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逍遥江山 > 第2683章 2865章:轩辕铸镜谁将去

逍遥江山 第2683章 2865章:轩辕铸镜谁将去

作者:一景之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10:13:57 来源:闪舞小说

至于按臣回道考察,苟非有大败类者,常不举行,盖不欲重挫抑之。近日御史王文以不听指授,调之南京。由是巡方短气,莫敢展布,所惮独科臣耳。杨溥于科臣既啖之以迁转之速,又恐之以考成之迟,谁肯舍其便利,甘彼齮龁,而尽死言事哉?往年赵三年以谏迁,犹曰外任也;余南方以谏罢,犹曰禁锢也;今傅德明则谪戍矣,又以德明故,而及诸官矣。摧折言官,仇视正士。祖宗之法如是乎?

至若为固宠计,则献白莲白燕,致诏旨责让,传笑四方矣。规利田宅,则诬辽王以重罪,而夺其府地,今武冈王又得罪矣。为子弟谋举乡试,则许御史舒鳌以京堂,布政施尧臣以巡抚矣。起大第于杨溥,费至十万,制拟宫禁,遣锦衣官校监治,乡郡之脂膏尽矣。恶黄州生儒议其子弟幸售,则假县令他事穷治无遗矣。编修李维通偶谈及其豪富,不旋踵即外斥矣。盖杨溥之贪,不在文吏而在武臣,不在内地而在边鄙。不然,辅政未几,即富甲全楚,何由致之?宫室舆马姬妾,奉御同于王者,又何由致之?

在朝臣工,莫不愤叹,而无敢为陛下明言者,积威之劫也。臣举进士,杨溥为总裁。臣任部曹,杨溥荐改御史。臣受杨溥恩亦厚矣,而今敢讼言攻之者,君臣谊重,则私恩有不得而顾也。愿陛下察臣愚悃,抑损相权,毋俾偾事误国,臣死且不朽……?”

陈祚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念道最后声音竟是越来越大,尤其是念道挟制六部;六是摧折言官,仇视正直之士一番言辞时候,整个人儿宛如打了鸡血一般,兴奋一场若非顾忌自己身份恨不得高喊几声才好。

与陈大人高亢的声调相比,大殿显得安静无比,都是官场摸爬滚打了几十年,谁都明白这本奏章背后的用意。

与先前百官的目光看向杨溥不同,这次百官的目光都落在了小皇帝的脸上,因谁都明白如此局面,能打破这个局面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杨溥,一个是小皇帝,但看杨溥的态度,神情,很显然这老头已不在乎这等身外之物,神情不为所动,而小皇帝则显得激动多了,看得出这奏章很合乎他的心意,不少官儿还生怕他做出什么不好的举动来。

一阵沉默后,最先打破的是胡滢,毕竟是曾经是共事的老臣,关键时刻还是站在内阁这边的,只听得他抱拳道:“皇上老臣以为王朗说奏,不过是恶意重伤,当不得真的。”

其他官儿也纷纷附和。

小皇帝将目光看向杨溥,那神情很明显,老头事儿是你惹出来的,总该给朕解释几句吧。

杨溥轻了声,却是一言不发。

杨峥心头大急,有心上前说上几句,可触及杨溥的目光,终究是叹了声就此作罢。他心头清楚,自己这个时候若为杨溥出头,未免引起王振等人的怀疑,自入内阁后,他早已放下身段,吃喝玩乐什么都干,唯独不干正经事,无论是百官还是王振对他早已不抱任何的希望,就是小皇帝也对他多有微词,对此他心知肚明,却任由百官失望,任由小皇帝呵斥。选择了一言不发。此时更是说不得话。

可他不说,自有人说,早就憋着一口气的陈循这时走上前,道:“皇上微臣有话要说?”

小皇帝对这位老成持重的臣子十分看重,见他开口顿时大喜,道:“陈爱卿不必拘礼,有话但说无妨。”

陈循也不客套,稍作停顿便大声道:“臣等待罪股肱之列,值主少国疑之秋,仰观干象,俯察物议,至于中夜起叹,临食而泣者屡矣。臣等伏思,与其退而泣叹,不若昧死进言,此臣之志,亦臣之职也。伏睹近岁以来,太监、王振、曹吉祥、阮浪、袁安等,置造巧伪,淫荡上心。或击球走马,或放鹰逐兔,或俳优杂剧错陈于前,或导万乘之尊与人交易,狎昵媟亵,无复礼体。日游不足,夜以继之,劳耗精神,亏损圣德。遂使天道失序,地气靡宁,雷异星变,桃李秋花,考厥占候,咸非吉祥。缘此辈细人,唯知蛊惑君上以行私,而不知皇天眷命,祖宗大业,皆在陛下一身。高皇帝艰难百战,取有四海,列圣继承,传之陛下。先帝临崩顾命之语,陛下所闻也。奈何姑息群小,置之左右,为长夜之游,恣无厌之欲,以累圣德乎!前古阉宦误国,汉十常侍,唐甘露之变,是其明验。今永成等罪恶既着,若纵而不治,为患非细。今溥立朝四十余年,恭慎谨畏,虽御史卒亦不敢慢,每议事决疑,舍巳从人,略无吝躁,与士奇、荣同心辅政,称东、西、南三杨,西杨玉质金相,通达国体,东杨挥斤游刃,遇事立断,而溥安贞履节,酿醴调羹,称曰南杨,今陛下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多耐杨溥、胡濙、张辅等勋旧,之臣,受遗辅政,纲纪未弛。陛下岂可轻听太监之言,而妄下论断。微臣斗胆,恳请陛下彻查此事,以消祸萌。”这一番儿言辞直白,倒也不难理解,大意是说我们这些有罪的大臣,在这主

少国疑的特殊时刻,忧心社稷的安危。对上观察天象,对下查探人们的议论,至于那些半夜叹气,吃饭哭泣的事也做过很多。我们认为,与其在后面哭泣哀叹,不如冒着死罪进谏,这是我们的志向,也是我们的职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逍遥江山请大家收藏:(wuxia.one)逍遥江山武侠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仔细想,最近的日子里。太监王振等人制造奇巧的玩意,蛊惑君上的心思。有的打球赛马,有的放鹰逐兔,有的演戏,有的让皇上做生意。一块胡闹,不顾礼仪身份。白天玩的不尽兴,晚上继续,损害皇上的精神和德行,于是使天道失序,地气不宁,雷异星变,桃李秋天开花,占卜全是下下签。这是因为这些阉人,只知道蛊惑皇上来做见不得人的事,却不知上天的眷命,祖宗的基业,都维系在陛下的身上。

太祖艰难百战,才有了我们大明的天下,前面的皇帝一代代传承,交给了陛下,先帝临死时交代的话,你也听见了。为什么包庇,些小人,让他们在身边,做半夜游玩的事,放纵填不完的**,让德行亏损。自古宦官误国,汉朝十常侍之乱,唐朝甘露之变,这就是血淋淋的教训,好在朝廷有良相,杨溥为臣四十年,性子恭慎谨畏,为人处事上有时显得过于谨慎,但是像他那样已经取得了内阁重臣地位的人物,这种小心谨慎的举止,又给人一种老成稳重的感觉,更何况杨溥本人在律己方面又确实足以作为百官的楷模。杨溥虽然是“三杨”中年龄最轻的一个,但却是在处事上最为老成的一个,……在身处其境的政治斗争中,他似乎总是缺少那么一种敢于面对的勇气。他诚然是一位正人君子,……这就是杨溥其人,他有甚多的律己,却缺少东、西杨那样鲜明的性格。他是一位正臣,却不是一位无可指摘的正臣。这一切在杨荣、杨士奇先后去世以后,就愈发变得明朗起来,今陛下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全是他的功劳,而这样的人,却饱受一帮太监的弹劾诋毁,实在是不应该,这样目无王法的太监,如果放纵不办的话,为患不小。希望陛下将他们送到有关单位,让祸患在萌芽时被消灭吧。“

小皇帝心头好生郁闷,心道:“好你个陈循,朕什么都没说你就把朕个怪上了,怪上朕也就算了,怎么连朕的先生也骂上了,他可是什么也不知啊?”

陈循话音一落,站在身后的马学士也不落后,上前奏道:“国朝文极六曹,天造不论,夏蹇经纶悃愊,文皇北征,全国是属;三杨熙绩台省,坐臻太平,所谓代天之相也。陛下切勿听信小人言语,动了国之根本。”

有了两位大学士一位户部尚书的支持,百官也有不少附和之言。

小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百官一个个的面容,一时也不知该如何是好,万一说了什么过分的话儿,他相信今日这番弹劾立马会转移到自己的身上来。可他又实在不愿意这么没有存在感,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该说什么好。

大殿针落可闻,小皇帝犹在沉思。百官就这么看着他,就连当事人杨溥也忍不住探头撇了一眼小皇帝,这份奏章的用意,他心知肚明无非是王振用来恶心一下自己,同时也是看看小皇帝对这事儿的态度。算得上一箭双雕了。

杨溥何尝不是如此,内阁看着是百官的领袖,可这权势却来自小皇帝的信任,一个不能得到小皇帝信任的内阁无疑是做不长久的。

也不知过了多久,小皇帝涨得通红的小脸似恢复了常态,他目视群臣轻叹了声,道:“时候不早了诸位都散了吧?”

毫无疑问这个态度出乎百官的意料之外,谁也没想到在面对这样一份奏章,小皇帝竟不是呵斥内阁,也不是质问背后捣鬼的王振,而是选择了这种和稀泥的方式,不免让百官略感失望,堂上站着的大多都是从洪武、永乐时走过来的老臣,再不济也是从洪熙一朝走过来的,洪武、永乐那种雷厉风行,朝纲独断的帝王风格时至今日还有许多官儿记忆犹新,就是后来的仁宗皇帝、宣宗皇帝性子柔弱些,那也是一是一二是二,李时勉不过言语过激了一些,便被仁宗皇帝打了个半死,御史陈祚等人不过是说错了几句话,便被宣宗骂了狗血喷头,身为皇帝你可以没有脾气,但绝对不能没有立场,一味做老好人,这是微臣之道,而不是一个帝王该有的风范。

小皇帝最怕的就是百官眼里的失望,刚刚压制的怒气重新涌上了心头,可终究是无可奈何,轻叹了声往乾清宫去了。

乾清宫内,一灯如豆。

小皇帝端坐在书桌旁低头诵读《皇明祖训》,这是太祖皇帝主持编撰的明朝典籍。内容是为巩固朱明皇权而对其後世子孙的训戒。大到皇上的私事,小到连吃饭的细节,祖训也规定得清清楚楚:每天要早睡早起,酒要少饮,饭要按时吃,午后不许吃得太饱,若外出时,可不受此限制。

皇子皇孙们如果有了孩子,怎么给孩子取名呢?不用操心,祖训都有交待:各拟名二十字,日后生子及孙,取一字以为上字,其下一字,临时随意选择,以为双名,编入玉牒。至二十世后,照例续添,永为定式。可以说老朱把该想都想到了,只要子孙按照自己定下的规矩去做,就不用担心自己做不好一个好皇帝,正是有了这个功能,所以历代皇帝都对祖上的这本书敬若神明,每日都要诵读一番,恨不得能从中寻出一条康庄大道来,把这个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自己好做个当代明君才好,小皇帝自登基第一日,这本书就没放下过,即便是书中的内容早已是乱熟于胸,但仍每日读上只言片语,但今日却没了这个心思,早上百官的态度,让他既感到失望,又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脸红,想着先祖对群臣动的那些刀子,自己做了七年皇帝,竟不及万分之一,不由得感到愧疚。

这么一愧疚,对杨溥的恨意无形之中又加重了几分,在他看来,自己落得一个无能的印象,全都是杨溥惹得祸,若不然自己也不至于如此。

这么想,手中的书本越发的看不下去了,只能坐在哪儿生闷气。

一直立在一旁伺候的阮浪就那么静静的看着小皇帝,他虽跟小皇帝日子不长,但对小皇帝的性子却颇为了解,但从性格来说,小皇帝似过早了失去了父亲,骨子里时时透着不安定,做任何事都需要一个人从旁指点,这几年之所以对王先生越来越信任,除了王振是昔日东宫旧臣之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王先生在大事上多次给了小皇帝指点,久而久之,小皇帝养成了凡事都需要王先生指点的习惯,就说今日早朝,尽管王先生做出了种种安排,但王先生也不是神仙没有料到在多日的打击下,杨溥的人望之高不低,仍有百官为其说话,让小皇帝对这事儿失去了主意,才显得这般狼狈,但在他看来这一番狼狈对杨溥来说反而不是一件好事,因杨溥的存在,难免会让小皇帝时时想起自己今日早朝的狼狈来,那好比就是一面镜子,总能照出他的无能与狼狈来,任何人都不希望有这样的一面镜子存在,小皇帝也不例外。

喜欢逍遥江山请大家收藏:(wuxia.one)逍遥江山武侠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