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逍遥江山 > 第2695章 2877章:步虚声断一回首

逍遥江山 第2695章 2877章:步虚声断一回首

作者:一景之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10:13:57 来源:闪舞小说

王振道:“还有这事儿?”

曹吉祥道:“千真万确,奴婢起先也是不敢相信,所以又暗中问了乾清宫当值的太监,前日一早娘娘就来了乾清宫,只是说了什么他们没听到,但奴婢细细一想,小皇帝平日里最信祖宗,似乎这等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打祖宗脸的事情是断然不会做的,便是外面的那帮言官去了午门也不会答应的,除了咱们的这位娘娘,再没有别人了。”

王振道:“可咱家还是不明白,咱们与娘娘可是一条线上的蚂蚱,她老人家为何这么做?”

曹吉祥面上阴晴不定,似是欲言又止。

王振瞪了他一眼,喝道:“这都是什么时候,还藏着掖着。”

“是,是!”曹吉祥被王振这么一呵,顿时面红耳赤,可即便如此,他的声音也没半分欢喜的样子,反而越发紧张起来。

“到底是怎么回事?”王振不满的责问道。

曹吉祥叹了口气道;“还能是怎么回事,要说这事儿也的确是咱们做得太过了,才引起了娘娘的不满?”

王振道:“怎么说?”

曹吉祥道:“这几年咱们光顾着打破祖宗的规矩,却忘记了约束咱们自己的人,这些仗着祖宗如今的地位身份,又是皇上最信任的人,胆子越来越大,远的不说就说这近地方的都做了不少不法之事?就在今年年初,被祖宗委派出任矿使的秦风等人,这帮挨千刀的平日里在京还有所收敛,可一到了地方就本性毕露了,这不他们与地方地痞无赖相勾结,在地方上欺压官民、掠夺富户、为非作歹。并把掠夺的巨额税额私自截留,中饱私囊。有人统计,这才两年的功夫,他们矿使向国库上缴银两三百万两,私自截留所得**倍于上缴之数。由于他们肆无忌惮地盘剥,经常激起正直官吏、倾家荡产的富户及无以为业的贫民的变乱,还有苏州地那个万福,此人更是离谱,苏州是咱们的工商业重镇,经济非常发达,是户部收入的来源之一,万福这个大胆奴婢在苏州各交通要道设立关卡,向商贩征收重税,以至于行商小贩不敢转运,税源日渐稀少。万福见状,又强行向机户征收高额税金。规定每张机纳银三钱,产纱一匹纳银二分,产缎一匹纳银五分。

许多机户被迫关门歇业,不少人饿死。苏州的上万市民们被迫走上街头,在有心人的率领下,喊着“赶走万福,杀死税棍”的口号进行反抗,并打死万福的爪牙。万福见势不妙,吓得跳墙逃往杭州。这事儿太大,地方官儿得罪不得又不好不管,就上了奏章到了内阁?”

王振心头一惊道;“你是说这是是杨峥弄得鬼?”

曹吉祥听了这话儿,发出一声轻蔑的笑声道:“祖宗也太看得起姓杨的,此人早就没了当年的勇猛,这个内阁首辅谁坐都比他强吧,据咱们的人得知,杭州官员奏章送到了内阁后,由于事关重大,徐唏立即就把这事儿告诉了,还让他递送这奏章,哪知姓杨的竟不敢看,还说这事儿是有人陷害祖宗的,身为内阁首辅当明辨是非才是,他还说,“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诸公论。”用直白的语言宣称,他要拨乱反正,把威权和福祉归还皇帝,把政务归还政府各部门,把官员的任免与奖惩归还公众舆论,可以看做是他的施政纲领,目的在于改变三杨专擅朝政的局面。意图是很明显的,他要向朝廷上下表明,不想成为三杨第二,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硬是把这些奏章给压了下来。就为了这事儿,内阁的其他几位可没少有意见,刚刚入阁的曹鼐讥讽他是“甘草阁老”。这话儿就是说甘草中正平和,但是味道太甜,药效过慢,讽刺姓杨的是老好人,没什么能力。”

对于这位新任的内阁次辅曹鼐,王振是知道的,此人少年豪爽,有大志,博览群书。宣德元年,中乡试第二,任代州(今山西代县)训导,改派江西泰和县典史。明宣宗宣德八年成癸丑科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初授翰林院修撰。正统元年,充经筵讲官,去年经杨峥举荐,进入文渊阁,参预机务,为人“内刚外和,通达政体”,为政清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杨荣死后,杨峥初做内阁首辅,许多大事难以决绝多由曹鼐处理。小皇帝因其贤德,进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可谓是风头正好,平日里什么都敢说敢做,颇有几分侠气,但看人的眼光却不咋样,就说杨峥能收拾了安南,斗到脱欢的人,怎么会是一个没有决断的老好人呢,就他所知,杨士奇、杨荣、杨溥、张辅可是对他赞誉有加,这么多看重,可不是一个谨小慎威的小人。

“是不是老好人可不是他说了算!”王振冷哼了声,道:“这么说,这事儿是他的手段了。”

曹吉祥道:“那倒不是?”

王振道:“不是他还有谁这么大胆?”

曹吉祥道:“翰林院侍讲刘球。”说完从怀里摸出一份奏章来递了过去。

王振一把接过,就着窗外照进来的阳光侧目看去,但见上面写着翰林院侍讲刘球应诏陈十事:一,勤圣学以正心德。古圣王不作无益之事,故而心正而天不违之。愿皇上勤御经筵,多召进儒臣,讲求至善之道。务必使学问之功至,理欲分离,才能使圣心正而天心自顺。二,亲政务以揽乾刚。政由己出,则使权不下移。太祖、太宗,日视三朝,亲自裁决日常事务,使天下大权由一人总统。愿皇上恪守二圣成规,使权归于一人。三,任大臣以崇国体。古代选择大臣,必征询于左右大夫及国人,其一旦有过失,虽罪至大辟,亦不加刑,仅赐其死而已。今选用大臣,未尝皆出于公论,稍有小过,便动辄桎梏楚,不久又复其官职,甚非待大臣之道。愿自今起,择任大臣,宜服从众论;小犯则置之不问,如必不可容,也宜下法司定罪,使之自为处理,如此似可不违共天职之意。四,选祀臣以隆祀典。今太常寺之卿贰皆缺,宜选择儒臣,使之领其职。五,严考核以肃吏治。古代地方巡守,是为是察查官吏得失,问民间疾苦。地方官吏多贪婪暴虐,民不聊生,而军队和卫所尤甚。宜选用公正明智廉洁干练之大臣,分别巡行天下,考察文武百官,使人知劝惩而吏治修善。六。慎刑罚以彰宪典。法司所上狱案,多奉皇上之命增减轻重,不敢执奏。及审讯其他囚犯,也观望圣上之意而定轻重,民间多冤,宜使其各任其职。至于运砖、输米诸例,均非古法,尤应罢除。七,罢营作以苏民劳。今京师兴作,已有五、六年,称不烦民而役军,军惟独不是国家赤子?况营作多已结束,亟宜罢工以苏其力。八,宽逋赋以恤民穷。各处水旱,有司既不赈救,只是请减租税,有些地方亦徒事虚文。宜令户部以时赈济,核实减免之数,安养流民。九,息征讨以重民命。麓川用兵,死者十之七八,军资爵赏之费,不可胜计,宜敕令缅人斩思任发首来献,思机发既已归顺请罪,应量削其地,分于各寨新附者,则麓川可宁。十,敕武备以防外患。远北贡使日增,包藏祸心,诚为难测。宜分遣给事御史阅视京边官军卫卒,以时训练。公武举之选以求良将,定召募之法以诏来材勇之士,广开屯田之规,收中盐之利,以广储蓄备外患。”

喜欢逍遥江山请大家收藏:(wuxia.one)逍遥江山武侠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可恨,可恨!“王振忽的站起来破口大骂道。

这刘球官不大,却在士林之中颇有名声,此人为明成祖永乐十九年进士,高中后竟没有急着做官,而是在家读书十年,听他讲学的人很多。后被授予礼部主事。胡濙推荐他侍讲经筵,因参与编修《宣宗实录》,改任翰林侍讲。他的堂弟刘玭任莆田县知县,送给他一匹夏布。刘球封还给他,并写了一封信告诫他。这事儿在士林之中多有传颂,刘球的名头也大了起来,这两年开始参与机要,就在一年前,小皇帝听了王振的的建议,大举征讨麓川(即第二次麓川之役)。刘球上疏谏止,认为开战劳民伤财,建议小皇帝注意西北防御,“浚筑沟垣,增缮城堡,勤训练,严守望,以防不虞,有备无患之道也”。奏章下到兵部。他们说南征已有成命,所以未采纳刘球的建议。这事儿王振当时没在意,但对这名大胆的翰林侍讲印象颇为深刻,一心想收到自己门下效力,得知钦天监正彭德清与刘球是同乡,便让监正彭德清代替自己去招揽,哪知此人不领情不说,还狠很骂了他一顿,当时碍于三杨还在,他也不敢按太过张扬,这事儿就算了,却不想这才几年的功夫,此人不知进退不说,还那自己开刀,这摆明了是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你去,告诉马顺,刘球以下犯上……?”王振气呼呼的道。

“这事儿怕是不好办?”曹吉祥一脸为难的道,身为王振的心腹,他如何不知道王振这话儿的意思。

“怎么回事?”王振不满的道,莫不是咱家的话不好用。

曹吉祥摇了摇头道:“祖宗你是不知道,刘球的奏章刚送去了内阁,外面就传开了,那个叫于谦的赞扬姓刘的是铁石肝肠,冰玉精神。超然物表,不涴一尘。古之君子,今之荩臣。才足以经邦济世,学足以尊主庇民。持正论以直言,遭奸回而弗伸,获乎天而不获乎人,全其道而不全其身。圣明御宇,景命惟新。恤典有加,光生搢绅。遗像斯存,俨然冠巾。望之者如聆虞廷之凤,仰之者如睹鲁郊之麟。噫,斯人也,正孔孟所谓取义成仁者欤。这话儿就在今日一早传遍了整个京城内外,这个时候寻刘球的麻烦,那可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又是他!”于谦咬了咬牙骂道。

对于于谦王振是从骨子里恨的,当初三杨在的时候对于谦颇为重视,仗着有三杨庇护,于谦从不把王振放在眼里,等到王振掌权的时候,手下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事儿在京城广为流传,王振一时被百官嘲弄的对象,就连小皇帝也时时那这事儿说笑,弄得王振很没面子。碍于当时三杨在,倒也不敢把他怎么想,待三杨都离开后,王振算是寻到了报仇雪恨的机会,利用通政使李锡逢弹劾于谦因为长期未得晋升而心生不满,擅自推举人代替自己。把他投到司法部门判处死刑,关在狱中三个月。本来么这事儿,他神不知鬼不觉,可不知怎么就泄露了出去,京城的官儿到是没人说话,反到是京城外的那些百姓,听说于谦被判处死刑,一时间群民共愤,联名上书。一看闹得动静太大,加上小皇帝也干预了,他便编了个理由给自己下台,称从前也有个名叫于谦的人和他有恩怨,说是把那个“于谦”和被关起来的于谦搞错了,才把于谦放出来,降职为大理寺少卿。后囚山西,哪知这样也不行,山西、河南的官吏和百姓俯伏在宫门前上书,请求于谦留任的人数以千计,周王、晋王等藩王也这样上言,于是再命于谦为巡抚放他去了山东,想不到时隔多年,此人一点没收敛,这才刚回京就败坏自己的名声。”

喜欢逍遥江山请大家收藏:(wuxia.one)逍遥江山武侠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