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逍遥江山 > 第2719章 2901章:无边光景一时新

逍遥江山 第2719章 2901章:无边光景一时新

作者:一景之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10:13:57 来源:闪舞小说

仿佛也不知那一阵风吹得不对,转眼的功夫,大明的天下似乎都走上了正轨,这个天下仿佛再一次走向盛世繁华了。

时光荏苒,一转眼三个月过去了。刚刚过去的正统十二年立即迎来了头一次最短暂的冬日,几场大雪下了后,京城就没那么在冷了,偶尔朝阳洒下来,竟让人生出暖洋洋的感觉来,让人仿佛感到了炎炎夏日的到来。往年迟迟不开的桃花、梨花、杜鹃花一夜之间铺满了京城,红灿灿的,白茫茫的宛如一副优美的画卷,让京城头一次感到京城原来也是美丽的江南。

这种局面可喜欢了那些无所事事的读书人,这等百年难得一遇的奇特景象,顿时激活了他们胸中的文采与豪气,短短几日的功夫,描写京城的诗词歌赋就不下万首,言语虽谈不上多么的出众,但难得也有几首好诗词流传下来,这可欢喜坏了一品居、红袖招、醉香楼的歌姬,她们差不多有几年没听到什么好的诗词歌赋,往年的那点曲子都唱乱了,偏生自己又没那个本事,写不出一首好的诗词来,偶尔碰上了一两个才华横溢的才子,要么是持才傲物不肯将自己的诗词歌赋赋予他们,要么就是写的词儿做无病呻吟之举,唱起来还不如先前的曲调被她们嫌弃,一来二去,曲子也没成,自是唱不出什么动静来。

这帮歌姬本以为这辈子算是抱着先人的曲调唱上一辈子,不曾想到老天爷垂爱雪景后的阳光明媚,无意是给天下读书人带来了梦寐以求的景象,诗词歌赋必然会传扬几首出来,能否拿到手就看各自的手段了。

比起往年的冷冷清清,今年的京城可谓是一片欢乐,这种欢乐的气氛不光体现在京城的百姓上,就连内阁,皇宫大内也是如此。

文渊阁里,靠在里头窗口的香炉里香火已燃烧了一大半,袅袅白烟宛宛如刚刚沸腾的白开水,带着阵阵的清香弥漫在整个文渊阁里。

六位阁臣以杨峥为首落了座商谈国事,似这样的场面,自正统三年头一次后,就在没有出现过,算上杨峥如今的内阁七个人算是到齐了。

杨溥致仕后,内阁一直是六个人,小皇帝鉴于内阁的作用越来越多,政务越来越繁忙将原先被挡在内阁门外的曹鼐选入内阁,至此迟了将近十年的曹鼐算是圆了宰相梦。

曹鼐为人“内刚外和,通达政体”,为政清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无论是人品还是能力上都是宰相的最佳人选,所以很快就赢得了杨峥等人的敬重。此时,曹鼐对杨峥在内的六个阁臣诉述自己心头的大事。

其实也算不上极大的事,只不过在边疆上更有利国朝的边防而已,问题还是出在沙州卫上。

国朝建国后,太祖、永乐两位有远见的帝王鉴于沙州对国朝疆土的重要,在永乐二年设置了沙州卫,并以其蒙古首领昆济楞、迈朱为指挥使,整个太祖、永乐年,国朝军事实力强大,所以沙州一直相安无事,甚至一心想恢复祖宗疆土的蒙古人也忘记了这片重要的入门口,这里也就成了国朝最安全的边防了,但事情不是一尘不变的,到了宣宗等级,内忧一直是年轻宣宗的心头之中,朝廷几乎所有的兵力都对乐安州怀有警惕之心,沙州算是首当其中了,许多将帅从沙洲调往京城,兵力大大缩减,防守变得无比的薄弱,沙州的罕东(今甘肃敦煌)、西番看准了机会,从宣德三年始不断的叩边,战事不断,弄得沙州百姓难以安生,许多当地百姓难以生存,干脆向朝廷乞求迁徙到察罕旧城耕牧。宣宗遣敕不许,又敕命罕东、西番还其所掠人畜。对方置之不理。

宣宗末年,瓦剌的势力日益强大,昆济楞惧瓦剌肋迫,不能自立,于是率部众二百余人,走塞下陈饥窘状,刚刚登基的小皇帝诏发边粟救济之。且令边臣会议如何处置他们,边臣请徙之苦峪,英宗从之。从此昆济楞不复还沙州,仅遥统其部众。其部众逃入哈密、赤斤(今甘肃玉门西北)者甚多,而罕东则久驻牧沙州不去,朝廷数敕责,诸部皆不奉命。

这事儿当时朝廷的意见没同意,以杨峥为首的文官集团认为,沙洲虽小,但也是国朝之疆土,绝不容许他人欺辱,当以兵马讨伐。

而以王振为首的宦官集团则认为,本朝一直走到是谦和,是拉拢策略,加上国库税收并不充盈,且这几年国家战事不断,此事尚未恶化,当以和平为准,战事为辅,双方就此争论不休,小皇帝一时也不知也拿不定主意,这事儿就一直搁浅。

到了正统九年事情才来了转机,昆济楞卒,长子讷格率其弟恭罗凌戬来朝,朝廷授讷格为都督佥事,授其弟为都指挥使,赐敕戒谕。但这等好事并没有持续多久,与寻常大家族争斗没什么两样,王位宝座只有一个,做哥哥想做,做弟弟自然也想做,你不让我,我也不让你,唯一解决的法子便是靠拳头说话了,谁的拳头大,谁坐宝座,如此兄弟反目,相互争斗,部众叛散。甘肃总兵任礼欲乘其窘乏,迁之内地,会讷格也来言欲居肃州,当年秋日,任礼遂遣使偕讷格先赴沙州抚谕其众,而自率兵随其后。比至,其部发生叛乱,讷格部下多欲投奔瓦剌。任礼出兵迫之,收其全部入塞,居之甘州,共二百余户,一千二百三十余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逍遥江山请大家收藏:(wuxia.one)逍遥江山武侠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鉴于这事儿闹出的动静不小,与本年初,小皇帝下诏徙之山东,居其头目于东昌、平山二卫,分其部落为三,屯居清平、博平二县。此举固然可以让百姓得到安置,但带来的恶果是沙州成了一座空城。

一直对沙州垂延已的罕东立即占据了这座工空城,至此。当初明太祖、明成祖先后以次设置了哈密、罕东、赤斤、沙州四卫嘉峪关外,屏蔽西陲,此时沙州先废,而诸卫亦渐不能自立,西边遂多事。

依曹大人的意思,沙州卫的设置,屏蔽了西陲,保证了西域往来和入藏的使臣商队等安全通过,使明政府可以将国防防御力量专门用以对付蒙古的一切力量,算是保证国朝最强有力的体现,一旦就此丢弃,势必会麻烦不断。

对此陈循等人也表示了相同的看法,无奈这事儿一直不被王振认可,间接的影响了小皇帝的决心,所以这事儿一直没被提上朝堂,难免让人担心,陈循六人一合计,这事儿是军国大事,马虎不得,鉴于小皇帝近期对杨峥的信任他们觉得这事儿还是寻杨峥来说说,好让他劝说劝说小皇帝重新部署沙州。

与陈循等人的担心,杨峥自是心知肚明,虽说这事儿有些棘手,但事关边防,他这个首辅就是再不做事也不能不闻不问了,但顾全小皇帝在这事上的态度,他决定采取温和的法子上奏章。之所以如此,一来也好看看小皇帝对自己是否一如既往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还不想引起王振对他的警觉,早已定下的调子,总不能在毁于这十几日的功夫,那样就太对不起自己这些年的隐忍,还有那些默默舍弃的长者了。

杨峥本担心自己这一番顾虑必然会引起陈循等人的反对,那知这次六人竟难得认可了他的建议,陈循认为这是眼下最稳妥的法子。

取得了内阁成员的赞同,杨峥头一次感到某种欣慰,只觉得多年的隐忍算是值了。

春日的阳光带着固有的柔和,透过百叶窗照射了进来,落在了书案之上。

杨峥坐在了书案前,就着被阳光暖和的身子,提起了一只湖笔,虽说做官也有十几年了,但在骨子里始终不能习惯毛笔,若非到了万不得已自己亲手写奏章的时候,他是不是用毛笔书写的。

铺开了雪白宣纸,纸张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一看就知不是寻常的纸了,事实上送入内阁的纸张,因承载了全国的政务,所以在要求上要高于其他衙门,除了宫中用上等的宣城郡纸外,内阁用的也是宣纸中的真品澄心堂纸了,这种珍品纸张据说来自徽州,,南唐后主李煜视这种纸为珍宝,赞其为“纸中之王“,并特辟南唐烈祖李节度金陵时宴居、读书、阅览奏章的“澄心堂“来贮藏它,还设局令承御监制造这种佳纸,命之为“澄心堂“纸,供宫中长期使用。澄心堂纸质量极高,除了皇宫与内阁衙门能用一用外,极少有人用得起,墨宝落在了纸张,宛如在一面镜子上,非但写着的人舒服,看的人也同样如此。

杨峥自问笔法不佳,唯有寄希望与纸张上,所以对纸张的要求也十分的挑剔,但凡是奏章,必用湖笔、徽墨、“澄心堂“纸了。

一切准备充分,酝酿一番后,剩下的就是写了。

对于这件事他早就思索成熟,所以下笔没有更多的犹豫,片刻的功夫便见纸张上多了一篇锦绣文章。

杨峥端详了一番,目光随着那一个个的词儿跟着念了起来:“我国建哈密、赤斤、罕东诸卫,授官赐敕,犬牙相制,不惟断匈奴右臂,亦以壮西土藩篱”。使“西戎、北虏两不相通,则边疆可永无虞,而国家之固如磐石矣……?”

奏章写得很详细,为了让小皇帝能明白沙洲卫对国朝边防的重要,杨峥几乎将这份奏章揣摩了十几遍才算是放下了手中的笔法,以他的看法,河西“守臣相继抚驭,诸夷一遵旧规,不敢坐视启衅。所以百五十年来,西陲晏然无事”。使河西地区乃至西北地区得到了安宁,犹如设置了防御西北的一道强有力的防线,从而出现了“番夷效顺,西陲晏然”的局面。国朝设立关外卫的目的是巩固西北边防,加强对西域地区的控制,维护明朝与阿拉伯和中亚各国的贡路畅通,并能获得朝贡的好处,他怕小皇帝不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刻意将沙洲七个卫都细说了,如在他看来,哈密卫,为西域要道,欲其迎护朝使,统领诸番,为西域屏蔽。朝廷立哈密有三要焉:断北夷右臂而破散西戎交党,一也;联络夷狄而控之,二也;设险于敌我边无患,三也”。而哈密卫的设立,也的确发挥了以上作用。哈密处于明朝与西域诸国之间的要道口上,是中原与新疆地区来往的咽喉,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据点,它隔绝了蒙古贵族与“番族”联合而形成的对西北的军事威胁,确保了西域贡道的安全与畅通。是明王朝对西域诸国的接待站、中间站、诸番朝贡顿宿之所。变成了朝廷“会同馆”的分设机构;是防御外敌入侵的西部前哨,与西北边防息息相通,担负着“弭西戎东窥之心,断北虏南通之臂”的特殊职责。不可丢弃。

其次,在经济上说,沙洲卫的设立在朝贡上也与朝廷大有好处,在贡赐贸易中,贡使的往来促进了两地间的经济繁荣、生产发展,满足了西北与内地经济的互补性与物资流通的需要。七卫贡物多“马、驼、玉、速来蛮石、青金石、把咱石、金刚钻、梧桐、铁器、诸禽皮”等物,为内地所急需或少见,朝廷回赐物多彩段、纟宁丝、绢、钞等,均为七卫所缺之物。贡使到京,除回赐外,朝廷有时还额外给赏赐。对七卫求讨之物,明政府大都允诺。在经济来往中,七卫获利更多,这是基于明政府与少数民族经济往来的“厚往薄来”,“宁厚毋薄”的指导思想。明廷允许贡使利用进贡的机会互市,以携带的各种土特产换取各种生活必需品和药材,满足了买卖双方的需求。

喜欢逍遥江山请大家收藏:(wuxia.one)逍遥江山武侠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