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逍遥江山 > 第2685章 2867章:阁中帝子今何在

逍遥江山 第2685章 2867章:阁中帝子今何在

作者:一景之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10:13:57 来源:闪舞小说

这个说恭喜,那个说岂敢,新春吉庆,大发共财源。听完这段贺词,杨峥不由得一笑,他发现明朝人过年简直跟前世差不多,其步骤无非是放鞭炮,贴春联,换上新衣服,给小孩子发压岁钱。大年初一那天,互相贺节,彼此说些吉祥话。当然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例如这段贺词劈头就唱“新春元旦”,指的是大年初一,而我们说“新春元旦”,一般是指元月一号。一个是农历新年,一个是阳历新年,差了好些日子。就这么一路听,一路走,倒也没觉得外面的风多门的冷,刚想伸出脑袋再听听哪里还唱曲,却听得前方的轿夫道:“大人,到了!”

杨峥不由得叹了声,望着眼前的高高耸立的紫禁城,就像前世不想上学的孩子一样,道:“怎这么快呢?”

为首的轿夫看他磨蹭的模样,不免觉得好笑,朗声道:“大人你看这戏台拆掉,花灯收起,农人下地,私塾的老先生从家乡赶了回来,官学里的读书声重新闹起来。新的一年已开始了。”

杨峥哦了声,侧耳去听果如轿夫所说,不免感到有些好笑,心道:“这才做了几日的大明官就心生懒惰了,这还是一个被给予厚望的次辅么?”

自嘲了笑了笑,从腰里摸出牙牌递给了门前的侍卫,那侍卫早已认得他,况且这一身从一品的官服也做不得假,太祖年的规矩虽已破坏不少,但官服却没人敢去冒充,所以这些侍卫大多数是不看牙牌,只看这些官儿身上的衣衫便可放心,越是大的官儿身上的官服越是做不得假,也是最放心的。

“杨大人这就来了?”侍卫讨好的道。

另一个侍卫则将手中的牙牌递了过去,杨峥接过牙牌,又从怀里摸出二两碎银,一左一右递了过去道:“新年给个喜庆。两位莫要嫌少才好。”

两侍卫连推不敢,见杨峥执意如此,倒也不好推辞,况且一两银子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就算被人查出来了也不是多大的事儿,况且作守门的,每年正月十六,一些好心的官儿也会送点吉利钱,这虽不是规矩,但人人都这么做,两人也就没在客套,说了几句升官发财的话儿,就让杨峥进去了。

入了宫直奔文渊阁,刚看了一眼,杨峥脸上不由得一热,本来新年第一日,他带着几分情绪,来的时候不情不愿,况且早年做的是兵部尚书,新年第一日那也是走走过场,并非是真的办公,所以衙门的官儿也都是懒洋洋的,哪知道到了文渊阁一看,全不是那么回事儿,内阁七个人,除了他之外,全都坐在了自己的值班房里开始办公了,每人面前堆积的奏章没有半人高也有上百份了,自己的那张牒案上也堆了不少,虽说年前七人加班加点处置了一些,但大明疆土广阔,每日等待处理的财政、赋税、田土、征税纳粮、灾荒赈济,还是有不少加上过年半个月内阁停止运转,所以新年第一天奏章会多并不奇怪。按照往日的规矩,这些事儿其实轮不到旁人,多数情况下都是内阁首辅一手抓了,这也是为何不少日后的张居正被活活累死了,杨峥入阁后,在征询杨溥的同意后针对过去会干的人累死,不会干的人玩死的漏洞,将内阁进行了分科,将原先有内阁首辅一人完成的工作量,分成了七份,以吏、户、礼、兵、刑、工为类别,谁负责执行法律,谁总理国务;处理对外关系;缔结条约;掌管有关官吏的事务;编制预算;为实施律法和法律而制定政令;决定大赦、特赦、减刑,刑罚执行的免除及恢复权利等等,都明确各自的责任,为了方便操作,他甚至将这些事儿都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的事件上,比如这个兵部尚书就只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的奏章,但凡凡将出征,告庙,授斧钺;军不从令,大将专决,还日,具上其罪。凡发兵,降敕书于尚书,尚书下文符。放十人,发十马,军器出十,皆不待敕。卫士番直,发一人以上,必覆奏。诸蕃首领至,则备威仪郊导。凡俘馘,酬以绢,入钞之俘,归于司农。都写得清清楚楚,除了重大战事外,需要商讨外,其余琐事无需内阁首辅来左右,其他各部也是如此,这么做并非杨峥有意标榜立新,实则是让程序上更合理化,效力上更高,更完善,当然了也是为了人尽其才而已,他终究是比他人多了六百年的见识,很明白将在不久的将来,自己这一套细化将会成为主流的。

看着一干同僚勤勤恳恳,一向脸皮够厚的杨大人老脸还是红了一下,冲着对面的陈循点了点道:“早啊?”

陈循掌管刑部,奏章要比兵部、工部多一些,所以整个人差不多都被奏章给掩盖了,听得杨峥说话,才将头从一堆奏章里抬起来,冲着杨峥微微一笑,打趣的道:“不早了!”说完不知想到了什么,冲着杨溥的值房努了努嘴,低声道:“首辅大人真生气呢?”

“生气?”杨峥皱了皱眉,道:“这不是刚收假么,新年的第一天,谁这么不识相?”

陈循冷哼了声,道:“咱们大明朝,除了那帮太监外,还有谁能这么不知趣的?言官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逍遥江山请大家收藏:(wuxia.one)逍遥江山武侠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杨争光心头一惊,道:“怎么,这帮言官又上奏章了,不应该啊,这衙门不是才开门么,要上奏也没那么快啊?”

陈循道:“上倒是没上,不过是今日一早小皇帝派人把初一的奏章给送来了。”

”初一的奏章给送来了,你是说,这奏章?”杨峥皱眉道。

陈循点了点头道:“明发!真不知皇上是怎么想的,这奏章摆明了是那帮言官无中生有的,皇上不帮着说话也就算了竟还明发,这不是让首辅大人难堪么?”

杨峥叹了声,身在官场他如何不知小皇帝此举对杨溥的打击,劳心劳力了大半辈子,临了还担上这等有损声名的诋毁,也难怪他要生闷气了。

说了两句,杨峥便去了杨溥的值房。

值房中,香味弥漫。

杨溥板着脸坐在一张太师椅上,整个人差不多被堆积如山的奏章给掩埋了,整个面容虽看不真切的,但那张脸却看得分明,满是疲倦之色。老头似在想着心事,手中捏着的奏章被打开后就没有被翻动的痕迹,就那么坐在哪儿一动不动。

杨峥轻叹了声,走了过去轻轻喊了声:“杨大哥……?”

听得动静的杨溥缓缓回过神来,毫无光彩的眼神一看是杨峥勉强挤出了一点笑容,道:“你来了,做吧,老夫正要寻你呢?”

杨峥在他对面落了座,一时也不知说什么好,好在杨溥也没有让他说话的意思,将手中奏章对他扬了扬,道:“说了什么你都听过了,就不用看了吧?”

杨峥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用不着看。

杨溥苦笑了声,道:“这次小皇帝看样子是动真格了,这内阁的担子怕是要交给你了。”

杨峥道:“首辅。”

杨溥摆了摆手,阻止了杨峥说话,长吁了一口气,道:“老夫是真的老了,小皇帝有些怨言是应该的,自古以来那个帝王不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老夫既是老臣与皇上有不亲近,离开也是迟早的事情,只是老夫没想到皇上对老夫厌恶到这种地步?”

杨峥心头一叹,杨溥这话儿看似是不在意,何尝不是在埋怨呢,呕心沥血了大半辈子,竟还抵不上一帮言官无中生有的话儿,若皇上还有半点顾念老臣的意思,断然不会把这份奏章明发的,唯有对他不满意到顶点才这么毫无顾忌,毫无体恤。可以说,皇上这是彻彻底底断了杨溥留下的心了,本来么,仗着四朝老臣,又有先帝嘱托,杨溥对自己留在内阁还是颇有些自信的,如今看来这一切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没准儿人家小皇帝早就对他不满了,只是没寻到合适的机会吧了,如今机会来了,哪还有半分怜悯。

“皇上还小,不知大人的重要吧了?”杨峥安慰道。

杨溥摆了摆手道:“再小也做了七年皇帝,七年了岂能不知老夫的重要,我看小皇帝不是不知道,就是太知道了才这帮羞辱老夫,让老夫知难而退吧了。老夫若再这么赖着不走,岂不是有倚老卖老之嫌!”顿了顿又道:“其实,就算皇上没这个意思,老夫也想走了,老夫的本事老夫清楚,论才情既不如东里兄,论决断也不如勉仁兄,就是论见识,敢作敢为也不如你,还能呆在内阁做这个首辅,不过是诸位的爱护而已,人老了,就该知趣,否则就惹人讨厌了。”

“大人这又是何必呢?”杨溥面带忧色的道。

杨溥道:“这担子本就是为你准备的,也是时候交给你了,你要怪就怪老夫没这个骨气吧。”

杨峥还想说点劝慰的话儿,却见杨溥已经摆手制止他说下去。“老夫已经决定了,你不用再说了。”

事已至此,杨峥也说不得什么,唯一能做的只有接受现实。

接下来的两日,杨溥果如此他所说开始上奏祈求致仕了,当然了这之前,他是先一封很长的奏疏,并与当日夜里送到了宫中,向小皇帝针对言官的无中生有辩解了一番。针对第一条什么坏祖宗之成法。杨溥理直气壮的指出其中的荒谬,本朝太祖废丞相,罢中书省,设“四辅官”,不久又罢。十五年(公元1382年)仿宋代制度,置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太子,品秩都是正五品。根本没有宰相之权,而且本朝内阁地位提高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内阁拥有了“票拟”大权。票拟也叫做票旨、条旨,就是所有的章奏先由内阁大学士看过,然后用一个小纸条写上处理意见,再送进宫里由皇帝最终决定,这叫做“条旨”。皇帝看过以后,把纸条撕了,再亲自用红笔写上意见,叫做“批红”,亦称“朱批”。皇帝批好了拿出去由下面执行,这就是正式的谕旨。但是,内阁的“票拟”终究不过是给皇帝提供参考的初步意见,最后的决定权还在皇帝手中。内阁根本不曾在挟皇上之权,侵百司之事,至于各衙门每事逢题复皆先面禀而后起稿,事无大小惟杨溥主张更是无稽之谈,至于掩皇上之治功。皇上每有善政都记录在案也都是按照规矩存档而已,小皇帝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等举措都是有章可循的。就连小皇帝自己都说吾早晨拜天、拜祖毕,视朝。既罢,进膳后阅奏章。易决者,即批出,有可议,送先生处参决。根本不存在掩皇上之治功。

对于其他也是做出了有理有据的辩解,奏章送到宫中的第二日,不等小皇帝做出决策,杨溥又送上了第二道奏疏,奏疏上说:年来贱体,日就衰惫,望八之龄,理固宜尔。兼之力微任重,求释不得,譬马力已竭,强策鞭于修途,诚不知其所终矣。

小皇帝倒是没有急着答应,而是下旨安慰,让他安心工作,言官的那些言语,他并未当一回事。

但杨溥心头清楚,这不过是小皇帝为了保存他最后的体面而已,未必真的有留他的意思,所以第二日一早,又上了一早奏疏,比起前面一道的奏疏,这本奏疏就显得正式多了,奏疏上说:“臣一介草茅,行能浅薄,不自意遭际先皇,拔之侍从之班,畀以论思之任,壬申之事,又亲扬末命,以皇上为托。臣受事以来,夙夜兢惧,恒恐付托不效,有累先帝之明。又不自意特荷圣慈,眷礼隆崇,信任专笃,臣亦遂忘其愚陋,毕智竭力,图报国恩,嫌怨有所弗避,劳瘁有所弗辞,盖四十年于兹矣。

喜欢逍遥江山请大家收藏:(wuxia.one)逍遥江山武侠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