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逍遥江山 > 第2642章 2823章:臣朔不堪当世用

逍遥江山 第2642章 2823章:臣朔不堪当世用

作者:一景之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10:13:57 来源:闪舞小说

这话儿倒也不全是客套,坐在内阁的官儿可谓是心知肚明,虽说都是同时入阁的,但人与人的差距还是有的,就说状元郎马大人,正统年初才充经筵讲官,迁侍读学士,参与《宣宗实录》的撰修,升侍讲学士,这次入阁也是这个头衔,状元为荣极之人,宰相为官极之人,由状元而为宰相,历代为数极少,由此可知马愉在当时地位之荣耀了。再说这陈循名头虽不如马大人响亮,但也在宣德初直南宫,进侍讲学士,后进翰林院学士。正统年入文渊阁典机要,这次进户部右侍郎兼学士,官职上比起马大人要高了不少,而苗衷侍经筵,预修《宣宗实录》成,升侍读学士正三品的官儿,也算是荣光无限了,比起上面的三位,徐唏的官儿也不算低,甚至说得上高几分,但比起杨峥来可就差了不少,不说人家是实权在握的正儿八经的兵部尚书,就在年前,人家平定叛乱有功,又晋升为少保,这官儿虽是虚职,但名头好听,最最关键的人家还没走科场不说,还是经过廷推堂堂正正入阁的,这中间的差别之大,不言而喻了,单说名头地位上到也罢了,再说这待遇上差别就更大了,场上之人除了他之外,只要安分守己,哪怕是犯些小错,旁人也不敢多说什么,哪怕是那些言官也不敢胡言乱语,可轮到他就不行了,没经过廷推入阁,这就好比是后娘养的孩子,稍有不慎,肯定群起而攻之丢了官儿不说,还要时时被人笑话,要说心头没气恼鬼才信,可气恼归气恼,但礼仪上可来不得半分马虎,万一那个不开眼的那这事儿说事儿,那他可就成了入阁第一天就被弹劾的内阁大学士了。

当然了除了这一点,最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入阁后杨峥的地位,当初杨士奇如此迫不及待的整顿司礼监除了遏制太监的权势,将权势还给内阁外,据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等到自己致仕的时候,交给杨峥手里的内阁首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前朝宰相,好让这位年轻的杨大人一展生平所学,这话儿虽是世人的传说,但天下事没有空穴来风的道理,所以在这件事上他没有半分的换怀疑,所以不出意外的话,他日杨溥致仕返回老家,这首辅的位置便是杨峥,首辅与次辅虽说同样是内阁辅臣,但差别之大,不亚于六部任何一个衙门,后来,资历不够的做的只有端茶递水的份儿,首辅大人好说话的还好说,不好说话的,日子可就难过了,他入阁底气本就不足,当然不想才第一天,就给人不好的印象,所以在礼仪上能做到周到尽量周到,这么做未必管用,但礼多人不怪,总不会有错。

杨峥可没那么多的弯弯道道,客套了一阵,便也落了座与众人寒暄了起来。

一番寒暄后,彼此也慢慢熟络了起来,气氛也就没有先前的那么紧张。

见彼此落了座,杨峥居首,其次是马愉、陈循、苗衷、高谷、徐唏,大明空缺了多年的七人内阁从今日起算彻底到齐了,当然了,这也意味着柄国十余年的三杨内阁,彻底瓦解了,新的局面就此打开了。

杨溥虽是七十岁的老人,但丝毫没有拘泥往事的回忆,相反在骨子里他的想法还有些不合时宜,在他看来三杨柄国多年,无论外面的赞扬是多么的高,三人都老了,无法再给内阁带来新鲜的活力,内阁作为大明权利的中枢,一旦没有年轻的人才引入,等三杨各自离去,内阁如何运转可想而知了,比起旁人的赞扬三杨,他更注重的是三杨对人才的培养,好在这些年身为首辅的杨士奇做得还不错,先后不拘一格地举荐了五十余人出来做官,无论是科举名声不显的于谦,还是出身低微的杨峥,能臣干吏况钟、周忱、曹鼎等人,都是由于他的赏识器重,历练而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个个政绩显著,官声极佳,算上朝廷这些年选拔的彭时、徐有贞、许彬、薛瑄、李贤、吕原、岳正、陈文等人,大明迎来了人才最鼎盛的一朝,以他的眼光来看,这些人放在任何一朝都不逊色,都是风云人物,但人才多如何能更好的用于朝廷,显然比培养人才显得更重要了,这大半年来,他一人独立支撑内阁越发对这个问题思索的深刻,三杨在的时候,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侍奉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代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为人稳重,是内阁稳定不可缺的人才,而杨荣谋而能断,老成持重,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曾五次扈从出塞。成祖誉为岁寒松柏,至宣宗时五次获赐银印(分别名为“方直刚正”、“忠孝流芳”、“关西后裔”、“建安杨荣”、“杨氏勉仁”,仁宗曾赐一银印,文称“绳衍纠缪”,朝政得失准盖此印密疏。并亲写“勿谓崇高而勿入,勿以有所从违而忽怠”一文与杨荣共勉。皇室对杨荣的优遇可谓隆厚,而他未因恃宠而骄矜,仍守其“事君有体,进谏有方”的本分。可谓是内阁谋划型的人才,相比杨士奇,杨荣在才干上他就差了不少,可他也有他的优势,比如在为人处事上他显得过于谨慎,就连上朝时也总是低头循墙而行。但是像他那样已经取得了内阁重臣地位的人物,这种小心谨慎的举止,又给人一种老成稳重的感觉,更何况他本人在律己方面又确实足以作为百官的楷模。他虽然是“三杨”中年龄最轻的一个,但却是在处事上最为老成的一个,……在身处其境的政治斗争中,他似乎总是缺少那么一种敢于面对的勇气。他诚然是一位正人君子,……这就是他,他有甚多的律己,却缺少东、西杨那样鲜明的性格。这是他欠缺的,但不否认他是一位正臣,无人能指责,敢来指责,这也是他为何能独善其身的法宝了,这种政治上的经验,他并不像传达给这些后进之辈,这倒并不是他见不得后人好,而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这等谨慎小心的性子,做一个地方官守一方百姓固然可以,可要做一个内阁首辅,辅佐天下治理天下就显得不够用了,一个朝廷首脑人物,不能是一团死水,得有他的活力,有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有敢于任事的勇气,唯有这样的人才能活用内阁的权势,打造一个繁华盛世的大明,前十年杨士奇、杨荣、杨峥是这么做的,就连死去的宣宗皇帝也有这个魄力,所以大明在他们手中不过十年,便开创了大明第一个盛世,如今宣宗已去,杨士奇、杨荣离开的离开,贬嫡的贬嫡,面对着一日强大一日的王振,他自问难以应付,能做的也就是给内阁留下几个可用的人才而已。

喜欢逍遥江山请大家收藏:(wuxia.one)逍遥江山武侠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好在经过三杨的多年努力,内阁总算是迎来了新的人才,眼前的这六个人,除了徐唏差了点外,其余无人假以时日足以成为大明风云人物,当然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这道理很简单,人才得用的合适的位置才能成为人才,否则人才再好也与朝政毫无帮助,六人当中,杨峥能断大事,且眼光独到,敢作为,算得上是一个打江山的人物,这样的人用好了绝对是大明之服,通过多年的观察,杨溥也发现,杨峥虽能做事,眼光也大胆,许多事儿都旁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儿,他都能一举攻克,看他为官十余年,无论是一国两制平定安南,还是罢黜朝贡,兴盛市舶司,以及打造商业,兴新学风,开办兵工厂再到与鞑子互市都是一等一的大事,这事儿成功了固然是利在千秋的大事,可一旦失败了那也是灭国的大事,所以在行事风格上,他并不太欣赏杨峥,换句话说宣德十年若是他做了大明首辅是断然不会任由杨峥如此作为的,在这一点上他自问比不上杨士奇,杨荣果断,但他也有他的道理,今日的大明早已不是太祖开国的时候,经过了太祖、永乐、洪熙、宣德四代君王的努力,大明国势强盛,其疆域西北控制到大漠骥;西南改云、贵、川流不息土司制,归属中央;东北至兴安岭、黑龙江岸,广设卫所;东南临海戌边;周边安南、逻、朝鲜等均系属国,年年来贡,岁岁来朝。北京、南京、苏州、杨州、广州、佛山以及一批沿海、沿江城市的商业、手工业先后相继发达、兴旺、私繁荣,可谓是朝局稳定,宣德十年,朝廷改革科举取士法,严格任用和考察官吏制度,严厉控制宦官,打击贪官污吏,使吏治清廉。在用人制度上,也改变了前朝偏重进士,排斥吏员的现象,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同时从明仁宗始,设立巡抚制,以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督察。通过一系列打击整肃,贪赃行贿现象逐渐减少,官场清廉之风犹在,军事上,从永乐初年临边险要处、地僻处、输粮艰难处、屯百名兵民者,委以百户;屯兵三百名者,委以千户;五百名以上者,委以指挥提督之”。“垦荒紧已、永不起科,这是破格地最大优惠地鼓励在和平环境下,兵无战事而转向西南当地屯田垦荒。只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屯田、垦荒者,在政治上、经济上均得到特级的照顾和优惠。出现了军屯于田、民乐于业的欣欣向荣、安居乐业、繁荣昌盛的景象。这个时期,西南的发展(夜郎)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虽说宣德后期,太监实力有所抬头,但远没达到足以乱国的地步,总体来看,大明的局面还是好的,权势基本上在内阁与皇上的手中掌握,身为内阁辅臣,要做的并非是一味的进取,当年的汉武帝一首打造的大汉帝国,若非他一味的进取,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好好的大汗帝国也不至于迅速衰败了,可见一个稳定的盛世,需要一个懂得进退,懂得收敛,懂得适可而止的大臣,当然了,这并非是说他否认杨峥的才干,只不过是更多的是希望杨峥能更稳健一些罢了,而说到稳健,排在第二第三位的马谕、陈循就要比杨峥强多了,马谕善为辞令,为人正派,陈循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单说感情上,他更倾向于这两人,但通过比较,他也看得出来,马、陈二人守成有余,而进取不足,与大事而言未必是什么好事,身为先皇托孤之臣,内阁的权势交给谁,自是要慎之又慎了,从他感情上来说,他是希望杨峥来做这个内阁首辅,可又担心杨峥太过一意孤行,将眼下大好的局面弄得心惊肉跳的,从稳妥上看他更倾向于重新打造一个新的三杨,以杨峥为首,马谕、陈循为辅,打造一个稳健的内阁。

这个想法并非是一句玩笑话,以三人的才情足够担得起这份重担,当然了在这之前,他们首先要做的是熟悉内阁的一切,身为内阁资格最老,地位最高,并且是唯一的大学士,教导后辈熟悉内阁政务流程自是当仁不让的老规矩,当即冷哼了声,道:“不要以为进来了这里就心满意足,天下那么大,尔等进来只是证明你们比旁人努力,比旁人的运气好一些罢了,但这并不足以说明,你们就是个合格的内阁大学士,老夫奉劝你们一句,在你们么能熟悉这里的一切之前,最好收起你们心头的那点得意。否则日后丢人现眼,可别说老夫没提醒你们。”

喜欢逍遥江山请大家收藏:(wuxia.one)逍遥江山武侠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