来人啊,快把她赶走!”

“赶我走?”这时李选侍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冷光,“你喊喊,这宫里谁不听我的?”

朱由校听罢心里一寒,急忙向后奔扯,一边喊道:“王安,把我没做完的东西好生收好。”

李选侍听罢摇摇头,她想笑,但是现在不是笑的时候,只得拉着一张脸说道:“还不快带世子殿下去守灵?”

很快朱由校就现自己低估了李选侍的野心和疯狂,这厮和郑贵妃串通一气,把宫里都把持在了手里。朱由校压根不是去守灵,而是被关了起来。

朱由校心里烦冷,心道妈的她们不会把老子杀了迎福王回来做皇帝吧?朱由校又想自己死了,福王还是不能做皇帝,太子还有一个儿子,就是朱由校的弟弟朱由检,可朱由检才几岁,不是更好控制?

朱由校被软禁的时候,越想越不对劲,他压根没料到自己的爷爷和父亲一夜之间一起暴毙。万历和太子只要有一人在世,李选侍和郑贵妃算个什么东西,所以朱由校对李选侍确实戒心不足,没想到她们会这样突然难。

这个时候,朝中大臣按照祖制,急忙宣布世子朱由校继承皇帝位,又见不到朱由校,早已急得团团转,无数大臣上书要求李选侍释放朱由校。李选侍垂帘听政,收到奏书,回复皇帝年幼,生母早逝,理应由她照料。

大臣们不依,纷纷聚集在宫门外,要拜先皇灵柩。众官6续聚集过去,在家的张问对家人说道:“拥立大功就在眼前,赶快去宫里。”

张问穿好官袍,急冲冲地跃上马背,就要出门,张盈担心他的安全,也跟了上去。到了午门,只见大学士方从哲、刘一燝、吏部尚书周嘉谟等人站在最前面,后面一呼拉红青夹杂一大片官员。

张问暗骂动身晚了,前面的位置都被抢了,急忙乱挤着靠上去弄个位置。

午门紧闭,看样子是进不去,这时方从哲吼道:“先皇驾崩,群臣连灵柩也见不着,你们想干什么?”

城上回应道:“我们奉了命令,不让开门,大臣们有事请上奏折。”

方从哲气得山羊胡都翘了起来,回头对众官道:“事有缓急,大伙现在就推举辽东经略,谁敢乱政,立刻调集辽东四十七万大军勤王,诛杀乱贼!”

众人听罢便推举杨镐为辽东经略,反正这人选早就差不多定下了的,扬言要杨镐立刻赶到辽东调兵。闹了一阵,宫里的人害怕,这时喊道:“上面来了命令,准许大臣进宫拜灵。但人数太多,恐引混乱,只许以下大臣:方从哲、刘一燝、周嘉谟……”

过了一会,午门打开,一群侍卫执兵器挡在面前,让开一条缝,让方从哲等人进去。其他没念到名字的人,只有站着干等,张问却不管那么多,趁乱跟着挤了进去,张盈也紧跟着张问。侍卫们不认识这些大臣谁是谁,场面有点混乱,结果跟进去的,多了五六人。宫人也懒得清查,急忙就关上了午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